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1 23:04:47

文档简介

连云港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史记》是史传散文,《离骚》是抒情长诗,两者文体不同,形式各别。鲁迅先生能异中见同,一眼看出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一篇“无韵之《离骚》”。《史记》与《离骚》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史记》所表现的审美理想与《离骚》一脉相承。司马迁的审美观有着明显的尚奇倾向。尚奇的审美观,使他对历史上大量的奇人、奇事、奇功、奇计、奇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而影响到《史记》的取材和艺术风格。屈原的审美观也有着好奇的倾向。且不说他的穿戴与众不同,就是从《离骚》中所写的以鸷鸟自比,以精玉为粮,驱策龙凤,役使风云雷神等情节来看,已经够令人叹奇不止了。这些只是外在表现的不同,就精神实质而言,屈原与司马迁都称得上是悲剧诗人。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屈原的《离骚》打上了艰巨斗争的烙印,显示出战国后期楚国历史上忠与奸、善与恶、美与丑相对抗、相斗争的深刻过程,因而富于悲剧的崇高美;司马迁的《史记》同样打上了艰巨斗争的烙印,显示了中国上下三千年间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相对抗、相迭代的深刻过程,因而也富于悲剧的崇高美。
其次,《史记》深得《离骚》的情韵,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富于诗人气质,感情特别丰富。他说:“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意思是说:《离骚》是因情而生文的。他写历史,本不该夹带过多的主观感情,但由于受到《离骚》的感染,他以诗人的气质写史,遂使史文多带诗的情韵。刘熙载说:"学《离骚》得其情者为太史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史记》与《离骚》在情韵上的内在联系。
复次,《史记》从《离骚》中吸取了讽兴当世的力量和反传统思想的精神。司马迁曾说:“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骚》有之。”这一看法,说明他很推崇屈原讽谏、争义的胆气。《史记》中有相当一部分当代史。司马迁以屈原为榜样,不怕触犯忌讳,大胆地讽兴当世。
《史记》与《离骚》神合韵谐的情况,不是偶然的。司马迁所处的时代与屈原所处的时代虽然不同,但汉文化实际上是继承楚文化而来的。李长之先生曾把汉朝的建立说成是"楚文化的胜利",李泽厚先生认为,对汉代文化艺术影响最大的是"屈骚传统”,这个见解十分深刻。
(摘编自吴汝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试释》)
材料二:
屈原是中国最早、最伟大的诗人。他“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一个人对后世文艺起了这么深远的影响,确乎罕见。所以如此,正由于屈原的作品集中代表了一种根底深沉的文化体系。这就是充满浪漫激情、保留着远古传统的南方神话——巫术的文化体系。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例如“黄帝四面”(四面脸)被解释为派四个大臣去“治四方”,黄帝活三百年说成是三百年的影响……如此等等。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再也看不见这种“怪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
王夫之解释《九辩》时说:“辩,犹遍也。一阕谓之一遍。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也很重要,它点明了好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它指出楚辞是“绍古体”,并且“古”到夏初去了,足见源远流长,其来有自,确乎是远古社会的遗风延续和模拟。第二,它可以“被之管弦”,本是可歌可舞的。近人考证也都认为,像《九歌》等,很明显是一种有关巫术礼仪的祭神歌舞和音乐。所以它是集体的活动而非个人的创作。第三,"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亦即感情的抒发爽快淋漓,形象想象丰富奇异,还没受到严格束缚,尚未承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从而不像所谓“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相反,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在这里表现得更为自由和充分。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它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汉不可分。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刘汉王朝基本上是承袭了秦代体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它的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地,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项羽被围,"四面皆楚歌";刘邦衣锦还乡唱《大风》;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都说明这一点。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而不同于先秦北国。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不抓住这一关键,很难真正阐明两汉艺术的根本特征。
(摘编自李泽厚《楚汉浪漫主义:屈骚传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马迁以《史记》记史,屈原以《离骚》抒情,两人虽然精神追求相左,但是在审美观上有着相同的尚奇倾向。
B.因为受到了《离骚》抒情性的影响,所以《史记》从《离骚》中吸取了讽兴当世的力量和反传统思想的精神。
C.儒家更强调理性和人伦秩序,较之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怪力乱神”的踪迹在儒家文化中难以寻见。
D. 楚辞是一种有关巫术礼仪的祭神歌舞和音乐,其源远流长,风格自由狂放,是集体的活动而非个人的创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了表现悲剧的崇高美,《离骚》《史记》的创作都侧重展现善与恶的对抗斗争。
B.从《史记·酷吏列传》批评汉武帝对人民的高压政策可看出司马迁的讽谏精神。
C.楚辞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道德规范和约束,故楚辞的道德教化作用比较微弱。
D. 楚汉浪漫主义和先秦理性精神作为两汉艺术的根本特征主宰了两汉美学思潮。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班固认为,《离骚》“弘博深刻,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
B.司马迁《报任安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朱熹:“《离骚》以灵修、美人目君,盖托为男女之辞而寓意于君,非以是直指而名之也。”
D.屈原“变国风雅颂而为《离骚》”,司马迁“易编年而为传记”,均具有开创性。
4.班级拟召开《屈原列传》学习讨论会,请你根据材料一,列出发言要点。(6分)
5.钱锺书《管锥编》:“《史记》于怪事、轶闻,未能妄除净尽,如刘媪交龙、武安谢鬼。”请结合材料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玩偶之家(节选)易卜生
柯洛克斯泰:我身上带着一封给你丈夫的信。
娜拉:信里把这事完全告诉他了?
柯洛克斯泰:信里把情节尽量说得轻。
娜拉:别让他看那封信,快把信撕了!我好歹给你去弄钱。柯洛克斯泰:对不起,海尔茂太太,我记得我说过——
娜拉:喔,我不是说我欠你的那笔债。我要你告诉我,你想问我丈夫要多少钱,我去想法子凑出来。
柯洛克斯泰:我一个钱都不想跟你丈夫要。
娜拉:那么你想要什么?
柯洛克斯泰:告诉你吧。我想恢复我的社会地位。我想往上爬,你丈夫一定得给我:帮忙。在过去的一年半里,我一件坏事都没干。虽然日子苦得很,可是我耐着性子一步步往上爬。现在我又被人一脚踢下来了,要是人家可怜我,只把原来的位置还给我,我决不干休。我告诉你,我想往上爬。我一定要回到银行里去,位置要比从前高。你丈夫必须给我添个新位置——
娜拉:他决不会答应。
何洛克斯泰:他会答应。我知道他的脾气,他不敢不答应,等我做了你丈夫的同事,你瞧着吧。用不了一年工夫,我就是经理离不开的一个好帮手。那时候,合资股份银行真正的经理是厄尔.柯洛克斯泰,不是托伐.海尔茂。
娜拉:不会有这种事。
柯洛克斯泰:你是不是会——
娜拉:现在我有胆量了。
柯洛克斯泰:喔,你别打算吓唬我!像你这么个娇生惯养的女人———
娜拉:你瞧着吧!你瞧着吧!
柯洛克斯泰:是不是躺在冰底下?躺在冰凉漆黑的深水里?明年春天开冻的时候飘到
水面上,头发也没有了,丑得叫人不认识——
娜拉:你别打算吓唬我。
柯洛克斯泰:你也吓唬不了我。海尔茂太太,没人会干这种傻事情。再说,干了又有
什么用?到那时候你丈夫还是在我手心里。
娜拉:以后还是在你手心里?将来我不在的时候——?
柯洛克斯泰:你忘了,你的名誉也在我手心里。(娜拉站着不作声,两眼瞧着他)现在我已经通知你了。别干傻事情。海尔茂一接到我的信,我想他就会答复我。你要记着,逼着我重新走上邪路的正是你丈夫,这件事我决不饶他。海尔茂太太,再见吧。(他从门厅里出去。娜拉赶紧跑到门口,把门拉开一点,仔细听。)
娜拉:他走了。他没把信扔在信箱里。喔,这是不会有的事,(把门慢慢拉开)怎么啦?他站着不走,他不下楼?难道他改变了主意?难道他——(听见一封信扔到信箱里。柯洛克斯泰下楼脚步渐渐地远了,娜拉低低叫了一声苦,跑到小桌子旁边,半晌不作声)信扔在信箱里了!(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厅门口)信在里头了!托伐,托伐,现在咱们完了!林丹太太拿着衣服从左边进来。
林丹太太:衣服都弄好了。咱们试一试,好不好?
娜拉:(声音低哑)你过来,克里斯蒂纳。
林丹太太:(把衣服扔在沙发上)什么事?我看你好像心里很乱。
娜拉:你过来,你看见那封信没有?瞧,从信箱玻璃往里看。
林丹太太:不错,我看见了。
娜拉:那封信是柯洛克斯泰的。
林丹太太:借钱给你的就是柯洛克斯泰吗?
娜拉:是,现在托伐都要知道了。
林丹太太:娜拉,我告诉你,他知道了对于你们俩都有好处。
娜拉:你还不知道事情的全部底细呢。我签过一个假名字——
林丹太太:什么!
娜拉:克里斯蒂纳,听我说下去。将来你要给我作证人———
林丹太太:怎么作证人?要我证明什么事?
娜拉∶要是我精神错乱了——这事很容易发生——
林丹太太:娜拉!
娜拉:或是我出了什么别的事,到时候我不能在这儿——
林丹太太:娜拉,娜拉,你真是精神错乱了!
娜拉:将来要是有人要把全部责任、全部罪名拉到他自己身上去。
林丹太太:是,是,可是你怎么想到?
娜拉:那时候你要给我作证人,证明不是那么一回事,克里斯蒂纳。我的精神一点儿都没错乱,我自己说的话自己都明白。那件事是我一个人做的,别人完全不知道。你记着。
林丹太太:我一定记着。可是我不明白你说的什么话。
娜拉:喔。你怎么会明白?那是一桩还没发生的奇迹。
林丹太太:奇迹?
娜拉:不错,是个奇迹,克里斯蒂纳,可是非常可怕,千万别让它发生。林丹太太:我马上去找柯洛克斯泰谈谈这件事。(节选自易卜生《玩偶之家》第二幕)
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快把信撕了!”中的“快”字表现出娜拉此时心情的急切,同时暗示信中所述之事对影响娜拉与海尔茂家庭安定的重要性。
B.柯洛克斯泰台词中出现的多处破折号大都表示话语中断,是娜拉急于表达所致,反映出娜拉要极力摆脱被要挟的困境。
C.“都是一桩还没发生的奇迹”,说明娜拉已经预料到海尔茂在得知真相后会大发雷霆地指责她,"非常可怕,千万别让它发生。"
D.“把衣服扔在沙发上”,看似一个随意的动作,实则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心理,表现了林丹太太对娜拉真切的关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中用“回溯”的手法,即通过柯洛克斯泰的追述交代出他与海尔茂之间的矛盾,使全剧的矛盾冲突更加集中强烈。
B.选文将柯洛克斯泰与娜拉作对比,彰显出狡猾、冷酷与单纯、正直的鲜明对立的人格差异,体现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丰富了戏剧主题。
C.柯洛克斯泰要挟娜拉这一情节,引出下文娜拉对林丹太太的托付,并触发后文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的矛盾,情节设计巧妙。
D.选文中人物的台词多用口语,通俗易懂,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诗化台词风格迥异,带给读者不同的审美体验。
8.请简要分析选文中娜拉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9.戏剧《玩偶之家》以娜拉的出走为结局,请简要分析选文为娜拉的出走做了哪些铺垫。(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努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峭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助授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0.对下列文段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尔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A.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B.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C.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使用残暴的方式进行统治,声威传遍天下,以致死后,边远的地方还能感受到他的余威。
B.秦始皇认为愚民、弱民、防民能确保自己的子孙后代万世称帝。
C.“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D. 强大的秦朝迅速土崩瓦解,引发读者思考。作品结尾也道明了秦朝灭亡根本上还是因为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东",太行山以东,指东方诸国。"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 秦以外其他六国都在山东。
B.“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与《孔雀东南飞》中“六合正相应”意义相同。
C.“七庙”,古代天子的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庶人不准设庙。
D."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凉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分)
(2)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班固《苏武传》)(4分)
14.最后一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作对比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请分条列举。(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睛。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5.下列对诗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痴儿"是作者的自嘲,但显示出一种兀傲的神情。"倚"字用得好,含有倚阁及赏晚晴两重意思。
B. 颔联描写出自己登快阁后的所见。这一联描写了"落木"、"千山"、"天"、"江"和“月”等景物,气象阔远。
C. 颈联中"青眼"一句的意思是:没有了"佳人"的相伴,诗人即使见到美酒,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
D.诗人在结尾处为排遣烦忧的“归船”、“白鸥”之想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 。
(2)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用比兴的手法,对门第决定人生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 。
(3)柳永《望海潮》中关于杭州桂花飘香、荷花满湖的四时美景的词句“__ , ”,据说让金主完颜亮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3题
李白在《蜀道难》中引入了边塞诗的历险主题,却去除了① ,这样,描绘的自然山水只剩下山水的艰险。滤掉了传统山水诗中山水意象的各种附带意义,滤掉了本应该有的功利色彩,山水意象首次作为崇高的审美对象在诗歌中出现。李白写作这首诗时袭用乐府古题,② ,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西想象属于文学创作表现手法,是浪漫主义作家的宝剑。《蜀道难》中,作者奇特的想象力表现在哪里呢?这主要表现在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任思绪放飞等方面。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的险峻,到"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深渊,无不展现了奇特想象所产生的审美效果。李白在《蜀道难》中将丰富瑰丽的想象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仅如此,李白以___之笔写就的蜀道难,( )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少见的以一条道路为题材的文学活动——蜀道文学。 ,朝代更替,无言的蜀道也经历了历史的洗礼,蜀道文学演绎了蜀道历史,记述了蜀道变迁,明代方孝孺作《蜀道易》,虽为歌颂当时皇上,但也反映了蜀道变迁与时代变化__。
俱往矣,“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时代已经来临,如今,上青天易,蜀道变通途。蜀道变迁已成为中国文明史中精彩的篇章,蜀道文学又迎来一个崭新的创作时期。此时,关心关注蜀道的人们应该想起李白,是他连接了蜀道与中国历史的关联度,提升了蜀道文学的形成和发展。
西成高铁的开通,在 中改善了西南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在同城化效应中,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节假日生活,让走进新时代的人民群众,梦想成真,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多更强。李白泉下有知,想必会是另一种咨嗟感叹吧!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神秘莫测 白云苍狗 休戚相关 风驰电掣
B. 神奇莫测 沧海桑田 息息相关 风驰电掣
C. 神奇莫测 白云苍狗 休戚相关 电光火石
D. 神秘莫测 沧海桑田 息息相关 电光火石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当时就赢得了广泛的惊奇赞叹,并写下了不少咏叹蜀道的诗歌,引来后世众多文人对蜀道的关注
B. 引来后世众多文人对蜀道的关注,并在当时就赢得了广泛的惊奇赞叹,写下了不少咏叹蜀道的诗歌
C. 引来后世众多文人对蜀道的关注,写下了不少咏叹蜀道的诗歌,并在当时就赢得了广泛的惊奇赞叹
D.在当时就赢得了广泛的惊奇赞叹,并引来后世众多文人对蜀道的关注,写下了不少咏叹蜀道的诗歌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此时,关心关注蜀道的人们应该想起李白,是他加快了蜀道与中国历史的关联度,提高了蜀道文学的形成和发展。
B. 此时,关心关注蜀道的人们应该想起李白,是他提升了蜀道与中国历史的关联度,促成了蜀道文学的形成和发展。
C. 此时,关心关注蜀道的人们应该想起李白,是他提升了蜀道与中国历史的关联度,提高了蜀道文学的形成和发展。
D.此时,关心关注蜀道的人们应该想起李白,是他连接了蜀道与中国历史的关联度,促成了蜀道文学的形成和发展。
21.下列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3 分)
A. 为了提醒自己,他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眼到、口到。"
B. 不速之客陨石真的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啊!
C. 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 港澳台同胞都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
22. 请在文中第一段序号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第一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4分)
四、写作(60分)
24.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总结后唐庄宗李存勖因宠幸伶人而国破身亡的历史教训时指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表达对欧阳修这句话的理解。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1.C(3分)A项曲解文意,据材料一“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可知,两人“精神追求相左”错误;B项强加因果,选项将原文的并列关系理解为因果关系; D项张冠李戴,“一种有关巫术礼仪的祭神歌舞和音乐”“集体的活动而非个人的创作”是《九歌》等作品而非全部楚辞。
2.B(3分)A项逻辑混乱,将误将“富于悲剧的崇高美”这一结果当做目的,“侧重”也于文无据: C项推断错误,“道德教化作用比较微弱”错,选项:D项推理不当,根据原文“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不抓住这一关键,很难真正阐明两汉艺术的根本特征”,“它”指的是“楚汉浪漫主义”,不包含“先秦理性精神”。
3.A(3分)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具有浪漫主义色彩。A项班固是东汉人,所以他所说“后世”包括汉朝,能说明汉对楚文化的继承;B项是说《史记》的创作目标;C项阐述的是《离骚》对象征手法的运用;D项谈的是《离骚》和《史记》各自具有开创性,没有体现出继承性。
4.(6分)由《屈原列传》可以看出《史记》的文化的烙印,体现出对楚文化的继承:①《屈原列传》写屈原以身殉国,显示出悲剧的崇高美;②司马迁借《屈原列传》寓己悲愤,带有诗的情韵,具有浓郁的抒情性;③《屈原列传》记录屈原忠君爱国事迹,表现出讽兴当世的力量和反传统的精神。(每点2分,前面的总论点也可以作为要点之一赋分。若有其它答案,只要于文有据,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5.(4分)①司马迁的审美观有着明显的尚奇倾向,《史记》在取材时喜欢保留怪事轶闻;②楚汉文化一脉相承,楚辞多有奇异的浪漫想象,《史记》继承了这种浪漫主义传统。(每点2分。若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6.C(3分)(从教材选文可知,娜拉没有料想到海尔茂在得知真相后会大发雷霆地指责她。娜拉认为海尔茂会替她承担责任,而她不愿意让丈夫承担责任,已经做好用自杀来承担罪责,所以提前让林丹太太作证,证明伪造签名是自己的责任。)
7.B(3分)(“将柯洛克斯泰与娜拉作对比”错。节选部分通过对话串联情节,表现人物性格,两人态度都很强硬,谁也不服或不怕对方,并没有体现出鲜明的人格对立。)
8.(4分)①听说柯洛克斯泰要把信给海尔茂,娜拉因怕借款之事败露而担忧。②柯洛克斯泰要威胁到海尔茂的利益,娜拉因维护丈夫而变得勇敢、坚定。③柯洛克斯泰投信之后,娜拉开始为丈夫会承担一切罪责而担心恐慌。(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2分,答对3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9.(6分)①受到威胁时娜拉表现得勇敢有担当,说明她内心坚定、有主见,为出走作了性格铺垫。②娜拉深爱丈夫,准备为丈夫牺牲自己付出一切,与后文海尔茂对自己的态度形成对比,为其出走作了情感铺垫。③娜拉深信丈夫会主动承担全部的责任和罪名,而后文海尔茂的表现让她希望落空,为其出走作了心理铺垫。(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D(3分)
11.D(3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不施仁义。)
12.C(3分)(A.“山东”指崤山以东。B.“六合正相应”指的是阴阳家以月建与日辰的地支相合为吉日,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总称“六合”。D.秦居雍州。)
13.(4分)(1)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像回声似一样应和他,担着粮食如影子般跟从他起义。(云,响,赢,景)
(4分)(2)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成就,位,爵,亲近)
14.(3分)①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②陈涉与九国之师比;③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每点1分)
15.C(3分)颈联写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句中“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16.(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或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自由自在隐居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17.(6分)(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8.B(3分)神奇莫测形容奇妙到极点;神秘莫测非常神秘,不可推测。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桑田: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或变化较快;白云苍狗,指天上的浮云像白衣,一会又变得像黑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风驰电掣,意思是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闪电一样快;电光火石,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失。
19.D(3分)联系上下文。
20.B(3分)两处错误:“连接了……关联度”搭配不当;“提升了……形成和发展”搭配不当。
21.A(3分)A直接引用;B特殊含义;C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对象;D特定的称谓。
22.(4分) ①此类诗歌中明显的功利色彩 ②展开丰富的想象(一点2分,酌情给分。)
23.(4分) ①把想象比作宝剑,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想象是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法,“宝剑”也是剑客们的重要武器,两者具有相似性;③想象如宝剑一般作用巨大,是浪漫主义作家写作的利器。(一点2分,两点即可。)
24.(60分)参照高考评分标准。1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