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情评估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专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情评估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1 20:0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2)天阶夜色凉如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秋夕》)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4)场主积薪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蒲松龄《狼》)
(5)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6)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7)《江南逢李龟年》中表达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夜雨寄北》中用环境描写烘托诗人孤独凄凉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五千年来,中华大地历经了多少的__甲__(A.风云变幻 B.千变万化),但历史的车轮不会碾碎曾经的辉煌,稍纵即逝的时间也不会成为不朽文化的羁绊__①__(A.bànɡ B.bàn)。因为消失的是有形的生命,永不消逝的是历史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演yì__②__(A.译 B.绎)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我们要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博人才队伍,摒弃世俗的__乙__(A.焦躁 B.浮躁),__丙__。这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提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强大精神动力。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语段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用匠心呵护遗产当“守护者”
②让文化滋养社会当“发扬者”
③以自信赓续文明当“传承者”
A.①②③   B.②③①   C. ②①③   D.③①②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6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写诗人不悲叹自己年迈孤苦的境遇,表现了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B.第二句写诗人还想为国家守卫边关,“轮台”是古代边防重地,此处代指边关。
C.第三句写诗人夜深不能成眠,“风吹雨”既写风雨交加的环境,同时也是时局的写照。
D.第四句写诗人在睡梦中重返边关,铁骑踏过冰面,驰骋沙场,奋勇杀敌。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乙】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黾①日夜恒鸣口干舌敝②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选自《墨子间诂·墨子后语》,有改动)
【注释】①蛙黾(měnɡ):蛙。黾,蛙的一种。②敝:疲劳。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
(3)多言何益____________ (4)时夜而鸣____________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
B.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
C.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
D.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3分)
(2)唯其言之时也。(2分)
8.甲、乙两篇文言文都从说话者的角度告诉我们说话时应注意的问题,请分别概述。(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20分)
施舍的树
谢尔·西弗斯汀
①从前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个男孩。每天,男孩都会到树下来,把树的落叶拾起来,做成一个树冠,装成森林之王。有时候,他爬上树去,抓住树枝荡秋千,或者吃树上结的果子。有时,他们还在一块玩捉迷藏。要是他累了,就在树荫里休息,所以,男孩也很爱这棵大树。
②树感到很幸福。
③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变得孤独,因为男孩不来玩了。
④有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树说:“来呀,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来吃果子,到我的树荫下来玩,来快活快活。”“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男孩说,“我要娱乐,要用钱买东西,我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很抱歉,”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卖吧,卖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就会高兴的。”
⑤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来,把果子拿走了。
⑥树感到很幸福。
⑦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没有来。树又感到悲伤了。
⑧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来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树高兴地颤抖起来,她说:“来啊,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来荡秋千,来快活快活吧。”“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需要一间屋取暖。你能给我间屋吗?”“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
⑨于是,男孩砍下了树枝,背去造屋。树心里很高兴。
⑩但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没有来了。有一天,他又回到了树下,树是那样的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她才轻轻地说:“来啊,孩子,来玩。”“我又老又伤心,没心思玩。”男孩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你给我条船好吗?”“把我的树干砍下来做船吧,”树说,“这样你就能离开这里,你就会高兴了。”
男孩就把树干砍下来背走,他真的做了条船,离开了这里。
树很欣慰,但心里却很难过。
又过了好久,男孩又回到了树下。树轻轻地说:“我真抱歉,孩子,我现在什么也没有剩下,什么也不能给你了。”
她说:“我没有果子了。”
他说:“我的牙咬不动果子了。”
她说:“我没有树枝了,你没法荡秋千。”
他说:“我老了,荡不动秋千了。”
她说:“我的树干也没了,你不能爬树了。”
他说:“我太累了,不想爬树。”
树低语:“我很抱歉。我很想再给你一些东西,但我什么也没剩下。我只是个老树墩,我真抱歉。”男孩说:“现在我什么也不要了,只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一会儿,歇一会儿,我太累了。”
树说,“好吧,”说着,她尽力直起她的最后一截身体,“好吧,一个老树墩正好能坐下歇歇脚,来吧,孩子,坐下,坐下休息吧。”
于是,男孩坐在了树墩上。
(有改动)
[童话·故事]
9.童话故事想象丰富,引人入胜。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4分)
[童话·语言]
10.文章第②段和第⑥段都写了“树感到很幸福”,你认为树两次感到“幸福”的原因相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5分)
[童话·想象]
11.童话是想象的艺术,请你发挥想象,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不超过80字)。(6分)
[童话·内涵]
12.童话大师安徒生说过:“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12分)
①讲述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使西海固地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电视剧《山海情》,成为2021年开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作品。
②很多人都不会想到,扶贫剧有一天也会成为“爆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将贫困群体当成“他者”,长时间处于对贫困的想象和建构中,导致有些影视作品带上了一种创作者的精英凝视。加之当下有一部分扶贫剧创作带有任务性质,在完成任务的心态下,创作者用敷衍或居高临下的态度制作作品,无法深入观众的内心,更不能让观众通过扶贫剧真实地观察到贫困地区的问题。实际上,贫困地区想要得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电视剧创作,需要进入贫困地区的内部与深处,发现真实的乡村图景。
③在《山海情》中呈现的村民在脱贫致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剧中的扶贫干部也并非万能,没有“主角光环”,村民的不理解、技术上的不懂行、手中资源的不足——扶贫干部所能遇到的真实困难,都刻画在剧情细节之中。这也表明了扶贫剧创作需要解决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问题:作为个体的扶贫干部不是万能的,不是随着扶贫干部的到来,资金、设备、平台、渠道等难题都能迎刃而解。扶贫剧必须要表现好扶贫干部背后的国家力量、时代潮流、人心所向,唯有如此,剧里的人物才会真正地鲜活起来。
④《山海情》之所以能打动如今的年轻人,还因为剧中为脱贫而奋斗的村民,很多都是年轻人。从贵州等省份近年来脱贫攻坚的报道中可以看到,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知识分子身份的年轻人,承担起了扶贫的重任,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山海情》剧中的村支书也是一位农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年轻人有朝气、有锐气,打破了阻碍城市与乡村流动性最关键的“闸口”。他们让新的理想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需求信息潮水一般涌进贫困地区。年轻人扶贫,其实更是一次知识与文化的“洗礼”。知识精英、青年群体的“返乡”,使厚重的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了活力。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性,可能从未如此之高,这要感谢青年群体对乡村充满感情的注视。这注视,是热忱的,也是平等的。他们不以“牺牲者”或“奉献者”的身份自居,如此,才能真正博得贫困地区群众的信赖,才能真正激发贫困地区脱贫奋斗的巨大能量。
(摘编自韩浩月《〈山海情〉靠什么吸引了年轻人》)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海情》讲述了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使西海固地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故事。
B.扶贫剧之所以不能够真实地反映贫困地区的问题,只因为创作者的精英凝视。
C.要解决好贫困地区脱贫的资金、设备、平台、渠道等难题,不能只依靠扶贫干部。
D.本文先引出话题,再进行分析,过渡自然,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有现实意义。
14.文章第④段阐述了年轻人参与扶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3分)
15.电视剧《山海情》在2021年开年成为最受关注的电视剧作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18题。(10分)
材料一: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它必将在众多领域掀起变革的巨浪。如何让人们学会从海量数据中“提纯”出有用的信息,这对网络架构和数据处理能力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我们要冷静地看到,大数据的核心在于为客户挖掘数据中蕴藏的价值,而不是软硬件的堆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大数据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那些原本很难收集和使用的数据开始容易被利用起来了,通过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大数据会逐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摘编自维克托·迈尔·舍思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
材料二:
作为国内知名的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烽火 ICT 积极运用大数据、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通信技术,提供了健康码、在线教育、复工复产等大数据支撑系统、大数据疫情防控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在政府及社会的创新应用等方面发挥了支撑作用。
附: 大数据助力政府及社会的创新发展示意图
应用层 健康码、在线教育、复工复产……
服务层 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数据挖掘服务、数据运营服务……
治理层 数据抽取、数据分发、数据质量分析……
数据源 卫健委、教育、监管……
(摘编自《烽火ICT助力科技战疫,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材料三: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两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及其导师研究出的新冠肺炎疫情追踪地图,平均每日全球点击量高达10亿次,最高日点击量达到 45亿次。它是各国政府、研究人员和主流媒体引用最多的疫情数据来源。身为中国学子,两位留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担忧和关注,早于大部分美国科学家。他们先后在美国地方政府的IT及卫生部门、软件公司、电力公司、电信公司等实习和工作,正是这样的专业经历,使得他们较早意识到制作世界疫情地图的意义和价值。这张地图数据更新及时,用户参与度高。导师的推特和大学的品牌效应,产生了社交网络和媒体传播的滚雪球效应。
(摘编自《绘制全球疫情实时地图的中国留学生》)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数据时代,要引导人们学会从海量数据中“提纯”出有用的信息。
B.大数据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被人们看好,它会逐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C.健康码、在线教育、复工复产等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只运用大数据就可以完成。
D.烽火的发展跟它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通信技术有关。
17.大数据是如何为政府和社会的创新发展服务的?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3分)
18.中国留学生及其导师能研究制作出新冠肺炎疫情追踪地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4分)
(六)名著阅读。(6分)
19.填空题。(3分)
《西游记》中,孙悟空一开始拜______________为师,__________________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被唐僧取名为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3分)
这大圣怒发,一撒手,撇了沙和尚,掣铁棒上前骂道:“你是何等妖邪,敢变我的相貌,敢占我的儿孙,擅居吾仙洞,擅作这威福!”那行者见了,公然不答,也使铁棒来迎。二行者在一处,果是不分真假。
最后是怎样分出真假行者的?
三、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2032年,你作为我国第100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乘坐群星七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进入太空的第三天,当你正在记录飞船各项数据时,耳边传来一阵响声,咚……咚咚……咚……这个声音来自哪里?这个声音会引发什么样的故事?
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 (1)便引诗情到碧霄
(2)卧看牵牛织女星
(3)险躁则不能治性
(4)苫蔽成丘
(5)秋风吹散马蹄声
(6)夜阑卧听风吹雨
(7)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8)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2. (1)①B ②B
(2)甲A 乙B 
(3)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4)D
二、(一)3. A
4. 这首诗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二)5. (1)待,等到。
(2)使唤。
(3)好处。
(4)按时。
6. C
7. (1)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宋国国君也听说了这件事。
(2)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8. 甲文告诉我们说话要说清楚,不要有歧义。(或说话要避免让人误会。)
乙文告诉我们说话要说到点子上。(或说话要看准时机。)
【乙参考译文】子禽问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说:“蛤蟆、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听它们的。现在我们来看那雄鸡,按时在黑夜结束的时候啼叫,天下人被它惊醒。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三)9. ①幸福 ②男孩砍下树枝做屋子 ③欣慰又难过
④男孩坐在树墩上休息
10. 不相同。第②段的“幸福”是树与男孩一起玩耍,共享快乐时光,所以树感到很幸福;第⑥段的“幸福”是因为男孩向树要钱,树用自己的果实满足了男孩的需求,树为自己能满足男孩,让男孩高兴而感到“幸福”。
11. 示例一:苍老的树墩艰难地喘息着,笨重的身体不时颤抖着。男孩气恼地说:“你就不能消停一会儿,让我好好休息吗?”“对不起,对不起……我……”话音未落,老树墩裂开了。
示例二:男孩颤悠悠地站了起来,像是感觉到老树墩的力不从心。他用满是老茧的双手轻轻抚摸着老树墩,泪眼婆娑,此刻的他追悔莫及,早知树也会老去,当初就该好好珍惜,好好爱护她啊!
12. 示例:文中的男孩一次又一次地向树索取,果实、树枝、树干,连最后仅剩的树墩也要为他所用;树面对男孩的索取,不仅不恼,反而积极配合,贡献出自己的全部。这让我联想到现实中有些子女对父母无休止的索求,以及父母隐藏在“无私奉献”背后的溺爱和纵容。这告诫我们:纵容、溺爱造成了自私索取,为人父母要把握好“爱”的尺度;为人子女要懂得体谅父母,不能苛求索取。
(四)13. B
14. ①承担起扶贫的重任,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②给乡村带来知识与文化的“洗礼”(或使厚重的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了活力);③对乡村充满感情的、热忱的、平等的注视。
15. ①进入贫困地区的内部与深处,发现真实的乡村图景;②表现扶贫干部背后的国家力量、时代潮流、人心所向,让人物鲜活起来;③剧中为脱贫而奋斗的村民,很多都是年轻人。
(五)16. C
17. ①需要来自不同部门的数据源;②需要对数据进行抽取、分发、质量分析等方面的处理;③进行信息资源管理、数据挖掘等服务;④开发出健康码、在线教育等产品投入应用。
18. ①对疫情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②有过大数据相关工作的专业经历。
(六)19. 菩提祖师 大闹天宫 斗战胜佛
20. 最后到了雷音寺,如来佛祖用金钵盂使假悟空现出原形。
三、21.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