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评价(二)(第二单元)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偏僻(pì) 连翘(qiào) 骨骼(gé) 农谚(yàn)
B.载途(zǎi) 劫难(nàn) 龟裂(jūn) 陨石(yǔn)
C.追溯(sù) 褶皱(zhě) 冗杂(rǒng) 两栖(qī)
D.沼泽(zhǎo) 缄默(jiān) 雾霭(ǎi) 狩猎(shǒu)
解析:A项,“翘”应读作qiáo;B项,“载”应读作zài;D项,“狩”应读作shòu。
2.下面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自然是严格遵守法则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从不紊乱。
B.奶奶的缝纫技术绝对一流,一块布料在她手上很快就成了一件天衣无缝的好衣服。
C.作为一名学生还是应该谦虚一点,如果目空一切,必然导致骄傲自满。
D.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解析: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
3.(重庆中考A卷)下面画线句中,有语病的一处是(3分) ( )
(A)历史,总会给人以无尽的智慧和继续前行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B)为了更好地激励同学们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学校开展了主题为“百年正青春,奋斗正当时”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了党的奋斗历史。(C)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启发,获得了力量。(D)全体同学决心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解析:仔细阅读语段可知,C缺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4.(广安中考)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3分) ( )
A.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B.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C.习近平主席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尽显人民领袖爱人民的崇高风范,也是共产党人崇高品格的写照。
D.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蛋白质维持健康,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肉类、大豆、鸡蛋……等。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B项有误,“山啊、水啊、树啊、草啊”中间的顿号应该改为逗号;C项有误,习近平主席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一句是句子的一个成分,冒号应该改为逗号;D项有误,“……”和“等”表示同一个意思,保留一个即可。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其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
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他的《恐龙无处不有》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
C.《大雁归来》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其代表作是《沙乡年鉴》。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文,让我们了解了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信息。
解析:《大雁归来》的作者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6.综合性学习(6分)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在班级劳动课中,同学们对城区分类试点区进行了垃圾分类实施现状调查。活动结束后,班长对调查内容做了如下总结:
“自2019年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针对小区垃圾分类回收,中心城区爱丁堡、皇华台等12个试点小区,将小区居民的住户姓名、门牌号码、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生成二维码,印制专用垃圾袋,实行一户一码实名制管理。目前,城区生活垃圾试点区域分类设施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居民知晓率达90%;实名制注册垃圾分类用户10247户,试点小区住户注册率达80%以上。截至目前,已回收可回收物约37吨,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达90%以上。”
(1)请你对班长的总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总结概括能力。由“城区生活垃圾试点区域分类设施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居民知晓率达90%;实名制注册垃圾分类用户10247户,试点小区住户注册率达80%以上。截至目前,已回收可回收物约37吨,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达90%以上”可概括得“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试点区分类设施全覆盖,投放正确率超9成”或“实名注册用户上万、试点小区住户注册率逾80%、回收可回收物约37吨”。
(2)假如你生活的区域也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请你为此拟一条宣传语。(2分)
答:
(3)如果家里的长辈不愿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认为太麻烦,请你把劝说的话写下来。(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能力。要求说话得体,表达清晰。
二、阅读品悟(39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题目。(12分)
送万巨【注】
卢纶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注】万巨:人名。
7.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 。(2分)
解析:“难堪”可解释为:①不能忍受;②发窘,为难。结合诗歌内容可知,应解释为“不能忍受”。
8.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诗歌中 、 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4分)
9.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 (6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具体把握。完成时,根据分值,可判断答案有三点。可分别从诗歌中的“留君”“愁”“望断”进行思考。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 祯曰:“恩宠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
(选自《旧唐书》)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不循法度(遵照) B.恩宠不可恃(倚仗)
C.祯捕而杖杀之(用杖刑) D.以及于此(比得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的能力。D项错误。“及”在这里是“遭遇”的意思。
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答: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可以根据句意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不奉行国法,恐怕今日的荣誉地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淮南王刘长的事吗 ”,按照这个翻译,可以很迅速而准确地断句。
12.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6分)
答:
附【译文】
孔祯,唐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李明为刺史,不遵守法令制度,孔祯常常进行规谏。李明说:“我是皇上的弟弟,哪里就会有失于为王呢!”孔祯说:“恩宠是不能倚仗的。大王不奉行国法,恐怕今日的荣誉地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淮南王刘长的事吗 ”李明听后不高兴。李明身边有人欺凌虐待老百姓,孔祯就把这些人抓起来杖打而死。李明后来果然获罪判刑,被贬谪到黔中,曾对人说:“我愧悔没有听孔长史的话,以至于有这样的下场!”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5分)
石墨烯,有惊喜
①和金刚石一样,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同的是,由于原子结构不同,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的东西,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铅笔芯。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
②可以说,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目前世界上最薄最轻最强的全新材料石墨烯,硬度比现在最强的钢铁还要强100倍。
③石墨烯的出现,有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手机充电可以“秒充”,手机屏幕可以轻易弯曲甚至折叠,汽车可以使用石墨烯导静电轮胎,避免摩擦起电发生爆燃……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到节能环保,利用石墨烯的特性,很多领域很可能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④用石墨烯替代硅,可以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由石墨烯制作的器件,理论上频率可以达到硅的十倍甚至上百倍,可以在雷达上应用,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率。石墨烯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应用领域是电能的储存。在天津电源研究所,这里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最先进电容器的研究。电容器与电池一样,都能用来储存电能。它的优势在于充电速度快,几分钟就能充满,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几万次。但它存储的电量不如电池多,还无法通过存储足够多的电能在生活里派上大用场。通过对石墨烯材料进一步改性研究,科研人员正在让电容器的储电能力一步一步向电池靠拢,而同时它拥有的超快充电速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未来,当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时,电动汽车使用石墨烯电池,可能花两三分钟就可以把电充满。
⑤当然,石墨烯的神奇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同时,技术层面还存在着不少挑战,真正大面积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3.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3分)
答:
14.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 为什么 (4分)
答:
15.第②段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答:
16.第④段从哪些方面对石墨烯的应用做了展望 (5分)
答:
三、写作(40分)
17.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天不遂人愿,不能心想事成。这个时候你不如问问自己:你有能力改变命运吗 如果没有,那就想办法改变自己吧。改变自己的懒惰,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的改变让生活都变得顺利多了。
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素质评价(二)(第二单元)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
A.偏僻(pì) 连翘(qiào) 骨骼(gé) 农谚(yàn)
B.载途(zǎi) 劫难(nàn) 龟裂(jūn) 陨石(yǔn)
C.追溯(sù) 褶皱(zhě) 冗杂(rǒng) 两栖(qī)
D.沼泽(zhǎo) 缄默(jiān) 雾霭(ǎi) 狩猎(shǒu)
解析:A项,“翘”应读作qiáo;B项,“载”应读作zài;D项,“狩”应读作shòu。
2.下面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
A.大自然是严格遵守法则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从不紊乱。
B.奶奶的缝纫技术绝对一流,一块布料在她手上很快就成了一件天衣无缝的好衣服。
C.作为一名学生还是应该谦虚一点,如果目空一切,必然导致骄傲自满。
D.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解析: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
3.(重庆中考A卷)下面画线句中,有语病的一处是(3分) ( C )
(A)历史,总会给人以无尽的智慧和继续前行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B)为了更好地激励同学们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学校开展了主题为“百年正青春,奋斗正当时”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了党的奋斗历史。(C)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启发,获得了力量。(D)全体同学决心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解析:仔细阅读语段可知,C缺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4.(广安中考)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3分) ( A )
A.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B.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C.习近平主席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尽显人民领袖爱人民的崇高风范,也是共产党人崇高品格的写照。
D.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蛋白质维持健康,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肉类、大豆、鸡蛋……等。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B项有误,“山啊、水啊、树啊、草啊”中间的顿号应该改为逗号;C项有误,习近平主席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一句是句子的一个成分,冒号应该改为逗号;D项有误,“……”和“等”表示同一个意思,保留一个即可。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C )
A.《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其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
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他的《恐龙无处不有》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
C.《大雁归来》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其代表作是《沙乡年鉴》。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文,让我们了解了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信息。
解析:《大雁归来》的作者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6.综合性学习(6分)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在班级劳动课中,同学们对城区分类试点区进行了垃圾分类实施现状调查。活动结束后,班长对调查内容做了如下总结:
“自2019年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针对小区垃圾分类回收,中心城区爱丁堡、皇华台等12个试点小区,将小区居民的住户姓名、门牌号码、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生成二维码,印制专用垃圾袋,实行一户一码实名制管理。目前,城区生活垃圾试点区域分类设施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居民知晓率达90%;实名制注册垃圾分类用户10247户,试点小区住户注册率达80%以上。截至目前,已回收可回收物约37吨,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达90%以上。”
(1)请你对班长的总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2分)
答: 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试点区分类设施全覆盖,投放正确率超9成。(关键信息也可包括:实名注册用户上万、试点小区住户注册率逾80%、回收可回收物约37吨。)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总结概括能力。由“城区生活垃圾试点区域分类设施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居民知晓率达90%;实名制注册垃圾分类用户10247户,试点小区住户注册率达80%以上。截至目前,已回收可回收物约37吨,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达90%以上”可概括得“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试点区分类设施全覆盖,投放正确率超9成”或“实名注册用户上万、试点小区住户注册率逾80%、回收可回收物约37吨”。
(2)假如你生活的区域也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请你为此拟一条宣传语。(2分)
答: 示例: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生活美好需要你帮忙。
(3)如果家里的长辈不愿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认为太麻烦,请你把劝说的话写下来。(2分)
答: 示例: ××:生活垃圾分类不是自找麻烦,那是在美化我们生活的环境。在垃圾袋上,我已贴好了分类标签,您投放也方便。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能力。要求说话得体,表达清晰。
二、阅读品悟(39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题目。(12分)
送万巨【注】
卢纶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注】万巨:人名。
7.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 不能忍受(或“难以忍受”,意思对即可) 。(2分)
解析:“难堪”可解释为:①不能忍受;②发窘,为难。结合诗歌内容可知,应解释为“不能忍受”。
8.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诗歌中 无风 、 不雨(若将“不雨”写成“多云”或“阴天”也可。意思对即可) 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4分)
9.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 (6分)
答: 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或“对友人的留恋”)之情;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时的愁苦之情;诗人对友人此去路途艰险的担忧之情;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情(或“不知何时何地能再次相聚的怅惘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具体把握。完成时,根据分值,可判断答案有三点。可分别从诗歌中的“留君”“愁”“望断”进行思考。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 祯曰:“恩宠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
(选自《旧唐书》)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
A.不循法度(遵照) B.恩宠不可恃(倚仗)
C.祯捕而杖杀之(用杖刑) D.以及于此(比得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的能力。D项错误。“及”在这里是“遭遇”的意思。
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答: 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可以根据句意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不奉行国法,恐怕今日的荣誉地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淮南王刘长的事吗 ”,按照这个翻译,可以很迅速而准确地断句。
12.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6分)
答: 示例:①尽忠职守。曹王李明不遵守法度,孔祯多次劝谏。②审时度势。当曹王李明自恃为天子之弟,肆无忌惮时,孔祯用“淮南之事”提醒他。③做事果敢。曹王李明的手下“侵暴下人”,孔祯“捕而杖杀之”。
附【译文】
孔祯,唐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李明为刺史,不遵守法令制度,孔祯常常进行规谏。李明说:“我是皇上的弟弟,哪里就会有失于为王呢!”孔祯说:“恩宠是不能倚仗的。大王不奉行国法,恐怕今日的荣誉地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淮南王刘长的事吗 ”李明听后不高兴。李明身边有人欺凌虐待老百姓,孔祯就把这些人抓起来杖打而死。李明后来果然获罪判刑,被贬谪到黔中,曾对人说:“我愧悔没有听孔长史的话,以至于有这样的下场!”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5分)
石墨烯,有惊喜
①和金刚石一样,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同的是,由于原子结构不同,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的东西,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铅笔芯。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
②可以说,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目前世界上最薄最轻最强的全新材料石墨烯,硬度比现在最强的钢铁还要强100倍。
③石墨烯的出现,有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手机充电可以“秒充”,手机屏幕可以轻易弯曲甚至折叠,汽车可以使用石墨烯导静电轮胎,避免摩擦起电发生爆燃……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到节能环保,利用石墨烯的特性,很多领域很可能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④用石墨烯替代硅,可以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由石墨烯制作的器件,理论上频率可以达到硅的十倍甚至上百倍,可以在雷达上应用,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率。石墨烯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应用领域是电能的储存。在天津电源研究所,这里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最先进电容器的研究。电容器与电池一样,都能用来储存电能。它的优势在于充电速度快,几分钟就能充满,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几万次。但它存储的电量不如电池多,还无法通过存储足够多的电能在生活里派上大用场。通过对石墨烯材料进一步改性研究,科研人员正在让电容器的储电能力一步一步向电池靠拢,而同时它拥有的超快充电速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未来,当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时,电动汽车使用石墨烯电池,可能花两三分钟就可以把电充满。
⑤当然,石墨烯的神奇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同时,技术层面还存在着不少挑战,真正大面积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3.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3分)
答: 首先对石墨烯的特性进行说明,之后对石墨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解析:本题考查本文的说明思路的把握。通读全文,由①②段首先对石墨烯的特性进行说明,之后③④⑤段对石墨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14.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 为什么 (4分)
答: 不能。“之一”表明世界上最软的矿物不止石墨一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先回答不能去掉,再分析“之一”的表达效果,最后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5.第②段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答: 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石墨烯的厚度和A4纸厚度进行比较,通过数字准确具体说明了石墨烯超级薄的特点。
16.第④段从哪些方面对石墨烯的应用做了展望 (5分)
答: (1)用石墨烯替代硅,可以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在雷达上应用,可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率。(2)石墨烯另一个应用领域是电能储存。当充电设施完善时,可用于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段的能力。从第④段找到中心句“由石墨烯制作的器件,理论上频率可以达到硅的十倍甚至上百倍,可以在雷达上应用,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率”可得用石墨烯替代硅,可以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在雷达上应用,可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率。由“电容器与电池一样,都能用来储存电能。它的优势在于充电速度快,几分钟就能充满,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几万次”可得石墨烯另一个应用领域是电能储存。当充电设施完善时,可用于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
三、写作(40分)
17.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天不遂人愿,不能心想事成。这个时候你不如问问自己:你有能力改变命运吗 如果没有,那就想办法改变自己吧。改变自己的懒惰,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的改变让生活都变得顺利多了。
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作文话题“改变”。属于词语类命题作文,这种作文是以一个词语为话题的作文命题形式。词语的特点是内涵丰富。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明确词语的内涵,即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什么,然后确定该词义的重点、难点、范围、对象、程度。这是我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成败。如“改变”这一标题,首先要确定是什么的改变或改变什么。如生活条件的改变、家人的改变、家居的改变、穿着的改变、交通工具的改变、我的改变、老师的改变……再如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家乡、改变生活、改变命运、改变态度、改变思维方式、改变心理行为、改变价值观念……这样,就将这个抽象而难以把握的题目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就好下笔行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