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2 11:46:03

文档简介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1.根据同学们搜集的“以和为贵”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解释下面三则材料中加点的字。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与鲍春霆》
(1)作:   
(2)善:   
(3)过:   
【任务二】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把【任务一】中的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2.学校准备开展“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就“如何创建和谐校园”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答: 

(2)结束了争执的“和”叫作“和气”,和气也是人与人正常交往的基础。当你得知你的同学张峰放学后要去报复今早在公交车上不小心踩了他脚的一名七年级学生时,你应该怎样劝阻他呢
答:   
3.班级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用两种不同字体书写的“家和万事兴”,请从①②③④中选出它们分别是哪种字体。
①隶书  ②楷书  ③草书  ④行书
A.    B.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大约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              。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①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   
②在上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答:   
(3)请给大家讲一个古代“以和为贵”的故事。(200字以内)
答: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1.根据同学们搜集的“以和为贵”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解释下面三则材料中加点的字。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与鲍春霆》
(1)作: 兴起 
(2)善: 好 
(3)过: 错误,过失(“犯错误”亦可) 
【任务二】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把【任务一】中的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2.学校准备开展“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就“如何创建和谐校园”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答: ①净化语言,美化校园。
②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
③建立好的学风、校风。
(2)结束了争执的“和”叫作“和气”,和气也是人与人正常交往的基础。当你得知你的同学张峰放学后要去报复今早在公交车上不小心踩了他脚的一名七年级学生时,你应该怎样劝阻他呢
答: 张峰同学,我认为你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共处一个校园,难免磕磕碰碰,何况那个同学不是故意踩你脚的,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违反学校的规定,礼让和气一点,不是更好吗  
3.班级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用两种不同字体书写的“家和万事兴”,请从①②③④中选出它们分别是哪种字体。
①隶书  ②楷书  ③草书  ④行书
A. ②  B. ④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大约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              。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①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 修改:应删掉“大约”或“多”。  
②在上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答: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共同进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意思对即可) 
(3)请给大家讲一个古代“以和为贵”的故事。(200字以内)
答: 示例:(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愿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后来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十分惭愧,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