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物质的变化与酸碱盐(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3]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物质的变化与酸碱盐(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30 20:58: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3] 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物质的变化与酸碱盐
1、去年7月初,小科参观了“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他对用金箔制作的太阳神鸟(空气中保存完好)、用铜制作的太阳形器、用玉石(含Al2O3)制作的四节玉琮、用铜锡合金制作的青铜大立人作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保存太阳神鸟时需隔绝空气以防被氧化 B.加工太阳形器时未体现金属延展性
C.清洗玉琮时可使用稀盐酸等强酸性溶液 D.制作大立人时需几种金属熔合在一起
【答案】D
【解析】A.太阳神鸟用金箔制成,而金箔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易被氧化,故A错误;B.加工太阳形器时,金属的形状肯定要发生改变,肯定利用金属的延展性,故B错误;C.玉石中的Al2O3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C错误;D.青铜大立人用铜锡合金制作,需要几种金属熔合在一起,故D正确。故选D。
2、天宫课堂中,宇航员通过实验呈现了“奥运五环”,实验中使用了指示剂一一溴百里酚蓝,溴百里酚蓝溶液在不同环境中的显色情况如表所示。下列溶液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
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酸性溶液
颜色 绿色 蓝色 黄色
A.氯化钡溶液 B.硫酸溶液 C.氢氧化钾溶液 D.硫酸钠溶液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溴百里酚蓝溶液遇到碱性溶液会变成蓝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硫酸溶液呈酸性,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故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故选C。
3、近两年北仑柴桥的果农兴起种植蓝莓的热潮,每年5、6月是蓝莓丰收的时节,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颜色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细胞液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蓝色。
(1)在白醋中滴加花青素,溶液变   色。
(2)花青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
(3)28.7克花青素中含有   克碳元素。
【答案】(1)红 (2)15:11:16 (3)18
【解析】(1)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呈红色,白醋呈酸性,在白醋中滴加花青素,溶液变红色; (2)花青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5:11:16; (3) 28.7克花青素中含有碳元素质量为28.7g×
=18g。
4、某兴趣小组开展利用紫甘蓝制作酸碱指示剂的项目化学习,他们经历了制取试剂、检验试剂和应用试剂三个环节的探索。
(1)制取试剂。小组制作试剂过程如上图,步骤③中的物质分离的原理类似于(  )
A.沉淀 B.过滤 C.结晶 D.蒸馏
(2)检验试剂。小明将紫甘蓝汁滴入4种物质中,现象如下表所示,下列选项中能证明紫甘蓝汁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最佳组合是(  )
实验 ① ② ③ ④
物质 水 食盐水 石灰水 白醋
颜色 紫色 紫色 蓝色 红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应用试剂。利用自制酸碱指示剂测量校园一矩形农场土壤的酸碱性,小明选取了5个位置取样测量(图中○ 表示农场俯视图取样点),则取样方式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1)B (2)D (3)A
【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步骤③中用于分离甘蓝汁和甘蓝渣子,纱布相当于滤纸,甘蓝汁相当于滤液,甘蓝渣子相当于不溶的固体,因此这个步骤相当于过滤,故选B。(2)水和食盐水为中性,而石灰水为碱性,白醋为酸性,因此证明甘蓝汁适合作为酸碱指示剂的组合应该是中性、酸性和碱性的组合,即①③④或②③④。故选D。(3)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样要具有普遍性,就最大程度采集到各个部分。根据图片可知,只有A的采样点分布最为均匀,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雪花在科学课堂绽放。某学习小组用雪花归纳一些物质相互反应关系。每片冰晶表示一种物质,相邻冰晶代表两物质能相互反应。已知A~F六种物质分别是铁粉、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且A物质是黑色,B物质是蓝色,C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则:
(1)E还能与图中不相邻的一种物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相邻物质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共有   个。
【答案】(1)2NaOH+CuSO4=Cu(OH)2↓+Na2SO4 (2)3
【解析】(1) A物质是黑色,则A为铁粉。B物质是蓝色,B为硫酸铜溶液,C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C为氢氧化钙,F能与铁反应,则F为稀硫酸,D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则D为二氧化碳,E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还能与硫酸铜反应,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3个。
(第5题图) (第6题图)
6、浙江省内衢江、开化、常山的千里岗山脉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石灰石储量达50亿吨,是制造水泥、石灰、轻质碳酸钙的主要原料来源。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相比其他地区,这里的石灰岩中碳酸钙的含量高是比较有名的。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岩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岩样品10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数据如图(已知石灰岩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
(1)石灰岩样品中的二氧化硅(SiO2)属于以下物质类别中的 ____。
A.单质 B.碱 C.盐 D.氧化物
(2)根据兴趣小组测量的数据,求出石灰岩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查阅资料后发现,通过上述过程计算得到的碳酸钙质量分数比实际的要大,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答案】(1)D (2) 75% (3)盐酸挥发导致计算出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
【解析】(1) 二氧化硅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选D;(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112.00g﹣108.70g=3.3g。 设石灰岩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x。 根据aCO3+2HCl═CaCl2+
H2O+ CO2↑中CaCO3与CO2↑质量关系,有100/44=10gx/3.3g得x=75%;(3)盐酸挥发,使计算出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 ,从百导致碳酸钙质量分数比实际的要大。
7、小明查阅资料发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一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组成的混合物。氧化亚铜也呈红色,从颜色上与金属铜难以辨别,但氧化亚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硫酸铜和水。小明对反应产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克的氧化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并检测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
(1)如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加入稀硫酸的现象是:
   。
(2)在加热氧化铜前,需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图甲中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   (选填“①”、“②”或“③”)处。
(3)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m),结果如图乙所示。为确保反应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尽可能少,可采取的措施是:
   。
(4)小明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过程提出如下假设:经历2CuO+H2ΔCu2O+H2O,H2+Cu2OΔ2Cu+H2O两个反应,且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同时进行。试根据图乙所示的数据分析,假设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答案】(1)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2)① (3)反应时间越长,生成氧化亚铜质量越小,为确保反应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尽可能少,可采取的措施是尽量延长还原时间 (4)假设不合理;是因为由两个反应可知,生成1个氧化亚铜“分子”消耗1个氢分子,反应1个氧化亚铜“分子”消耗1个氢分子,如果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同时进行,则几乎不能生成氧化亚铜
【解析】(1)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硫酸铜和水,所以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加入稀硫酸可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2)为使药品充分接触,氢气导管应伸入到氧化铜药品上方,即① 处;(3)由图像可知,产生氧化亚铜的质量从5分钏后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减小,所以要想确保反应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质量尽可能少,可采取的措施是尽量延长还原时间;(4)由两个反应可知,生成1个氧化亚铜“分子”消耗1个氢分子,反应1个氧化亚铜“分子”消耗1个氢分子,如果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同时进行,则几乎不能生成氧化亚铜。
8、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顺;
(1)2022年,中国科学家不利用光合作用,直接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成功合成了淀粉。淀粉属于七大营养素中的 ;   
(2)小金同学帮妈妈做饭,刮山药皮时手上皮肤奇痒难忍(山药中含有的碱性皂角素所致)。可以 用厨房中的     (填调味品名称)来止痒。
【答案】(1)糖类 (2)食醋
【解析】(1)淀粉属于七大营养素中的糖类; (2) 山药中含有的碱性皂角素所致 ,所以需要用酸性物质来中和,厨房中的食醋可以用来止痒。
9、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首先发明火箭这一事实被世界所公认。宋朝时出现的爆竹是原始的喷气式火箭;明朝时出现的“火龙出水”火箭是近代火箭的始祖;明朝时万户进行了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如图甲所示),成为载人飞行先驱。
材料二: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如图乙所示)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从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开始到现在,我国火箭研究与应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材料三:现代火箭的飞行原理与万户的升空试验原理基本相同。现代火箭多是利用喷气发动机(如图丙)升空的,而喷气发动机是利用燃料在燃烧室中燃烧,燃气经喷管向后高速喷出,从而获得向前的动力。
(1)如图甲所示,万户升空试验所用火箭的燃料为“黑火药”,黑火药爆炸的原理为:2KNO3+S+3C═X+N2↑+3CO2↑,其中反应物硝酸钾属于    (选填“酸”“碱”或“盐”), 物质 X 的化学式   。
(2)如图乙所示,火箭上升过程中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火箭以液态氢做燃料主要原因是氢气的    大。
(3)汽油机的    冲程工作时的原理跟如图丙所示的喷气发动机燃烧室工作时的原理一致。
【答案】(1)盐;K2S (2)做功(或克服摩擦做功);热值 (3)做功
【解析】(1)硝酸钾的化学式为 KNO3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为盐。根据 2KNO3+S+3C═X+
N2↑+3CO2↑ 得到:2K+2N+6O+1S+3C=2N+3C+6O+X,解得:X=2K+1S=K2S。(2)如图乙所示,火箭上升过程中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这是通过做功(或克服摩擦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火箭以液态氢做燃料主要原因是氢气的热值大。(3)喷气发动机燃烧室工作时,将燃料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而热机的做功冲程也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与图丙的原理一致。
10、2022年9月25日,我国海军首艘航母辽宁号服役10周年之际,福建舰舾装顺利,中国三航母逐梦万里海天正当时。制造航空母舰使用大量合金材料(如铁合金、铜合金和钛合金等) ,钛(T)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与酸和碱都不发生反应、有很强的耐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被认为是本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O和TiO2)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
(1)步骤II中,TiO2、 炭粉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Ch)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可燃性气体是   。
(2)步骤III的反应方程式是   。
(3)所得金属钛中含有少量的金属镁。若要除去金属钛中的镁,可加入的试剂是   。充分反应后,再通过    (填操作名称) 、洗涤、干燥即可。
【答案】(1)一氧化碳(或CO) (2)TiClx+2Mg高温2MgCl2+Ti (3)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
【解析】(1)TiO2、 炭粉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由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该可燃性气体是一氧化碳;(2)由流程图可知,步骤III为TiCl4和Mg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MgCl2和Ti,反应方程式是 TiCl4+2Mg 2MgCl2+Ti ;(3)钛不与酸反应,而镁能与酸反应,所以要除去钛中的镁,可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再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即可。
11、小明利用气球和一些化学试剂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所示) :先打开弹簧夹,在蒸馏烧瓶内加适量碳酸钠固体和液体X,发现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中的液体Y注入烧瓶并振荡,气球又缩小并被“吸入”烧瓶内。实验所用的X可能是   ,可能是   。
【答案】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1)碳酸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气球体积胀大;(2)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和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气球体积减小。那么X可能是稀盐酸,Y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12、许多同学都很喜欢设计和参加“多米诺骨牌”活动。如图甲所示,按一定距离排列的骨牌,碰倒第一块骨牌后,其他所有骨牌会依次倒下。如图乙,用A、B、C、D、E五块多米诺骨牌分别表示铁、氧气、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五种物质中的其中一种,要求相邻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类似多米诺骨牌的化学反应,则B物质是   ,B与C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
【答案】氢氧化钠溶液;复分解反应(或铁置换反应)
【解析】(1)氧气和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而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E为氧气、D为铁、C为硫酸铜,B为氢氧化钠,A为二氧化碳。(2)B与C反应,即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则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且相互交换成分,应该为复分解反应。
13、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人类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它们对粮食增产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农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A.波尔多液不能在铁制容器中配制和储存
B.积极研发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C.积极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双行动”
D.失效或剩余的农药,直接倒在田间地头或水井溪流
(2)在蔬菜大棚高处悬挂盛有稀硫酸的塑料桶,每天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铵固体,其反应原理为2NH4HCO3+H2SO4═(NH4)2SO4+2H2O+2CO2↑,这将有助于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当稀硫酸反应完后,桶内剩余物质中的(NH4)2SO4属于铵态氮肥,它   (填“能”或“不能”)与常见的碱性农家肥草木灰(主要成分 K2CO3)混合施用,其原因是:
   。
(3)(NH4)2SO4也可用于配制阳台无土栽培蔬菜的营养液,该配方中除了(NH4)2SO4外,还有Ca(NO3)2、K2SO4、KH2PO4等成分,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成分是   。
【答案】(1)D (2)不能;草木灰呈碱性,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相互作用能释放氨气,降低肥效 (3)KH2PO4
【解析】(1) 波尔多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铜能与铁发生反应,不能在铁制容器中配制和储存,A正确; 积极研发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可保护环境,并提高作物产量,B正确; 积极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双行动”可保护水资源,C正确; 失效或剩余的农药,直接倒在田间地头或水井溪流 ,会污染水体,D错误;(2) (NH4)2SO4属于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氨气,使肥效降低,不能与碱性农家肥草木灰(主要成分 K2CO3)混合施用;(3) (NH4)2SO4、 Ca(NO3)2 属于氮肥, K2SO4属于钾肥,KH2PO4含有钾和磷两种营养成分,属于复合肥。
14、端午临近,小温奶奶做了很多“灰汤粽”。“灰汤粽”是温州的一种特色粽子,把隔年稻草烧后留下的草木灰用热开水泡开,沥出灰汤水,用于浸米和煮粽。小温了解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水溶液呈碱性),还含有少量KCl、K2SO4。为测定草木灰浸出液中的K2CO3含量,小温做了如下实验。小温取100g草木灰浸出液加入烧杯,再将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往澄清的草木灰浸出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变为   。
(2)草木灰浸出液中K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请写出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SO42-的验证方法。
【答案】(1)蓝色 (2)13.8% (3)方法一:取少量草木灰浸出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稀硝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再滴入硝酸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SO42-。[方法二:往第四次实验后的烧杯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SO42-。]
【解析】(1) 草木灰中所给碳酸钙溶液呈碱性,往澄清的草木灰浸出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变为蓝色;解:mCO2=100g+80g-175.6g=4.4g,(2)解:设100g草木灰浸出液中K2CO3的质量为x,根据化学方程式K2CO3+2HCl=2KCl+ CO2↑+H2O中K2CO3与CO2↑的质量关系,有138/x=44/4.4g,解得x=13.8克;K2CO3%=13.8g/100g ×100%=13.8%。(3)方法一:取少量草木灰浸出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稀硝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再滴入硝酸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SO42-。方法二:往第四次实验后的烧杯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SO42-。(合理均可)
15、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既可当粮食,又可作蔬菜。
(1)新鲜芋在去皮时会产生一种白色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物质可用来涂抹止痒的是( )
A.食醋 B.熟石灰 C.纯碱 D.盐水 E.苏打水
(2)有经验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将手靠近火源烘一烘,也可以达到止痒的效果;如果将带皮芋煮熟后,再用手去皮也不再会有痒的感觉。根据上述现象,请你推测皂角甙的一种化学性质:
   。
(3)去皮的芋在自然条件下,表面很快因氧化变成黄色,但并不影响营养价值。有些不法商贩会用亚硫酸钠溶液浸泡,使其外观变得嫩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下面做法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的是( )   
A.粮库内充入氮气使浪食不易变质 B.食盐中加碘防止甲状腺肿大
C.水产品用甲醛溶液保鲜 D.用纯碱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E.用硫黄熏制白净的粉丝
(4)芋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内经初步消化后,最终在   内以   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的   ,经过循环再回到心脏。随后从主动脉流出。顺着动脉,部分血液流到肾脏,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过   作用进入原尿,在肾小管处又被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处,在那里它被分解成  ,同时释放出   ,这样,芋的重要命就完成了。
【答案】(1)A (2)受热易分解 (3)C,E (4)小肠;葡萄糖;右心房;滤过;二氧化碳和水;能量
【解析】(1)皂角甙呈碱性,要除去该物质,可以选用显酸性的物质,所以选择食醋。故选A。(2)用火烤或带皮煮熟,都是使该物质受热,说明该物质受热易分解。(3)A、由于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可以作保护气,在粮库内充入氮气能使粮食不变质, A不符合题意。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食盐中加碘可以有效地预防甲状腺肿大,B不符合题意。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是错误的因为甲醛有毒,C符合题意。D、纯碱属于盐,显碱性,能够中和显酸性的物质,纯碱属于盐,显碱性,能和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从而把显酸性的物质除去,D不符合题意。E、用硫黄熏制白净的粉丝是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有毒,E符合题意。故选CE。(4)芋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内经初步消化后,最终在小肠内以葡萄糖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因为淀粉是大分子物质,经过口腔和小肠的消化作用变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经过循环再回到心脏。随后从主动脉流出。因为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需要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具体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顺着动脉,部分血液流到肾脏,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过滤过作用进入原尿,在肾小管处又被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因为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就形成了尿液。故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处,在那里它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16、有谚语称“立夏吃鸡蛋,石头能踩烂”。 立夏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要煮上几个茶叶蛋。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明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
(2)小明推测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是   。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
【答案】(1)能与稀盐酸反应或不与水反应 (2)FeS (3)人体胃内含有胃酸能与黑色物质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Cl2
【解析】(1)将蛋黄加入水中后颜色没有变化,说明它不能与水反应。将蛋黄加入稀盐酸中,生成了氯化亚铁和少量硫化氢气体,说明黑色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2)硫化亚铁含硫,且呈黑色,因此黑色物质为FeS;(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人体胃内含有胃酸能与黑色物质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Cl2。
17、高纯CO可用于半导体领域某些芯片的刻蚀,利用甲酸(HCOOH)制取高纯CO的主要流程如图:
(1)反应塔中甲酸分解的微观示意如图所示,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另一种产物的微粒图示。
(2)在洗涤器中,NaOH溶液起到吸收少量未反应的甲酸蒸汽和副反应产物二氧化碳的作用,其中,NaOH溶液吸收甲酸蒸汽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
【答案】(1) (2)复分解
【解析】(1)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甲酸分解生成水和CO,由水分子的构成画出粒子结构图即可;(2) NaOH溶液吸收甲酸蒸气为酸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8、小科和小龙沿着河边散步时,小科发现了一块灰色石块,看着与以前观察过的石灰石很像,认为石块就是石灰石;小龙却认为不一定。
(1)下列陈述,支持小龙说法的有 。
A.河滩上任何石灰石的石块已被河水溶解
B.即使过了很长时间,矿石的物理性质也很少变化
C.不同的矿石常具有相似的某些物理性质
(2)小科将石块样品放在烧杯里,倒入适量的酸液,观察到石块表面冒出大量的气泡。小科说:“这个实验证明了它就是石灰石。”但小龙仍然不同意,请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
(3)小龙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石块为石灰石。为了测定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小龙同学取8克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80克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得到如下数据,完成下面问题: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6.0 4.0 M 1.2
①表中M的值为   克。
②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为   。
【答案】(1)C (2)能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不一定是石灰石,也可能是活泼金属(3)2.0;85%
【解析】(1)石灰石是难溶的物质,A错误; 矿石的物理性质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 不同的矿石常具有相似的某些物理性质,所以将石块认作是石灰石,C正确;(2)因固体加入酸后有气体产生的不一定是石灰石,也可能是含有活泼金属,所以加入酸有气泡产生不足以得出结论;(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加入20克稀盐酸,固体减少2克,第二次加入20克稀盐酸,又减少2克,说明20克稀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钙质量为2克,第4次加入盐酸,固体仍减少,说明第3次加入20克盐酸,盐酸仍全部反应,固体减少2克,M=2.0;第4次减少固体小于4克,即盐酸过量,碳酸钙完全反应,1.2克为杂质,则碳酸钙的纯度为=8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3] 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情景类题目训练:物质的变化与酸碱盐
1、去年7月初,小科参观了“神秘的古蜀文明”展览,他对用金箔制作的太阳神鸟(空气中保存完好)、用铜制作的太阳形器、用玉石(含Al2O3)制作的四节玉琮、用铜锡合金制作的青铜大立人作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保存太阳神鸟时需隔绝空气以防被氧化 B.加工太阳形器时未体现金属延展性
C.清洗玉琮时可使用稀盐酸等强酸性溶液 D.制作大立人时需几种金属熔合在一起
2、天宫课堂中,宇航员通过实验呈现了“奥运五环”,实验中使用了指示剂一一溴百里酚蓝,溴百里酚蓝溶液在不同环境中的显色情况如表所示。下列溶液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
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酸性溶液
颜色 绿色 蓝色 黄色
A.氯化钡溶液 B.硫酸溶液 C.氢氧化钾溶液 D.硫酸钠溶液
3、近两年北仑柴桥的果农兴起种植蓝莓的热潮,每年5、6月是蓝莓丰收的时节,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颜色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细胞液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蓝色。
(1)在白醋中滴加花青素,溶液变   色。
(2)花青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
(3)28.7克花青素中含有   克碳元素。
4、某兴趣小组开展利用紫甘蓝制作酸碱指示剂的项目化学习,他们经历了制取试剂、检验试剂和应用试剂三个环节的探索。
(1)制取试剂。小组制作试剂过程如上图,步骤③中的物质分离的原理类似于(  )
A.沉淀 B.过滤 C.结晶 D.蒸馏
(2)检验试剂。小明将紫甘蓝汁滴入4种物质中,现象如下表所示,下列选项中能证明紫甘蓝汁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最佳组合是(  )
实验 ① ② ③ ④
物质 水 食盐水 石灰水 白醋
颜色 紫色 紫色 蓝色 红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应用试剂。利用自制酸碱指示剂测量校园一矩形农场土壤的酸碱性,小明选取了5个位置取样测量(图中○ 表示农场俯视图取样点),则取样方式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5、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雪花在科学课堂绽放。某学习小组用雪花归纳一些物质相互反应关系。每片冰晶表示一种物质,相邻冰晶代表两物质能相互反应。已知A~F六种物质分别是铁粉、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且A物质是黑色,B物质是蓝色,C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则:
(1)E还能与图中不相邻的一种物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相邻物质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共有   个。
(第5题图) (第6题图)
6、浙江省内衢江、开化、常山的千里岗山脉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石灰石储量达50亿吨,是制造水泥、石灰、轻质碳酸钙的主要原料来源。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相比其他地区,这里的石灰岩中碳酸钙的含量高是比较有名的。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岩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岩样品10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数据如图(已知石灰岩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
(1)石灰岩样品中的二氧化硅(SiO2)属于以下物质类别中的 。
A.单质 B.碱 C.盐 D.氧化物
(2)根据兴趣小组测量的数据,求出石灰岩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查阅资料后发现,通过上述过程计算得到的碳酸钙质量分数比实际的要大,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7、小明查阅资料发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一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组成的混合物。氧化亚铜也呈红色,从颜色上与金属铜难以辨别,但氧化亚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硫酸铜和水。小明对反应产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克的氧化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并检测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
(1)如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加入稀硫酸的现象是:
   。
(2)在加热氧化铜前,需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图甲中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   (选填“①”、“②”或“③”)处。
(3)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m),结果如图乙所示。为确保反应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尽可能少,可采取的措施是:
   。
(4)小明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过程提出如下假设:经历2CuO+H2ΔCu2O+H2O,H2+Cu2OΔ2Cu+H2O两个反应,且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同时进行。试根据图乙所示的数据分析,假设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8、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顺;
(1)2022年,中国科学家不利用光合作用,直接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成功合成了淀粉。淀粉属于七大营养素中的 ;   
(2)小金同学帮妈妈做饭,刮山药皮时手上皮肤奇痒难忍(山药中含有的碱性皂角素所致)。可以 用厨房中的     (填调味品名称)来止痒。
9、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首先发明火箭这一事实被世界所公认。宋朝时出现的爆竹是原始的喷气式火箭;明朝时出现的“火龙出水”火箭是近代火箭的始祖;明朝时万户进行了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如图甲所示),成为载人飞行先驱。
材料二: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如图乙所示)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从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开始到现在,我国火箭研究与应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材料三:现代火箭的飞行原理与万户的升空试验原理基本相同。现代火箭多是利用喷气发动机(如图丙)升空的,而喷气发动机是利用燃料在燃烧室中燃烧,燃气经喷管向后高速喷出,从而获得向前的动力。
(1)如图甲所示,万户升空试验所用火箭的燃料为“黑火药”,黑火药爆炸的原理为:2KNO3+S+3C═X+N2↑+3CO2↑,其中反应物硝酸钾属于    (选填“酸”“碱”或“盐”), 物质 X 的化学式   。
(2)如图乙所示,火箭上升过程中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火箭以液态氢做燃料主要原因是氢气的    大。
(3)汽油机的    冲程工作时的原理跟如图丙所示的喷气发动机燃烧室工作时的原理一致。
10、2022年9月25日,我国海军首艘航母辽宁号服役10周年之际,福建舰舾装顺利,中国三航母逐梦万里海天正当时。制造航空母舰使用大量合金材料(如铁合金、铜合金和钛合金等) ,钛(T)因其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与酸和碱都不发生反应、有很强的耐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被认为是本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O和TiO2)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
(1)步骤II中,TiO2、 炭粉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通入氯气(Ch)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可燃性气体是   。
(2)步骤III的反应方程式是   。
(3)所得金属钛中含有少量的金属镁。若要除去金属钛中的镁,可加入的试剂是   。充分反应后,再通过    (填操作名称) 、洗涤、干燥即可。
11、小明利用气球和一些化学试剂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所示) :先打开弹簧夹,在蒸馏烧瓶内加适量碳酸钠固体和液体X,发现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中的液体Y注入烧瓶并振荡,气球又缩小并被“吸入”烧瓶内。实验所用的X可能是   ,可能是   。
12、许多同学都很喜欢设计和参加“多米诺骨牌”活动。如图甲所示,按一定距离排列的骨牌,碰倒第一块骨牌后,其他所有骨牌会依次倒下。如图乙,用A、B、C、D、E五块多米诺骨牌分别表示铁、氧气、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五种物质中的其中一种,要求相邻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类似多米诺骨牌的化学反应,则B物质是   ,B与C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
13、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人类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它们对粮食增产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农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A.波尔多液不能在铁制容器中配制和储存
B.积极研发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C.积极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双行动”
D.失效或剩余的农药,直接倒在田间地头或水井溪流
(2)在蔬菜大棚高处悬挂盛有稀硫酸的塑料桶,每天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铵固体,其反应原理为2NH4HCO3+H2SO4═(NH4)2SO4+2H2O+2CO2↑,这将有助于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当稀硫酸反应完后,桶内剩余物质中的(NH4)2SO4属于铵态氮肥,它   (填“能”或“不能”)与常见的碱性农家肥草木灰(主要成分 K2CO3)混合施用,其原因是:
   。
(3)(NH4)2SO4也可用于配制阳台无土栽培蔬菜的营养液,该配方中除了(NH4)2SO4外,还有Ca(NO3)2、K2SO4、KH2PO4等成分,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成分是   。
14、端午临近,小温奶奶做了很多“灰汤粽”。“灰汤粽”是温州的一种特色粽子,把隔年稻草烧后留下的草木灰用热开水泡开,沥出灰汤水,用于浸米和煮粽。小温了解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水溶液呈碱性),还含有少量KCl、K2SO4。为测定草木灰浸出液中的K2CO3含量,小温做了如下实验。小温取100g草木灰浸出液加入烧杯,再将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往澄清的草木灰浸出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变为   。
(2)草木灰浸出液中K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请写出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SO42-的验证方法。
15、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既可当粮食,又可作蔬菜。
(1)新鲜芋在去皮时会产生一种白色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物质可用来涂抹止痒的是( )
A.食醋 B.熟石灰 C.纯碱 D.盐水 E.苏打水
(2)有经验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将手靠近火源烘一烘,也可以达到止痒的效果;如果将带皮芋煮熟后,再用手去皮也不再会有痒的感觉。根据上述现象,请你推测皂角甙的一种化学性质:
   。
(3)去皮的芋在自然条件下,表面很快因氧化变成黄色,但并不影响营养价值。有些不法商贩会用亚硫酸钠溶液浸泡,使其外观变得嫩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下面做法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的是( )   
A.粮库内充入氮气使浪食不易变质 B.食盐中加碘防止甲状腺肿大
C.水产品用甲醛溶液保鲜 D.用纯碱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E.用硫黄熏制白净的粉丝
(4)芋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内经初步消化后,最终在   内以   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的   ,经过循环再回到心脏。随后从主动脉流出。顺着动脉,部分血液流到肾脏,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过   作用进入原尿,在肾小管处又被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处,在那里它被分解成  ,同时释放出   ,这样,芋的重要命就完成了。
16、有谚语称“立夏吃鸡蛋,石头能踩烂”。 立夏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要煮上几个茶叶蛋。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明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
(2)小明推测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是   。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
17、高纯CO可用于半导体领域某些芯片的刻蚀,利用甲酸(HCOOH)制取高纯CO的主要流程如图:
(1)反应塔中甲酸分解的微观示意如图所示,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另一种产物的微粒图示。
(2)在洗涤器中,NaOH溶液起到吸收少量未反应的甲酸蒸汽和副反应产物二氧化碳的作用,其中,NaOH溶液吸收甲酸蒸汽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
18、小科和小龙沿着河边散步时,小科发现了一块灰色石块,看着与以前观察过的石灰石很像,认为石块就是石灰石;小龙却认为不一定。
(1)下列陈述,支持小龙说法的有 。
A.河滩上任何石灰石的石块已被河水溶解
B.即使过了很长时间,矿石的物理性质也很少变化
C.不同的矿石常具有相似的某些物理性质
(2)小科将石块样品放在烧杯里,倒入适量的酸液,观察到石块表面冒出大量的气泡。小科说:“这个实验证明了它就是石灰石。”但小龙仍然不同意,请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
(3)小龙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石块为石灰石。为了测定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小龙同学取8克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80克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得到如下数据,完成下面问题: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6.0 4.0 M 1.2
①表中M的值为   克。
②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