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从公元前8000-前7000年起,西亚、东亚和东南亚、中美、南美以及非洲内陆先后形成几各有特色的农业中心。下列有关“农业中心”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 西亚培植出小麦和南瓜 B. 中南美洲培育出西瓜和棉花
C. 东亚培育出水稻和粟 D. 非洲培育出玉米和甜高粱
2. 如图所示为出土于阿富汗东部哈达城的佛像,该佛像创作于公元2至3世纪,无论是五官还是头发造型都与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极为相似。这件作品的雕刻手法也是非常典型的希腊风格,但胸前装饰的璎珞却出自佛教。由此可见( )
A. 希腊神话得到实物印证 B. 文化交流丰富艺术内涵
C. 西亚佛像雕刻手法多元 D. 印度佛教缺乏本土特色
3. 如图为中古西欧一制度示意图。这一制度( )
A. 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B. 具有鲜明等级色彩 C. 重在维护国王利益 D. 利于社会统一稳定
4. 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的巴黎大学(如图)创建于1200年,目前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当时欧洲的哲学研究中心,是法兰西民族的荣耀。巴黎大学得以创建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 法国自由民主思潮的兴起 B. 教会学校不断发展壮大
C. 法国商业复兴和城市发展 D. 人们追求新的教育理想
5. 《一千零一夜》的第12个故事记述道:一位巴格达女郎来到市场,她从一名基督徒手中选购了橄榄,从一位土耳其商人手中买到了埃及地区的蜡烛,还购买了来自阿富汗地区的特产阿月浑子仁以及来自中国的麝香和印尼的香料。这说明阿拉伯人( )
A. 在对外扩张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 以融合东西文明为目标
C. 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D. 注重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6. 中古时期,亚洲地区出现许多“撞名”的地点,如韩国有襄阳、扬州、江陵等地,朝鲜有江西郡、延安郡,日本有“东京洛阳”“西京长安”的说法。这反映了( )
A. 中华文化的辐射作用 B. 王朝更替的传统惯例
C. 周边国家的生搬硬套 D. 华人移民的辛勤开拓
7. 考古工作者在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奇琴 伊察遗址,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如大金字塔、天文观象台、球场、大祭司冢、石柱群及武士神庙等。这些建筑物证明了,古代( )
A. 埃及人数学领域水平高 B. 阿兹特克人文化的神秘
C. 玛雅人创造出辉煌文明 D. 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8. 如图为1500年至1799年间,从欧洲出发,前往亚洲海域贸易的前三名国家的船只数量变化图。根据该图,甲、乙、丙三国分别是( )
A. 西班牙、英国、荷兰 B. 荷兰、英国、西班牙
C. 葡萄牙、荷兰、英国 D. 英国、葡萄牙、荷兰
9. 1545年南美波托西银矿被发现,荒无人烟的波托西山区立刻成为矿城,人口迅速增至15万,几百年间源源不断的白银从这里被开采出来,鼎盛时白银产量占世界的一半。关于这个银矿说法正确的是( )
A. 给葡萄牙王室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B. 引发了西欧各地长时间通货膨胀
C. 增加了当地南美土著人的就业机会
D. 促进了西班牙国内的资本主义发展
10. 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带领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 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巴伦支的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可见,巴伦支的航行()
A. 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奠定基础 B. 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C. 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 D. 促进了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
11. 15世纪的时代精神就是人的解放,即以感性意义上的人来反对抽象的神,以人的正常情欲和感官享乐来反对禁欲主义和变态的虚伪。因此,这种时代精神决定了这个时期的基本生活姿态就是感觉主义和唯美主义。这一时代精神( )
A. 展现了大工业时代的文化风尚 B. 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性诉求
C. 冲破了天主教会的专制和独裁 D. 解放了被宗教戒律压抑的人性
12. 近代科学一登场,就把等级森严的世界转化为一个平等的世界。一切人和物,无论多么伟大与渺小,在科学面前其价值都一律平等,都服从同样的铁的法则,都同样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其间并不存在任何高低贵贱之分。材料意在说明近代科学( )
A. 其产生与文艺复兴关系密切 B. 能够推动人类思想的解放
C. 与传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同 D. 受到当时社会的高度重视
13. 近代西方颁布的文件( )
时间 国别 名称 主要内容
1776年 美国 《独立宣言》 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1789年 法国 《人权宣言》 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
有财产等原则
A. 力图打破封建专制的束缚 B. 蕴含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C. 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 深受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14. 1868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表明日本将要( )
A. 学习唐朝进行大化改新 B. 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 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 D. 在美国扶植下进行社会改革
15. 下表是工业革命发明简表。据表可知( )
工业革命 主要发明
第一次 1765年,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
1779年,英国人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1782年,英国人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第二次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1875年,法国人建成第一座发电厂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机
1884年,英国人帕森斯发明多级式汽轮机
A. 技术革新依赖于理论突破 B. 生产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C. 生产组织从大工厂到垄断 D. 各国的发明成果相对均衡
16. 巴黎公社建立之后,公社认为纪念拿破仑一世胜利的凯旋柱是一个波拿巴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象征,于是将其拉倒。包括德国在内的工会和社会主义组织举行集会并传递了支持巴黎公社的信息。这反映出( )
A.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应用 B. 法德工人运动的斗争目标趋于一致
C. 工人运动的国际主义精神 D. 第二国际对于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的描绘是:地中海周边是遥远而宽广的大陆,它们将无尽的商品流向你处。……人们可以看到来自印度的众多产品,还可以看到来自阿拉伯—费尼克斯的商品,巴比伦的服装以及蛮族国家的奢侈品。……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
材料二: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横跨大西洋的航路,大西洋的开发进入飞跃式发展阶段。之后,经由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好望角和美洲大陆南端的麦哲伦海峡的航线开辟,占据了70%的地表面积的广阔海域被连接起来。将大西洋海域作为“自己的海洋”,积极进行商业开发的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征服了美洲大陆的各文明,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移民活动,经营种植园,开发银矿,获取了大量经济资源……大西洋商业的开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契机。
——摘编自宫崎正胜《简明世界经济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城在当时的地位。并结合所学,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最早“经由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好望角”到达东方的航海家,概括欧洲将大西洋作为“自己的海”开发美洲的表现。简述新航路开辟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的契机。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过麦克维尔、汤普森等学者对大津巴布韦遗址及相关遗址的考察和研究,可以对当时的社会有个粗略的了解。在古城附近及今津巴布韦东部山区的英汤加,都发现古代的梯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和水渠;在大津巴布韦卫城外一堆垃圾遗物中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 95%是牲畜骨头,这类牲畜骨头在其他遗址中也有发现;从遗址中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富人的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围墙。
——摘编自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材料二麦克维尔的调查结论遭到了“腓尼基”派的极大愤怒和否决,致使英国协会在 25年后决定委托汤普森博士进行第二次的探险。汤普森最后的结论说:“检查了从各个角落收集来的全部已有的证据之后,还没有一件是不符合班图根源和中世纪时期这种论据的。”她坚决不同意一再提出的调和性意见,即“津巴布韦及其同类的建筑是当地的工人在一个优秀的外来种族或监督者指导下修建的”。她认为这儿也许有外国的影响,但是,修建者都是非洲人,他们所属的国家仍是非洲的。
——摘编自【英】巴兹尔 戴维逊《古老非洲的再发现》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特征。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汤普森坚持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有人一再提出“调和性意见”的原因。
(3) 麦克维尔和汤普森等人对大津巴布韦的研究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有权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
——摘编自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他们被装进条件恶劣的船舱,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运过大西洋。在这一航行中,他们死亡率极高。他们在目的地被全部卖出,之后进入种植园中工作。他们被认为是天生低劣的人,命中注定要为他们的白人主子效劳。
——摘编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们的工作时间很长,16小时工作日绝不是罕见的。他们随着汽笛声上下班。他们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控制下。他们的工作是单调多味的——拉控制杆、刷去污物、接上断线。他们的工资被雇主一再降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斗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
(2) 材料二中“他们”的经历反映了哪一种贸易形式?有何影响?
(3) 根据材料三中“他们”的处境,你会用哪些关键词描绘当时的时代?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 17世纪初,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17世纪的欧洲逐渐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路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盲信教廷的权威。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材料二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德国作家歌德( 1749-1832年)曾经若有所思地对美国称道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战后的最初几年……更多的人认为对付这些印第安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他们驱逐出白人的势力范围。乔治华盛顿旗帜鲜明地支持这种意见。他说:“我们的扩张,将使这些野蛮人和狼都退出我们的视线。他们都是我们的猎物,只是外形不同。”
——摘编自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
(3) 分析指出材料二、三的矛盾之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培育出水稻和粟,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亚培育了小麦,南瓜发源于南美洲,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瓜发源于非洲,棉花发源于南亚的印度,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培育出甜高梁,美洲培育出玉米,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该佛像创作于公元2至3世纪,无论是五官还是头发造型都与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极为相似。这件作品的雕刻手法也是非常典型的希腊风格,但胸前装饰的璎珞却出自佛教”可知,出土于阿富汗东部哈达城的佛像与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相似,且其雕刻手法也是非常典型的希腊风格,但胸前的装饰却出自印度佛教,说明文化交流丰富了艺术内涵,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该佛像“无论是五官还是头发造型都与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极为相似”,无法得出“希腊神话得到实物印证”的结论,排除A项;
阿富汗东部属于中亚,而非吸烟,排除C项;
印度佛教具有强烈的本土特色,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图中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领主给予附庸土地,附庸效忠领主,提供军事支持,农奴、骑士、封君和国王之间存在严明的等级,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制度是契约关系,是经济基础是庄园经济,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制度中的采邑制中的从属关系,欧洲各级封建主之间只效忠于直接上级,隔级之间无效忠关系,这种关系不是重在维护国王利益,也不利于社会统一稳定,排除C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西欧封建社会庄园及封君封臣制度,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西欧封建社会庄园及封君封臣制度,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欧洲商业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催生了著名大学的产生,C项正确;
“自由民主思潮的兴起”与史实不符,当时并未兴起自由民主思潮,排除A项;
巴黎大学得以创建的主要历史背景并非是“教会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结果,排除B项;
D项不是创建的主要背景,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结合中世纪欧洲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世纪欧洲,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从一名基督徒手中选购了橄榄,从一位土耳其商人手中买到了埃及地区的蜡烛,还购买了来自阿富汗地区的特产阿月浑子仁以及来自中国的麝香和印尼的香料”可以看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故C正确;
从材料中看不出“对外扩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排除A;
B中“目标”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排除;
材料没有关于提高女性政治地位的叙述,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考生可结合材料“从一名基督徒手中选购了橄榄,从一位土耳其商人手中买到了埃及地区的蜡烛,还购买了来自阿富汗地区的特产阿月浑子仁以及来自中国的麝香和印尼的香料”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6.【答案】A
【解析】材料“如韩国有襄阳、扬州、江陵等地,朝鲜有江西郡、延安郡”体现了中国周边国家受中华文化的辐射作用,A正确;
BCD均和材料和史实不符,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亚、东亚的文化,要求学生结合南亚、东亚的文化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亚、东亚的文化,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奇琴 伊察遗址”是玛雅古城,遗址中有很多建筑物,比如规模宏大的金字塔,还有天文观象台、球场、大祭司冢、石柱群及武士神庙等,以石雕刻装饰为主,具有玛雅文化特色,所以,这些建筑物证明了古代玛雅人创造出辉煌文明,C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尤卡坦半岛在美洲,埃及在非洲,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球场”这样的建筑物并不神秘,所以,这些建筑物不能证明文化的神秘,排除B项;
根据所学知识,奇琴伊察是古玛雅城市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玛雅文明,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玛雅文明,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500年至1799年间,从欧洲出发,前往亚洲海域贸易的前三名国家的船只数量变化图”可知,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欧洲早期世界贸易国家,其船只数量较多;17世纪开始,荷兰依据其独到的地理优势,成为海上马车夫,确立海上霸权,其船只数量在此期间数量占多数;17世纪中期,随着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在18世纪中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其海上贸易量越来越大,其船只的数量逐年增加;综上可知,甲、乙、丙三国应是葡萄牙、荷兰、英国,C项正确;
ABD均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殖民扩张,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545年南美波托西银矿被发现......鼎盛时白银产量占世界的一半。”可知,白银大量被开采并流入欧洲,引发了西欧各地长时间通货膨胀,B项正确;
南美波托西银矿是西班牙殖民者开采,排除A项;
南美波托西银矿大量开采导致南美土著人大量死亡,排除C项;
西班牙掠夺来的财富主要用购买奢侈品,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带领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巴伦支的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可知,1596年,巴伦支带领3艘船,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同时其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其航行探索到了人类未知的地域,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C项正确;
哥伦布到达美洲是1492年,排除A项;
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排除B项;
巴伦支的航行没有促进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和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人的解放”“感官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并结合所学可知,强调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依据题干时间“15世纪”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人文主义解放了被宗教戒律压抑的人性,故D项正确;
大工业时代是工业革命的推动产生的,发生在18世纪中期,故A项错误;
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冲破了天主教会的专制和独裁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影响,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解读材料“人的解放”“感官享乐”“反对禁欲主义”,结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和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近代科学的产生,使原来划分等级的世界变成了平等关系,使一切人和物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从而说明既然物与物之间在科学面前是平等的,那么人与人之间也是平等的,因而有利于人类思想的解放,故选择B项;
A、C两项虽然符合史实,但在题意信息中没有涉及;
D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反映。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和科技发展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科学技术的特点和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3.【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美国和法国颁布的文件都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蕴含了理性主义,B项正确;
美国没有封建专制,排除A项;
这一时期已经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排除C项;
材料未涉及工业化影响,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欧美代议制,要求学生结合欧美代议制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欧美代议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实行文明开化,通过改革旧制向西方学习,C项正确;
大化革新是7世纪,排除A项;
日本通过大化革新在7世纪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排除B项;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并不是在美国扶持下进行,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生产动力由人力到蒸汽动力再到电力,生产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技术革新与理论突破的关系,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生产组织从大工厂到垄断组织的变化,排除C项;
材料没有体现各国的发明成果相对均衡,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的发明成果最突出,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C
【解析】据材料“推倒凯旋柱”表明巴黎公社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不主张对外扩张,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同时国外的工人组织对巴黎公社表示支持,可知工人运动的国际主义精神,故C正确;
ABD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解题的关键是“凯旋柱是一个波拿巴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象征,于是将其拉倒”。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无产阶级运动的最高峰,也是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
17.【答案】【小题1】地位:世界商品汇聚地。
原因:罗马城是帝国的首都;罗马的扩张使整个地中海成为了罗马的内海;长期的和平环境;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和贸易的发展。
【小题2】航海家:达 伽马。
表现:征服大陆各文明、移民美洲、经营种植园、开发银矿。
契机:新航路的开辟,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海外市场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第一问要结合新航路的开辟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答案】【小题1】特征:农业发展;畜牧业比较发达;商品贸易比较活跃;出现社会贫富分化。
【小题2】主要观点:大津巴布韦文明是由非洲人自己创造的。
原因:殖民主义者不愿意承认非洲人有创造文明的能力。
【小题3】科学精神:实事求是、注重证据。
【解析】本题考查了大津巴布韦文明,第一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特征作出回答;第二问结合大津巴布韦文明成就分析;第三问结合史学研究注意的因素分析。
本题考查了大津巴布韦文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答案】【小题1】经济:庄园与农奴制;政治:封君封臣制;思想:基督教控制人民精神生活。
【小题2】黑奴贸易。
影响:欧洲获得财富,并转化为资本,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为美洲带去劳动力,促进美洲开发;非洲丧失劳动力,带来巨大灾难。
【小题3】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蒸汽时代)、工厂制度(生产组织形式)、工人运动(阶级矛盾、贫富分化)。
【解析】1.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工业革命,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欧洲中世纪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工业革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工业革命,第二问结合三角贸易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工业革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工业革命,第三问结合工业革命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工业革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0.【答案】【小题1】原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小题2】思想: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说、人民主权论等。理由:美国建立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一1787年宪法,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而在旧大陆仍然是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
【小题3】矛盾:美国没有尊重印第安人的权利,违背了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的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及其影响。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启蒙运动的背景分析;第二问,思想:结合启蒙运动的内容解答;原因: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影响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二、三,结合启蒙运动的内容和美国殖民扩张的局限性分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原因、内容以及对美国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