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1第2章第1节地壳物质组成和循环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必修1第2章第1节地壳物质组成和循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6-25 15:0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湘教版必修1第2章第1节地壳物质组成和循环
作者及工作单位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考虑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尚未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采用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实物观察、归纳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岩石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也容易收集到,通过对岩石及岩石中的矿物进行简单的识别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实践欲。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关于地壳的组成物质,教材简要地介绍了矿物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岩石的概念、分类,及常见的矿物与岩石。岩石作为地壳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教材中用较多的篇幅加以阐述,尤其是对三类岩石的成因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对应地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岩石,为学习地壳物质循环打下了伏笔。地壳的物质循环需要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且与复杂的地质作用相关,因而教材只扼要地讲述了地质循环的概念、能源来源和能量转化,对其地理意义没有加以展开讲述。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也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抽象,学生缺乏对这些内容的感性认知,因此采用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实物观察、归纳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课堂的分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与联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地理审美情趣。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及成因。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二)难点:1、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向学生呈现图片及其相关文字素材:20世纪70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一座商代古墓发现的刀刃,是由陨铁所制。这说明古人早期用的是“天上掉下来”的铁。师:天上掉下的陨铁太稀少了,人类最终只能在地球上找铁。根据我们先前所学知识,铁主要分布在地球深处,薄薄的地壳中,有铁含量很高的地方吗?这些铁是从地球深处跑出来的吗?还是另有其他成因呢? 学生思考回答 巧妙地运用新颖的材料设置悬念,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认知兴趣。
活动1 按照座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放一套常见矿物标本。 学生观察,并利用颜色、硬度对矿物进行简易识别。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承转: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他们常常按照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问题:请归纳出元素、矿物、矿产、岩石的关系? 学生归纳 在运用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岩石打动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揭示元素、矿物、矿产、岩石等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活动2 展示三大类岩石对比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 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活动3 承转:组成地壳的岩石有时会互相转化。 小组合作,依据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绘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在各组绘制完成之后,先由一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关系图,后请其他小组对该关系图发表见解,提出修正方案;最后,根据前面的讨论结果,各组对自己所绘制的关系图进行修正和完善。 给学生提供一个地理学习能力接受锻炼并得以提高的舞台,使他们通过关系图的绘制,在积极自主地建构知识过程中,理解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承转:岩石圈中的岩石等物质是不断转化的。这种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物质循环,就称作地质循环。问题:依据教材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归纳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来源。 学生归纳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认识地质循环及其能量来源。
课堂小结 师:在这堂课即将结束之时,让我们重新回到上课之初的话题上。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说出地壳中那些含量较高的铁矿是从哪里来的吗? 学生分析 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提高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他们的地理学习热情。
☆板书设计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一)矿物1、概念2、矿产3、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4、矿物的分类(二)岩石1、概念2、分类二、地壳物质的循环(一)地质循环1、概念2、能量来源3、产生的影响(二)岩石的转化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按照座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6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公布小组成员名单,同时在黑板上板书每个小组的数字序号。公布评价标准:每个小组都可进行展示,展示的结果以分值的形式打出写到对应小组。根据展示情况,可获得1—4分不等。对每个活动,先由一个小组进行展示,再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对展示结果以分值的形式展示到黑板上,同时教师创建一个评价表,记录好每位学生和每个小组的表现,也交给课代表一份评价表,让其也做好记录,以方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表现。
☆教学反思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地理的知识都是教师在上课时通过“讲授”交给学生的。本节课,教师打破了向学生直接呈现知识的做法,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生的地理视野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些活动,来让学生体验和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锻炼地理学习能力,提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