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岸区南坪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30 21:0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坪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在水田中种稻、养鱼和养蛙,这种稻-鱼-蛙共生种养的农业模式体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的生动场景。蛙的食物主要是娥类等农业害虫,杂食性鱼类主要以蛙粪以及水体中的有机碎屑、 浮游生物和水生虫类等为食。从该农田中收获的鱼和蛙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通过鱼、蛙的除虫作用,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B.鱼、蛙的粪便为水稻生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C.在水田中养蛙,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更有利的方向
D.稻-鱼-蛙共生形成的群落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2.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
A.图3曲线的i点,种内斗争最激烈
B.图1、2所示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3所示为曲线Ⅰ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
C.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D.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Ⅰ为培养早期,Ⅱ的cd段酒精大量积累
3.如图是研究人员对某地布氏田鼠在5到10月间的种群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的结果。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结果偏高
B.根据调查结果可确定某些年龄段布氏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接近1:1,破坏性别比例会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雄性成年布氏田鼠的生活力可能不如雌性成年鼠
D.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但未来几年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加
4.俗话说“旱极必有蝗”,就是说大旱之后通常会有蝗灾肆虐。在干旱的年份,土壤变得坚实,地面植被稀疏,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和孵化场所,因此蝗虫数量大大增加,而阴湿多雨的环境 易使蝗虫间流行疾病,发生蝗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使用杀虫剂使蝗虫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B.非生物因素通过影响蝗虫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
C.阴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原体的繁殖,这属于非生物因素对蝗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D.合理灌溉和引入青蛙等天敌是防治蝗灾发生的有效措施
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相关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田鼠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由此估算得到的该种群的 K 值小于实际的 K 值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用规格为 25×16(25 个中方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培养液经过100 倍稀释,统计中方格的细胞数目平均值为 30,则 1mL 原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 7.5×108 个
C.在调查跳蝻种群密度时使用样方法,取样方时一定要随机取样
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中,统计个体比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时,可采用记名计算法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
6.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 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利用种间关系,引进入侵生物的天敌来治理入侵生物都是安全且有效的
7.二化螟以水稻茎秆纤维为食,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二者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害虫。水稻被二化螟寄生后会产生特殊“气味”,吸引赤眼蜂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科研人员在害虫寄生情况不同的四组水稻植株上放置二化螟,7天后分别测定各组水稻植株上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量,结果如
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褐飞虱和二化螟的种间关系为竞争,但竞争并不激烈
B.赤眼蜂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二者关系为捕食
C.褐飞虱的存在会增加二化螟的种内竞争
D.水稻产生的“气味”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8.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 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 图3为能量流经图2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能量的单位为kJ,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试卷第1页,共4页
( )
A.若图1表示碳循环,图中一共有3条食物链
B.若图2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6%
C.分析图3中能量关系可知,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是乙
D.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第二营养级的遗体残骸和第三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
9.宋代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技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描述了一个丰收年景中夏夜的景象,其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青蛙通过鸣叫声在同种生物间传递着物理信息
B.水稻的开花受日照长短的影响,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C.可用性外激素诱捕稻叶螟的成虫,这种防治害虫的方式属化学防治
D.水稻开花时,花的蜜腺分泌蜜汁吸引蜜蜂和蝴蝶传粉,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
10.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部分村镇的农民率先建起了以沼气池为中心的生态工程,如图表示该生态农业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物质或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戊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利用秸秆制造沼气,能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只有水稻、大豆固定的太阳能
11.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
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
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
C.我国西北地区选用耐旱性强的植物建设防护林遵循了自生的原理
D.开车与步行相比、吃肉与吃素食相比,前者均会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
12.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立体生态浮床用于水体水质提升、黑臭水体净化和水体景观修复,浮床分水生植物层和深度处理层。上层污水进入水生植物层,水生植物和藻类同时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水中N、P营养元素。深度处理层从外到内分为A、B和C处理区,下层污水依次进入A、B和C处理区,A处理区通 过废弃软壳(主要为鸡蛋壳)富集微生物及微小动物并吸附Р元素,B处理区通过水生动物消化作用将难降解性污染物分解或者转化,C处理区通过人工介质(主要为聚乙烯和涤纶丝)富集微生物,去除水
中污染物。下列有关该生态浮床设计目的及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态浮床具有净化水质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
B.利用该生态浮床可以对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水体提升水质时,同时浮床中的水生植物还可以用于制作家畜饲料
C.利用该浮床进行水体景观修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D.通过风机转动给浮床提供氧气,更有利于水体的净化,其原因是对浮床提供氧气,可以增强水生植物根部的有氧呼吸,促进对无机盐离子吸收
13.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果酒、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是真核生物
B.果酒、果醋发酵过程中都需要不断通入空气
C.控制好温度和酸碱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繁殖,又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D.泡菜发酵后期,尽管乳酸菌占优势,但仍有产气菌繁殖,需开盖放气
14.土壤被称为“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科学工作者要从土壤中分离或鉴定需要的微生物,需要配制选择培养基,再通过接种、培养、纯化、筛选等技术获得微生物。下列关于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分离或鉴
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土壤中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需要配制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在灭菌后将培养基调至酸性
B.从土壤中分离出纤维素的分解菌,需要配制含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且加刚果红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分离出分解尿素的分解菌
D.从土壤中分离固氮微生物需要配制不含氮源的培养基,且培养条件要适宜
15.2022年第十届上海国际生物发酵产品与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品涵盖食品(乳制品、功能食品、酒与饮料)、食品添加剂、医药(疫苗、抗生素、蛋白等)、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药,化药、中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发酵饲料等,可以看出发酵工程已经深人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细胞蛋白是从发酵获得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出的蛋白质,可制成饲料使家禽家畜增重快,产蛋或产奶量显著提升
B.若利用发酵工程生产抗生素(如青霉素),则发酵装置不需要严格的灭菌
C,发酵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例如想要积累谷氨酸需要在酸条件下进行发酵。
D.酱油等传统食品可以通过发酵工程来生产,而且发酵工程还可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试卷第2页,共4页
16.解磷菌可以使土壤中难以利用的磷转化为植物易吸收的磷。某工厂生产解磷菌的企业标准是当发酵
液中菌体的浓度为2 1011个/L时发酵结束,经处理后分装、质检、上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农业生产中可将解磷菌作为微生物肥料
B.为保证活菌数量符合产品要求不宜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
C.发酵结束前取0.2mL发酵液涂布平板计数时,稀释度为10 7 最合适
D.发酵结束后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
17.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具体过程是先通过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再进行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已知在该实验中噬菌体能够使炭疽杆菌死亡,增加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中所用的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有机碳源
B.在35°C条件下培养24h,液体培养基因杂菌污染而变浑浊
C.实验过程中,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
D.若疑似患者已被炭疽杆菌感染,则实验组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的高
18.荔枝的冬梢是影响翌年开花结果的因素之一。“出冬梢、春无花,夏无果”,幼龄树早花或花量大是造成花而不实的弊病根源。研究表明,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施用对荔枝具有一定的控梢促
果的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喷洒不同浓度乙烯利对荔枝抽穗的影响
浓度/(mg.L-1) 对照 500 1000 2000 3000
花穗长度/cm 22.02 19.4 16.59 15.85 15.78
每穗平均花量/朵 1238 1079 1023 630 317
雌花比率/% 10.06 11.74 11.79 30.14 46.42
抽穗率/% 93.73 91.46 86.87 54.97 53.71
A.乙烯利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
B.乙烯利能为荔枝生长提供能量,也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实验浓度范围内,乙烯利能抑制花穗伸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D.荔枝经处理后,雌花比率随抽穗率的提高而提高
19.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激素合成在内的诸多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植物激素都是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B.萌发需要光的种子一般较小、储存营养物质少,需要光照为萌发提供能量
C.植物都要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以避免在冬季来临之前开花而无法正常结果
D.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都处在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之下
20.重庆黔江猕猴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体内激素动态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猕猴桃采摘后生长素释放增加,果实内物质转化速度加快使果实成熟
B.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控制的
C.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D.环境可通过影响激素的产生共同调节猕猴桃果实的发育和成熟过程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
21.(16分)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身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表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种子发芽 顶端优势 果实生长 器官脱落 插条生根
生长素 - 促进 促进 抑制 促进
赤霉素 促进 促进 促进 抑制 抑制
细胞分裂素 促进 抑制 促进 抑制 -
脱落酸 抑制 - - 促进 -
乙烯 - - 抑制 促进 -
(1)从表中信息分析,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同时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过程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
(2)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 。
(3)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______(填“雌花”、“雄花”或“雌花和雄花”)。
试卷第3页,共4页
(4)脱落酸(ABA)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拟南芥种子中有一种隐花色素CRY1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为了研究ABA与隐花色素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1突变体(无法合成CRY1)的种子,分别放在MS培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ABA的MS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 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但在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却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最可能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测,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是通过______(填“提高”或“降低”)种
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做出这种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2.(20分)南非葵(一种多年生半灌木植物)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用本地物种对南非葵进行替代控制是一种较好的控制方法。为了筛选目标替代植物,科研人员选择本地物种南酸枣(落叶乔木)、
假地豆(小灌木)和狗尾草(禾本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下表为南非葵单种和混种时的南非葵的株高、 生物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方式 南非葵单种 南非葵与南酸枣混种 南非葵与假地豆混种 南非葵与狗尾草混种
生物量(g) 42 60 8 18
株高(cm) 82 70 42 58
(1)在生态系统中,南非葵属于______(成分),其同化的碳除释放到非生物环境外,去向还有______, 碳主要以______形式在南非葵和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2)南非葵与假地豆、狗尾草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南非葵入侵,当地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______演替;研究中,研究人员选用本地物种对南非葵进行替代控制,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 ______原理。
(3)根据实验结果,优先选择______作为替代植物,依据是______。
(4)南非葵可产生某些化学物质渗入土壤,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活性炭能吸收化学物质但对植物的生长无直接影响,为探究活性炭对南非葵与假地豆、狗尾草之间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展了进一步研究,在 不同处理下假地豆和狗尾草的株高如下图。
①南非葵产生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②结果表明,南非葵产生的化学物质对______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23.土壤中的有些细菌可以利用石油中的多环芳烃,据此研究人员通过实验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降解石油的细菌菌株M和N,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
成分
培养基1 K2HPO4、MgSO4、NH4NO3、石油
培养基Ⅱ K2HPO4、MgSO4、石油
(1)实验时,培养基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培养基中提供碳源的是 ______________,培养基Ⅰ和培养基Ⅱ均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菌株M计数时,每毫升菌液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个,每个平板上涂布0.1mL,
且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约200个,则至少应将菌株M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__倍。
(3)为进一步探究并比较M和N两个菌株在不同条件下降解石油的能力,科研人员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M、N两个菌株分别接种在两液体培养基Ⅰ中,得到M、N菌液。
步骤二:另取培养基Ⅰ、Ⅱ,添加琼脂分别制成平板Ⅰ、Ⅱ,在平板Ⅰ上制作两个直径相等的孔标号
ⅠA、ⅠB,平板Ⅱ重复以上的操作,两个孔分别标号ⅡA、ⅡB。
步骤三:将等量等浓度的M菌液和N菌液分别接种到平板Ⅰ的ⅠA和ⅠB,平板Ⅱ也进行同样的操作。 步骤四: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记录平板Ⅰ、Ⅱ的透明圈大小如下表所示:
菌株 平板Ⅰ 平板Ⅱ
ⅠA IB ⅡA ⅡB
透明圈大小 +++ ++ ++ —
注:“+”表示有透明圈,“+”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表示无透明圈。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平板上透明圈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试卷第4页,共4页
答案:
BDBCA ACBCA CBCAD CBCDA
21.(1) 不同 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2) 摘除顶芽 、 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3)雌花
(4) 衰老和脱落 CRY1是感光受体,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 降低 在相同浓度ABA的影响下,野生
型种子中含有CRY1,其发芽率比突变型更高,说明CRY1能够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
22.(1) 生产者 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和未被利用) CO2
(种间)竞争 次生 协调
假地豆 南非葵与假地豆混种后株高、生物量显著下降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假地豆
23. (1) 高压蒸汽灭菌 石油 选择
(2)10
(3) 培养基的成分和菌株的类型 细菌将平板中的石油分解 在有氮源的培养基上,M菌株降解石油的
能力高于N菌株;在无氮源的培养基上,N 菌株无降解石油的能力,但M菌株降解石油的能力减弱
答案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