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素质评价(六)(第六单元)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D )
A.弗学(fú) 男有分(fèn) 天下为公(wéi)
B.嘉肴(yáo) 教学相长(zhǎng) 不必为己(wèi)
C.学学半(xiào) 选贤与能(jǔ)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D.兑命(yuè) 讲信修睦(mù) 矜寡孤独(jīn)
解析:矜寡孤独(guān)。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
A.请循其本(追溯)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同“举”,推举)
B.故人不独亲其亲(父母)
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
C.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
D.执策而临之(马鞭)
《齐谐》者,志怪者也(做记号)
解析:志,记载。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C )
A.天下为公 不必为己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解析:A.是/为了;B.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代千里马;C.都是表转折,可是;D.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兑命》曰“学学半”
C.选贤与能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解析:B.第一个“学”同“敩”,教导;C.“与”同“举”;D.“矜”同“鳏”,老而无妻。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
A.俄顷/风定/云墨色 B.其真/无马邪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是故/谋闭而不兴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语气词,表加强诘问语气,“其”后应断开。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B )
A.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风格独特。如《北冥有鱼》,具有想象奇特、善用譬喻的特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B.古体诗多为五言或七言,也有四言和杂言,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曹操的《短歌行》及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C.东晋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恬淡悠远的诗风对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着深远影响。
D.孟子,名轲,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称为“亚圣”,他的思想及其政治言论主要收录在《孟子》一书中。
解析:B.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属于近体诗,格律谨严。
7.默写(5分)
(1)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4)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
(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
(7)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北冥有鱼》)
(8)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9)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明自己志向的句子是“ 零落成泥碾作尘 , 只有香如故 ”。
8.综合性学习。(7分)
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 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 ;“(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 博爱、仁爱(或慈善、体恤)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从“人”,从“二”。《说文解字》说凡是属于人的都从人,意思是人人平等。《说文解字》说,“仁,亲也。”人与人相互亲切关爱。《元命苞》说:“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 仁者是对有仁德者之称。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3分)
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答: a.爱亲人 b.爱他人 c.爱民众 d.爱万物(或 a.亲亲 b.仁民 c.爱物;或 a.血缘之爱 b.人际之爱 c.物我之爱)
二、阅读品悟(30分)
(一)(乐山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唐代)岑参
三十始一命①,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②。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一命:最低的官职。②药栏:草药的栅栏。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
A. 首联中“始”字点题,作者三十岁开始当官,对官场的想法和兴趣变得更多了。
B. 第二联说可怜自己没有家业,尽管被授予的是一个小官,自己也不敢以之为耻。
C. 尾联反映了作者只因为一份微薄的官俸,放弃隐逸山林、水滨的矛盾心理。
D. 作者运用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愧对前人,憋屈而无可奈何的真挚情感。
解析: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有误。首联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十岁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三十始一命”,“一命”是官职最低等,从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这对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来说太失望了。于是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消磨殆尽。
10.第三联“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中“醉”字用得好不好 请简要分析原因。(2分)
答: 示例:用得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花东倒西歪的情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解析:考查赏析词语。第三联写景,“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句中“醉”精练传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花东倒西歪的情态,从而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 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③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④。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④英俊:杰出人物。
11.解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同 “饲”,喂
(3)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4)殆开之不广 殆: 大概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B )
A.故虽有名马 卷卷有爷名
B.食不饱,力不足 丰年留客足鸡豚
C.策之不以其道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解析:A.有名,出名/名字。B.都是“充足,足够”的意思。C.正确方法/讲述。D.通晓/贯通。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译文: 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杰出人物。
14.“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甲】第一段的内容,说说语段【甲】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情感的能力。“其真不知马也”的意思是“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结合整个句子及前面一句“其真无马邪”,可以知道,不是没有千里马,是没有人认识千里马,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15.根据文段【甲】和文段【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文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 文段【甲】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 ;文段【乙】用②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
解析:本题考查文意理解。①为课内考查,理解《马说》的主旨即可。②考查论证方法,由“《诗》曰”“孔子曰”“《传》曰”可判断运用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论证的观点应是“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由此可判断③。
附【乙】【译文】
《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执掌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担当重任的人可以固守四境呢 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杰出人物。
(三)(扬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①,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初,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铸廉②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 ”贵人子惶骇,谢:“有之。”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③。”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自是诸挟气力颉颃④者,皆侧目不敢仰视。家贫,贷子钱自给,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节选自《宋史 文苑列传》,有删减)
【注】①隐括:润色修改。②廉:查访,侦查。③白发:告发。④颉颃(xié háng):倔强,自傲。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少加隐括 稍微
(2)奔命不暇 空闲
(3)杖之数下 用杖打
(4)大笑释去 释放
17.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有 负 者 辄 折 券 与 之 秋 毫 不 以 丐 人。
答: 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有亏欠人家的,便拿地契房券等给人家抵押,丝毫不向别人乞讨。据此断句为: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18.翻译句子。(4分)
(1)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
答: 贺铸喜欢议论当朝大事,学识广博,记忆力特强,擅长言辞。
(2)贵人子惶骇,谢:“有之。”
答: 贵族子弟十分惊恐,认错说:“有这些事。”
19.简要说明贺铸惩罚“贵人子”达到的效果。(3分)
答: 从此以后,那些依仗权势目中无人的人,都只能用眼角的余光看他,不敢抬起头来看。
附【译文】
贺铸,字方回,卫州人。贺铸喜欢议论当朝大事,学识广博,记忆力特别强,擅长言辞。贺铸尤其擅长作曲,常常把别人丢掉的曲子搜集起来,稍加润色修改,便成了新奇的曲子。他曾经说:“我在笔下驱使着李商隐、温庭筠,(常常使他们)不停地奔命没有空闲。”起初,监太原工作,有一个贵族子弟和贺铸是同事,这个人骄纵傲慢,目中无人。贺铸经过查访,知道他偷盗公物,于是把仆役和公差们屏退后,把这个贵族子弟关在密室里,贺铸手里拿着刑杖数落说:“过来,你在某时盗窃某物去作某用,又某时盗窃某物拿回自己家中,是这样吗 ”贵族子弟十分惊恐,认错说:“有这些事。”贺铸说:“如果让我处罚你,就不告发了。”贵族子弟于是站起来,自己脱去衣服露出肌肤,(他)就用杖打了几下,贵族子弟叩首哀告祈求,(贺铸)便大笑着释放了贵族子弟。从此以后,那些依仗权势目中无人的人,都只能用眼角的余光看他,不敢抬起头来看。贺铸家境贫困,经常靠借高利贷维持生活,有亏欠人家的,便拿地契房券等给人家抵押,丝毫不向别人乞讨。
三、写作(40分)
20.下面几句话带给你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选择其中一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生活给我一团乱麻,我还生活一件毛衣。
②宏大的理想都有一个微小的起点。
③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恋山腰的风景。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有学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写作指导】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第①句话中“生活给我一团乱麻”将生活中的一些不利因素比作“乱麻”,恰恰反映着每个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荆棘密布,但“我还生活一件毛衣”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可以识别出人生道路中的荆棘,还能将其理顺,说明了人的能力是无穷无尽的,无论什么样的境遇都可以逆风翻盘,成功的路上需要这份自信、乐观和耐心。材料第②句话中“宏大的理想”指已经实现的成功,“微小的起点”指迈出的第一步,这句话是说任何宏大辉煌的成功之路,都是从最简单的第一步开始,只有脚踏实地步步为营,重视起点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材料第③句话中“山腰的风景”指的是成功道路上的诱惑,可能是懒惰、也可能是阶段性的成功,但为了山顶的“风光”,也就是初心不改的目标,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路,该当舍弃的绝不留恋,取舍得当才能取得辉煌。
这三则材料各自有表达的侧重点,但总结到一起,其实是取得成功的三个要素:自信、脚踏实地、志存高远,而且都是属于主观的认知,不因能力高低而有分别,只要人具备了这三个条件,就可以成功,文章立意选其一即可。单元素质评价(六)(第六单元)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弗学(fú) 男有分(fèn) 天下为公(wéi)
B.嘉肴(yáo) 教学相长(zhǎng) 不必为己(wèi)
C.学学半(xiào) 选贤与能(jǔ)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D.兑命(yuè) 讲信修睦(mù) 矜寡孤独(jīn)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请循其本(追溯)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同“举”,推举)
B.故人不独亲其亲(父母)
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
C.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
D.执策而临之(马鞭)
《齐谐》者,志怪者也(做记号)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天下为公 不必为己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兑命》曰“学学半”
C.选贤与能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俄顷/风定/云墨色 B.其真/无马邪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是故/谋闭而不兴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风格独特。如《北冥有鱼》,具有想象奇特、善用譬喻的特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B.古体诗多为五言或七言,也有四言和杂言,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曹操的《短歌行》及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C.东晋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恬淡悠远的诗风对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着深远影响。
D.孟子,名轲,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称为“亚圣”,他的思想及其政治言论主要收录在《孟子》一书中。
7.默写(5分)
(1)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拣尽寒枝不肯栖,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4)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
(7)怒而飞, 。(《北冥有鱼》)
(8) !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9)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明自己志向的句子是“ , ”。
8.综合性学习。(7分)
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 ;“(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 。(4分)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3分)
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答:
二、阅读品悟(30分)
(一)(乐山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唐代)岑参
三十始一命①,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②。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一命:最低的官职。②药栏:草药的栅栏。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 首联中“始”字点题,作者三十岁开始当官,对官场的想法和兴趣变得更多了。
B. 第二联说可怜自己没有家业,尽管被授予的是一个小官,自己也不敢以之为耻。
C. 尾联反映了作者只因为一份微薄的官俸,放弃隐逸山林、水滨的矛盾心理。
D. 作者运用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愧对前人,憋屈而无可奈何的真挚情感。
10.第三联“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中“醉”字用得好不好 请简要分析原因。(2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 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③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④。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④英俊:杰出人物。
11.解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3)策之不以其道 策:
(4)殆开之不广 殆: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故虽有名马 卷卷有爷名
B.食不饱,力不足 丰年留客足鸡豚
C.策之不以其道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2)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译文:
14.“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甲】第一段的内容,说说语段【甲】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15.根据文段【甲】和文段【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文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 文段【甲】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文段【乙】用② 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
(三)(扬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①,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初,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铸廉②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 ”贵人子惶骇,谢:“有之。”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③。”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自是诸挟气力颉颃④者,皆侧目不敢仰视。家贫,贷子钱自给,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节选自《宋史 文苑列传》,有删减)
【注】①隐括:润色修改。②廉:查访,侦查。③白发:告发。④颉颃(xié háng):倔强,自傲。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少加隐括
(2)奔命不暇
(3)杖之数下
(4)大笑释去
17.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有 负 者 辄 折 券 与 之 秋 毫 不 以 丐 人。
答:
18.翻译句子。(4分)
(1)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
答:
(2)贵人子惶骇,谢:“有之。”
答:
19.简要说明贺铸惩罚“贵人子”达到的效果。(3分)
答:
三、写作(40分)
20.下面几句话带给你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选择其中一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生活给我一团乱麻,我还生活一件毛衣。
②宏大的理想都有一个微小的起点。
③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恋山腰的风景。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有学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