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十四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十四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30 21:3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十四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②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下列关于中国政府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缓和两岸紧张关系 B. 于1949年提出
C. 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D. 实行“一国两制”
3.中英、中葡《联合声明》规定,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50年不变的是现行的( )
①社会制度 ②经济制度 ③生活方式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4.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民族团结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下列哪些事呈现了我国取得民族团结及为了祖国统一制定的方针:(  )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进行改革开放
③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⑤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⑤
5.“海基会” 、“海协会” 、“九二共识” 、“一国两制”这些关键词语让中国人感受到了(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香港回归
C. 海峡两岸关系日益密切 D. 澳门回归
6、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是( )
A.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民间团体的经济交流  D.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7、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右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和平共处 
D.统一战线
8、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9、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下列事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1月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民族区域自治  B.外交发展 
C.对外开放  D.祖国统一
10、被火烧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自分开后首次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说明( )
A.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海峡两岸科技交流比较活跃
C.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完成
11.习近平在会见连战一行时,发表重要谈话。谈话中提到“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无论他之前做过什么,只要他现在愿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审视两岸关系,下面解读错误的是(  )
A. 坚决反对台独势力 B. 不承诺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 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 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12、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向美方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12.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现实和现行的制度。”这反映出( )
A.中美双方针对台湾问题达成一致 B.“一国两制”构想的正式提出
C.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变化 D.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条件已经成熟
13.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
A.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B.两岸民间团体开始政治对话
C.香港和澳门回归产生重大影响 D.两岸“三通”局面已经完全形成
14.“你好,台湾”网站登录了许多信息,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信息(  )
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②江泽民提出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③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④汪辜会谈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④①②③
15.李登辉搞“台独”,身败名裂;陈水扁搞“公投”,违背民心。事实证明( )
A. 台湾问题单靠中国人民无法解决
B. 武力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C. 维护国家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 台湾岛内不存在“台独”分子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的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是包括香港岛和九龙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邓小平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
材料三:“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997年江泽民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怎样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的?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如何形成的?
(3)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那些?你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
18、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中国历来不承认台湾存在着一个中华民国,坚持认为台湾只是一个叛变的省份,所以应该像香港那样,按照“一国两制”的方式重新由大陆统一过来。北京认为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台湾应从大局上看,自称代表着全中国的说法,是不合情理的,应该彻底抛弃,并接受自己只是一个省及只能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存在的地位,然而台湾可以保持现存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以及一定程度的自治,包括保有军队,但国防和外交事务必须由北京掌管。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为什么说台湾只能是中国的一省
(2)中国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统一
19、材料一:2015年两岸贸易额为1983.1亿美元……两岸人员往来总量941.1万人次……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直接会面。
材料二: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拨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走愈远。——新华社评论
(1)材料一反映了台湾与大陆哪些领域的交往?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二,指出蔡英文两岸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你认为当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各是什么?
(4).设计一条呼吁台湾回归的宣传语。
答案
1-5ABACC 6-10BABDA 11-15DCACC
16、(1)①解决:“一国两制”;②意义: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①因素: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②我们要自觉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17、(1)依据国家法律和联合国规定,中国只有一个合法政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只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以台湾只能是中国的一个省。
(2)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加大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两岸的认同和互信等。
18、(1) 经济交流、人员往来和政治交流领域
(2)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降低两岸的连接与依存度,让两岸越走越远
(3)有利因素
①历史渊源: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民族渊源: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③政策保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政策方针。
④法律保障:《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统一台湾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现实发展: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⑥成功范例:香港、澳门的回归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不利因素:台独势力的存在;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两岸意识形态差异
(4).本是同根,赤子情深 ;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