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30 22:5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海县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图 1 为我国某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及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
1.区域
A.都有明确的界线 B.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C.有明确的区域特征 D.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征越详细
2.图 1 中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A.水源 B.地形 C.土壤 D.热量
2022 年 7 月至 10 月,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大面积湖床裸露。图2 为鄱阳湖湖床景观图。据此完成 3~4 题。
3.该时期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4.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①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增加 ②注入长江水减少,洪涝灾害减轻
③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对气候调节作用减弱,气温变化幅度加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图 3 为“日本北海道区域轮廓图”。据此完成 5~6 题。
5.北海道东部海域为航行高风险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多海雾,能见度差 B.多地震,海啸频繁
C.火山活动频繁 D.海面冰山漂浮
6.日本北海道与我国东北平原纬度大致相同,下列选项中,关于两地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A.北海道气候更寒冷 B.北海道工业基础雄厚
C.北海道旅游资源丰富 D.北海道降水量较小
坡耕地是坡度较大的山区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可分为顺坡垄、横坡垄和梯田。图4甲为西欧某地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乙为我国南方某地采用横坡垄种植茶树的景观。早期,我国南方保留有大量顺坡垄耕地,后经专家建议,多改为横坡垄或梯田。据此完成 7~8 题。
7.图 4 甲所示地区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可推断出该地降水特点为
A.降水强度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降水强度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降水强度大,降水季节性强
D.降水强度小,降水季节性强
8.目前,我国长江上游地区部分坡耕地仍保留有顺坡垄。与横坡垄相比,顺坡垄
①便于人工耕种 ②利于雨季排水 ③便于取水灌溉 ④地势更为平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煤炭储量的减少,传统产业发展受限,社会问题日益突显。2008 年,焦作市被国家确认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从此,焦作开启了转型发展之路。图 5 为焦作市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9~10 题。
9.在转型初期,不属于焦作市充分利用的区位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丰富的旅游资源 D.先进的科研实力
10.符合焦作市转型发展之路的是
①加大煤炭资源开采深度,向外输出煤炭
②振兴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③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④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图 6 为湖南省近 40 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11~12 题。
11.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 abc 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a-b-c B.c-b-a C.a-c-b D.c-a-b
12.从湖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可推知
A.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B.产业结构未得到优化
C.第二产业作用越来越突出 D.城镇化水平明显上升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和辐射带动力较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 1 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图 7 为青岛都市圈分布图。据此完成 13~15 题。
13.青岛市是青岛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起主要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是因为青
岛与周边城市相比
A.城市规模最大 B.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
C.人口数量最多 D.基础设施条件最完善
14.青岛都市圈形成后
①中心城市集聚作用减弱
②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水平高
③周边城市吸引企业的区位优势减弱
④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市作用减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青岛都市圈的建设不需要
A.强化交通互联 B.推进生态共保 C.深化产业趋同 D.推进公共服务共享
近年来,国内医药产业总体呈现出稳步上行的发展趋势。尽管医药产业转移成本较高,仍然已在各省(区、市)之间发生大规模迁移。我国沿海地区依靠区位优势,抓住国际医药产业转移的机遇,迎来了医药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上海作为传统医药产业中心之一,目前医药产业呈现出转入与转出并存的态势。据此完成 16~18 题。
16.医药产业转移成本较高,主要是因为医药产业
①投资规模较大 ②劳动力需求较多 ③市场依赖性强 ④产业周期偏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上海近几年来医疗产业以转入为主的原因可能是
A.劳动力成本低 B.医疗产业基础雄厚
C.营商环境优越 D.生态环境相对优越
18.上海医药产业转入与转出并存,转入与转出的企业最大的差别在于
A.生产规模 B.生产能耗 C.原料成本 D.企业利润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古埃及人还能够利用自然条件在尼罗河中开展帆船双向航运。图 8 为尼罗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19~20 题。
19.古埃及人在尼罗河谷地播种粮食作物的时间是
A.3、4 月 B.6、7 月 C.9、10 月 D.11、12 月
20.古埃及人在尼罗河中开展帆船双向航运
A.向南航行利用偏北风 B.向北航行利用偏南风
C.向南航行利用地势 D.向北航行利用风帆
吉布提长期贫困,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中国与吉布提携手合作,阿萨尔湖盐正成为带动该国经济发展的“白色金子”。图 9 为吉布提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 21~22 题。
21.阿萨尔湖盐资源长期开发规模较小的原因有
①湖盐产量低 ②水资源短缺 ③劳动力不足④运输通道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
22.中吉携手开发湖盐,对吉布提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政府税收,带动当地就业
②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③完善基础设施,带动旅游业发展
④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6 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材料一:菌草是一种节水作物,根系发达,植株高大,生长快速。同时产量高,养分含量高,既可用来培养食用或药用真菌,又能作为饲料、有机肥料、生物质能,还具有广泛的生态作用。
材料二:热播剧《山海情》讲述的是宁夏南部西海固山区的人民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到闽宁镇脱贫致富的故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该地大力发展菌草产业,主力打造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建设西部菌草示范镇。图 10 为闽宁镇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与西海固地区相比,分析贺兰山东麓闽宁镇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6 分)
(2)分析发展菌草种植产业对宁夏防治土地荒漠化产生的积极影响。(6 分)
(3)简述闽宁镇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其他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借鉴意义。(8 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 分)
雪山调水工程,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是世界著名的大型跨流域、跨地区调水工
程之一。该工程通过修建水库、开凿隧道等形式,将向南流入南太平洋的雪河水调入墨
累-达令盆地。图 11 为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主要路线图。
(1)分析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西两侧的降水差异及形成原因。(4 分)
(2)说明澳大利亚修建雪山调水工程的原因。(6 分)
(3)分析雪山调水工程对墨累河流域的城市供水和供电、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带来
的影响。(8 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 分)
材料一:表 1 为 2000 年、2010 年江苏省苏南、苏北地区常住人口和 GDP 比重变动
材料二:长期以来,苏南(主要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苏北(主要包括徐州、宿迁、连云港、淮安和盐城)经济发展差异大。为促进优势对接互补,围绕全产业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江苏制定苏南、苏北共建产业园建设。位于苏北宿迁市的苏宿工业园是江苏省首个南北共建园区。为了避免自发零散式产业转移的弊端,政府引导苏州工业园进行产业集群式转移,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或横向的关联企业同时向同一个目的地抱团迁入。图 12 为江苏省行政区划示意图。
(1)据表,比较苏南、苏北地区人口变化和 GDP 变化的特征。(6 分)
(2)说明政府引导下产业集群式转移的突出优势。(6 分)
(3)从产业协同的角度,为苏南苏北共建产业园提出合理化建议。(6 分)
高二地理试题(选修)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C A B C A C B A D D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B D B A C C B D D A
题 号 21 22
答 案 B A
23.
(1)闽宁镇靠近黄河,灌溉水源充足;位于宁夏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热量较为充足;地处西北季风背风坡,受到山脉阻挡,闽宁镇受寒潮及风沙影响较小;
(任答3点得6分)
(2)菌草根系发达,固沙能力强,植株高大,加大地表的粗糙度,可以更好的防风固沙;菌草生长快速,产量高,养分含量高,为畜禽养殖提供饲料,减少对牧草需求,保护草地;菌草为当地提供新型能源,改善当地的能源结构,减少樵采;菌草是一种节水作物,耗水量小,有利于防治土地荒漠化。(任答3点得6分)
(3)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要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经验,对口帮扶;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环境承载力达到或超过极限的地区,可实施生态移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任答4点得8分)
24.
(1)东侧位于迎风坡,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2分);西侧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稀少(2分)。
(2)自然原因:大分水岭东侧降水多,水资源多;西侧降水少,水资源匮乏。(2分)
社会经济原因:西侧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供不应求;技术、资金等有保障。(4分)
(3)有利影响:增加墨累河流域的水资源,增加城市供水量和供电量;扩大农牧业发展规模,有利于缓解荒漠化等生态问题。(4分)
不利影响:灌溉增加后,可能会加剧土壤盐碱化;农牧业规模扩大后,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等环境问题。(4分)
25.
(1)2000年和2010年相比,苏南地区为人口流入区,GDP比重上升;苏北地区则为人口流出区,GDP比重下降。
GDP比重变化趋势与常住人口变化趋势一致,苏南地区常住人口占比大幅上升,GDP比重也呈上升趋势,而苏北地区相反。
劳动力流入地区(苏南地区)经济地位有所提升,劳动力流出地区(苏北地区)经济地位有所下降。(每点2分,共6分)
(2)快速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完善产业配套服务设施;降低转移企业的投入成本和经营风险;在转入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地方知名度和地域品牌价值。(每点2分,共6分)
(3)发挥比较优势,寻找最优区位,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加强科技研发,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要素协同;加强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全产业链;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间的产业联动机制;促进产业园与服务业、城镇建设的融合。
(任答3点得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