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须知:
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 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年级历史(学考)试题卷
2023 年 4 月
1.本试卷为试题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10 题,每题 2 分,每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20 分)。
1.《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它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形式是
A.纸草文书 B.泥版文书 C.龟甲骨片 D.青铜铭文
2.查士丁尼是希腊一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在他统治期间因他的文治和武功使拜占庭帝国进
入了“黄金时代”,但对欧洲乃至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的是他的文治。这里的“文治”主要是指
A.推行以文治国方针和控制亚欧商路发展工商业 B.形成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民主政治
C.在位期间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D.创立伊斯兰教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
①使城市获得独立主权
②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③标志资产阶级的产生
④有利于国王的统一事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这些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其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甚至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上述城市治理
4.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指的是
A.幕府统治 B.闭关锁国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5.1571 年,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开启。这一贸易路线流通的诸多商品中最重要的是来自中国的生丝、丝织品和来自美洲的白银,因此被称为“丝—银贸易”。这一贸易
A.推动了葡萄牙资本的原始积累 B.拉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
C.主要在菲律宾与中国澳门进行 D.刺激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6.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巨人,他们用各种方式阐述心目中的“理想国”。伏尔泰的理想国是君主立宪,孟德斯鸠的理想国是三权分立,卢梭的理想国是主权在民。由此可知,他们共同的诉求是
A.摆脱专制王权 B.主张自由竞争 C.倡导人性解放 D.否定宗教神学
7.18 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到 19 世纪中期,已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 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下列属于这场技术革命成果的是
①生产动力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②机器制造等旧产业部门焕发出新活力
③科学技术与生产实现了紧密结合 ④采用机器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某一时期:“金属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 马和驴;……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这一时期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还有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珍妮机 D.电话机
9.1922 年列宁指出:“一年来农民不仅战胜了饥荒,而且交纳了大量的粮食税,现在我们已经得到几亿普特的粮食,而且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强制手段。”这是因为苏俄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开展农业集体化 10.右图漫画中四只动物(熊狮鹰龙)举着自己国
家的小国旗,举杯预祝明年取得更大的胜利。
背后墙上七个花环,写着比利时、荷兰、挪威、
法国等七个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名字。该漫画
①反映了二战已发展到全球阶段
②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③体现出中国大国地位获得认可
④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Waes hael!(痛饮吧!)》(1942 年 12 月 30 日)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15 题,每题 3 分,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45 分)。
11.“当罗马扩张时,征服的也只是城市。像罗马这样的城市能够征服世界,但要管理这个世界就不容易了。
必须有一种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下列属于罗马帝国统治方式的是
①通过法律协调不同民族的关系 ②建立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
③通过建立统一市场体系来维系 ④建立层层分封体制来维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2.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他们不仅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还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他们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这反映出,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各民族间的融合 B.核心作用是保存东西方优秀文化
C.以伊斯兰教经典为灵魂 D.体现出吸收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13.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封君也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
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
A.封建生产关系已经实质解体 B.资本主义势力崛起
C.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D.宗教改革成效显著
14.13 世纪时,法国巴黎羊毛织工在行会章程中写明:“如果没有从国王处购买手工业执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织工。”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依靠城市提供的军队夺回了诺曼底等封建领地,使法国王室的领地扩大了三倍之多。这说明
A.王权阻碍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 C.城市一定程度上推动王权的加强 D.王权与城市不存在利益的冲突
15.中世纪时期,西欧神权理论主宰一切,成为解释法律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薄伽丘认为:“法官不能黑白不分,更不能作威作福,那些法官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公无私的执法者,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使臣,实际上只是罪恶与魔鬼的代理人罢了。”薄伽丘意在
A.批判神权统治 B.反对禁欲主义 C.宣扬天赋人权 D.倡导直接民主
16.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有深刻的影响。他翻译的目的是“使这类既不懂希伯
来语和希腊语、又不懂拉丁语文化水平较低的读者能用德语看懂《圣经》”。这一做法
A.推动人文精神复苏 B.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
C.强化天主教会统治 D.彻底打击了天主教会
17.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墨西哥的一些印第安人、黑人、穷人也能穿上中国丝绸做的衣服,甚至制成了流 行至今、融合中国纺织品艺术风格的墨西哥民族服装。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欧洲贸易中心的逐渐转移 D.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形成
18.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法。对下图中四个国家近
代政治的发展进程,叙述正确的是
A.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国家统一 B.②议会产生国家实际最高行政首脑 C.③通过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D.④通过民主改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19.林肯在南北战争前说:“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分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这说明战前林肯致力于
A.维护联邦统一 B.解放黑人奴隶 C.发展美国经济 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20.下列各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有误的是
史实 结论
A 1824 年,欧文建设“新和谐公社” 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
B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 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由此诞生
D 1871 年 3 月,巴黎公社建立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2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战役,下图标注序号的地方正确对应这三次重大战役发生地且符合发生时间顺序的排列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④ D.④②①
22. 英国史学家华尔脱斯认为:“国联不论在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始终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 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热望”。他意在强调
A.国联维护了世界和平 B.国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C.国联没有能制裁侵略 D.战后人们的和平愿望
23.有学者说:“进攻性的民族利己主义与防御性的民族利己主义是促发二战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防御性
民族利己主义的表现有
①《凡尔赛条约》对战败国的处置 ②大危机期间大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
③《慕尼黑协定》 ④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1948 年 4 月,《1948 年对外援助法案》经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生效。法案旨在通过美国物资和资金援助, 鼓励欧洲国家消除贸易壁垒,提升个人自由原则、深化自由制度、实现真正独立。对此,苏联
A.实行战略收缩 B.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修建“柏林墙” D.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25.对于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之间的关联,20 世纪西方史学理论有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下列,符合重构论观点的是
A.历史事实在某些人的头脑中,不然就不存在于任何地方
B.历史学家仅能书写文学文本,而非真相
C.历史中存在的无论何种模式,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制造”出来的
D.历史学家做不到像一面虚己以待的镜子那般的客观中立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题,26 小题 16 分,27 小题 19 分,共 35 分)。
26.文明的交流与传承,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绵长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 古代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支绚烂多彩的奇葩,它成果辉煌,影响深远,成为西方文明 的摇篮。但是,起步就生机勃勃的希腊文化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汲取古代东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形成的一种多元开放型文化。正如黑格尔所说:“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
——解晓毅《古希腊文化的东方之源》 材料二 18 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
博爱、人权和法制……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希腊文化“汲取东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具体表现。(6 分)
(2)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称谓的由来和精神内核,分析促使启蒙运动发生的“新的历史条件”。(10 分)
27.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 分)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 事……16 世纪时,伊比利亚国家在欧洲的海外事业中遥遥领先,从东方的香料贸易和美洲的银矿、大庄园和种植园中获得了巨大财富。但是,到这一世纪末,它们却从其各自的领先地位急速倒退。衰落的一个原因在于大批金银财宝源源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西班牙的物价大致上涨为北欧物价的两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议会将王位授予威廉和玛丽;但在登上王位之前,
他们需要签署一份“权利宣言”,后来又改称《权利法案》,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第二,征税权属于议会;第三,臣民可以自由请愿;第四,议员可以自由发表政见;第五,反对酷刑和重税;第六,议会须定期召开。通过这些规定,消除了在英国产生专制政体和出现天主教君主的可能性。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欧洲国家所处的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欧洲统一从此起步了…… 法国人认为把欧洲组织起来就可以使它摆脱两个集团的吸引;丘吉尔认为法德和解是一个欧洲组织的基石……残酷的二战促使欧洲人对民族国家和战争的反思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直接催生了欧洲联合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另一方面,欧洲人陆续在军事、外交、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尝试开展合作,把欧洲联合运动推向
了高潮,并且以建立煤钢共同体为开端,开始了欧洲一体化的漫漫征程。
——摘编自[法]皮埃尔·热尔贝《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等
(1)根据材料一,写出实现“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的两位航海家及其支持国。结合所学,分析 16 世纪末巨额财富流入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8 分)。
(2)写出“光荣革命”发生的时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权利法案》的主旨,并指出该法案为英国的哪一政治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4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联合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二战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西 欧国际地位的变化。(7 分)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
2022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学考)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C D A D B B A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C A B A B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A B C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26 小题 16 分,27 小题 19 分,共计 35 分。)
26.(16 分)
(1)表现: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扩散到希腊;腓尼基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 西亚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古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6 分)
(2)由来: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2 分) 内核:人文主义。(2 分)
条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近代科学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摆脱专制王权及教会思想束缚的需要。(任答 3 点 6 分)
27.(19 分)
(1)美洲:哥伦布,西班牙(2 分)东印度:达·伽马,葡萄牙(2 分)
影响:引发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4 分)
(2)时间:1688 年。(1 分)
主旨: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2 分)
制度:君主立宪制。(1 分)
(3)原因:美苏冷战;法德和解;对二战的反思;欧洲在军事、外交、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尝 试开展合作。(任答 3 点 3 分)
变化:二战后,西欧丧失世界格局中心地位;冷战期间,欧共体成立,西欧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