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热点12 汽油内燃机研制成功140周年
——中外科技进步
周年热点13 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90周年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周年热点12 汽油内燃机研制成功140周年
——中外科技进步
1.德克·卜德曾这样评价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的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发明是 ( )
A.甲骨文 B.指南针 C.造纸术 D.麻沸散
2.中国的三大发明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一个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一个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一个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变成新教的工具”的发明指的是 ( )
A.火药 B.青铜器 C.印刷术 D.指南针
3.英国人罗哲尔提到古代中国的某项发明时说:“有一种拇指般大小的东西,由于硝的爆炸,会发出可怕的声音。这个用羊皮纸包裹的小东西,声音比疾雷还响,火光比闪电还强,威力巨大。”这项发明是 ( )
A.纸币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4.北宋的《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南宋的《梦粱录》有“风雨晦冥时,唯凭针盘而行……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之说。据此能够得出的认识是 ( )
A.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B.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慢
C.宋代航海仅依靠气象观察 D.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
5.我国古代某一著作收录了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有人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该书最有可能是 (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6.下面几幅图片主要反映了 ( )
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 经过瓦特改进的蒸汽机 奥托发明的煤气内燃机
A.自然科学的发展变化 B.动力的不断革新 C.机器化大生产的发展 D.社会分工的明确
7.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开创了新兴的工厂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下列四个选项中最能代表“它”的一项是 ( )
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内燃机的发明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8.把蒸汽机用于推动地面上的车辆的设想于1825年变成了现实。将此设想变为现实的人是 ( )
A.瓦特 B.斯蒂芬森 C.富尔顿 D.哈格里夫斯
9.法拉第仔细地分析了电流的磁效应等现象,经过多年的实验,他得出了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成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这表明 ( )
A.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B.工业革命在快速发展
C.科学理论促进科技发展 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10.“19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诞生了。从19世纪90年代起,许多国家都建立起汽车工业。随后……远洋轮船、飞机、拖拉机和军用装甲车、坦克也陆续出现了。”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
A.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B.蒸汽机的改良 C.国际竞争的加剧 D.现代物理学的革命
11.科技创新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张老师以“科技创新”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科技名人——彰显创新精神】(4分)
(1)科学研究推动社会进步。下面两位科学家有哪些科学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成果有什么作用?
图1宋应星 在其著作中,首次记述了水稻栽培再生秧技术以及石灰包秧根的技术,这对于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 2 达尔文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是现代生物学的创始人,也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任务二 【科技探索—促进社会发展】(4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虽然仍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旧有技术,无视电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缓慢。而同时期的美国则非常重视新的技术及其成果,他们特别注重发展应用技术,加强在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引进。一战期间,美国借助自己和平的环境及其优越的待遇,吸收了大量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为美国的快速发展集聚了大量人才。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
(2)简述美国快速发展的原因。(2分)
(3)概括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所作的努力。(2分)
任务三【科技创新——促进文明进步】(7分)
(4)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源泉。请以“科技·发展”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造纸术 毕昇 籼型杂交水稻 改良蒸汽机 汽车
周年热点13 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90周年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1.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写道:“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作者旨在说明土地改革 (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C.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 D.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2.下表中包头市工业发展得益于 ( )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推进 D.经济恢复的实现
3.1983年,一个去南方打工的小伙子给家人写信说:“我所在的城市,曾经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城市之一,现在是改革开放开始后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啊!”这个小伙子所在的城市是 ( )
A.南京 B.深圳 C.厦门 D.福州
4.国家计委宣布,从1993年起,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将减少一半,国家计委直接管理的工农业出口计划指标将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同时加强政策协调,使计划更好地面向市场,发挥国家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国家计委宣布这一做法的背景是 ( )
A.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 B.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C.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1861年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9世纪90年代末,俄国矿山和铁路等部门的工人人数增加到279.2万人。可见,俄国1861年改革 ( )
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历程 B.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
C.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D.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6.1893年末,日本外相陆奥宗光指出:诸位,让我们试着对比一下明治初年的日本帝国和现在的日本帝国。首先,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明治初年的内外交易额有3000万日元的赤字,可是到了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则有大约1.6亿日元的盈余。并且,陆地铺设了将近3000英里的铁路,架设了将近1万英里的电线,内外海域航行着数百艘西洋制式的商船。这说明,明治维新 ( )
A.改革过程具有反复性 B.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封建残余仍然存在
7.有学者评价说,以建立工农经济联盟为目标,重视并利用市场机制的政策的推行是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它为现实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材料中的“政策”指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联)新经济政策 C.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D.俄国废除农奴制
8.1933年,美国将1000多万英亩成熟待采摘的棉花耕掉,同时缩减小麦耕地800万英亩、玉米耕地900万英亩。另外,由政府收购屠宰猪620万只、牛2300万头、羊500万只。这一措施 ( )
A.彻底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B.成功挽救了崩溃的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D.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
【参考答案及解析】
周年热点12 汽油内燃机研制成功140周年——中外科技进步
1.C【解题思路】“ 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可知,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故选C。
2.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一个……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正确。“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的发明是火药,“打开了世界市场”的发明是指南针,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D;B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B。
3.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由于硝的爆炸,会发出可怕的声音”“声音比疾雷还响,火光比闪电还强,威力巨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项发明是火药。
4.A【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阴晦观指南针”“风雨晦冥时,唯凭针盘而行”可知,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A正确。
5.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收录了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B正确。
6.B
7.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开创了新兴的工厂制度”可知,“它”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选B。
8.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蒸汽机用于推动地面上的车辆的设想于1825年变成了现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B正确。
9.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电磁感应定律成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可知,材料反映了科学理论促进科技发展,C正确。
10.A
11.【参考答案】(1)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一书,《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分)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1分)作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注重发展和引进先进技术;一战期间美国国内环境和平稳定;政府重视引进技术和人才。(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把科技、创新提高到战略地位;明确科技和创新目标;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4)示例: 科技·发展
科技创新促进国家发展,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质量大大提高,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一系列发明的出现,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加快社会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事件及其影响建立联系,并能解释和扩展出材料本身的意义可得7分。之后按等级逐条赋分。
周年热点13 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90周年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1.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可知,材料旨在强调土地改革在政治上的影响,即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D正确。
2.C【解题思路】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与1952年相比,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工业企业数和国营企业数迅猛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关,C正确。
3.C【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城市为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改革开放开始后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由此可知,C正确。
4.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从1993年起,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将减少一半……使计划更好地面向市场,发挥国家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D正确。
5.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俄国矿山和铁路等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这就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故选D。
6.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明治初年的内外交易额有3000万日元的赤字,可是到了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则有大约1.6亿日元的盈余”“铺设了将近3000英里的铁路,架设了将近1万英里的电线”可知,材料说明经过明治维新,日本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国家整体实力增强。故选C。
7.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以建立工农经济联盟为目标,重视并利用市场机制的政策……为现实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政策”指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结合,B正确。
8.D【解题思路】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这一措施体现了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这一特点。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