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等四校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等四校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1 22:4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等四校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其全文刻在石头上,石头上部刻着两个人,坐着的是神,站着的是汉谟拉比,意思是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这可以用来说明《汉谟拉比法典》(  )
A. 强调公平公正 B. 宣扬了君权神授 C. 重视经济发展 D. 体现了人文主义
2. 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是(  )
A. 人民主权 B. 轮番而治 C. 法律至上 D. 民主监督
3. 公元前后,东汉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图1到图3为汉朝与罗马帝国文明交流的部分实物图片。据此可知,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
A. 是全面的 B. 主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
C. 是单向的 D. 主要得益于阿拉伯人的转运
4. 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雅利安人陆续向东,向南进入伊朗高原及南亚地区。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保留了其强悍善战的特性,并建立了强盛一时的波斯帝国,而进入南亚的雅利安人则变得养尊处优,难以抵御外敌入侵。材料可用于说明(  )
A. 古代印度宗教环境的复杂性 B. 波斯帝国统治方式的残酷性
C. 古代印度和波斯的文化交流 D. 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5. 中世纪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国王只能同国王的贵族封臣直接发生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
②国王可以在贵族的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
③贵族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
④国王可以任意向他的受封贵族征税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6. 据《全球通史》所汇总的史料,从公元前1000年起到西班牙人来到美洲的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确切的相互影响或接触。这反映出,古代美洲的印第安文明的发展(  )
A. 相对独立和封闭 B. 落后于亚洲大陆 C. 呈多元一体格局 D. 摒弃了外界影响
7. 日本大化改新时,在中央设二官(管辖并监督八省)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地方官的任免权均属中央。这表明当时日本()
A. 照搬唐朝三省六部制 B. 武士集团特权被取消
C. 初步建立起幕府政治 D. 中央集权制得以建立
8. 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指出,农业一旦产生,定居就一定出现。一旦定居,人口的数量就会增加。随着人口增加,生存的压力就会增大,农业于是向四处扩张,逐渐传播到四面八方。作者意在强调(  )
A. 农耕文明具有扩张潜能 B. 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基础
C. 文明扩张方式存在差异 D. 人地矛盾推动文明融合
9. “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新一轮的物种交流,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和自然环境。”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后(  )
A. 人类的地理知识不断丰富 B. 出现了全球性的物种交换
C. 世界彻底连成了一个整体 D. 欧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10. 14-16世纪是世界历史上名副其实的“香料时代”,欧洲人狂热地追求香料,香料是“贵族的象征”。到17世纪,香料己不再是奢侈品,也失去了昔日的象征意义。其主要原因是(  )
A. 西方对香料认识的深入 B. 香料产量的增加
C. 欧洲贵族地位的衰落 D. 东西方贸易的扩大
11. 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
A. 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 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 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12. 八世纪时,英王在登基前就宣誓:“保证教会、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保证维护法律”,如果国王违背誓言则被视为“违法行为”,可能被废黜,甚至招致杀身之祸。这说明(  )
A. 法治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雏形
C. 专制王权得到有效制约 D. 有限王权植根于历史传统
13. 有史家这样描述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这是一场灭顶之灾,……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被割让,上百万的赔款还需偿还,侵略军占据着1/4的领土,首都因为内战而血流成河,其他欧洲国家对此不闻不问”。这一材料反映出的历史事件有(  )
①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②普法战争
③巴黎公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4. 美国建国初期,建国者起初较为重视和强调州在新国家中的权力和地位,后转而倾向于对州权进行限制。这一变化(  )
A. 开创了西方代议制的先河 B. 为美国内战埋下了巨大隐患
C. 调和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D. 体现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
15. 如图漫画反映了当时(  )
漫画:拉塔兰加,《过去,现在,未来》(有删节),意大利,1898年
A. 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的不满 B. 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盛行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潮,从人权角度讲,非洲的特征是(  )
A. 争取基本的生存权和独立权 B. 争取基本的生存权和政治民主权
C. 争取环境保护权 D. 争取独立和政治民主权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引发新旧大陆之间的生物、农作物、人种、疾病、文化,甚至思想观念的交流。新旧大陆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又引发了生态上的巨大转变……新大陆因牛、马、羊等动物的到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为了满足殖民者的需要,烟草、可可、棉花等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如巴西东北、东南地区原有的森林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清朝中叶引进的外来农作物,带来的垦殖热潮,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日益突出,尤其是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水灾频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二 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材料,以“物种交流”为主题,自拟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8.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从曼彻斯特看工业革命的影响”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了如下几则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曼彻斯特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
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
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摘编自詹姆士 利奇《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材料二:1842年,曼彻斯特一份新闻报道描述:“黑烟笼罩在城市的上空,经久不散,人们抬头可以看到高耸的烟囱吞吐着滚滚的黑烟,低头可以看到厚厚的煤灰覆盖着大地,到处都是黑灰色的建筑,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已经分辨不出白天和黑夜了。”
——摘编自吴洋、卜风贤《19世纪以来伦敦和曼彻斯特雾霾的治理》材料三:曼彻斯特人口由1750年的18000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多数人口属于工人阶层和移民。在1832年的改革法案中,在国会中拥有代表席位,并且中产阶层的男子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1) 材料一这种史料对研究该主题是必须的吗?请说明理由。
(2) 材料二、三从哪些视角拓展我们对该主题的研究?
(3) 我们在选用史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坚持什么原则?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里,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点火,带到更远的地区。
——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通过撰写各种小册子,走上街头宣传演讲等形式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进行着唤醒民众的工作……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思想道路。
——董小燕《西方文明史纲》
材料三多样性是成功的保证,每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恰恰是现代文明的特征……当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之间恢复平等时,人类将面临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文明将共存,人类将共荣。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
(1)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印第安人创造的古代文明。根据材料一,指出印第安文明难以“带到更远的地区”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启蒙思想家们倡导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如何理解启蒙思想家“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思想道路”?
(3) 根据材料三,归纳“现代文明”的特征。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德意志民族,这么善于航海,这么有工业和商业头脑,比其他民族都更适合农民殖民,拥有丰富的劳动力供应,所有这一切都超过其他现代文明国家,难道它就不能成功地在帝国主义之路上开辟一条新路吗?我们毫不怀疑殖民问题已经成为对德国发展生死攸关的事情。殖民地会有益于我们的经济状况以及我们整个民族的进步。如果新的德国想长久保持它新获得的国家地位,要毫不迟疑地重新要求殖民地。
——节选自弗里德里克 法比瑞(德国一个传教团体在西非南部的巡视员)《德国需要殖民地吗?》1879年
乙:在(1900年3月27日的)辩论中,我解释到据我了解,所谓的世界政策,其任务只是支持和推进我们的工业、我们的贸易,扩张我们人民的劳动力、活动和才智。我们无意执行侵略性的扩张政策。我们只想保护我们在世界各地顺理成章所取得的极重要利益。
——德国首相比洛,1900年
丙:英国诗人罗德亚德 吉卜林1899年写了诗歌《白人的责任》,用来庆祝美国吞并菲律宾。下文为诗歌节选:
担负起白人的责任,派出你最优秀的子孙,让他们离乡背井,伺候那些激动不安的野蛮人。
担负起白人的责任,收起恐怖的威胁,讲上百遍让他们明白,为他人实现利益而探索,为他人获得财富而工作。
担负起白人的责任,结束残暴的战争,恢复和平,让饥民满腹,疾病消停。(要为满足他们的愿望探导)
——据【美】丹尼斯 舍尔曼《西方文明史读本》
材料三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当非洲十分之九的面积已经被占领(到 1900年时)全世界已经瓜分完毕的时候,一个垄断地占有殖民地、因而使瓜分世界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特别尖锐起来的时代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摘自【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
(1) 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为德国殖民扩张的“合理性”提供了哪些相同的依据?指出二者与德国帝国主义的关系。
(2) 材料二诗歌中“白人的责任”指什么?实质上反映了什么思想?对美国吞并菲律宾的这一行径,漫画表明了哪些信息?
(3) 材料三从哪些角度对帝国主义进行了论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其全文刻在石头上,石头上部刻着两个人,坐着的是神,站着的是汉谟拉比,意思是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可知,神要把人间交给人间的统治者—汉谟拉比去治理,说明汉谟拉比是受到神的委托而进行统治的,权力来源于神,因此是宣扬了君权神授,B项正确;
《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并不是强调公平公正,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君权神授,并不能体现对经济发展的重视,排除C项;
材料体现的是君权神授,并不能体现是对人的重视,不能体现是人文主义,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材料“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强调的是轮番而治,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故选:B。
本题关键信息是“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基础,古代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与实践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实践的源头。
3.【答案】B
【解析】图中既有中国境内出土的罗马商品,也有罗马出土的汉代中国丝绸,这表明东汉和罗马帝国之间存在双向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张骞通西域推动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二者交流主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故B正确;
材料中只有丝织品与金币,无法体现双方交流是全面的,故排除A;
二者交流是双向的,故C错误;
阿拉伯帝国兴起于7世纪,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人类文明交流,考生需要结合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中西方文化交流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迁移与运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
4.【答案】D
【解析】材料“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保留了其强悍善战的特性,并建立了强盛一时的波斯帝国”“进入南亚的雅利安人则变得养尊处优,于哲学思第,难以抵初外敌入侵”体现的高原和平原地区的环境对文明发展的不同影响,D正确;
材料与古代印度宗教的复杂性无关,A排除;
材料未涉及波斯帝国的统治方式,B排除;
材料未涉及古代印度和波斯的文化交流,C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考生可根据材料“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雅利安人陆续向东,向南进入伊朗高原及南亚地区。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保留了其强悍善战的特性,并建立了强盛一时的波斯帝国,而进入南亚的雅利安人则变得养尊处优,难以抵御外敌入侵”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在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跟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故①③正确;
②中“直接向人民征税”和④中“任意向他的受封贵族征税”明显不符合材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排除②④,综上,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考生可结合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6.【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从公元前1000年起到西班牙人来到美洲的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确切的相互影响或接触”可以看出当时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文明是相互独立和封闭的,A符合题干的意思。BCD选项都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美洲文明。要求学生结合古代美洲文明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美洲文明,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大化改新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体系,将地方官的任免权收归到中央,表明当时日本中央集权制得以建立,D项正确。
日本大化改新并未“照搬”唐朝三省六部制,排除A项;
武士集团特权被取消是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排除B项;
直到12世纪末,日本才初步建立起幕府政治,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考生需要结合大化改新的内容与影响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指出,农业一旦产生,定居就一定出现。一旦定居,人口的数量就会增加。随着人口增加,生存的压力就会增大,农业于是向四处扩张,逐渐传播到四面八方”并结合所学可知,农业产生后,定居生活导致人口数量增加,为了生存,人们会努力将农业生产方式传播到四面八方,钱乘旦在此强调的是农耕文明具有扩张潜能,A项正确;
材料并未强调农业对文明出现的意义,排除B项;
文明扩张方式存在差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材料并未强调人地矛盾推动”文明融合“,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文明交流,要求学生结合人类文明交流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文明交流,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并且根据材料“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新一轮的物种交流,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和自然环境”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促进了物种的交流,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不是地理知识的进步,排除A项;
C项太绝对,还有很多地方并没有被发现,排除C项;
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A.之所以到17世纪香料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主要是由于开辟了新航路,香料从亚洲到达欧洲的贸易量迅速增加,并不是由于西方对香料的认识逐渐深入。
B.香料产量的增加并不等于到达欧洲的数量增多。
C.材料中香料不再是奢侈品和贵族的地位衰落没有关系。
D.在16世纪之前是名副其实的香料时代,是因为当时欧洲人对亚洲的香料需求量比较大,而东西方贸易中香料的贸易量又比较少,但是随着新航路开辟,到17世纪东西方贸易量迅速扩大,香料已经能够完全满足欧洲社会的需求,所以香料不再是奢侈品。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和亚洲贸易发展的变化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11.【答案】A
【解析】材料蒙田的教育主张“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体现了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故选A项;蒙田的教育主张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没有体现其政治诉求以及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C项;蒙田的教育主张体现出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没有反映出对宗教观念的否定,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本题考查文艺复新,需要结合16世纪的时代背景联系蒙田的教育主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12.【答案】D
【解析】A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BC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出现的,排除;
材料体现的是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之间就出现了对王权的限制,体现了限制王权植根于历史传统,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这是一场灭顶之灾,……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被割让,上百万的赔款还需偿还,侵略军占据着1/4的领土,首都因为内战而血流成河,其他欧洲国家对此不闻不问”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普法战争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71年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国。法国资产阶级政府请求停战。双方在法国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②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1870年,法国在同普鲁士的战争中遭到惨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逼近巴黎的普鲁士军队采取了屈膝投降的态度。1871年2月,同德国(当时普鲁士隶属于德意志的一个邦联国)草签了条约,同意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并割让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省的一部分给德国。同时,调集军队,准备解除巴黎人民国民自卫军的武装。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市内的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时,被人发现。巴黎人民奋起反击,当晚就占领了城内的战略要地,临时政府总理梯也尔狼狈逃出巴黎,迁往凡尔赛。不久,巴黎公社成立,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③项正确;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是19世纪30至40年代著名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之一,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①项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至1918年,④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成立,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成立,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州权在美国政治体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材料中从重视州权到限制州权,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D项正确;
西方代议制源于英国议会政治,排除A项;
美国内战爆发根源在于南北经济发展方式差异,即奴隶主种植园经济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排除B项;
大州与小州的矛盾主要在国会议席的分配上,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要求学生结合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该漫画反映的内容是资本家通过压榨工人获取大量财富和利益,工人阶级畅想未来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所以该漫画表达的是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的不满,意图推翻现行社会制度,A项正确;
漫画并没有体现空想社会主义的盛行,排除B项;
漫画内容无法体现资本主义世界的最终形成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而且1898年共产主义运动早已经兴起,排除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要求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6.【答案】A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非洲地区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掀起了反帝斗争的独立运动,故A项正确。
“政治民主权”不符合非洲的时代特征,故排除B、D两项。
C项与题干信息“人权角度”和所学知识不符,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人权角度”。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非洲人民的抗争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
17.【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的关键是找准材料中信息之间的关系,可以单纯地从新旧大陆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出发命题论证,也可以从新旧大陆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又引发了生态上的巨大转变出发命题论证,材料主旨更加侧重后者。找出观点后,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阐述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史实准确;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言之成理。
故答案为:
论题: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平衡。
阐释: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使世界人口激增,推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为了追求一些经济作物的商品价值,比如烟草、可可、棉花等,列强对外殖民活动加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殖民地种植作物成分单一,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破坏。新大陆因牛、马、羊等动物的到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中国清朝中叶引进的外来农作物,带来的垦殖热潮,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日益突出。
总之,在引进新物种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防止不良外来物种的入侵,积极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答案】【小题1】是必须的;理由:工厂的规章制度属于一手史料,对于研究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生活、生产和生产关系等,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研究曼彻斯特城市化和英国工业化等主题是必须的史料。
【小题2】视角:生态或环境视角;社会视角;城市化视角。
【小题3】原则:典型性;可靠性;针对性;多角度性等原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城市化、史学研究的方法,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史料分类来分析;第二问结合工业革命分析;第三问结合研究历史坚持的原则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城市化、史学研究的方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9.【答案】【小题1】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原因:地形限制。
【小题2】精神内核:理性。
理解: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小题3】特征:文明多样;文明平等;文明共存,人类共荣。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美洲文明、启蒙运动以及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第一问,文明:结合印第安文明的表现解答;原因:依据材料“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里,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分析;第二问,精神内核:结合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解答;理解:依据材料二,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世界文明的特征分析。
本题考查印第安文明的表现、启蒙运动的内容和影响以及世界文明的特征,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0.【答案】【小题1】共同依据:德意志民族的优秀适合扩张;殖民扩张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殖民扩张有利于维护德国的国家利益。
关系:材料甲为德帝国主义进行动员宣传材料乙为德帝国主义辩护,提供政策(政府)支持。
【小题2】“白人的责任”指传播西方“先进文明”,教化“劣等民族”。
实质:白人至上的“种族优越论”。
信息:美国在自己的独立日,破坏了菲律宾的独立(或美国对菲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爱国主义、大国沙文主义推动了美国的侵略;美国力量强大,菲律宾力量弱小。
【小题3】角度:论述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及帝国主义的影响(推动战争的爆发)。
【解析】本题考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第二问结合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分析;第三问结合帝国主义的实质分析。
本题考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