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及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教材编订的参考依据是课程标准,针对本节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标准”中指出: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在“活动建议”中指出:收集并交流反映我国一些民族的风俗、服饰图片和文字资料,描述、讲解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本节内容对中国的民族数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进行了陈述,并介绍了若干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展示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文中还强调了我国一贯坚持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理念。
中国的民族在教材中的地理看似相对独立,但其实它为后续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其地位也十分重要。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学业水平发展和认知发展的需要,我设置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学生能说出我国的民族数量、构成和各民族的地位。
2.通过阅读教材配图,学生能够图名、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民族的分布位置,总结我国民族的分布规律。
3.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并举例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说出典型的民族文化形式。
4.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齐心奋斗,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观念。
二,说重点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的设置,在多次阅读研究课本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对本节内容的教学重难点进行了梳理。其中,教学重点为:我国的民族构成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教学难点为:读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正确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说教法。
经过初一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抽象思维能力,在地理读图、分析和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在教学中,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演示的同时,采取歌曲导入、启发引导、合作探究、当堂练习、总结提升等方法组织教学。
四,说学法。
把握学情,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爱表现等这些生理特点,在课堂上创设多种情景与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同时,采用多幅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尽量保持在课堂当中,让学生能够通过读图,找出图片中的关键信息。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歌曲导入;二、新课讲授;三、练习巩固;四、总结提升。
1、歌曲导入
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的片段,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抓取出与本节课有关的民族信息,可以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姿态进入学习状态。
2、新课讲授
在这部分,我设计了“56个民族、中国的民族分布、独特的民族风情”三个环节,运用PPT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料,注重学生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多种方式审视民族大家庭,在民族构成、分布、服饰、乐器、建筑等全方位体验民族风情。
环节一:五十六个民族
教师活动:
根据课本内容,讲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是少数民族的同学有哪些。而后,组织学生自行阅读教材16页的内容,独立完成PPT上呈现的几道题,加深对我国的民族构成的了解。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并派代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的数量是多少?我国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2)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分布最广的是哪个民族?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3)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各民族的地位如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与点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中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我国民族数量多、各族人口数量差异较大,根据宪法规定,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人人平等、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环节二:中国的民族分布
言语过渡:
在民族数量众多的我国,民族的分布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师活动:
通过班级里不仅仅只有汉族壮族这两个少数民族的特点来提问我国的民族分布是否均匀?并在PPT上呈现出我国民族的分布图,提示学生读PPT或课本17页上的图,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相关任务。
学生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课本17页的活动题,并在探究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和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后派代表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并点拨:
我国根据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没有一个县或者市的人口是由单一民族构成,因此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我国拥有民族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是云南省。
环节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言语过渡: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风情和文化艺术。展示并讲述几个典型民族的民族风俗节日、传统服饰、传统民居,引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特色的好奇心,并利用这个好奇心,让学生小组探究课本19页的活动题。
学生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课本19页的活动题,并派出代表回答端午节的由来及其风俗习惯。
3、练习巩固
在PPT上呈现几道练习题,供学生当堂完成,通过学生的做题反馈及时作出回应,达到及时巩固知识的目的。
4、总结提升
师生共同结合板书上的内容,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数量为56个、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并从中分析出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地区,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板书设计为提纲形式,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