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拟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9小题)
1. 如图所示,一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是图中实线,在t1=0.2 s时的波形是图中虚线,P为介质中x=4 m处的质点,则( )
A. 该波一定向右传播
B. 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5 m/s
C. 从t=0开始,质点P经过0.2 s向右运动1 m
D. t=0.4 s时,质点P的位置y=4 cm
2. 如图所示,水面上有A、B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振源,在A、B连线的中垂线上有a、b、c三个质点,已知某刻,a点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点是与a点相邻的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b为ac的中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是振动加强点,c点是振动减弱点
B. a点与c点都是振动加强点,b点是振动减弱点
C. a点与c点此时刻是振动加强点,经过一段时间后变成振动减弱点,而b点可能变成振动加强点
D. a、b、c点都是振动加强点
3. 如图所示,用一理想变压器给负载供电,变压器输入端的电压不变,开始时开关S是断开的.现将开关S闭合,则图中所有交流电表的示数以及输入功率的变化情况是( )
A. V1、V2的示数不变,A1的示数增大,A2的示数减小,P入增大
B. V1、V2的示数不变,A1、A2的示数增大,P入增大
C. V1、V2的示数不变,A1、A2的示数减小,P入减小
D. V1的示数不变,V2的示数增大,A1的示数减小,A2的示数增大,P入减小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扩散运动是由微粒和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
B. 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C. 某时刻某一气体分子向左运动,则下一时刻它一定向右运动
D. 0 ℃和100 ℃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5. 下列各种现象中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 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会缩小,这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
B. 在教室里打扫卫生时,灰尘满屋飞扬是因为分子无规则的运动
C. 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表面磨光后紧压在一起,在常温下放置四五年,结果铅和金互相会渗入,这是两种金属分别做布朗运动的结果
D. 用透明胶带粘贴作业纸上错误的字迹是分子间作用力的表现
6. 如图所示a、b、c、d四个图是不同的单色光形成的双缝干涉或单缝衍射图样,分析各图样的特点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b是光的衍射图样
B. c、d是光的衍射图样
C. 形成a图样的光的波长比形成b图样的光的波长短
D. 形成c图样的光的波长比形成d图样的光的波长短
7. 如图所示,两根平行光滑金属导轨置于水平面内,轨道间距为l,轨道左端接有电阻R,金属杆ab与两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金属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忽略不计.金属导轨之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施加垂直ab杆的水平向右的外力,使ab杆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杆中感应电流方向由a流向b B. 杆ab所受水平外力的大小为
C. 杆ab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 D. 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P为
8. A、B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A、B分别通以图甲、乙所示的交变电流.则( )
A. 通过A、B两电热器的电流有效值之比为IA∶IB=3∶4
B. 通过A、B两电热器的电流有效值之比为IA∶IB=3∶2
C. A、B两电热器的电功率之比为PA∶PB=3∶2
D. A、B两电热器的电功率之比为PA∶PB=5∶4
9. 如果用M表示某物质的摩尔质量,m表示分子质量,ρ表示物质的密度,V表示摩尔体积,V′表示分子体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间距离d=
B. 单位体积内分子的个数为
C. 分子的体积一定是
D. 物质的密度一定是ρ=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0. 如图所示,有一人在河边钓鱼,浮标位于A点,S为在水面上沿竖直方向振动的波源,M、N是水面上的两块固定挡板,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波源S的振动引起其浮标上下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减小波源的振幅,可以减小波源S的振动对浮标的影响
B. 增大波源的振幅,可以减小波源S的振动对浮标的影响
C. 减小波源的振动频率,衍射现象更明显
D. 增大波源的振动频率,衍射现象更明显
11. 某学习小组利用色拉油圆桶(去掉上半部)、小石子A来测定水的折射率,如图所示.当桶内没有水时,从某点B恰能看到桶底边缘的C点;当桶内水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仍沿BC方向看去,恰好看到桶底上的小石子A,A在圆桶的底面直径CD上;用毫米刻度尺测得直径CD=16.00 cm,桶高DE=12.00 cm,AC=3.50 cm.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则( )
A. 水的折射率为 B. 水的折射率为
C.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2×108 m/s D.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2.25×108 m/s
12. 如图所示,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 s时刻的波形图,Q是平衡位置为x=4 m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波的周期是0.1 s B. 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 m/s
C. 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D. t=0.4 s时,质点P的速度方向向下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3. 某同学在实验室做“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实验的方法及步骤如下:
①向体积V油=1 mL的油酸中加酒精,直至总量达到V总=500 mL;
②用注射器吸取①中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当滴入n=100滴时,测得其体积恰好是V0=1 mL;
③往边长为30~40 cm的浅盘里倒入2 cm深的水,将爽身粉均匀撒在水面上;
④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下油膜的轮廓;
⑤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数出轮廓范围内小方格的个数N,小方格的边长l=20 mm。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遗漏的重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
(2)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是________ mL;
(3)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__ 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4)若爽身粉撒得过厚,则会使分子直径的测量结果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4. 某学校物理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cm。
(2)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做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30°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
B.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则单摆周期为
C.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
D.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
(3)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l的数值后,画出T2-l图线如图所示,此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A.G B. C. D.
(4)在(3)中,描点时若误将摆线长当作摆长,那么画出的直线将不通过原点,由图线斜率得到的重力加速度与原来相比,其大小________。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15. 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测量某条干涉亮条纹位置时,应使测量头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条纹的中心对齐
C.将滤光片由紫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为方便起见,可用测量头直接测出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再根据λ=Δx即求出波长
(2)若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2 m,双缝的距离d为0.4 mm,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甲中的A,此时观测装置上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如丙图所示,为________mm,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乙图中的B,此时观测装置上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如丁图所示,为________mm。根据上面图示和测出的数据可知,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______mm,被测光的波长为________nm。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6. 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y轴左侧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y轴右侧有沿着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e的电子从x轴上的M点以速度v0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60°斜向上运动,垂直通过y轴上的N点后经过x轴上的P点,已知2NO=PO=2L,不计电子重力,求:
(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3)电子从M点到P点的运动时间.
17. 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个下表面镀有反射膜的平行玻璃砖,其折射率n=,一束单色光与界面成θ=45°角斜射到玻璃砖表面上,最后在玻璃砖的右侧竖直平面光屏上出现两个光点A和B,A点和B点相距h=4.0 cm.
(1)画出光路图;
(2)求玻璃砖的厚度.
18. 如图所示,一棱镜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斜边AB=a.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在此截面所在的平面内,一条光线以45°的入射角从AC边的中点M射入棱镜.画出光路图,并求光线从棱镜射出的点的位置(不考虑光线沿原路返回的情况).
五、简答题(共1小题)
19. 如图所示,弹簧劲度系数为k,在弹簧下端挂一个重物,质量为m,重物静止.在竖直方向将重物下拉一段距离(没超过弹簧弹性限度),然后无初速度释放,重物在竖直方向上下振动.(不计空气阻力)
(1)试分析重物上下振动回复力的来源;
(2)试证明该重物做简谐运动.
1. 【答案】B
【解析】当波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x=λ=(4n+3)m,
0.2 s=T,波速v=(20n+15) m/s,T= s(n=0,1,2,3,…);当波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x=λ=(4n+1) m,0.2 s=T,波速v=(20n+5) m/s,T= s(n=0,1,2,3,…).由于传播方向不确定,所以根据波形图与时间无法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故A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当波向右传播时,该波的波速可能为5 m/s,故B正确;据波的传播特点可知,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而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故C错误;无论波向左传播还是向右传播,0.4 s都是半个周期的奇数倍,故t=0.4 s时,质点P的位置y=0,故D错误.
2. 【答案】D
【解析】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所有的点到A、B的路程差都等于0,因此都是振动加强点,故D选项正确.
3. 【答案】B
【解析】因输入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根据公式U2=,可知U2也不变,即电压表V2的示数不变;又由I2=知,S闭合后,R负减小,故I2增大,电流表A2的示数增大,输入电流I1随输出电流I2的增大而增大,故电流表A1的示数增大;因P出=U2I2,故P出增大,理想变压器P出=P入,P入随P出变化,故P入也增大.故B正确.
4. 【答案】D
【解析】扩散运动是物理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A错误;水流速度是宏观物理量,水分子的运动速率是微观物理量,它们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和流水速度无关,选项B错误;分子运动是杂乱无章的,无法判断分子下一刻的运动方向,选项C错误;0 ℃和100 ℃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选项D正确。
5. 【答案】D
【解析】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会缩小,是由于面包内气孔多,并不说明分子间有空隙,选项A错误;在教室里打扫卫生时,灰尘满屋飞扬,灰尘是可见的,这是固体小颗粒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选项B错误;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表面磨光后紧压在一起,在常温下放置四五年,结果铅和金互相会渗入,该现象属于扩散现象,选项C错误;撕扯粘在纸上的透明胶带时,胶带与纸分子之间距离变大,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可以撕去纸上写错的字,所以用透明胶带粘贴作业纸上错误的字迹是分子间作用
6. 【答案】B
【解析】干涉图样条纹间距相等,由Δx=λ可知,光波波长长的图样条纹间距大,则A、C错误;衍射图样中间条纹宽,两侧条纹窄,且波长长的图样中间条纹宽,B正确,D错误。
7. 【答案】B
【解析】由右手定则可知,杆中感应电流方向由b流向a,选项A错误; 杆ab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F=,杆做匀速运动,则水平外力的大小为F外=F=,选项B正确,C错误;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为P==,选项D错误.
8. 【答案】D
【解析】根据有效值的定义,则有:
A电热器:I02R+·I02R=I2RT,
解得有效值IA=I0.
B电热器:电流有效值IB=
通过A、B两电热器的电流有效值之比为
IA∶IB=∶2,故A、B错误.
根据功率P=I2R得到
PA∶PB=IA2∶IB2=5∶4,故C错误,D正确.
9. 【答案】B
【解析】固体、液体分子是紧密排列的,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直径,故分子的直径不一定等于分子间距离,A错误;分子的摩尔体积V=,分子占有的空间体积是,而占有的空间体积不一定是分子的体积,单位体积内分子的个数为,B正确,C错误;物质的密度ρ=,而不是ρ=,D错误。
10. 【答案】AC
【解析】减小波源的振幅,位于A点的浮标做受迫振动的振幅相应减小,故可以减小波源S的振动对浮标的影响,A正确,B错误;减小波源的振动频率,由λ=可知,波长变大,衍射现象更明显,C正确,D错误。
11. 【答案】BD
【解析】光路图如图所示:
由折射定律有n=,
其中sinθ2===,
sinθ1===,
解得n=.
由公式n=得v==2.25×108m/s.
故选B、D.
12. 【答案】BD
【解析】由题图(a)得到该波的波长为λ=8 m,由题图(b)得到该波的周期为T=0.2 s,所以波速为v==m/s=40 m/s,故A错误,B正确;t=0.1 s时,Q点处在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根据微平移法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C错误;根据振动规律可知t=0.4 s时,质点P的速度方向向下,故D正确.
13. 【答案】(1)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 (2)2×10-5 (3)4×10-10 (4)大
【解析】(1)“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步骤可简记为“配→撒→滴→描→数→算”。由实验步骤可知,缺少的实验步骤是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
(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的纯油酸的体积V′=× mL=2×10-5 mL。
(3)根据题图可知油膜轮廓内含有114小格,则油膜的面积S=456×10-4m2
则油酸分子的直径
d== m=4×10-10 m。
(4)水面上爽身粉撒得较多,油膜不能充分展开,则测量的面积S偏小,导致直径的计算结果偏大。
14. 【答案】(1)0.96 (2)C (3)C (4)C
【解析】(1)由题图示游标卡尺可知,其示数为9 mm+6×0.1 mm=9.6 mm=0.96 cm。
(2)单摆在小摆角情况下的运动是简谐运动,则单摆的最大摆角应小于5°,故A错误;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摆球通过最低点2次,故B错误;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得g=,摆长偏大,则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故C正确;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密度较大的摆球,故D错误。
(3)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得T2=
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故选C。
描点时若误将摆线长当作摆长,那么画出的直线将不通过原点,即T2=(l+),即作出T2-l的图像,斜率不变,由图线斜率得到的重力加速度与原来相比,其大小不变,故选C。
15. 【答案】(1)BC (2)0.510 1.485 0.244 488
【解析】(1)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不需放单缝和双缝,故A错误;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量头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故B正确;将滤光片由紫色的换成红色的,波长变长,根据Δx=λ可知,干涉条纹间距变宽,故C正确;用测量头直接测出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误差比较大,故D错误。
(2)题图丙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0.5 mm,可动刻度是0.01 mm×1.0=0.010 mm,总读数为0.5 mm+0.010 mm=0.510 mm。
题图丁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1.0 mm,可动刻度是0.01 mm×48.5=0.485 mm,总读数为1.0 mm+0.485 mm=1.485 mm。
相邻条纹间距为Δx=m≈0.244×10-3m=0.244 mm。
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宽度公式得
λ==m=0.488×10-6m=488 nm。
16. 【答案】见解析
【解析】(1)电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由几何知识得:rcos 60°=r-L,
解得:r=2L
电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即ev0B=m,
解得:B=
(2)电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2L=v0t2
竖直方向:L=·t22
解得:E=.
(3)电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T==,
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t1=T=,
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t2=
故电子从M到P的运动时间:t=t1+t2=.
17. 【答案】(1)图见解析(2)2cm
【解析】(1)光路图如图所示
(2)设第一次折射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
由折射定律可知n=
解得r=30°
由几何关系可知d=hcos 30°,代入数据得d=2cm.
18. 【答案】见解析
【解析】设入射角为θ1,折射角为θ2,由折射定律得=n,①
由已知条件及①式得θ2=30°,②
如果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右侧,光路图如图甲所示.
设出射点为F,由几何关系可得AF=a,③
即出射点在AB边上离A点a的位置.
如果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左侧,光路图如图乙所示.设折射光线与AB的交点为D,由几何关系可知,在D点的入射角θ1′=60°,④
设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且sinC=,⑤
由⑤和已知条件得C=45°,⑥
因此,光线在D点发生全反射,设此光线的出射点为E,由几何关系得∠DEB=90°,
BD=a-2AF,⑦
BE=BDsin 30°,⑧
联立③⑦⑧式得BE=a.
即出射点在BC边上离B点a的位置.
19. 【答案】见解析
【解析】(1)重物在竖直方向上下振动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了重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振动的回复力是重力与弹簧弹力的合力.
(2)重物静止时的位置即振动的平衡位置,设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0,根据胡克定律和力的平衡有kx0=mg.设重物振动过程中某一位置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并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如图所示,此时弹簧的形变量为x+x0,弹簧向上的弹力F弹=-k(x+x0),重物所受合力即回复力F=mg+F弹,联立以上各式可求得F=-kx.若x>0,则F<0,表示重物在平衡位置下方,回复力向上;若x<0,则F>0,表示重物在平衡位置上方,回复力向下,回复力F方向总指向平衡位置.根据重物的受力特点可以判断重物做简谐运动.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2页 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