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开放性试题汇编之文学文化常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3 铁东区一模)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的《琐记》一文中,鲁迅先是写了衍太太种种虚伪可厌的行径,接着又回忆了他在南京雷电学堂、路矿学堂学习的经历,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B.冰心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女作家。《繁星 春水》是她受印度诗人泰戈尔《园丁集》的影响而创作的诗集,是诗人平时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
C.《简 爱》中,女主人公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与爱恋,不料在举行婚礼时却横生枝节,律师梅森指出罗切斯特先生有一个活着的妻子,不能与简 爱结婚。
D.《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告子上》,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2.(2023 临清市一模)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和《变色龙》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和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
B.《诗经》中的诗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C.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就是参加了会试,中举后喜极而疯的。
D.《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世家”和“列传”等体例,根据历史地位和功绩,刘邦在《史记》中应该列入“本纪”。
3.(2023 冠县一模)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亭记》《出师表》《爱莲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B.成语“一鼓作气”“鸿鹄之志”“心旷神怡”分别出自《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岳阳楼记》。
C.《范进中举》《狼》分别选自《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作者分别是明代的吴承恩和清代的蒲松龄。
D.《天净沙 秋思》《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两篇作品,前者是元曲,后者是宋词,其中“天净沙”“水调歌头”分别是曲牌名和词牌名,“秋思”“明月几时有”是题目。
4.(2023 徐州模拟)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B.我国古代百家争鸣,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我们学过的有《<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告子上》;《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杞人忧天》选自《列子 天瑞》,这些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
C.章回体,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如:施耐庵写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吴承恩写的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曹雪芹写的长篇古典小说《红楼梦》。这三部作品又被人们称为明代三大奇书。
D.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往往按照不同的人生阶段而定,幼儿时期为“孩提”;十三四岁少女为“豆蔻”;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四十岁为“不惑”;七十岁为耳顺;到了八九十岁就叫“耄耋之年”。
5.(2023 阜新模拟)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B.《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 庄公十年》,《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道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C.《<二十四孝图>》和《无常》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前者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抨击,后者生动地描绘了乡间迎神赛会时无常的形象。
D.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
6.(2023 青龙县一模)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安七子”分别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其中的刘桢和曹操是同时代的人物。
B.“新闻”也称“消息”,在内容安排上与一般问题写作无异,但是任何一篇新闻都具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C.“妻子”在古诗文中指:妻子儿女。“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中的“妻子”意思与之不同。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声誉。
7.(2023 海勃湾区校级模拟)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最苦与最乐》一文,说理清晰透彻,从两方面来谈人生责任。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世态炎凉。
C.小说《简 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 勃朗特所著,故事讲述了贫苦孤女简 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D.《史记》是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历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列家、七十列传。
8.(2023 铁锋区一模)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普遍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春联、寿联、名胜古迹联等。
B.《史记》是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C.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踏青郊游,祭奠祖先,缅怀先人。
D.伯(孟)、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9.(2023 济南二模)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有“诗仙”之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B.“始龀”“而立”“加冠”“耄耋”,代表的年龄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C.因“柳”与“留”谐音,人们在亲友离别时折柳相送,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被列为“五经”之一。
10.(2023 杭州模拟)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中国历代文人来说,故乡被赋予了独特的涵义。“故乡”又别称“桑梓”“故园”“故里”“乡关”等。
B.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之一,《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三国演义》都属于章回体小说。
C.《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选编,所选诗歌按照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
D.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制度,其中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榜眼。
11.(2023 昭阳区校级模拟)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一般会有字、号等,“兼怀子由”中“子由”就是苏轼的字。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C.《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采用第一人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D.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被称为西方20世纪最杰出的传记作家之一。
12.(2023 惠水县一模)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始龀”“加冠”“老”在古代都代表年龄,在这里的排序是从小到大。
B.欧阳修,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D.茨威格,法国作家,《伟大的悲剧》《列夫 托尔斯泰》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13.(2023 龙凤区校级模拟)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朝花夕拾》。
B.《与朱元思书》作者是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齐梁时期文学家、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
C.《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体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复活》《安娜 卡列尼娜》《童年》等。
14.(2023 新市区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维克多 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等。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阿Q正传》是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琐记》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古人称谓丰富:所谓“名”实则“本名”;“字”则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谥号”则多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
15.(2023 宁波模拟)小宁想走访退休的大学教授,了解更多典籍背后的故事。下面微信群,哪一个最合适?( )
A.豆蔻年华 B.弱冠一族 C.不惑之年 D.耳顺之心
16.(2023 市中区一模)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有许多称谓有特定的含义,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黄发”指小孩。
B.古代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C.“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中的“阴”指的是汉水的南部。
D.我国古代常用“迁”指调动官职,“左迁”“迁谪”都表示降职贬官。
17.(2023 大东区模拟)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元末明初文学家。我们学过的《湖心亭看雪》选自他所著的《陶庵梦忆》。
B.宋江为救时迁而“三打祝家庄”,这一情节展示了宋江的军事才能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件事也为他赢得了人心。
C.艾青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艾青的诗歌改变之前的风格,转变为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D.“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的这首小诗用简练而隽永的语言歌颂了大自然。
18.(2023 新泰市一模)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往往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即托物寓意。
B.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水浒传》《红楼梦》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C.演讲稿的语言可以有不同的风格,或庄重严肃,或轻松活泼,要尽量避免使用听众不熟悉的文言、方言或生僻词语;少用短句,多用长句。
D.《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文中主人公鲁滨逊出海航行遭遇风暴,流落荒岛。他白手起家开发荒岛,使自己生存下来。
19.(2023 长沙模拟)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中,请你找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四月五号前后,除了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等习俗。
B.十二生肖常与十二地支对应,公历2023年是中国农历癸卯年。在我国古代用千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庆历四年春”是用皇帝的年号纪年,而“丙辰中秋”则是用干支纪年法。
C.古人在观察、了解自然天象的基础上总结的二十四节气表明了一年中的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如“立春”标示着春天的开始,“雨水”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赋、比、兴三类。
20.(2023 仪陇县模拟)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言文中对年龄有不同的称呼,“始龀”“加冠”“而立”“耳顺”“不惑”这五个词语的顺序,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的。
B.我国常用“迁”指官职调动,“左迁”表示降职贬官,如“王昌龄左迁龙标”即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C.“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样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D.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是“曾子烹彘”“商鞅立木”还是“一诺千金”,都包含着古人对诚信的尊崇。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开放性试题汇编之文学文化常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3 铁东区一模)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的《琐记》一文中,鲁迅先是写了衍太太种种虚伪可厌的行径,接着又回忆了他在南京雷电学堂、路矿学堂学习的经历,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B.冰心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女作家。《繁星 春水》是她受印度诗人泰戈尔《园丁集》的影响而创作的诗集,是诗人平时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
C.《简 爱》中,女主人公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与爱恋,不料在举行婚礼时却横生枝节,律师梅森指出罗切斯特先生有一个活着的妻子,不能与简 爱结婚。
D.《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告子上》,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考点】文学常识;名著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名著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应该是受泰戈尔的《飞鸟集》影响。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2023 临清市一模)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和《变色龙》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和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
B.《诗经》中的诗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C.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就是参加了会试,中举后喜极而疯的。
D.《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世家”和“列传”等体例,根据历史地位和功绩,刘邦在《史记》中应该列入“本纪”。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范进参加的是乡试。
故选:C。
【点评】文学常识考题常从四个方面设题:1、作家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4、作品的主要情节及主旨。
3.(2023 冠县一模)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亭记》《出师表》《爱莲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B.成语“一鼓作气”“鸿鹄之志”“心旷神怡”分别出自《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岳阳楼记》。
C.《范进中举》《狼》分别选自《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作者分别是明代的吴承恩和清代的蒲松龄。
D.《天净沙 秋思》《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两篇作品,前者是元曲,后者是宋词,其中“天净沙”“水调歌头”分别是曲牌名和词牌名,“秋思”“明月几时有”是题目。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朝的吴敬梓。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4.(2023 徐州模拟)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B.我国古代百家争鸣,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我们学过的有《<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告子上》;《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杞人忧天》选自《列子 天瑞》,这些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
C.章回体,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如:施耐庵写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吴承恩写的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曹雪芹写的长篇古典小说《红楼梦》。这三部作品又被人们称为明代三大奇书。
D.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往往按照不同的人生阶段而定,幼儿时期为“孩提”;十三四岁少女为“豆蔻”;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四十岁为“不惑”;七十岁为耳顺;到了八九十岁就叫“耄耋之年”。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正确;
B.有误,《逍遥游》《列子》属于道家学派作品;
C.有误,明代三大奇书不包括《红楼梦》,应该是《三国演义》;
D.有误,应该是六十岁为“耳顺”。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2023 阜新模拟)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B.《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 庄公十年》,《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道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C.《<二十四孝图>》和《无常》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前者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抨击,后者生动地描绘了乡间迎神赛会时无常的形象。
D.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
故选:B。
【点评】文学常识考题常从四个方面设题:1、作家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4、作品的主要情节及主旨。
6.(2023 青龙县一模)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安七子”分别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其中的刘桢和曹操是同时代的人物。
B.“新闻”也称“消息”,在内容安排上与一般问题写作无异,但是任何一篇新闻都具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C.“妻子”在古诗文中指:妻子儿女。“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中的“妻子”意思与之不同。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声誉。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正确;
B.有误,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必不可少,结语和背景可有可无;
C.有误,“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中的“妻子”指妻子儿女;
D.有误,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不是南宋文学家。
故选:A。
【点评】文学常识考题常从四个方面设题:1、作家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4、作品的主要情节及主旨。
7.(2023 海勃湾区校级模拟)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最苦与最乐》一文,说理清晰透彻,从两方面来谈人生责任。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世态炎凉。
C.小说《简 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 勃朗特所著,故事讲述了贫苦孤女简 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D.《史记》是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历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列家、七十列传。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8.(2023 铁锋区一模)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普遍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春联、寿联、名胜古迹联等。
B.《史记》是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C.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踏青郊游,祭奠祖先,缅怀先人。
D.伯(孟)、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9.(2023 济南二模)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有“诗仙”之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B.“始龀”“而立”“加冠”“耄耋”,代表的年龄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C.因“柳”与“留”谐音,人们在亲友离别时折柳相送,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被列为“五经”之一。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试题主要考查同学对教材中涉及的作品的了解及握情况。识记内容要紧紧围绕作家、作品、作品中的人物、文体知识等。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始龀”指七八岁,“加冠”二十岁,“而立”三十岁,“耄耋”八九十岁。应为“始龀”“加冠”“而立”“耄耋”。
故选:B。
【点评】文学常识考题常从四个方面设题:1、作家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4、作品的主要情节及主旨。
10.(2023 杭州模拟)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中国历代文人来说,故乡被赋予了独特的涵义。“故乡”又别称“桑梓”“故园”“故里”“乡关”等。
B.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之一,《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三国演义》都属于章回体小说。
C.《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选编,所选诗歌按照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
D.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制度,其中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榜眼。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试题主要考查同学对教材中涉及的作品的了解及握情况。识记内容要紧紧围绕作家、作品、作品中的人物、文体知识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制度,其中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剩余的没有特殊称号。
故选:D。
【点评】文学常识考题常从四个方面设题:1、作家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2、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4、作品的主要情节及主旨。
11.(2023 昭阳区校级模拟)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一般会有字、号等,“兼怀子由”中“子由”就是苏轼的字。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C.《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采用第一人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D.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被称为西方20世纪最杰出的传记作家之一。
【考点】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分析.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有误,“子由”是苏辙的字。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12.(2023 惠水县一模)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始龀”“加冠”“老”在古代都代表年龄,在这里的排序是从小到大。
B.欧阳修,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D.茨威格,法国作家,《伟大的悲剧》《列夫 托尔斯泰》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
故选:D。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13.(2023 龙凤区校级模拟)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朝花夕拾》。
B.《与朱元思书》作者是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齐梁时期文学家、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
C.《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体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复活》《安娜 卡列尼娜》《童年》等。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有误,《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B.正确;
C.有误,《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
D.有误,《童年》作者是高尔基。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4.(2023 新市区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维克多 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等。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阿Q正传》是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琐记》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古人称谓丰富:所谓“名”实则“本名”;“字”则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谥号”则多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有误,雨果是法国人;
B.正确;
C.有误,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狂人日记》;
D.有误,“谥号”是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5.(2023 宁波模拟)小宁想走访退休的大学教授,了解更多典籍背后的故事。下面微信群,哪一个最合适?( )
A.豆蔻年华 B.弱冠一族 C.不惑之年 D.耳顺之心
【考点】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解答时回顾所学完成即可。
【解答】A.豆蔻年华:指的是十三的少女。
B.弱冠一族:“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C.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D.耳顺之心:指六十岁。
“退休的大学教授”应该是六十岁左右。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6.(2023 市中区一模)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有许多称谓有特定的含义,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黄发”指小孩。
B.古代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C.“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中的“阴”指的是汉水的南部。
D.我国古代常用“迁”指调动官职,“左迁”“迁谪”都表示降职贬官。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解答时认真阅读题干,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黄发”指的是老人,“垂髫”指的是小孩。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做有心人,对一些重要的文化常识、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7.(2023 大东区模拟)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元末明初文学家。我们学过的《湖心亭看雪》选自他所著的《陶庵梦忆》。
B.宋江为救时迁而“三打祝家庄”,这一情节展示了宋江的军事才能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件事也为他赢得了人心。
C.艾青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艾青的诗歌改变之前的风格,转变为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D.“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的这首小诗用简练而隽永的语言歌颂了大自然。
【考点】文学常识;名著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名著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有误,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不是元末明初文学家;
B.正确;
C.有误,“转变为歌颂人民”说法有误,应该是“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
D.有误,这首诗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胜利时刻的荣耀,还要看到胜利为之奋斗的过程,以此来激励自己,还要积极付出,朝着成功的目标努力奔跑。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8.(2023 新泰市一模)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往往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即托物寓意。
B.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水浒传》《红楼梦》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C.演讲稿的语言可以有不同的风格,或庄重严肃,或轻松活泼,要尽量避免使用听众不熟悉的文言、方言或生僻词语;少用短句,多用长句。
D.《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文中主人公鲁滨逊出海航行遭遇风暴,流落荒岛。他白手起家开发荒岛,使自己生存下来。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名著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名著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应该是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9.(2023 长沙模拟)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中,请你找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四月五号前后,除了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等习俗。
B.十二生肖常与十二地支对应,公历2023年是中国农历癸卯年。在我国古代用千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庆历四年春”是用皇帝的年号纪年,而“丙辰中秋”则是用干支纪年法。
C.古人在观察、了解自然天象的基础上总结的二十四节气表明了一年中的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如“立春”标示着春天的开始,“雨水”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赋、比、兴三类。
【考点】风俗礼仪;天文历法;文化典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20.(2023 仪陇县模拟)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言文中对年龄有不同的称呼,“始龀”“加冠”“而立”“耳顺”“不惑”这五个词语的顺序,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的。
B.我国常用“迁”指官职调动,“左迁”表示降职贬官,如“王昌龄左迁龙标”即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C.“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样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D.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是“曾子烹彘”“商鞅立木”还是“一诺千金”,都包含着古人对诚信的尊崇。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解答】A.有误,“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加冠”男子满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耳顺”指六十岁;“不惑”指四十岁。故顺序应为:“始龀”“加冠”“而立”“不惑”“耳顺”。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以及传统节日、敬辞、谦辞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