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青铜之美(教案)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感悟青铜之美(教案)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赣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5-01 21:1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感悟青铜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知晓上饶著名的湿法炼铜家明叔的生平事迹和铜的联系,还提高学生对有关铜的非遗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有关铜的非遗文化的传承。
2、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铜丝画有初步的认识,知道铜丝画的制作步骤。
教学重难点:了解上饶的地方资源优势和地方名人,理解铜丝画的制作中画版、掐丝和点蓝。
教学准备:镊子、钳子、铜丝,彩色颜料(彩笔,丙烯颜料或彩砂)、底漆、强力胶、铅笔、三合板等。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图片,介绍老师来自哪个学校,导出人物北宋炼铜家—张潜(1025—1105),字明叔,今江西省德兴市(上饶市管辖)银城镇吴园人,北宋著名湿法炼铜家。张潜是西汉张良后裔,唐宋时家族逐渐南移,至德兴新营定居后,三世同居,隐而不仕。张潜兄弟五人,其排行第二,为布衣,余皆登科致仕。张潜则以“竭力持家事亲,锐意教育子孙,克昌祖构”为己任,后以子孙荣获恩赐太子少保。
导出课题:铜丝铜趣
新授:
2.观看视频了解明叔和他的贡献—浸铜要略。
3.和学生一起归纳出浸铜要略是如何让铜矿石成为铜的过程:铜矿石→胆矾水浸铜→提炼出铜块
4.了解古代时铜的各类用途和实物图片。
5.我国古代铜业发达,在艺术品中也出现了铜做的画,引导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铜丝画。了解铜丝画的历史。
景泰蓝金丝画是中国著名的手工艺品,它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距今有六百多年历史,是皇宫中盛行的高雅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欣赏,收藏价值,被誉为“中华瑰宝”!
景泰蓝在明清两朝为皇家御用,有“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之称,它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并欣赏铜丝画图片。
6、教师展示范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介绍铜丝画引导学生和我一起来了解如何制作出铜丝画。
7、教师讲授制作方法,并现场演示制作环节:
(1)、铅笔绘制稿图在画板上(画版)
(2)、通过缠、编、圈、拧、套、捏、粘接、镶嵌等手法把铜丝弄好形状,然后顺着线上胶水,将铜丝固定(掐丝)
(3)、铜丝沾好后,在线间涂上相应颜色(点蓝)
8、通过连一连和学生一起回顾三个制作步骤。
9、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0、学生作品展示并点评。
拓展延伸
11、有关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有铜丝画,还有四宝斋的乌铜走银;杭州的朱府铜艺;会泽斑铜;云南的铜錾雕。
12、同学们,他们是不是特别精美?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种技艺正在失传,所以老师在此呼吁同学们积极加入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努力做到把我国的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铜丝铜趣
古代 铜丝画 :
传承 画版
现代 掐丝
点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