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聊城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1 22:2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聊城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下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这表明
地区 成果
两河流域 城邦治理、泥版文书、法典、学校以及帝国的实践
埃及 国家治理、象形文字、金字塔、灌溉农业
古罗马 共和制、拉丁文、大竞技场、罗马法、地中海诸国的一统
中国 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科举制、四大发明
A.不同地区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B.文明优劣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文明的发展以地区间的交流为前提
D.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普遍缺乏连续性
2.希腊化时代指从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为止的历史时期。下列历史人物对“希腊化时代”的到来影响最大的是
A.伯利克里
B.亚历山大
C.查士丁尼
D..屋大维
3.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目的从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史,对私立的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任,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
A.适应了国家的政治特点
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B.体现了对希腊文化的继承
D.冲击了基督教文化
4.下列两则史料反映了中古中后期
史料一 1166年,英王亨利二世规定自由人可以越过庄园领主的法庭,直接上诉国王法庭。
史料二 1301年,法王腓力四世当众烧毁教皇的通谕,庄严宣告他的子孙后代,除了上帝,永远不会服从任何外来权力。
A.宗教改革
B.法律革新
C.王权强化
D.国家统一
5.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帝国商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这里的帝国是指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6.1493年,西、葡两国因在殖民争夺中矛盾日益激化,邀请罗马教皇予以仲裁,“数皇子午线”随之产生,并于1506和1529年两度微有调整;但此后英国、荷兰等国却对这条分界线根本不予理睬,争先恐后地涌向世界各地。这说明了
A.罗马教廷的权威削弱
B.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C.西葡的殖民霸权衰落
D.英荷对商品市场需求迫切
7.“它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材料中的 “它””应是
A.圈地运动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工业革命
8.威尔逊是美国著名政治家,参与制定1787年宪法。他强调,“执政官应当由一人担任,可以使其具有当机立断的能力与责任。”1787年宪法最终确定,最高行政权由一名民选总统执掌。据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这种行政体制的设置是为了
A.通过集权强化国家的行政能力
C.维护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B.对总统的行政权加以制约
D.加强总统对立法权的监督
9.“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为此后国家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基。”材料中的“它”应是
A.美国独立战争
C.德意志统一战争
B.意大利统一战争
D.美国南北战争
10.下列材料是某校历史社团整理的19-20世纪某帝国的史料,该材料研究的是
一、新帝国的“旧制度”
(一)“宪法”下的皇权专制
(二)名不副实的帝国议会
二、新帝国的“经济奇迹”
(一)与老工业国同台竞争
(二)无法与经济匹配的殖民地
A.俄国
B.日本
C.德国
D.法国
11.下图是某一时期商贸活动路线图,此图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时期
C.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
B.18世纪日不落帝国时期
D.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期
12.下表为1820年--1913年中国、英国、美国、德国四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世界占比情况的变化,
单位(%)。其中乙是
1820年 1913年
甲 33 9
乙 5 8
丙 - 9
丁 2 19
A.中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13.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到第一国际成立,反映了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A.从自觉阶段到自发阶段
C.建立了坚实的工农联盟
B.由理想阶段到实践尝试
D.已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14.19世纪的某次会议宣称:“今后占据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或迄今没有这类领地而即将获得这种领土的国家,以及将要承担保护权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时有可能申诉自己的要求。”上述内容体现的原则是
A.“全体一致”
B.“有效占领”
C.“委任统治”
D.“机会均等”
15.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晚期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世纪晚期后开始走向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在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这一变化根源于
A.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新经济因素的不断发展
第II卷(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某校历史社团以下列材料组织辩论赛。
材料:中世纪欧洲不仅仅只有“黑暗”、“蒙昧”这些关键词。其黑暗述糊中也有自己的光亮点,其蒙昧无知中也有它自己的觉醒。他们在昏庸无道中也有创造和累积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诸多因素。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请你作为正方或反方代表,自拟论题,并结合中世纪的历史予以阐释。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有学者将国家权力关系比喻成下图所示的建筑结构(拱桥型)。
(拱桥结构下,砖石之间
相互支撑)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酒的发展史
15世纪之前 中国的黄酒以黍类或稻米为原料仅传至同是稻作区的朝鲜、日本等地。印加帝国是以玉米为原料的吉查酒,仅限于美洲地区。
16-18世纪 中期 由于来自美洲大陆的廉价马铃薯之普及,曾是滋补酒的北欧阿夸维特酒才得以成为大众化的酒。西方殖民者把甘蔗移植到美洲,大种植园广泛建立,兰姆酒是利用甘蔗精制砂糖后剩余的糖浆制成,价格低廉,易于保存。奴隶船往返于三角贸易间,运载着由种植园奴隶生产的兰姆酒到非洲换取更多的奴隶。
18世纪中后 期一19世纪 铁路让酒得以大量运输。连续式蒸馏器和低温杀菌技术,让葡萄酒得以大量生产并长期保存。基于自由贸易原则英法缔结关税协定,促进了波尔多葡萄酒出口到世界各地。
---改编自宫崎正胜《酒杯里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酒的发展史是一部由区域世界不断走向整体世界的历史”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欧洲思想的三种性质
批判性 它的思想在任何时期都带有批判精神。康德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要把一切事物、一切问题都摆在理性的天平上加以批判。
辐射性 在欧洲的内部,思想之间的交流、辐射,是从古到今分不开的;欧洲的思想通过商业、传教、殖民、征服,逐步传到欧洲以外的别的地方去。
传承性 对欧洲任何世纪而言,任何一种思想,一个特定的国家,一个特定的民族,特定的思想家,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有一个一贯的东西,它既是断代的又是连贯的。
--摘编自陈乐民《敬畏思想家》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欧洲思想的三种认识,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性质,并运用世界史的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A C D A C A D C C B D B D
二、非选择题
16.(14分)
选择反方:中世纪欧洲是黑暗的时代。(2分)
阐释:
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教权高于王权。经济上:实行庄园制度与农奴制度,相对封闭独立;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遭受农奴主的超经济的强制剥削。文化上:基督教神权至上,束缚人性。(12分)
选择正方:中世纪欧洲是变化(光明)的时代。(2分)
阐释:
政治上:西欧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早期议会的出现,市民阶层壮大。经济上: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赢得一定自治权。文化上:大学出现,教育与文化不断发展,思想有了一定解放。(12分)
17.(13分)
示例一:
论题:近代美国民主共和制下的分权制衡
说明:
18世纪中后期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共和体制。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1787年宪法还规定美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体制,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互相制衡,如: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等。另外,美国共和、民主两党也轮流执政,相互制衡。
美国的分权制衡巩固了美国的统一,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3分)
示例二:
论题: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分权制衡
说明: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此后,英国的法律由议会制定,国王无权废止,议会成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司法权独立于王权,君主权力受到限制。18世纪,英国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另外英国两党轮流执政,相互制衡。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分权制衡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13分)
18.(14分)
说明:
新航路开辟前,各文明区受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和种植作物单一、产量低的限制,酒的产量低,酒虽有交流但仅限于区域内部。这一时期酒的传播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相对封闭。(4分)
新航路开辟,美洲的发现,世界范围内物种交流,全球联系初步建立;欧洲殖民扩张,三角贸易,使廉价的酿酒原料更易获得、酒的产量增加,酒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这一时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酒的交流突破区域限制,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加强了世界的联系。(4分)
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制酒技术的提高,自由贸易的实行使酒能够大量生产、长途运输,波尔多葡萄酒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这一时期葡萄酒出口到世界各地,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强。(4分)
总之,酒的发展史是世界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缩影,是区域世界走向整体世界的历史。(2分)
19.(14分)
示例一:欧洲思想具有批判性
论证:欧洲思想的发展在批判中前进。
在古代雅典,古代西方人文精神觉醒。古希腊思想家,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把古希腊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对神性,提倡人性,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的幸福,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宗教改革运动则批判教会主张的“因行称义”,主张“因信称义”,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作用,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启蒙运动批判“君权神授”,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彰显了理性主义的光辉,康德的三大批判更是将理性主义推向成熟。(任选3个时期论证,12分)
综上所述,正如康德所说,“要把一切事物、一切问题都摆在理性的天平上加以批判”,才能推动思想的进步,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2分)
示例二:欧洲思想具有辐射性
论证:欧洲思想在欧洲内部乃至世界范围内通过交流不断辐射。
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自意大利,出现文学三杰与艺术三杰。15世纪后期扩展到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国,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复兴和思想的解放。
16世纪从德意志地区开始的宗教改革波及到瑞士、英国、法国、荷兰等地,形成马丁路德派、瑞士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三大新教派别,成为席卷整个欧洲反对教会压迫的思想解放运动。
17世纪兴起于英国的启蒙运动,18世纪后扩展至法国、德国、美国,推动了欧美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后来甚至超出欧美的范围,影响到拉美和亚洲的许多国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3个时期论证,12分)
综上所述,欧洲思想因其具有非常强的创新性、引领性,从在欧洲的内部交流、辐射,到逐步传播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示例三:欧洲思想具有传承性
论证:历史的发展既有延续性,也有发展性。欧洲思想的发展突出体现了传承性的特征。
早在古希腊时代,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特征,孕育出了早期的人文思想。更诞生了一批思想家,他们逐步从探索神与自然界转向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人文主义在此时期滥觞。
14世纪开始,新兴资产阶级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旗号,发起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的幸福,打破了神学桎梏。文艺复兴运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在此时期形成。
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主张信仰自由,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文主义在此时期发展。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发起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思想家反对封建教会与专制王权,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勾勒了政治蓝图。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准备。人文主义在此时期达到高潮。(任选3个时期论证,12分)
综上所述,欧洲思想具有传承性,其人文主义思想一脉相承,蕴含的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理性的思想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