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热点6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230周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周年热点7 《 天津条约》签订165周年——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周年热点6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230周年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隋立国之后,由于全国的统一,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封建国家机器的日益完备,需要大批适合当时政治需要的各级官吏。隋朝解决此问题的创新举措是 ( )
A.创立科举制 B.实行三省六部制 C.开凿大运河 D.实行察举制
2.“天子(汉武帝)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这样做是为了 ( )
A.加强中央集权 B.增加财政收入 C.攻打北方匈奴 D.确立儒家正统
3.“整个社会的儒学化氛围越来越浓厚,儒家宣扬的文治教化政策远播中华大地……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材料中所述现象始于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4.陈尧咨是北宋状元,射术高超,宋真宗曾打算让他“由文换武”,当他与母亲商议时,其母大怒:“汝策名第一,父子以文章立朝为名臣。汝欲叨窃厚禄,贻羞于阀阅,忍乎?”这个故事说明了 ( )
A.北宋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B.宋代武将待遇高于文官
C.宋代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D.重文轻武政策影响深远
5.1662年,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康熙年间,清政府打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以上史实的共同作用是 ( )
A.促进了多民族大交融 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C.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 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统治
6.清朝某一官员的职责是:“行使职责,维护国家主权;巩固边防,戡平内外侵扰;赈恤灾黎,发展西藏经济;开启民智,发展文化教育。”材料中的官员是 ( )
A.达赖与班禅 B.驻藏大臣 C.军机大臣 D.议政王大臣
7.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章程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这表明 ( )
A.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明显强化 B.驻藏大臣的实权已变得越来越小
C.驻藏大臣全权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D.清朝政府重点掌管西藏地方军务
8.以下是中国古代某位帝王的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1667年 1684年 1685-1686年 1690—1696年 1713年
亲政 设置台湾府 下令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 三征噶尔丹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A.该年谱采用年号纪年法 B.康熙帝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C.该帝王16世纪初亲政 D.乾隆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理
周年热点7《 天津条约》签订165周年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小明同学在国庆节去北京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看到了下面两幅浮雕。对浮雕反映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
A.都倡导民主革命 B.都反抗外来侵略 C.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D.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2.《南京条约》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条款 ( )
A.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3.下面漫画于1858年10月2日发表在英国《笨拙》周刊上,标题为“JohnLeech”。(John即“约翰牛”,是英国的戏称,Leech的意思是榨取他人脂膏者)。在这幅漫画中,一位大腹便便的清朝官员,身着朝服,双膝跪地,张开了大嘴;面前站着的一位矮小绅士正在把一卷条约(TREATY)向他口中塞去。漫画中的“TREATY"是下列哪一条约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引用了甲午海战幸存者们的叙录:“西人创立海军多年,其中利弊,著书立说,无微不至。我国海军章程,与泰西不同,缘为我朝制所限,所以难而尽仿,所以难而操胜算也。”材料认为甲午海战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没有著书立说 B.海军章程不同
C.封建制度落后 D.武器装备较差
5.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洗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可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 )
A.具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6.10月4日,法国向各国提出和谈建议要点,包括严惩祸首、禁运军火、赔款、使馆驻兵、拆毁大沽炮台、保持北京至海口交通。经各国商讨补充后,制成一个大纲,12月22日送交李鸿章、奕劻,声言无可更改。27日,慈禧照允。此次和谈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是 ( )
A.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直接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5月12日,南昌省立农专、工专等17所学校的3000余人,在皇殿侧公共体育场集会,会后游行请愿、致电北京,要求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并释放被捕学生。随后赣州、吉安、抚州、萍乡、宜春等地学生纷纷加入声援斗争行列。这里“声援”的是 (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8.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由此可见,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是 ( )
A.国共积极合作 B.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
C.武器装备的先进 D.组织全国人民进行抗战
【参考答案及解析】
周年热点6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230周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中“需要大批适合当时政治需要的各级官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A符合题意。
2.A【解题思路】由题干材料中关键信息“汉武帝”“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齐分为七,赵分为六”“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其目的是削弱地方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
3.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中“儒学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中央王朝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述现象开始于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C。
4.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中“北宋状元”“曾打算让他‘由文换武’”“父子以文章立朝为名臣……贻羞于阀阅”可知,北宋状元陈尧咨的母亲不允许他从事武职,认为从武有辱门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关。故选D。
5.B【解题思路】无论是郑成功收复台湾,还是清朝在台湾的建制,都是明清时期巩固我国东南沿海疆域的重要史实,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选B。
6.B【解题思路】据题干“发展西藏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官员是驻藏大臣。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选项B正确;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 B
7.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清朝不断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A正确。
8.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帝王是清朝康熙帝。年谱中的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正确。该年谱采用的是公元纪年法,排除A;康熙帝在17世纪亲政,排除C;材料与乾隆皇帝无关,排除D。
周年热点7 《天津条约》签订165周年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B【解析】“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英勇的斗争,使侵略者“呼救无人”、“梦魂屡惊”,给了侵略者以应得的教训。故“虎门销烟”与“太平天国运动”都反抗外来侵略,答案选B。
2.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南京条约》”“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条款是《南京条约》中的割香港岛给英国,这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A符合题意。条约中的赔款条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排除B、C、D。故选A。
3.B【解题思路】注意题干中时间信息“1858年”。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故选B。
4.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我国海军章程,与泰西不同,缘为我朝制所限,所以难而尽仿,所以难而操胜算也”可知,材料认为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是我国封建制度落后,C正确。
5.C【解题思路】综合分析材料信息"砍下洋人头、把洋人赶、天下洋人杀尽了"可知,这些顺口溜把矛头指向了洋人,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故选C。
6.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赔款、使馆驻兵、拆毁大沽炮台”“经各国商讨补充后……慈禧照允”可知,此次和谈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选C。
7.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5月12日”“要求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并释放被捕学生”可知,这里“声援”的是五四运动。
8.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可知,毛泽东认为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是组织全国人民进行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