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01 23:1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夏回族自治州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读部分世界人类大陆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乙处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发达 B.自然条件优越
C.城市发展水平高 D.工业发展较早
2.丁处只形成人口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
A.地处沿海,气候湿热,人烟稀少
B.水稻种植业发达,形成人口孤岛
C.环境条件差,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
D.自然条件优越,形成人口孤岛
3.关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B.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越明显
C.现代社会,自然因素已不再影响人口分布
D.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不产生影响
性别比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通过对省外流入人口性别比的研究,可以及时反映本省产业发展状况和部分社会问题。2020年浙江省省外迁入人口达1618.6万,居全国第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与2010年相比,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反映了本省( )
A.制造业吸引力强化 B.养老产业吸引力下降
C.义务教育对男童的吸引力下降 D.卫生事业吸引力强化
5.2020年,以下年龄段中,因性别比失衡而导致社会问题较严重的是( )
A.0-9岁 B.9-18岁 C.30-39岁 D.54-63岁
6.专家分析上图得出:“近十年来浙江省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化,导致由个体迁入逐步转变为举家迁入。”其判断依据为( )
A.1-12岁 B.45-56岁 C.57-69岁 D.70-81岁
“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即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胡焕庸现象”即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胡焕庸线是1935年提出的,该线所揭示的人口分布规律长期存在的原因是( )
A.东部地区河流水能丰富 B.西部地区光照热量丰富
C.东部地区水热充足,一年两熟 D.西部地区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8.下列措施利于胡焕庸线向西北移动并且合理的是( )
①提高西部水资源利用率
②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持续作用
③完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④东部地区加大科技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
⑤西部大规模建设商品粮棉基地,从而吸引东部人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9.若右图所示的城市功能区分布合理,高级住宅区适宜布局在城市的( )
A.M处 B.N处 C.O处 D.P处
10.大型购物商场里多的电影院多布局在顶楼。电影院如此选址多的主要原因是顶楼( )
A.租金相对低 B.人流量大 C.环境优美 D.商业集聚好
丹洲古镇位于广西融江下游的丹洲岛上(图),丹洲岛面积约1.6km,现有居住人口约1000人。丹洲古镇曾经是明清两朝时期的县城和贸易集散地,遗留下许多城楼、书院、商会会馆等古迹,是中国唯一的水上古城。2016年,丹洲古镇入选农业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色民俗村。据此完成问题。
11.推测明清时期丹洲古镇成为县城和贸易集散地的主要原因( )
①四面环水利于防守 ②水路交通较为便利
③环境优美耕地充足 ④临近河流取水方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如今的丹洲古镇为村级行政单位,归丹洲镇管辖,导致其行政级别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资源 C.交通 D.河流
下图为某省2020年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14.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新疆 B.湖北 C.山东 D.广东
2018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08亿人次,同比增加986.9万人次,与去年增长5%,春运旅客发送总量再创新高。由于春节前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等出现重叠,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区,客流压力最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春运期间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区的客流压力,反映出( )
A.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出区 B.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区
C.春运客流方向主要在城市之间 D.当地已进入逆城市化发展阶段
16.北京等地的务工流和学生流,说明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为( )
A.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读下面三种城市结构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按图序排列的城市结构模式分别是( )
A.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B.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同心圆模式
C.多核心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 D.扇形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
18.下列关于a类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扇形或楔形模式是在住宅区的影响下形成的
B.高级住宅区沿主要交通线向外发展,彼此相连形成一个扇面形
C.低级住宅区在高级住宅区旁边发展起来
D.随着中、高级住宅区的外移,靠近中心部位逐渐演化为中心商务区
19.b类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
A.小城市的影响 B.在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
C.地租及付租能力的影响 D.政策作用
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21.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如图所示)高290米,占地1.5公顷,集零售、城市公园、豪华酒店、写字楼,图书馆、住宅、地铁交通于一体,使人们衣、食,住、行、游等需求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满足,成为一个超多元的垂直城市综合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新加坡建设垂直城市综合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B.探索城市发展模式
C.转变城市服务功能 D.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23.丹戎巴葛中心所在的城市功能区是( )
A.交通枢纽区 B.风景旅游区 C.高级住宅区 D.中心商务区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但又有一定的规律。读图甲、图乙,回答下面小题。
24.根据图甲推断,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形类型是(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25.根据图乙推断,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是( )
A.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B.热带地区
C.南半球中纬度地区 D.高纬度地区
下图示意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A、B、C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为( )
A.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B.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27.城市中A功能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地租最便宜 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流量小 D.交通运输便利
28.图中A、B、C三个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广的是( )
A.A功能区 B.B功能区 C.C功能区 D.B与C之间的绿化带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29.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30.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该城市在早期选址时最主要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M、P、Q中____处是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处,理由
是___________。
(4)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____;并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城区和郊区降水量比较多的是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某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万人) 2000年-2010年十年共增加(万人)
北京市 -0.015 5.292 1961.2 604.3
河南省 0.564 0.562 9402.4 146.6
(1)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3)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联考答案
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B A C B D A A A A C B C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B C A D B D D A C D B A B
二、综合题
1.(24分)
(1)水运便利或者用水方便
(2)P 城市边缘污染少;靠近旅游区环境优美。
(3)甲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中心区气温较高 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产生大量热量 城区
2.(16分)
(1)低 大量迁出
(2)增长 经济因素
(3)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
城市有较好的就业条件;较好的就医条件;较好的教育条件;较好的生活条件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