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教版(2020) 初中信息科技 八年级上册 1.3 调节平面设计素材色彩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闽教版(2020) 初中信息科技 八年级上册 1.3 调节平面设计素材色彩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闽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3-05-01 12:0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调节平面设计素材色彩(1)
授课教师:
教材:闽教版信息技术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P25-P32
授课对象:初一( )班
教学目标
探究颜色叠加的效果;
了解亮度、对比度、色阶的概念;
学会光的三原色叠加原理;
学会利用亮度/对比度、色阶还原照片的色彩。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需求对图像色彩进行调整;
能够熟练掌握图像亮度、对比度的概念与操作。
教学难点
光的三原色叠加原理
对图像进行局部色调调整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讲解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 通过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发言光的三原色 (提问:同学们知道光的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吗?) ·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提出色彩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色彩三原色:红、黄、蓝) · 再询问学生如何区别光的三原色和色彩三原色,进而引入RGB颜色模式 跟随老师的思路,思考并回答问题后简单了解光的三原色和色彩三原色,并进行区分记忆 通过问题的提问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再通过区分而引入RGB颜色模式,方便学生记忆
讲授新课 · 通过打开PS的新建文件对话框中的颜色模式,介绍RGB颜色模式 (R:Red红色;G:Green绿色;B:Blue蓝色) · 再通过PS颜色面板,介绍三原色对应的RGB参数 (红色—R:255,G:0,B:0 绿色—R:0,G:255,B:0 蓝色—R:0,G:0,B:255) · 向学生讲解并演示制作光的三原色操作的要点 【动手实践1:制作光的三原色】 先建立背景内容为“白色”的画布; 2. 分三个图层建立红、绿、蓝三个正圆选区; 3. 将三个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变亮”,画面呈现为纯白色; 4. 再将背景图层改为透明和黑色,颜色叠加效果重新显示出来; 5. 讲解“变亮”混合模式:取图层更亮的部分混合在一起; 6. 结论:色光的叠加,越叠加越亮。) · 讲解亮度、对比度、色阶的基本概念 亮度:添加或减少图像的明暗程度。 2. 对比度:增加或降低图像的明暗对比程度;对比度越高,图像明暗差异程度越大。 3. 色阶:调节图像的阴影、中间调和高光的强度级别,校正色调范围和色彩平衡。白色滑块代表图像中亮部区域,灰色滑块代表中间调区域,黑色滑块代表暗部区域。) · 教师讲解还原照片色彩的操作要点 【动手实践2:还原照片的色彩】 “输出色阶”后的三个参数分别对应黑场、灰场、白场的数值; 2. 向右移动黑色滑块,黑场数值增大,画面变暗; 3. 向左移动白色滑块,白场数值减小,画面变亮; 4. 向左移动灰色滑块,灰场数值>1,代表白场占比变大,画面变亮;向右移动灰色滑块,灰场数值<1,代表黑场占比变大,画面变暗。灰场=黑场/白场。调节灰场改善黑白场的明暗。) 认真听取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熟悉操作过程 简单介绍RGB颜色模式,及三原色的参数设置 先以错误的操作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改正并讲解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操作要点并避开误区 了解新命令的相关概念、作用,便于后续操作上手,也更容易理解区分 演示操作过程的同时搭配讲解,有利于学生避开操作误区,且对知识点进行掌握 学生自行体验两种还原照片色彩的方法,感受不同命令的效果
课堂练习 · 探究三原色的色彩叠加效果 · 体验修改亮度/对比度的参数对图像色彩的影响 · 体验移动色阶滑块对图像色彩的影响 ·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完成情况,指导学生作品制作 上机操作,提交作品 学生及时动手实践,巩固加深知识点
作业设计 · 针对完成较快的学生布置提升操作 (老师:优先完成绘制光的三原色和还原照片的色彩两个操作的同学,可以尝试探索教材P18实践创新2的局部色调调整。还未完成前两个操作的同学,可在课后进行尝试设计绘制。) 空闲时间尝试进行设计 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同时结合之前所学的选区工具,尝试对选区内的图像进行局部的色调调整,探究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课堂小结 · 三原色的色彩叠加效果 · “变亮”的图层“混合模式” · 亮度、对比度、色阶的概念 · 色阶滑块的使用 课堂小结 及时回顾,加深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的记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