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30 21:3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提案进行了表决。该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其中欧洲国家中投反对票的只有马耳他,投弃权票的是希腊、西班牙、卢森堡。这反映了 ( )
A.中美两国对抗的加剧 B.美国对华孤立政策趋于破产
C.中美两国邦交正常化 D.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2.1972年2月21日晚上,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词中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尼克松所说的“巨大的分歧”和“鸿沟”主要是指 ( )
A.经济发展的差异 B.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C.种族、语言的差异 D.社会制度的差异
3.美国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同样,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这表明,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双方有共同利益
C.中美双方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 D.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
4.下表显示了中美贸易趋向,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 60 32
1975 304 156
1978 865 324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C.中美建交 D.冷战结束
5.1978年12月16日中美签署建交公报,其中写道:“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这表明中美建交 ( )
A.将彻底遏制美国称霸 B.有助于团结抗衡苏联
C.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D.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6.关于20世纪70年代的某次会议,美国代表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的会议是指(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巴黎和会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7. [2020山东滨州中考]1971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因为 (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8. 吴建民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中写道:“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反映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益于 (  )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亚非国家的支持
C.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D.中国外交家的努力
9. 观察下图,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0. 美国前总统卡特曾指出:“我们本以为(发布中美建交公报)在全国和国会内部会发生严重对立,然而这并没有成为现实……整个世界几乎都是正面的反应。”这说明(  )
A.中美建交得到美国民众一致赞同
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彻底破产
C.中美建交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D.中美两国致力于构建和平世界
11.如图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新进展,取得这一进展的前提是美国 (  )
①认同“一国两制”制度  ②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④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 美国总统的中国之行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日本政界一批有识之士以此为契机,强烈要求日本当局迅速开展自主和平外交,改善中日关系。材料说明 (  )
A.中美正式建交影响了中日关系
B.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日建交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影响了中日关系
D.中、美、日组建了经济合作组织
13.有学者形容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三次突破为:艰难复常,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前嫌;相逢一笑,邻里往来。其中“跨洋握手,冰释前嫌”对应的外交事件是 (  )
A.毛泽东访问苏联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访华
D.田中角荣访华
14.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科学防控,基本控制了疫情的扩散。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截至2020年4月12日,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医疗物资援助。这体现了中国 (  )
A.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一带一路”倡议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这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活动 (  )
A.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
B.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C.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转变为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16.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APEC会议能在上海举行,其根本原因是(  )
A.上海的城市形象良好,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中国是亚太乃至世界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D.开放的中国,古老的文明吸引着各国领导人
17、1971年10月,刚果总统约见中国驻刚果大使时表示:“这不仅是人民中国的胜利,也是所有进步国家的胜利,是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的胜利。”刚果总统所指的“人民中国的胜利”是 (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日正式建交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8.如图所示目录节选自《百年中美关系史》一书。目录中的“ ”处应填入 ( )
A.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内战 B.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
C.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 D.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
19.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宣布:“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该讲话的背景是 (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
C.求同存异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21.1950年,美国阻止联合国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1960年美国拒绝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在表决时仅获得微弱多数,1970年支持恢复中国席位并驱逐“国民党集团”的提案获51票,反对仅47票,赞成票第一次超过了反对票。这表明 (  )
A.美国和苏联控制联合国的局面开始发生转变
B.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条件日益成熟
D.联合国的作用发生根本性变化
22.美国认为一个强大而巩固的中国有利于美国联华抗苏的战略,周恩来也指出:“不可否认,这是中美两国都能获益的事情,如果中美两国友好起来。”据此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础是(  )
A.中美两国民众的友谊
B.美国对抗苏联的战略
C.中美国家利益的需求
D.中国独立自主的需要
23.“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C.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二、非选择题
24、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所作的这一个“让步”是什么。《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使中美关系实现了怎样的转折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日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向美国驻北京总领事柯乐布送达了新中国成立的建国公告,表示新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宣称:中共政府在公告中没有作出承担国际义务的保证,美国在目前情况下不会予以承认。……1950年初,美国撤出全部驻华外交人员之后,中美之间失去了直接对话的所有渠道。
——摘编自刘成《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数量及所占比例统计表
材料三 近年来中美关系大事摘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的态势。
你认为新时期中美关系应如何发展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1)材料一中,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2)20世纪70年代,为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的事件有哪些
(3)分别列举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想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政治上,实行所谓遏制加孤立的政策……经济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摘编自《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2000)》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中国北京的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恳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材料三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最主要的年度磋商机制。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美代表就60多个议题展开磋商。中美两国就战略、经济、人文三方面达成约300项合作成果。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对付新生的中国。
(2)材料二反映的是发生于1972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答案
1-5BDBAD 6-10DABCC 11-15DBCAD 16-20BABCD 21-23CCA
24、(1)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不利地位;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2)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双方的敌对关系结束,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国家利益,国际局势的变化,综合国力的强弱,国际地位的高低,经济贸易的发展,科技文化水平,民族往来等。
25、 (1)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
(2)变化:由以消极报道为主到以中性报道为主。原因:中美关系的变化(或中国对美国政策的变化);中国由封闭到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对美国的认识更加理性和客观);国际形势的变化(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3)态势:合作与冲突交织。发展:中美两国应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加强沟通,共同努力,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造福两国人民。(言之有理即可)
26、(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区域性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4)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意思相近即可)
27、(1)政治上实行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
(2)尼克松访问中国。
(3)从对抗到实现关系正常化,再到努力建设积极合作协调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