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2 10:5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开局一只碗 结局一根绳
1368
1644
朱元璋
崇祯皇帝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了解明代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第十三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大明兴亡
问题1:元朝与明朝中央机构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哪儿?

皇帝
中书省:丞相






中央

皇帝






朱元璋废宰相制度
一、制度之变——政治建设与对内统治
为什么废宰相制度?
问题2:废除宰相制度造成了什么影响?
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大大加强了皇权
皇帝政务繁忙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
材料一:据统计,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23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
——《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
问题3:请你阅读教材,谁采取措施解决了这个问题?
材料二:(明成祖时)解缙擢侍读,命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并值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
材料三:宣德时,始令内阁杨士奇辈,于凡中外奏事,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
材料四:“张居正(明神宗时期内阁首辅)通识时变,勇于任事。……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设内阁,
内阁票拟权
内阁首辅张居正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2
3
1
成祖
宣宗
神宗(万历)
(时期)
批红
问题3:内阁和司礼监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他们的权力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材料五:洪武十七年(1384年)四月:“司礼监,掌宫廷礼仪,凡正旦、冬至等节,命妇朝贺等礼,则掌其班位仪注及纠察内官人员违犯礼法者。
——《明太祖实录》
问题3:内阁和司礼监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他们的权力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内阁通过票拟参与朝政,司礼监通过批红干预政事,两者互相制约。
两者权力大小完全是由皇帝与其关系的密切和信任程度来决定的。
无论阁臣当政还是宦官弄权,其权力本质上仍出自皇权,实质上都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产物。
皇帝信任宦官时,司礼监权力大,出现宦官专权(魏忠贤)
皇帝信任内阁时,内阁权力大,出现首辅专权(张居正)
时间 1405-1433
郑 次数 先后七次
和 船数 每次航行大小船数200余艘
下 人数 每次出海2.7万-2.8万多人
西 海船规模 最大海船长44丈宽18丈
洋 所到地区 郑和曾到达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沿岸。
二、海波不平: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405-1433年
郑和航海路线图
打通了中国到东非的航路,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连成一气。
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与经济文化交流。
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
问题4:梁启超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如何理解这句话?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建立一种“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的朝贡体系外交模式。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五)·明清》
《明朝各代朝贡次数统计表》
海外国家派遣使团到中国朝见王朝皇帝,“进贡”方物,中国王朝则予以官方接待,并根据“薄来厚往”的原则,回赠进贡国以数倍甚至几十倍的“赏赐”。进贡与赏赐之间有着物品交换关系。
朝贡贸易:
更体现着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从表面上看,郑和船队每次出海,云帆蔽日,浩浩荡荡,但从实质上看,却是孤帆远影,它的后面没有,也不许跟随 海商的船队
海禁政策:禁止中国私商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
1522-1566
厉行海禁
是什么政策,为什么要推行?
初,明祖定制,片板不许入海。
——《明史·朱纨》
民间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
——(明)谢杰《虔台倭篡》
在平倭过程中,明廷逐渐认识到“海禁愈严,贼伙愈盛”,因此在隆庆时期开始解除海禁,有条件地允许私人从事海外贸易。隆庆、万历年间,福建、广东等地的私人海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民族英雄戚继光
民族英雄俞大猷
▲ 明朝形势图
1557葡租占濠镜澳
1624西1626荷占台湾
倭寇平定后,东南沿海就安定了吗?
调动戚继光至北方防御哪个民族的进攻呢?
1567年戚继光被调为北方蓟州上任,担任军事将领
请结合教材概括面临哪些危机?
明朝统治者并没有认识到这种危机
读明朝形势图,
1)结合教材分别指出A、B、C区域的主要民族。
2)说明明政府是如何经略这些地区的?
A
B
C
明朝形势图(1433年)
蒙古族
三、内陆边疆治理
藏族
女真族
A
B
C
明朝形势图(1433年)
蒙古族
藏族
女真族
修筑长城、战争、和议、册封
奴儿干都司、封授
封授、设机构、任用藏族上层人士管理
1)促进民族交融
2)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3)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3)分析这些措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长期以来, 是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
明末, 崛起,并最终取代明朝建立清朝
蒙古
满族
女真族
1)16c末17c初, 统一女真各部
1)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 国号“ ”,进攻明朝。
2)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多次入关侵扰明朝。
3)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 ”。
4)1636年, 正式称帝,改国号为“ ”。
努尔哈赤
大金
满洲
皇太极
大清
四、政权之变——清朝崛起与明清易代
四、政权之变——清朝崛起与明清易代
1616
努尔哈赤建立大金
1636
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清太祖
清太宗
1644
满清入关
,李自成在西安建立 政权,随即攻占北京, 灭亡。
1644
大顺
明朝
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也暗藏着保守、专制落后的一面。
1)在政治上,废 ,设 , 空前加强,但也导致 严重 专权,政治黑暗。
2)在外交上,政府的支持下, 七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在短暂的郑和下西洋之后坚持 政策,不仅导致 问题严重,也丧失与西方殖民者争夺市场的机遇。
3)边疆治理上,明朝政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经略边疆,国家疆域辽阔,奠定了近代祖国的 。
在整个世界向 转型的大趋势下,明朝内部潜藏着种种危机,逐渐 。
郑和
疆域
君主专制
宦官
海禁
明朝是一个 但是走向 的朝代
宰相
内阁
倭寇
近代
落后
大明兴亡
一、政治制度之变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废除宰相
设立内阁
郑和下西洋
海禁与倭寇
边疆管理:因俗而治
明清易代
西方殖民者始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