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1 06:4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
2023.04.19
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总用时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填涂相应题号的选择项。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考察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序列,儿童视角的存在几乎是一片荒芜。这是一个完全可以理解的事实,在儿童没有取得“人”的资格的年代里,儿童的感受和对世界的体认自然就被创作者放逐在了文本之外。中国现代小说中儿童视角的出现和之后的长足发展,是以五四时期“人”的发现和儿童的发现作为理论的坚强依托的。当时社会开始意识到儿童的重要性,儿童作为未来的人的萌芽获得了独立人格的尊重,具有了与成人同等的地位,自然也就获得了与成人同等的话语权,开始拥有了表达对世界的感受的权利。在儿童视角被发现之前,成人的全知视角是弥漫在整个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中的一种传统叙事模式,全知全能的成年“说书人”雄踞于中国小说界上千年。
(摘编自王黎君《儿童视角的叙事学意义》)
材料二:
儿童视角是儿童文学的核心叙事视角。选择儿童视角的叙事者成人作家,由于身心的变化与人生经历的复杂,实际上已不可能复归纯真的儿童状态。成人作家在儿童文学创作中选取“儿童视角”,首先必须使自己来一番角色转换,使自己重新“回到”童年状态,以儿童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叙事策略和语言句式,去重新诠释和表现对象世界。对此,陈伯吹曾有过非常形象的表述:“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能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陈伯吹在这里说的实际上正是他积数十年创作经验所得出的一条定律:真正为儿童写作就必须选择与坚持“儿童视角”。
英国作家格尔姆在《怎样为孩子写书》中认为:“想开采这个矿脉的诸君,必须留心的是,绝对不可以认为是小孩的东西嘛,随便写写就可以了,或者以为有诚意写作,就会获得儿童的感激,这种自我陶醉或随便的想法是很严重的错误。如果你想成功,必须有相反的态度,也就是放弃命令的姿态,准备一切服从小孩,因为小孩是在支配你的写作。”“准备一切服从小孩”,这就明白无误地说明了为儿童写作必须转变角色与立场,必须从“成人中心”转变到“儿童本位”,“回归”童年状态。儿童对现实生活有自己的感悟,唯有与他们平等对话才能真正传达出他们的所思所想,笔下的世界才能成为真正的儿童世界,或者说儿童憧憬的世界。如果忽视或轻视儿童的感情、感悟,或想当然地以成人的经验取代儿童的经验,那么作家创造出的世界只能是成人的儿童世界,而不是儿童的儿童世界。
儿童文学作家大多是人生经历丰富的成年人,这就要求作家应该沉潛于儿童的心灵世界中,同儿童的精神息息相通。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有不一样的判断尺度,也少有成人社会中的功利主义色彩,因而更能表现出人性真实的一面。儿童文学作家要表现的是儿童“绝假存真”的生命本真,而不是只对儿童的稚态童真做表面的叙写。自从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出现以来,所有经典的、传世的儿童文学作品无不包含着作家对儿童独特精神状态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常说的儿童文学作家的“童心”也即此意。因此,以儿童视角创作的作品常常以“卫护童年”的主题出现。一般说来,在儿童文学创作中,作家从儿童自身生活层面与儿童经验世界入手直接描写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心灵的作品,大多属于儿童视角。还有不少作品直接以第一人称切入,主人公以儿童“代言人”的身份出场。
(摘编自王泉根《谈谈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
材料三:
《岁月神偷》影片从一个孩子的视角看小人物家庭的命运起伏、岁月的无情。这种儿童视角的叙事方式,不仅拉近了观众与人物的距离,也淡化了故事中死亡、潦倒的痛楚和悲伤,继而产生了一种“间离效果”和独特的悲剧美。
在影片中,儿童视角的“间离效果”主要表现在儿童对暴力、政治、性等方面的间离。不同于成人视角对世界的认知思维,儿童以其视角面对成人世界的问题,他们感知的选择性相对较弱,对生老病死的经历和感受更加趋向无意识的陌生,往往跳出既定的认知范畴,在情感和心理上产生一种突然的疏离感。尤其面对成人世界金钱、权力、欲望下的种种黑暗与不公,作为儿童的生命体态会本能地弱化,剥离覆盖在现实世界表层的虚伪和谎言,更原生态地呈现生活的内核,从而使作品涂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
因此,在罗进二的童年里,经历了台风下的老屋坍塌、哥哥的生病死亡、一家人的艰难生计后,他用一个孩子的思维和方式去学会成长,学会懂事,开始认真学习,祈求用偷来的米字旗、夜光杯填满“苦海”去化解生命中接踵而来的苦难,换回哥哥宝贵的生命。面对死亡的逼近、哥哥的离去,在他眼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悲剧美,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让观影者从一个儿童身上感知到对生命、爱与信仰的体悟,更像是一首关于小人物成长的诗歌。
(摘编自徐潇潇《浅析儿童视角的叙事美学——以电影〈岁月神偷〉为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视角中几乎没有儿童视角,儿童视角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
B.成人作家以“儿童视角”创作,首先要完成角色转换,必须使自己重新“回到”童年状态。
C.成人作家写儿童文学不只是模仿儿童的口吻,更重要的是能够回到孩子的视角,使作品符合儿童的认知思维。
D.以儿童的视角去面对成人世界的问题,往往可以起到淡化悲剧的作用,使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儿童视角的运用丰富了中国小说的叙事视角,使成人视角的雄踞局面有所改观。
B.材料二中引用英国作家格尔姆的话,是为了证明“回归”童年的重要性。
C,作品是否运用儿童视角,要看其内容是否描写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心灵。
D.儿童视角并非儿童文学的专利,成人文学里同样有儿童视角的作品。
3.下列作品中,没有运用“儿童视角”的一项是(3分)
A.英国作家狄更斯创作的《大卫 科波菲尔》。
B.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C.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
D.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
4.三则材料分别从何种角度阐述“儿童视角”?请概括说明。(4分)
5.请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分析《呼兰河传》之《小团圆媳妇之死》片段中“儿童视角”的表达效果。(4分)
大神打着鼓,命令她当众脱了衣裳。衣裳她是不肯脱的,她的婆婆抱住了她,还请了几个帮忙的人,就一齐上来,把她的衣裳撕掉了。
她本来是十二岁,却长得十五六岁那么高,所以一时看热闹的姑娘媳妇们,看了她,都难为情起来。
很快的小团圆媳妇就被抬进大位里去。大缸里满是热水,是滚热的热水。
她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她的旁边站着三四个人从缸里搅起热水来往她的头上浇。不一会,浇得满脸通红,她再也不能够挣扎了,她安稳地在大钮里边站着,她再不往外边跳了,大概她觉得跳也跳不出来了。那大钉是很大的,她站在里边仅仅露着一个头。
我看了半天,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满脸的汗珠,满脸通红,红得像一张红纸。
我跟祖父说:
“小团圆媳妇不叫了。”
我再往大缸里一看,小团圆媳妇没有了。她昏倒在大缸里了。
【注】节选于萧红的《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的童养媳,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说当众泡在滚水里洗澡可以镇邪),烫一次昏倒一次。小团圆媳妇后来被折磨致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绝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选自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直到被盗劫的小两-口回到住处,围观的人们仍未意识到那三个人是盗贼。小说通过写“大爷”与“小两口”的对话,从侧面突出老头子此次行动谋划之“绝”。
B.小说题为“绝盗”十分恰切。“绝”体现了这些盗贼及其行为的特点:爷仨一道做盗贼,是一绝;演技了得,配合默契,是一绝;打着惩逆旗号,行盗抢之实,又是一绝。
C.整篇小说情节平中见奇,结构自然紧凑,文字精当,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文末,作者的议论看似流于表象,实际上是要发人深思。
D.本小说写三个“绝盗”胆大妄为,嚣张无比,但被盗人家的周边邻居们只会袖手旁观,看热闹。这个故事,揭露并批判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自私、冷漠。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营造了一派新婚的喜庆气象,与后文家中被盗贼抢劫,锁毁杯碎、财物尽失的狼藉形成对比,突出盗贼的机智和有洞察力。
B.“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长短句结合,极富表现力,简洁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形象。
C.邻居们觉得有戏看,不是他们贪图热闹,实际上他们内心都觉得这样的不孝之子该受到惩罚,侧面突出盗贼的绝!
D.作者的评论看似流于表象,实际上是发人深思的。几个“多”字句,诙谐幽默,具有天津方言的地域特征。
8.本文的情节构思巧妙,结局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章情节,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艺术效果的。(6分)
9.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本文作者通过人物称调的“接地气”使文章主题特别鲜明,请围绕称谓做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及翻译(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扳,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冑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属守宫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堵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 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意君,人怜其忠云。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粉,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沿袭。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伟,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来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新唐书· 杜甫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B.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需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C.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D.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赋颂,文中指两种文体,其中赋常用于写景叙事,如苏轼的《赤壁赋》。
B.六经,文中指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C.行在,亦称“行在所”,文中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指皇帝行幸所至的地方。
D.三司,唐代之前,同三公,是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合称。历代构成与职能各有
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颇有才学,献文获赏。杜甫乘皇上举办典礼时进献了三篇赋文,皇上读了大为惊奇,并命令宰相考查他的文章。让他担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杜甫自恃才高,炫耀文彩。杜甫多次向皇上进献文章,还常自己夸耀自己,说自己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光大《六经》,但还是可以比得上扬雄、枚皋的。
C.杜甫为了交情,仗义执言,杜甫和房琬曾是贫贱之交,房琯被罢免了宰相后,杜甫上奏章为房琯说情,惹得皇上大怒,皇上让三司会审他。
D.杜甫不拘礼节,险遭祸患。严武任剑南节度使时,杜甫行为放诞,曾经喝醉酒登上严武的坐床被严武当场训斥;后严武又想杀害杜甫,被他母亲阻止才作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题4分)
①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②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
14.元稹评价杜甫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他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15~16题。
饮牛歌
陆游
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
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①。
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②黍稷。
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
人生得饱万事足,舍牛相齐③何足言!
【注】①堕趾:牛脚因寒冷而得病。②艺:种植。③舍牛相齐:宁戚在穷困无以自达时,喂牛车下,击打牛角而悲唱“商歌”,终于被齐桓公看中,在齐国任事。后比喻求仕的愿望得以实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应该是陆游晚年回归山阴闲居之时。
B.第七、八句以牛比人,刻画了一位辛苦耕耘、不服老的倔强农夫形象。
C.第九、十句,诗人在开解自己的同时,也衷心希望子孙安于务农,不再为官。
D.诗人最后开解自己,人生只要吃饱活着,求仕当官不值一提,是反语。
16.陆游认为“功夫在诗外”:学习做诗,不能只就诗学诗,应把功夫下在生活中。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的这一观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请补写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海中餃人”“蓝田美玉”两个典故,含蓄地传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仙山,能让善弹箜篌的神仙求教;乐声感物至深,致使“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宏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世界杯来啦!全世界球迷 ① 的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在多哈举行。
每一届世界杯都是球述的狂欢,变化的是时光,始终如一的是足球魅力。世界杯世界瞩目,归根结底在于绿茵场上的巅峰对决。一届世界杯,为不同风格的球队提供了交锋、交流、交汇的平台,更将决定未来几年的足坛格局。桑巴足球的才华横溢,德国战车的纪律严明,英格兰队的高举高打,阿根廷队的进攻华丽……各路球队将自己的技术风格发挥得② ,让球迷大呼过瘾!
世界杯从来不缺少③ 的强队、自带光环的球星,更不缺少令人感动的故事。2014年在巴西,名不见经传的力压意、英两支冠军球队出线的哥斯达黎加队让这个总人只不足500万的中美洲国家在世界还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看名气、不分强弱,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世界杯的魅力正在于此。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牵动全球球迷的情感。有人细细盘点这个众星闪耀的高光时刻,有人念念不忘充满激情而富有诗意的解说词,有人第一时间想起熬夜看球、喝酒撸串的老朋友。不是运动员,未曾上球场,人们为何总对世界杯念念不忘?固为它记录时光,唤醒青春;因为它点燃激情,成就梦想;因为它见证奇迹,致敬拼搏。这就是足球的魅力。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谈到药物,就避不开靶点。任何药物都必须和体内特定目标(靶点)结合,对靶点介导的生物过程加以调节,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想了解药物疗效,就必须①____________。
药物没有直中靶点的功夫,想改变靶点的生物功能,就必须和靶点“亲密无间”地结合。靶点是分子,因此绝大多数药物也是分子级别的,分为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药物两类。
药物一般通过两个方法改变靶点功能:改变靶点的催化功能,或者改变靶点和其他分子的相互结合。对于具有催化功能的酶来说,②____________,反应在此进行。这个“活性中心”常常具有小而深的特点,很适合“塞”一个小分子进去。因此,在改变酶的活性这方面,小分子药物得天独厚。但是和酶的“活性中心”相反,靶点和其他生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往往又大又浅,“浅”让小分子无处着手,“大”让小分子力不从心。因此,在干涉分子间相互作用这方面,③____________。
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黄山谷论书,突出“韵”字;米带论书,则特别注重“趣”字。
B.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
C.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
D.点支烟,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怀鲁迅》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
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干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请将这三则材料联系起来,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起到淡化悲剧的作用,使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分析错误,材料三是针对《岁月神偷》这一作品进行的分析,不能以偏概全。
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中“从儿童自身生活层面与儿童经验世界入手直接描写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心灵的作品,大多属于儿童视角”,不能将这一信息简化为“描写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心灵”。
3.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铁凝的《哦,香雪》描写的是农村少年的故事,但没有运用儿童视角。
4.①材料一从中国小说发展角度谈“儿童视角”的起源。②材料二从儿童文学的角度阐释“儿童视角”。含材料三以电影作品《岁月神偷》为例阐述“儿童视角”的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三则材料阐述“儿童视角”角度的不同,要结合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点。
【评分细则:每点1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5.①产生“间离效果”。选段中作为孩子的主人公“我”对待生死、羞耻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触和理解,因此更为客观地再现了小团圆媳妇“热水洗澡”的一幕,揭示出真相的黑暗,将成人忽视的细节和遮蔽的污秽呈现在读者眼前。②产生强烈的悲剧性。通过“我”的亲眼所见,看到了一个女孩被当众撕去衣裳,在众人的围观中进行所谓的“洗澡”仪式,她的尊严被践踏;在滚烫的热水中,从“挣扎”到“安稳”地站着,再到“昏倒”,展现了一个鲜活生命在看客眼中逐渐失去活力的画面,更体现了看客的愚昧与冷漠。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题体现了因文设题的考查特点,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材料信息内容加以整合,另一方面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理解加以判断和推理,有一定的灵活度。题目给出的材料为萧红《呼兰河传》之《小团圆媳妇之死》的节选片段,要求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儿童视角”的表达效果。
【评分细则: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可给分】
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老头子此次行动谋划”错。是不是有老头子谋划的盗案,于文无据。B.“爷仨一道做盗贼,是一绝”错。三名盗贼未必是父子仨,应为“假扮父子做盗贼,是一绝”。D.“但被盗人家的周边邻居们只会袖手旁观,看热闹。”
这个故事,揭露并批判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自私、冷漠”错。行盗劫之事,利用了人们的道德和善良,利用了人们对不孝之子的厌恶,并不能表明小说“揭露并批判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自私、冷漠”。故选C。
7.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突出盗贼的机智和有洞察力”错误,这是为了突出盗贼的凶悍和恶劣。本文作者对盗贼的态度由结尾处的“反语”可以看出是否定的。
故选A。
8.意料之外:(3分)(答对一点得3分)
①人物上: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通过文中“爹”寻人未得的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等神态以及破门而入对儿子破口大骂的话,塑造了一个惩罚不孝子的父亲形象,让邻居们不自觉站队支持“爹”。
②情节上:众目睽睽下,大张旗鼓地行盗劫之事:盗劫之余,还大肆破坏,真乃表演天才。结尾小两口的报案这一“突转”使人瞠目结舌。
情理之中:(3分)(答对一点可得3分)
①小说开头即交代当地社会环境特点——“人头极杂,邪事横生”,为下文这个邪乎的“绝盗”故事伏笔。
②写小两口刚搬来,邻居还不了解他们,为下文邻居们不明就里、袖手旁观看着盗贼作案成功埋下伏笔。
9.①作者把人物称为“老头子”“小两口”,便于传递对人物的感情,这两个称谓更亲切通俗,更容易拉近读者与他们的距离,让读者更直接地感受到作者对人物的理解、塑造。
②作者使用第三人称,便于进行客观叙述,让读者理清小说情节内容,做出正确的评价。
③通过“老头子”“爹”“盗贼”身份多种变化的叙述,是道德的沦丧,相比于盗劫他人财物的行为,这种利用他人道德良知、以正义之名行邪恶之事的行径更可恶,对社会的破坏力更大。(6分,每点两分)
10、A句意: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幼弱的甚至被饿死。因此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前去部州探亲,跟从肃宗回到京师,出任华州司功参军。
“夺”的主语是“寇”,“甫家”是“寓”的主语,“甫家”前断开,排除BC;
“自往”修饰“省视”,不能断开,排除D。
11.B“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是“六艺”。六经,是古代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12.D“被严武当场训斥”错误,原文“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意思是说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若无其事,内心却恨他。但没有说当面训斥杜甫。
13. ①唐肃宗即位,杜甫衣衫破烂想要从都州投奔皇帝临时驻地,被寇贼捉住。
关键词:羸服: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衣服;行在:皇帝所在处;为贼所得:被动句,必须要体现。1点1分,大意1分
②(严武)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
关键词:于:被动句标志词;三:多次;白:禀告,报告,告诉皆可;1点1分,大意1分
14.原文:至甫,浑涵汪芒,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到了杜甫,他的诗歌雄浑开阔无比深广,融合千万风格为一体,古今诗体兼善。其他诗人不足之处,杜甫却能做到足足有余。即便是他所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也让后人受益很多。
关键词:诗歌雄浑开阔无比深广,古今诗体兼善;其他人不足,杜甫却是优点;让后人受益。意思相近即可,1点1分。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惊叹他的才学,主动前去见他。考进士没有考中,困居在长安。
天宝十三年,唐玄宗到太清宫举办朝献典礼,并到南郊祭天,杜甫进奏三篇赋文。皇上读了大为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他的文章,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命,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自己夸耀称道自己,并且说:“自先祖杜恕、杜预以来,承继儒业历守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杜审言时,凭文章显贵于中宗时。臣依赖于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依靠别人接济生活,私下担心漂泊而死在路途沟壑,祈求天子同情、怜爱我。如能依照臣的先祖为国守职的往事来任用臣,使臣从久遭困辱的泥淖中挣扎出来,那么臣的著述虽不足以宣扬《六经》,但在文章的沉郁顿挫,逢时随机撰作上还是可以企及扬雄、枚皋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弃之不用呢?”
适逢安禄山叛乱,皇帝到了蜀地,杜甫逃往三川。唐肃宗即位,杜甫衣衫破烂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临时驻地,被寇贼捉住。至德二年,杜甫逃往凤翔谒见唐肃宗,授任右拾遗。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招董廷兰为门客,被罢免了宰相。杜甫上疏说:“所犯罪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会审他。宰相张镐说:“杜甫如果被治罪,就断绝了进言者的通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恩,但是此后皇帝不再怎么考虑采纳他的进言了。
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幼弱的甚至被饿死。因此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前去鄜州探亲,跟从肃宗回到京师,出任华州司功参军。恰好严武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往投靠。严武再次出任剑南节度使,上表朝廷任他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戴头巾,而且性格狭隘放诞,曾经喝醉酒登上严武的坐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若无其事,内心却恨他。有一天要杀杜甫,召集于门前。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严武去世,崔旰等人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暂住在未阳。县令曾送杜甫烤牛肉、白酒,杜甫喝得大醉,一个晚上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和李白齐名,当时号称“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
评价道:“唐朝兴起以来,诗人们继承南朝陈及隋朝的诗风余韵,崇尚浮华绮丽的文风并相互夸耀。到宋之问、沈佺期等人,研究揣摩音韵,做到平仄没有差池,称之为“律诗”。(以后)人们竞相沿袭。到了开元年间,渐渐地以典雅中正来衡量诗歌。然而倚仗形式华美的,其内容就会空虚,喜欢绮丽风格的,就会有违于雄壮。到了杜甫,他的诗歌雄浑开阔无比深广,融合千万风格为一体,古今诗体兼善。其他诗人不足之处,杜甫却能做到足足有余。即便是他所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也让后人受益很多。所以元说道:“有诗人以来,没有比得上杜子美的。”杜甫又善于铺陈时事,对格律押韵的把握非常精深,以至于他(即使)写上千言的诗歌,其气势也不会有一点衰减,世人称为“诗史”。昌黎韩愈对于(杜甫的)文章慎重地许可,至于诗歌,唯独推崇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确可以相信他们说的。
15.C(“也衷心希望子孙安于务农,不再为官”理解错误。第九、十句语意是说“我的子子孙孙都以务农为生吧”。但是结合上下文可知,作者实为反语,并不是衷心希望子孙不再为官,此项对语句含义理解有误。故选C。)
16.①陆游诗歌语言明白如话,朴实自然,内容转换自然流畅,技巧纯熟,能让人们读懂。②全篇写自己闲居生活中所见饮牛及老牛耕作的寻常场景,展现了辛勤耕耘的农人形象,并以此自比。
③借老牛年老犹耕,表达了诗人雄心壮志未泯,渴望为国出力的豪情壮志以及此时闲居老去、怀才难遇的愤慨和无奈。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功夫诗外”体现在诗人擅长以日常生活入诗,技巧纯熟,情感真挚,考生应从诗歌内容上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和诗歌情感的能力,题干中的“功夫在诗外”,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工功夫在诗外”体现在诗人擅长以日常生活入诗,技巧纯熟,情感真挚,考生应从诗歌内容上进行分析理解。因此,要结合这首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境和情感答出即可。】
【赏析】
门外小溪清澈见底,落日余晖下,村中老翁农耕归来,在小溪边饮牛。溪水清澈,不会弄脏牛的皮毛,又怎么会害怕如霜一样的溪水冻坏牛的蹄子呢?村东头的黄土贫瘠,多有石头瓦砾,不易耕耘,老翁父子两个勤勤恳恳地种植庄稼。千万不要说牛太老了耕作慢了,我今年80岁了尚且能下地耕耘。老牛能生下小牛,我也有自己的子孙,以后我们就一起世世代代在村里种地吧。人活一辈子,只要能吃饱饭就万事大吉了,那些像宁戚一样的机遇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17.(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2)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你而见义远。
19.哥斯达黎加队名不见经传(1分),来自总人口不足500万的中美洲国家(1分),2014年在巴西力压意、英两支冠军球队出线(1分),在世界杯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分)。
20.①设问: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1分),强化世界杯的价值和意义,突出世界杯唤醒人们对美好青春、美好生活的间忆,产生情感的共鸣(1分)。②排比:回答问题,凸显足球的魅力(1分),句式整齐,富有气势,收束有力(1分)。
21.A.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强调,A表示突出强调,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否定。
22.①先要了解靶点;②它们拥有“活性中心”;③大分子药物更加有效。
解析:第一处首先提到药物和靶点的关系,强调靶点的重要性,因此第一处由上一句“想了解药物”补出“先要了解靶点”,第二处由后文“反应在此进行”及“这个‘活性中心’”常常具有小而深的特点”可知,中心词是“活性中心”,第三处由第三段结尾“在改变酶的活性这方面,小分子药物得天独厚”和第四段开头“但是”可以得出结论:“大分子药物更加有效”。
23.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三则材料围绕崇敬英雄、争做英雄,凡人也能做出英雄的业绩,及中国为英雄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巨大舞台来设题,引导考生关注英雄的业绩,学习英雄的精神品质,进而思考如何投身现实,做一番不凡业绩。本题意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写作时要在兼顾对英雄人物认识和尊敬的基础上,写自己应如何向英雄学习,努力做出不凡业绩,进而成为英雄的思考。
【参考立意】①融入时代洪流,做平凡的英雄;②为有英雄多壮志,平凡孕育出伟大;在平凡中成就英雄的人生;③在英雄辈出的年代,创造不平凡的价值;④崇敬英雄与争做英雄;⑤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共建英雄之大厦;⑥响应时代的召唤,争做不凡的业绩。
【范文示例】
在英雄辈出的年代,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历史是由英雄的勇敢者创造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是平凡的人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英雄业绩的时代!生逢盛世的我们要珍惜难得的机遇,以英雄为榜样,努力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民族的崛起、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无数平凡的、不平凡的英雄的忘我奉献。
96岁的战斗英雄张富清,在革命年代英勇善战、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战功:在建设时期脱下军装,收起奖章,到最偏远的来凤县,一干就是30年。深藏功名64年,他不计个人得失,活得朴实而纯粹……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有了英雄,有了先锋,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他们的国家,亦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是英雄。他们用行动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使他们忘我地投入工作。港珠澳大桥岛隧总工程师林鸣,虽然躺在病床上,但也时刻关注着各项工作的进展,甚至不顾病体,火速赶到工地去指挥!有时他还要昼夜连续施工,直到沉管顺利沉放对接。林鸣以及无数个像林鸣一样的建设者的自强奋发、勤勉奉献,撑起国家建设的脊梁!
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无私奉献铸就高尚师魂,让“生命之花为教育绽放”的于游是英雄。作为我国第一批语文特级教师,在从教的67年里,她写下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0节公开课,她的名字和语文、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她用不知疲倦的奋斗姿态,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英雄的荣耀,不应该只镌刻在荣誉证书上,而要闪耀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在国际权威期刊及顶级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浙江大学“90后”博导——杨树是英雄。她潜心半导体材料这一电子关键技术的研究,入选了第12批青年千人计划,打造节能利器。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生逢盛世的我们要珍惜难得的机遇,以英雄为榜样,努力活出不平凡的英雄人生。
英雄的事业需要敢于担当的精神、志存高远的追求、孜孜以求的努力、百折不回的毅力,愿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伟大的事业。让“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星河”,让英雄的事业更加璀璨夺目,让我们在英雄辈出的年代 活出不平凡的英雄人生。【点评】(1)立意精准,论述严密。本文紧密结合所给材料,针对“崇尚英雄,争做英雄”立意,非常精准。文中具体论说了自己对英雄的认识与思考,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和建议,这使得本文的论述严密,中心突出,论证有力。
(2)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本文围绕崇尚英雄展开论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多处运用引领性的文段对经典素材进行穿针引线,使得文章结构张弛有度,衔接自然。语言简洁流畅,极有文采,富有感染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