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调查
(历史学科)试卷
时长:60分钟
一、单选题(30ⅹ2=60分)
1.下图是人类社会早期历史发展脉络,它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文明( )
A.基本表现为匀速发展 B.具有多元性特征
C.一直依赖着自然条件 D.始终在相互交融
2.在铁农具出现之前,中欧和西欧等地茂密的森林几乎难以逾越,这些区域农业出现较晚;由于粟和高粱在雨林不能很好生长,非洲农业也长期局限在大草原。这表明( )
A.农业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B.文明交流有助于农业产生
C.各区域农业发展类型各异 D.自然环境阻断了农业传播
3.公元前5世纪左右,古希腊早期喜剧因以政治生活和当政者为主要讽刺对象而被称为“政治喜剧”,剧中作者经常指出名字辱骂和讽刺政府当局或显要人物。古希腊的“政治喜剧”( )
A.体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 B.反映了城邦观念的削弱
C.折射了民主自由的氛围 D.推动了人文思潮的兴起
4.希腊古典作家习惯于把希腊人与波斯人的冲突演绎为欧洲与亚洲的对立、“文明”与“野蛮”的 敌对。在希波战争中,希腊对波斯存在傲慢与偏见,认为波斯人是专制的、野蛮的,他们不仅是对希腊“自由”的威胁,更是对“文明”世界的威胁。希腊人的这种认知( )
A.闪烁着唯物主义的光辉 B.充满了对民主政治的渴望
C.体现出对奴隶制的否定 D.隐含着一定的西方优越论
5.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玛雅文字的破译证明中亚地区图像文字历史的源远流长
B.罗塞塔石碑上的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可以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掷铁饼者》可以印证古希腊人物雕塑艺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6.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精巧的花瓶、纸草、亚麻布、珠宝等大量生产和输出……得到了欧洲金矿采出的金子,自叙利亚买进了牲畜、鱼类、酒、香,甚至船只和有轮子的车辆,自南方的努比亚输入了象牙、黄金和鸵毛。这表明古埃及( )
A.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欧亚非各国 B.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动力
C.对外贸易起步早且种类较为丰富 D.与亚非欧国家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7.14~16世纪,民族国家史著述的兴起和民族英雄形象的不断树立成为欧洲一种特殊的表象。这种表象的出现源自于( )
A.基督教会的推动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全球航路的开辟 D.封建王权的加强
8.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称之为“撤回忠诚”。这反映了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C.带有严格等级性质 D.领主附庸地位平等
9.下图是欧洲帆船的发展概况图。据此可知( )
A.欧洲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 B.阿拉伯帝国垄断东西贸易
C.新航路开辟推动技术进步 D.文化交流有利于技术发展
10.如表中的三个史实反映出( )
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 公元1077年卡诺莎觐见(德皇亨利四世在风中向教皇忏悔) 1309—1377年阿维农之囚(在此期间几任教主都是法国人,而腓力四世也趁机将罗马教廷迁至法国阿维农)
A.君权神授强化王权 B.欧洲近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
C.教皇地位不断衰落 D.王权与教权的依存与斗争
11.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则进一步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
A.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 B.国内外形势发展促使日本进行社会变革
C.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对日本造成严重威胁 D.日本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12.“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土产(调)。第三……”据此推断,颁发该诏书的为( )
A.明治天皇 B.源赖朝 C.穆罕默德 D.孝德天皇
13.埃及的考古证据表明,6500年前该地区出现了农业,最早的农夫也放牧绵羊、山羊和牛,并在凉爽季节种植诸如大麦、双粒小麦、亚麻、小扁豆和鹰嘴豆之类的作物。这表明( )
A.非洲是一个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发生地 B.非洲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C.非洲农作物受到西亚文明的极大影响 D.非洲最早产生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化
14.玛雅历法以13天为一周,20天为一月,18个月为一年,外加5天禁忌日,一年365天。而印加历法以10天为一周,每月3个星期。一年12个月,每月30日,每年加5日,每4年再加1日。这可用来说明古代美洲( )
A.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B.天文学成就领先世界
C.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 D.农耕文明发展的条件
15.中国瓷器输入东非以后,东非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模仿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烧制伊斯兰——斯瓦希里风格的陶瓷。“索马里有一种装潢美观的饮器至今一直叫新纳(sina)。”这表明( )
A.中国与东非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 B.中国瓷器文化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
C.东非国家积极学习中国的制瓷技术 D.东非国家为瓷器生产的适宜地区
16.16世纪早期,意大利的热那亚人开始从葡萄牙人那儿购买胡椒,甚至威尼斯人在1515年为了完成老客户的订单也被迫在葡萄牙的里斯本购买胡椒。这一事实表明,当时( )
A.葡萄牙已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B.欧洲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C.地中海沿岸对香料需求增长 D.成功开辟跨大西洋航路
17.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这些海上探索( )
①拓展了欧洲人对地球的认知 ②加强了大陆与大洋间的直接联系
③形成了“三角贸易”商业圈 ④推动了哥伦布的跨洋航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有学者指出,当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开辟新航路时,欧洲沿大西洋东岸的航线已经被他们熟悉,而当他们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东岸航行时,不过是航行在早已由中国、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商人开辟的航线上。对此理解正确是新航路开辟( )
A.是古代文明与西欧扩张的共同结果 B.源于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往和联系
C.取决于西欧的航海技术和航线探索 D.主要是因为亚洲商人对财富的追求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知( )
A.人文主义思想已经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B.近代科学推动了殖民扩张
C.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经济发展
20.下图是樊树志的《晚明大变局》一书的部分章节。“ ”处最有可能填入的内容是( )
引言 第一章“海禁一朝贡”体制的突破 …… 第二章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浪潮 一、新航路发现与葡萄牙人东来 二、以澳门为中心的全球化贸易 三、尼古拉·一官与“海上马车夫” 四、“马尼拉大帆船”与“太平洋丝绸之路” 五 第三章江南市镇: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 …… 第四章思想解放的潮流 …… 第五章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先进 第六章新气象:文人结社与言论 …… 后记
A.从澳门到马尼拉 B.贸易顺差与巨额白银流入中国
C.日本的朝贡关系 D.利玛窦的“本土化”传教活动
21.“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科学革命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2.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时间,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尔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这一事件是( )
A.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洋海岸 B.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23. 洛克在《论财产》中指出:财产权起源于劳动,土地所有权的获得是由于耕作,而北美的印第安人长期在一块土地上狩猎,无法获得其土地的所有权。洛克的观点反映了 ( )
A.资本主义国家关注财产权的归属问题 B.欧洲人轻视印第安人狩猎文明
C.欧洲人为在北美的殖民扩张进行辩护 D.欧洲人注重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24. 15.1608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共同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它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图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还绘有16艘船,8种海洋生物。据此材料可以判断 ( )
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B.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广泛应用于航海
C.中国人广泛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绘图技术 D.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海陆轮廓日渐清晰
25.商业革命激起了欧洲国家之间商业竞争和对海洋的控制权,引发了英西战争、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等大国之间的战争,促进了西欧各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材料意在说明 ( )
A.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之间矛盾 B.商业革命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D.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已初步建立
26.1561年,斯·史密斯爵士鄙夷地说:“在英格兰,绅士的名分大大贬低了,凡是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只要具有绅士的举止风度,承担绅士的职责,就可以被视为上等人。”这正反映了 ( )
A.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界限被消除 B无所事事的非体力劳动者成为绅士
C.新兴工业资产的阶级地位上升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地位的变化
27.“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 )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D.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28.艾赛亚·伯林曾说:“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说明 ( )
A.经典力学直接导致启蒙运动 B.牛顿思想全面影响了法国社会
C.启蒙运动有利于经典力学的发展 D.科技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条件
29.艾森豪威尔事后认为,提名沃伦乃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愚蠢的错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对把霍姆斯大法官送进最高法院,也曾追悔莫及。哈里·杜鲁门总统曾自我解嘲道:“无论你把什么人放在法院,他就不再是你的朋友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1787年宪法奉行“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B.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权力高于总统 C.总统和大法官代表不同政党的利益 D.美国地方和中央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
30.约翰·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写道:“……不论各色人等,高矮肥瘦黑白强弱,都因为需要交往而对交往规则承担同样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是一个挂满了葡萄的大梯架,每个人都一样有上苍赋予的'人场券’向上攀爬摘得鲜美的一份。”材料体现的思想核心是 ( )
A.民主自由 B.社会公正 C.社会契约 D.人民主权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金银,特别是银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殖民地流入欧洲,欧洲货币金属的供应量大幅度上升,在整个16世纪至少增加了3倍。西班牙政府曾试图禁止金银的出口,但徒劳无益。而且,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违禁者。它用大量的金银支付对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的欠款,并且资助无休无止的战争。正是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参与的违禁买卖活动,使贵金属在欧洲蔓延扩散。最明显直接的结果是价格的长期(不正常的)上涨。16世纪末的价格水平比世纪初高出3倍至4倍之多。
--《世界经济史》
材料四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的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 《世界文化史导论》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什么?(2分)
(2)材料二描述的是“地理大发现”后欧洲产生的哪一经济现象?(2分)并结合材料论述有哪些具体表现?(8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地理大发现后欧洲产生的哪一经济现象?(2分)结合所学阐述该现象有什么影响?(4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具体影响。(4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是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5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并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5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8分)
(历史学科)
答案
一、选择题
1-5 BACDD 6-10 CDBDD
11-15 BDADB 16-20 BAACB
21-25 BACDD 26-30 DCDAB
二、主观题(共40分,31题22分,32题18分)
31.
(1)新航路开辟(2分)
(2)商业革命(2分)
表现: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商品流通种类增多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经济中心转移(8分)
(3)价格革命(2分)
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较少,陷于贫困破产;商人和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4分)
(4)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种植园经济出现(4分)
32.
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将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启蒙学者:以理性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5分)
(2)主张:信仰得救,因信称义。意义:否定教皇权威,强调信仰的平等与自由。(5分)
(3)文艺复兴:确立人的尊严和价值,要求冲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愚昧思想的束缚。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权威,破除神权统治。启蒙运动:弘扬“理性”精神,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