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01 16:4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葡萄酒醇厚、浓郁,耐人寻味,下列有关家庭酿制葡萄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酿制葡萄酒过程主要利用的菌种属于厌氧生物
B.处理葡萄时,应用清水反复冲洗,以防杂菌污染
C.环境温度在20C左右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发酵效果
D.酿制时每隔适当的时间将瓶盖打开一次,以防止爆瓶
2.果醋中的挥发性物质及氨基酸等具有刺激大脑神经中枢的作用,具有开发智力的功
效。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酒精发酵结束后可升高温度直接进行醋酸发酵
B.发酵液中,液面的醋酸菌种群密度高于瓶底
C.果醋发酵时,发酵液中不产生CO2
D.果醋制作是否成功,只能通过比较发酵前后的酸碱度来鉴定
3.下图是山楂酒及山楂醋的制作流程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④、⑤利用的微生物的同化类型均为异养型
B.在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可通过过程③获得山楂醋
C.可通过嗅味和品尝初步鉴定过程④是否有酒精产生
D.山楂酒和山楂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均会降低
4.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过程中主要利用的菌种所属的生物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原核、原核、真核、原核 B.真核、原核、原核、真核
C.真核、真核、原核、原核 D.真核、原核、真核、原核
5.吃腐乳时,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
A.毛霉的匐菌丝 B.豆腐块表面失水变硬的部分
C.毛霉的直立菌丝 D.毛霉的分泌物在表面聚集的部分
6.青方腐乳,相传最早成名于北宋时期,流传至今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其质地松软细腻,滋味鲜美,风味独特且营养丰富,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方腐乳的腌制过程中加入了红曲使其着色
B.加盐腌制时注意每层均匀加盐,保持口味统一
C.卤汤中的酒可用料酒、黄酒等,含量控制在20%左右
D.毛霉生长时,环境中需保持一定的湿度
7.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与的微生物包括曲霉、根霉、酵母菌等 B.参与的微生物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C.参与的微生物的异化类型均为厌氧型 D.参与的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为胞外酶
8.下图为泡菜发酵过程中发酵液里几种物质或生物的量随发酵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则图中的X、Y、Z分别表示
A.乳酸菌数量、乳酸含量、亚硝酸盐含量
B.亚硝酸盐含量、乳酸菌数量、乳酸含量
C.乳酸菌数量、亚硝酸盐含量、乳酸含量
D.乳酸含量、亚硝酸盐含量、乳酸菌数量
9.泡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磷等无机物和矿物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十余种氨基酸。下列关于泡菜的制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10:1的比例配置盐水,配好后可直接使用
B.若发现泡菜坛中出现“霉花”,可加入酒精抑制杂菌生长
C.随着乳酸菌的繁殖和代谢,发酵液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都将下降
D.制作时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补充乳酸,降低发酵液pH
10.下列关于亚硝酸盐及其测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威胁人体健康
B.泡菜一般在腌制14d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C.测定中使用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需要避光保存
D.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吸附杂质,使泡菜液澄清透明
11.下列有关无菌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不耐高温的液体,可以使用巴氏消毒法
B.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C.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杀灭实验室中所有的微生物
D.培养基通常选择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
12.下列有关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的配制全程都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溶化时,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平板冷凝后要将其倒置,以防皿盖上的冷凝水滴入培养基
D.可以通过适宜条件下培养未接种的培养基以确定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13.平板划线法是分离和纯化微生物常用的手段,如图为平板划线法的示意图,数字代表划线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次划线前后均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B.完成图中操作需要蘸取菌液5次
C.培养一段时间后,只有5区域能得到单菌落
D.划线过程要打开培养皿皿盖,快速操作,以防杂菌污染
14.圆褐固氮菌和芽孢杆菌可以分解餐厨余垃圾废液中的蛋白质、脂肪等,为研究这两种菌种处理某种餐厨余垃圾的最佳接种量比,研究者将这两种菌液进行不同配比,分别接种于等量相同的餐厨余垃圾废液中,三天后测定活菌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芽孢杆菌生长需要氮源,圆褐固氮菌不需要
B.图中四种接种量比均为实验组
C.由实验结果可知,最佳接种量比为1:1
D.有效菌落数的统计可采用平板划线法
15.某生物兴趣小组完成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尿素在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测定细菌的数量,一般采用103、104、105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
C.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D.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16.下列关于尿素分解菌的筛选和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筛选尿素分解菌,制作选择培养基时营养物质只加尿素
B.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不一定是尿素分解菌
C.尿素分解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培养基pH降低
D.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菌落变红,可鉴定其为尿素分解菌
17.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每年要产生大量的废纸,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下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通过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艺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以纤维素作为碳源 B.过程②中的酶是纤维素酶
C.纤维素糖化时会产生水 D.微生物X可能是酵母菌
18.下列关于纤维素和纤维素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B.微生物是纤维素酶的主要来源,此外人体内也有纤维素酶
C.纤维素酶能先将纤维素分解为麦芽糖,再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D.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可与刚果红染料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
19.下图是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A.土壤取样时,可以选择树林中树叶堆积处形成的腐殖土
B.选择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
C.可先涂布平板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D.挑选菌落时,透明圈越大的菌落,纤维素酶活性越高
20.下表是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的配方,将下表中的物质全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成分 CMC-Na 酵母膏 KH2PO4 琼脂 土豆汁
含量 5~10g 1g 0.25g 15g 100mL
A.根据所含成分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天然培养基
B.酵母膏是该培养基中添加的唯一的碳源
C.可在配制时加入CR溶液混合均匀,灭菌后倒平板
D.该培养基可满足多种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21.下列关于果胶和果胶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果胶不溶于水,是植物细胞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B.果胶的基本单位是半乳糖醛酸,果胶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C.果胶酶是由植物、霉菌、细菌等产生的能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
D.人们可以使用果胶酶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出汁率低、浑浊等问题
22.下列关于“探究温度和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和盐酸调节和设置pH
B.探究时应严格控制自变量,底物的量等无关变量不作要求
C.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果汁的出汁率或澄清度
D.探究最适温度时,将底物和酶混合后迅速调整至预设温度
23.某工厂新制了50L苹果泥,准备生产果汁,但不知酶的最适用量。为了节约成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取8支试管编号1~8,分别加入30mL苹果泥,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向各试管加入不同体积的果胶酶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并记录果汁体积(果汁体积均不包含酶溶液体积),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果胶酶溶液体积/mL 1 2 3 4 5 6 7 8
果汁体积/mL 20.6 21.2 21.8 22.4 23 23.4 23.4 23.4
A.在果汁生产中一般还应加入纤维素酶来充分瓦解细胞壁
B.本实验的测量指标还可以是苹果泥反应完全时所需要的时间
C.8支试管均需要调节至相同且适宜的温度、pH,且反应时间充足
D.为得到更准确的最适用量,还应在5~6mL范围内缩小酶用量梯度继续实验
24.下列关于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洗衣粉中的酶主要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
B.普通洗衣粉洗衣后的污水排放可能导致微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
C.蚕丝织物不能用添加了纤维素酶的洗衣粉洗涤
D.普通洗衣粉中添加了表面活性剂,加酶洗衣粉中没有
25.下图是某洗衣粉包装上找到的资料卡片,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洗衣粉适合用于清洗沾有血渍、奶渍的衣物
B.60℃是该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的最适温度
C.该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是通过包埋法固定的
D.若该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洗涤效果会变差
26.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洗涤效果的影响,温度梯度可设置为0℃、30℃、60℃、90℃
B.实验结果的观察指标可以是洗涤不同时间后污物的残留情况
C.实验中布料面积越大、水的用量越多,实验效果越好
D.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时,洗衣粉的种类是自变量
27.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包埋法固定的生物材料适合用于催化大分子物质的反应
B.固定化酶和直接使用酶相比,催化物质反应的效率更高
C.固定化细胞保存和发挥作用时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
D.固定化酶能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
28.下列关于“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匀成糊状,放置1h左右可使其活化
B.制作海藻酸钠溶液时应大火持续加热至其完全溶化
C.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应立即与活化好的酵母细胞混合
D.混有酵母菌的海藻酸钠溶液用注射器滴加到Ca(OH)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
29.下列与海藻酸钠凝胶珠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凝胶珠形成后应立即从溶液中捞出,否则凝胶珠会过硬
B.若凝胶珠颜色偏白,说明包埋的酵母菌数量较多
C.若凝胶珠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滴加时注射器距液面过近导致的
D.固定好后的酵母细胞凝胶珠要用生理盐水冲洗2~3次
30.在使用凝胶色谱法对蛋白质进行分离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
A.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 B.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慢
C.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快 D.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31.在进行红细胞的洗涤时,若离心时间过长会导致
A.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混合
B.白细胞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C.红细胞无法沉淀,在混合液中均匀分布
D.血红蛋白氧化变性,无法进行后续操作
32.在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时通常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在凝胶中加入SDS的目的不包括
A.使蛋白质分子完全变性 B.使蛋白质聚合体解聚成单条肽链
C.使蛋白质分子带上大量正电荷 D.使电泳迁移率只取决于分子大小
33.下列关于凝胶色谱柱的制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干凝胶用蒸馏水充分溶胀后,配成凝胶悬浮液
B.色谱柱内若发现有气泡,需要静置至气泡消失
C.若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D.若想节约膨胀时间,可将湿凝胶用沸水浴加热
34.下列关于“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释放血红蛋白时,烧杯中要加入蒸馏水和20%体积的甲苯
B.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分为四层,最下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
C.样品粗分离时,将样品放在pH为7的缓冲液中透析12h
D.若样品的SDS电泳结果有两条条带,说明该蛋白一定由两条肽链组成
35.下列关于植物芳香油的说法,错误的是
A.花、茎、叶、树皮和树干都可用于提取植物芳香油
B.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选择蒸馏、压榨、萃取等提取方法
C.植物芳香油通常挥发性强且易溶于有机溶剂
D.植物芳香油组成较复杂,其主要成分是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36.玫瑰精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精油之一,被称为“精油之后”,具有美容养颜、安抚心神、安神助眠等功效。下列关于玫瑰精油的提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在盛花期进行玫瑰花的采收
B.清水与玫瑰花瓣原料按质量比为1:4的比例混合
C.乳化液处理后装入分液漏斗,可从下层分离出玫瑰精油
D.温度越高,玫瑰精油和水越易挥发,故高温下提取效果更好
37.橘皮油是食品、化妆品和香水配料的优质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下图为提取橘皮油的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
A.橘皮油原料易焦糊、有效成分易水解,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
B.石灰水能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C.压榨时要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并调节pH至3~4
D.初次过滤时使用普通布袋,再次过滤时使用滤纸
38.以下四种有机溶剂中,对胡萝卜素的萃取效果最好的是
A.乙酸乙酯 B.石油醚 C.乙醇 D.四氯化碳
39.下列关于胡萝卜素的提取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胡萝卜可以采用烘箱烘干,也可以用热风吹干
B.干燥时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C.一般来说,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萃取效果就好
D.为了防止加热时胡萝卜素挥发,要安装回流冷凝装置
40.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胡萝卜素的鉴定装置及预期结果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鉴定方法的鉴定原理是不同色素在液体③中的溶解度不同
B.图甲中①为U形扣,能维持滤纸呈圆柱状且防止滤纸边缘接触
C.若该同学按图甲操作,能得到图乙所示结果
D.图乙中b的出现说明萃取的胡萝卜素中混有其他色素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41.(10分)
我国酿制果酒和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某同学欲通过如下发酵装置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酒一般呈现深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若酒精发酵成功,从图中出料口取样后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可观察到溶液由___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___色;若果酒变酸,可能会观察到果酒表面有一层白膜,它是__________繁殖而成的。
(2)醋酸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利用果酒制作果醋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在进行果酒制作时,发酵液一般不超过容器体积的2/3,原因是__________;从制作果酒改为制作果醋时,充气口出料口状态的变化为__________。
42.(10分)
2023年春节后,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一波高峰已过,但正确佩戴口罩仍是预防二次感染的有效手段。某研究小组对非灭菌的一次性口罩中的细菌进行检测,通过分析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来确定口罩的合格性。部分操作如下:从口罩上剪取样品10cm2(体积近似1mL),剪碎后加入灭菌的生理盐水中,定容至100mL,充分混匀,得到样液。回答下列问题。
(1)对样液中的细菌计数,可以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填工具名称)直接计数,也可以在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制作培养基时通常要加入碳源、无机盐、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制备培养基的基本步骤为:__________→称量→溶化→调pH→灭菌→__________,该实验中pH需调至__________。
(2)在培养基上可以通过菌落特征初步判断微生物种类,菌落特征包括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_____;修正后,取1mL样液稀释102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滴加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48、155、153,据此可得出,1cm2的口罩上活菌数约为__________个。
43.(10分)
甲醛是无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挥发性很强,长期接触甲醛会引发鼻咽癌、结肠癌、脑瘤、白血病等疾病。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能高效分解甲醛的细菌,治理甲醛污染。下图是筛选和纯化甲醛分解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其中LB培养基能使菌种成倍扩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③中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划分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将液体培养基变为固体培养基需加入__________等凝固剂,固体培养基的用途包括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实验过程多次利用振荡培养,其目的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该操作说明筛选的细菌的异化类型不可能是__________型。
(3)⑤培养一段时间后取样测定剩余甲醛浓度,从浓度最__________(填“高”或“低”)的培养瓶内能分离出最高效降解甲醛的细菌。
(4)若分离出的菌种需要长期保存,可以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保存温度为__________℃。
44.(10分)
为了使牛仔裤呈现“穿旧”效果,在工业洗衣机中用酶洗代替传统的浮石擦洗,是目前主要的生产手段,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酶洗时所用的酶为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__________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C1酶、__________三种组分。
(2)使用纤维素酶能达到仿旧效果的原理和其在洗衣粉中去污的原理相似,都能让衣物中的纤维素变得__________,增强褪色或去污的效果;在上述工艺中,仿旧颜色的深浅可由使用的染料量控制,也可通过调节温度、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控制。
(3)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固定化技术处理生物材料,固定化酶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一般不采用包埋法固定酶分子的理由是__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研究了某固定化酶使用次数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固定化酶的相对酶活性随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由图可知,该固定化酶使用__________次后,酶活性开始明显下降。
45.(10分)
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负责血液中O2和CO2的运输,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液来分离血红蛋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采集血液样本后,为防止血液凝固,需要加入__________等抗凝剂;采集的血样要及时进行血细胞的分离,分离时采用__________离心;分离出的红细胞用__________洗涤干净。
(2)图1中,液体A为__________,液体B为__________;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图2中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填标号)。
(4)图3为样品进行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结果图,若将该样品放在凝胶色谱柱中,先流出的是__________(填“a”或“b”),电泳中标准蛋白的作用是__________。
46.(10分)
β一胡萝卜素在植物中大量存在,令水果和蔬菜拥有了饱满的色彩。由于具有易着色、抗氧化等功能,β-胡萝卜素被广泛应用于普通食品和医疗保健品中。下图表示提取胡萝卜素实验过程中用到的两种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__________可将胡萝卜素划分为α、β、γ三类,其中β一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夜盲症、干皮病等,这是因为其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__________。
(2)用图甲所示装置萃取胡萝卜素,其中圆底烧瓶内液体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
(3)图乙装置可用于萃取液的__________;冷凝管内水流方向与蒸气的流向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的方法是__________。
(4)图乙装置也可以用来进行玫瑰精油的提取,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法;收集到的乳浊液中加入NaCl可促进__________。
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CBBDA 6~10:DCCBB 11~15:CAACB 16~20:BCADD 21~25:BACBD
26~30:DCACA 31~35:BCBCD 36~40:ACBD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以下为参考答案,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41.(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答到“葡萄皮中的色素”即可给分)
橙 灰绿 醋酸菌
(2)30~35 C2H5OH+O2→CH3COOH+H2O(2分)
(3)为初期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氧气(1分),缓冲产生的气体,防止发酵液溢出(1分)
由关闭变为打开(答“打开”也给分)
42.(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血细胞计数板 氮源、水 计算 倒平板
中性或微碱性
(2)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2分,答到一点给1分)
(3)稀释倍数不够、滴加到平板上的液体过多(答到一点即可给分) 1.52×106(2分)
43.(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选择 琼脂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保藏、计数及菌落特征的观察等(2分,答到一点给1分)
(2)使细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1分)、提高培养液的溶氧量(1分) 厌氧
(3)低
(4)甘油管藏 -20
44.(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复合 Cx酶、葡萄糖苷酶
(2)松散 pH、处理时间、酶的用量(2分,答到一点给1分)
(3)可重复使用,提高了酶的利用率;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稳定性显著提高等(2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给分,答到一点给1分) 酶分子体积较小,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4)3(2分)
45.(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柠檬酸钠 低速短时间(答“差速”不给分) 生理盐水
(2)(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 血红蛋白溶液 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3)②③④①
(4)a(2分) 作为样品蛋白质大小的标尺、检测电泳是否正常等(答到一点即可给分)
46.(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碳碳双键的数目 维生素A
(2)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不与水混溶(2分,答到一点给1分)
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3)浓缩 相反 纸层析法
(4)水蒸气蒸馏 水油分离
解析:
1.C
【解析】葡萄酒酿制过程主要利用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A选项错误;家庭酿制葡萄酒时主要利用的是葡萄皮上附着的野生型酵母菌,冲洗的主要目的是洗去浮尘,不需要将葡萄彻底冲洗干净,B选项错误;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C选项正确;发酵时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不能将瓶盖彻底打开,以防杂菌污染,D选项错误。
2.B
【解析】醋酸发酵时除了需要更高的温度,还需要通入氧气,A选项错误;发酵液液面处的含氧量大于瓶底处,由于醋酸菌是好氧生物,会相对集中分布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B选项正确;果醋发酵时,糖源和O2充足的情况下,醋酸菌发酵会产生CO2,C选项错误;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除了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酸碱度作进一步鉴定,D选项错误。
3.B
【解析】过程④、⑤利用的微生物分别为酵母菌和醋酸菌,同化类型均为异养型,A选项正确;在糖源和氧气都充足时,醋酸菌可通过过程③获得山楂醋,B选项错误;可通过嗅味和品尝初步鉴定过程④是否有酒精产生,C选项正确;果酒制作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碳,形成碳酸,使发酵液的pH降低,果醋发酵过程会产生醋酸,使发酵液的pH降低,D选项正确。
4.D
【解析】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过程中主要利用的菌种分别为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它们所属的生物类型分别为真核、原核、真核、原核,D选项正确。
5.A
【解析】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是前期发酵时毛霉在豆腐表面生长的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A选项正确。
6.D
【解析】红方腐乳的腌制过程中加入了红曲使其呈深红色,A选项错误;加盐腌制时,随着层数的增高要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些,B选项错误;卤汤中酒精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C选项错误;毛霉生长时,温度应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湿度,D选项正确。
7.C
【解析】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的异化类型多为需氧型,C选项错误。
8.C
【解析】发酵过程中随时间变化,乳酸菌数量先上升后下降,最终趋近于0;亚硝酸盐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最终高于发酵前;乳酸含量先上升后趋于稳定,故X、Y、Z分别表示乳酸菌数量、亚硝酸盐含量、乳酸含量,C选项正确。
9.B
【解析】盐水配置好后要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A选项错误;发酵液中有机物分解转化,含量将下降、种类将上升,C选项错误;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增加乳酸菌的数量,从而缩短发酵时间,D选项错误。
10.B
【解析】一般在腌制10d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B选项错误。
11.C
【解析】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C选项错误。
12.A
【解析】培养基的配制不需要全程都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只有灭菌后的各项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A选项错误。
13.A
【解析】每次划线前后均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A选项正确;平板划线时,只有第一次划线需要蘸取菌液,后面的每一次划线的菌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逐步稀释,B选项错误;若菌液浓度较低,可能在5区域之前也能得到单菌落,C选项错误;划线过程只能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不能完全打开,D选项错误。
14.C
【解析】圆褐固氮菌可独立固定和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培养时可不额外添加氮源,但生长发育依然需要氮源,A选项错误;实验要探究这两种菌种处理某种餐厨余垃圾的最佳接种量比,只接种一种菌的为对照组,B选项错误;由实验结果可知,接种量比为1:1时有效菌落数最多,为最佳接种量比,C选项正确;平板划线法不能统计菌落数,D选项错误。
15.B
【解析】测定细菌的数量,一般采用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B选项错误。
16.B
【解析】筛选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不是只加入尿素,A选项错误;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不一定是尿素分解菌,可能是固氮菌,B选项正确;尿素分解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培养基pH升高,C选项错误;鉴定时会观察到指示剂变红,不是菌落变红,D选项错误。
17.C
【解析】纤维素糖化是纤维素水解的过程,应消耗水,C选项错误。
18.A
【解析】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A选项正确;人体内没有纤维素酶,B选项错;纤维素酶能先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再彻底分解为葡萄糖,C选项错误;纤维素可与刚果红染料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D选项错误。
19.D
【解析】透明圈越大的菌落,纤维素酶活性不一定高,因此对初步筛选的透明圈大的菌落要进行发酵培养,进一步对发酵液进行酶活性检测,D选项错误。
20.D
【解析】该培养基属于半合成培养基,A选项错误;CMC-Na、酵母膏、土豆汁都可作为碳源,B选项错;应在倒平板时或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CR溶液,不能一起灭菌,否则CR溶液可能受热分解,C选项错误;该培养基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能满足多种微生物的生长需要,D选项正确。
21.B
【解析】果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选项错误。
22.A
【解析】在探究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时,可以用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和盐酸调节和设置pH,A选项正确;进行探究实验时各组无关变量应保证相同且适宜,B选项错误;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果胶酶的活性,C选项错误;探究最适温度时,应将底物和酶分别保温到预设温度后再混合,D选项错误。
23.C
【解析】若反应时间充足,各组都会将苹果泥完全反应得到相同的果汁体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选项错误。
24.B
【解析】洗衣粉中的酶主要是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使其更容易从衣物上脱落,A选项错误;普通洗衣粉中含有磷,含磷污水的排放可能导致微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的污染,B选项正确;蚕丝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用添加了蛋白酶的洗衣粉洗涤,C选项错误;两种洗衣粉中都添加了表面活性剂,D选项错误。
25.D
【解析】血渍和奶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应使用含蛋白酶的洗衣粉清洗,A选项错误;由题目信息可知超过60℃该洗衣粉中的酶会因高温失活,因此该酶的最适温度低于60℃,B选项错误;酶表面使用水溶性材料包裹,不是用包埋法固定,C选项错误;洗衣粉受潮后酶分子会暴露,容易发生形态改变,活性减弱,D选项正确。
26.D
【解析】温度梯度的设置应缩小且符合生活实际,A选项错;实验结果的观察指标可以是洗涤相同时间后污物的残留情况,B选项错误;布料太大、水量太多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C选项错误。
27.C
【解析】大分子物质不易与包埋的酶或细胞接近,A选项错误;酶在固定过程中可能发生形态结构改变及与底物接触变少,催化效率会下降,B选项错误;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活细胞,需要一定的营养才能使细胞维持生命活动,C选项正确;一种固定化酶不能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D选项错误。
28.A
【解析】海藻酸钠溶液应采用小火间断加热,否则易焦糊,B选项错误;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应冷却至室温后加入活化好的酵母细胞,否则高温可能导致酵母细胞死亡,C选项错误;混有酵母菌的海藻酸钠溶液用注射器滴加到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D选项错误。
29.C
【解析】凝胶珠形成后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A选项错;若凝胶珠颜色偏浅,说明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较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量较少,B选项错误;固定好后的酵母细胞凝胶珠要用蒸馏水冲洗2~3次,D选项错误。
30.A
【解析】使用凝胶色谱法对蛋白质进行分离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A选项正确。
31.B
【解析】红细胞的洗涤时,若离心时间过长会导致白细胞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B选项正确。
32.C
【解析】SDS能使蛋白质带上远超过本身电荷量的负电荷,从而掩盖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C选项错误。
33.B
【解析】色谱柱内一旦发现有气泡,必须重装,B选项错误。
34.C
【解析】释放血红蛋白时,烧杯中要加入蒸馏水和40%体积的甲苯,A选项错误;离心后最下层为红细胞破碎物沉淀,B选项错误;样品的粗分离时,将样品放在pH为7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h,C选项正确;若某蛋白的SDS电泳结果有两条条带,可能存在两条或多条大小相同的肽链,只能说明该蛋白至少由两条肽链构成,D选项错误。
35.D
【解析】植物芳香油组成较复杂,主要成分包括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D选项错误。
36.A
【解析】用于提炼玫瑰精油的玫瑰花瓣要在盛花期采收,花朵含油量最高,A选项正确;玫瑰花瓣原料与清水按质量比为1:4的比例混合,B选项错误;乳化液处理后装入分液漏斗,可从上层分离出玫瑰精油,C选项错误;温度过高会导致玫瑰精油被破坏,影响其品质,D选项错误。
37.C
【解析】压榨时要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和5%的Na2SO4,并调节pH至7~8,C选项错误。
38.B
【解析】石油醚不与水混溶且沸点最高,萃取效果最好,B选项正确。
39.D
【解析】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需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D选项错误。
40.C
【解析】图甲中层析液没过了样品原点,最终得到的结果不会有层析带的出现,C选项错误。
41.
【解析】
(1)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酸性条件下,酒精和重铬酸钾溶液反应,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变酸的果酒表面的白膜是醋酸菌繁殖形成的。
(2)制作果醋时温度应控制在30~35℃;醋酸发酵的反应方程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3)发酵液不超过容器体积的2/3的原因是能为初期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氧气,且能缓冲产生的气体,防止发酵液溢出;酒精发酵不需要氧气,醋酸发酵需要氧气,因此充气口应由关闭变为打开。
42.
【解析】
(1)对样液中的细菌计数,可以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培养基中的四种基本营养物质是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制备培养基的基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2)菌落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
(3)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包括稀释倍数不够、滴加到平板上液体过多等;三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48、155和153,算出平均值为152,1cm2的口罩上活菌数约为152×100×102÷0.1÷10=1.52×106个。
43.
【解析】
(1)③中的培养基以甲醛作为唯一的碳源,从功能上划分属于选择培养基;将液体培养基变为固体培养基需加入琼脂等凝固剂,固体培养基的用途包括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保藏、计数及菌落特征的观察等。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使细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提高培养液的溶氧量,因此筛选的细菌的异化类型不可能是厌氧型。
(3)剩余甲醛浓度越低,说明被分解的甲醛越多,甲醛分解菌的能力越强。
(4)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处理好后放在-20℃的冰箱中冷冻保存。
44.
【解析】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
(2)纤维素酶能让衣物中的纤维素变得松散,更好地和洗衣粉或褪色剂结合,增强去污或褪色的效果;仿旧颜色的深浅可由使用的染料量、温度、pH、处理时间、酶的用量等控制。
(3)固定化酶的优点是可重复使用,提高了酶的利用率;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稳定性显著提高等;一般不采用包埋法固定酶分子,理由是酶分子体积较小,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4)固定化酶的相对酶活性随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由图可知,该固定化酶使用3次后,酶活性开始明显下降。
45.
【解析】
(1)加入柠檬酸钠可防止血液凝固;分离红细胞时应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为防止细胞破裂,洗涤时使用五倍体积的生理盐水。
(2)透析时,透析袋内为血红蛋白溶液,透析袋浸泡在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袋能允许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物质通过,留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因此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3)图2为加样的过程,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③④①。
(4)电泳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慢,移动距离短,所以图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b,在凝胶色谱柱中移动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先洗脱出来,因此先流出的是a,电泳中标准蛋白的作用是作为样品蛋白质大小的标尺、检测电泳是否正常等。
46.
【解析】
(1)根据碳碳双键的数目可将胡萝卜素划分为a、β、γ三类;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
(2)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不与水混溶,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3)图乙为蒸馏装置,可用于萃取液的浓缩;为使冷凝水与蒸气形成对流,达到更好的冷凝效果,冷凝管内水流方向与蒸气的流向应相反;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的方法是纸层析法。
(4)提取玫瑰精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收集到的乳浊液中加入NaCl可促进水油分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