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2 12:05:22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积累运用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A.蛮横(hèng)     协商(xié)
卑鄙无耻(bì)  恐怖
B.舆论(yú)   黎明(lí)
义愤填膺(yīng) 悲愤
C.卑劣(liè)   诬蔑(miè)
挑拨离间(jiàn) 复辟
D.捶击(chuí)  赋予(fù)
和蔼可亲(ǎi) 氛围
解析:A项“卑鄙无耻”的“鄙”应读“bǐ”。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通过暗杀革命人士来维持独裁统治,这种卑鄙无耻的行径令人发指。
B.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报告后,忙偷偷摸摸地回到座位上。
C.这件事我做得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D.反动派想通过谣言来挑拨离间、蛊惑人心。
解析:“偷偷摸摸”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此处形容手脚较轻,应该用“轻手轻脚”。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D )
A.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B.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C.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D.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解析:“一二·一”为特定称谓,应加上双引号。
4.(天津中考)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C )
①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科普活动如约举行。②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向全球观众演示了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③“天宫课堂”激发了全球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④此次活动让中国科普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C项有误,成分残缺,宾语残缺,应在句末加“的热情”。
阅读理解
5.阅读《最后一次讲演》,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说说题目“最后一次讲演”中“最后一次”的含义。
答: “最后一次”表明这篇讲演是闻一多去世前的最后一次讲话,同时也表现了对闻一多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中关键词的含义。解答结合文意分析即可。
(2)“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中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有什么好处
答: 由“他们”变为“你们”,人称的变化,直接面对面痛斥反动派,表现了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极度愤怒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称的能力。由“他们”变为“你们”,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面对反动派直接痛斥,表现了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极度愤怒的情感。
(3)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的含意,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答: 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涵。第一问,第一个“李公朴”是实指,指李公朴本人;第二个李公朴是虚指,指像李公朴一样不畏牺牲的人。抓住两个关键词,便可理解句意。第二问体会作者的情感,结合文意,这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暗杀的愤慨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4)“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中的“只不过”一词含义丰富,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只不过”这个副词表明李先生的行为是一种作为中国人应有的正当行为、正义行为,进一步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只不过”表明李先生的行为是一种作为中国人应有的正当行为、正义行为。
6.(安顺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百年苦难走向百年辉煌①
金一南②
  A上课前,大家呼喊的口号中最后一句是“敢于胜利”,不但追求胜利,还要“敢于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每一分子心中,都需要腾起的一团火焰和光明。
  我常想,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中华民族从哪里来 有一个最好的回答——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周恩来总理书写的。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句话: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三句话: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我们从1840年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走过来。东洋东洋打不过,西洋西洋打不过,当时的中国“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就在国家面临危亡、民族深陷苦难,却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经常讲,中国共产党“应”的这个“运”不是什么好运,那是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名望,三没有影响,四没有地位,就只有一腔热血,他们就凭一腔热血浴血奋斗、民族救亡。
  B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万两千五百人,两个月后就剩一千;1927年,秋收起义,五千人,二十天后只剩不到一千。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 毛泽东的回答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美国人托夫勒把人类的力量归结为三种:一是暴力,谁拳头大谁称王;二是金钱,金钱买通一切;三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C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写到: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地奋斗!把个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这就是我们先辈的信仰。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这支中国共产党锻造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队伍,凭着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最初是一小部分人,几支火炬;凭着信仰,燃烧成熊火,最终点燃整个中华民族内心的火炬,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喊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这么一句话“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真正的领袖、真正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少数人。中国共产党因相信而看见!他们坚信,所以他们最终看见了!
  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柴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D今天,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原先,世界制造业里我们只占2%、3%;2009年,我们上升到18%;2016年,我们就已经占世界制造业比重26.7%,世界第一!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你看我们的追赶速度。
  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
  前不久,我到江南造船集团,我们第三艘航母的总建造师是1980年出生的。我非常感慨:80后开始担当国家建设的大梁。更厉害的是,我们还有90后,以后,我们还有00后、10后,还有一代又一代建设者成长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的命题开始——复兴!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要凭实力,我们每一个人正在参与。
  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注】①选自《一堂好课》的讲稿,有改动。《一堂好课》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邀请思政、文学、科学、体育等领域的“学科领路人”分享所思所得,旨在“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②金一南:国防大学教授。《当代贵州》杂志的顾问。
 (1)若给选文另拟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
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B.苦难深重的旧中国
C.伟大的第四种力量
D.努力实现民族复兴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辨析标题的能力。标题具有点明中心论点的作用,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同时也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的作用。根据最后一段“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分析,本文谈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然后分析选项,“伟大的第四种力量(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可判断。
(2)演讲中,称呼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如,文中加点的“他们”指代中国共产党人,演讲者深情追述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向革命先辈表达由衷的崇敬和赞美。
请简析文中另外两处加点的称呼所指代的对象以及相关句子表达的情感。
答: “你们”指在座官兵;演讲者以长者或导师的口吻,勉励官兵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表达了对官兵们的殷切希望。“我们”指新中国、中华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伟大成就,演讲者和听众作为国家的一分子,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称指代内容的理解。解答时可到加点词语之前寻找指代内容。本题,结合“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分析,“你们”是指在座官兵;根据“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喊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分析,演讲者以长者或导师的口吻,勉励官兵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表达了对官兵们的殷切希望。结合“1949年建国的时候……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分析,“我们”指新中国、中华民族;根据“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分析,写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伟大成就,演讲者和听众作为国家的一分子,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3)演讲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内容。文中AB CD四个段落,哪一段最可能是演讲者现场添加的
答: A段。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把握。根据A段中“大家呼喊的口号中最后一句是‘敢于胜利’”分析,呼喊口号是突发的,呼喊的内容“敢于胜利”也是演讲者无法预知的,不可能提前做好准备。可依此做出判断。
(4)好的演讲结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请从内容呼应和句子语气两方面简析选文末段的表达效果。
答: 内容呼应:末段中,过去,“长征”呼应“百年苦难”的相应内容,今天,“拼搏”呼应“百年辉煌”的相应内容,中华民族是凭着信仰从苦难走向了辉煌;“追求胜利”“敢于胜利”与开头呼应。句子语气:演讲者以坚定、昂扬的语气,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鼓舞听众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表达一往无前的决心。 
解析: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要求从内容呼应和句子语气两方面分析。解答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先找到呼应的内容,分析呼应的效果;再从句子语气的角度分析,如运用短句语气强烈,运用对比提出希望,运用感叹号增强决心等。言之有理即可。
素养提升
7.讲演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吸引听众和达到讲演目的的关键。本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使听众振聋发聩、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高超的讲演技巧。请试着为以“感动”为主题的演讲,拟写一段开头和结尾。
答: 示例:(开头)窗外风儿轻轻,鸟儿啁啾。窗内阳光跳动,梦儿甜甜。时间之舟悄悄驶进梦境,拉开惺忪的眼帘。生活的风车每天都周而复始地转动,而我却不感觉那是一座褪色的雕塑,因为感动每天与我同行。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感动,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带着感动出发,我发现生活之河中,水滴的碰撞声都是那样清脆悦耳。
  (结尾)带着感动出发,每一天都会将行囊充实,无论是喜还是忧。我都会觉得那是自己阅历上的一个个字码。
                         (《带着感动出发》)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积累运用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蛮横(hèng)     协商(xié)
卑鄙无耻(bì)  恐怖
B.舆论(yú)   黎明(lí)
义愤填膺(yīng) 悲愤
C.卑劣(liè)   诬蔑(miè)
挑拨离间(jiàn) 复辟
D.捶击(chuí)  赋予(fù)
和蔼可亲(ǎi) 氛围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过暗杀革命人士来维持独裁统治,这种卑鄙无耻的行径令人发指。
B.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报告后,忙偷偷摸摸地回到座位上。
C.这件事我做得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D.反动派想通过谣言来挑拨离间、蛊惑人心。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B.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C.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D.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4.(天津中考)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①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科普活动如约举行。②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向全球观众演示了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③“天宫课堂”激发了全球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④此次活动让中国科普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阅读理解
5.阅读《最后一次讲演》,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说说题目“最后一次讲演”中“最后一次”的含义。
答:   
(2)“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中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有什么好处
答:   
(3)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的含意,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答:   
(4)“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中的“只不过”一词含义丰富,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6.(安顺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百年苦难走向百年辉煌①
金一南②
  A上课前,大家呼喊的口号中最后一句是“敢于胜利”,不但追求胜利,还要“敢于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每一分子心中,都需要腾起的一团火焰和光明。
  我常想,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中华民族从哪里来 有一个最好的回答——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周恩来总理书写的。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句话: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三句话: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我们从1840年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走过来。东洋东洋打不过,西洋西洋打不过,当时的中国“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就在国家面临危亡、民族深陷苦难,却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经常讲,中国共产党“应”的这个“运”不是什么好运,那是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名望,三没有影响,四没有地位,就只有一腔热血,他们就凭一腔热血浴血奋斗、民族救亡。
  B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万两千五百人,两个月后就剩一千;1927年,秋收起义,五千人,二十天后只剩不到一千。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 毛泽东的回答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美国人托夫勒把人类的力量归结为三种:一是暴力,谁拳头大谁称王;二是金钱,金钱买通一切;三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C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写到: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地奋斗!把个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这就是我们先辈的信仰。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这支中国共产党锻造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队伍,凭着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最初是一小部分人,几支火炬;凭着信仰,燃烧成熊火,最终点燃整个中华民族内心的火炬,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喊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这么一句话“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真正的领袖、真正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少数人。中国共产党因相信而看见!他们坚信,所以他们最终看见了!
  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柴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D今天,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原先,世界制造业里我们只占2%、3%;2009年,我们上升到18%;2016年,我们就已经占世界制造业比重26.7%,世界第一!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你看我们的追赶速度。
  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
  前不久,我到江南造船集团,我们第三艘航母的总建造师是1980年出生的。我非常感慨:80后开始担当国家建设的大梁。更厉害的是,我们还有90后,以后,我们还有00后、10后,还有一代又一代建设者成长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的命题开始——复兴!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要凭实力,我们每一个人正在参与。
  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注】①选自《一堂好课》的讲稿,有改动。《一堂好课》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邀请思政、文学、科学、体育等领域的“学科领路人”分享所思所得,旨在“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②金一南:国防大学教授。《当代贵州》杂志的顾问。
 (1)若给选文另拟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B.苦难深重的旧中国
C.伟大的第四种力量
D.努力实现民族复兴
(2)演讲中,称呼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如,文中加点的“他们”指代中国共产党人,演讲者深情追述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向革命先辈表达由衷的崇敬和赞美。
请简析文中另外两处加点的称呼所指代的对象以及相关句子表达的情感。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称指代内容的理解。解答时可到加点词语之前寻找指代内容。本题,结合“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分析,“你们”是指在座官兵;根据“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喊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分析,演讲者以长者或导师的口吻,勉励官兵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表达了对官兵们的殷切希望。结合“1949年建国的时候……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分析,“我们”指新中国、中华民族;根据“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分析,写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伟大成就,演讲者和听众作为国家的一分子,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3)演讲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内容。文中AB CD四个段落,哪一段最可能是演讲者现场添加的
答:   
(4)好的演讲结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请从内容呼应和句子语气两方面简析选文末段的表达效果。
答:   
素养提升
7.讲演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吸引听众和达到讲演目的的关键。本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使听众振聋发聩、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高超的讲演技巧。请试着为以“感动”为主题的演讲,拟写一段开头和结尾。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