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复习模拟训练科学试卷(含七八年级内容,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复习模拟训练科学试卷(含七八年级内容,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02 19:5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复习训练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
C.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
2. 如图所示,通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3. 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大部分来自于(  )
A.听觉 B.视觉 C.嗅觉 D.味觉
4. 小明设计了一个电路,开关断开两灯都不亮,开关闭合两灯均发光,拧下其中一只灯泡,另一只灯泡仍发光,则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 D
5.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6. 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计时员分别根据发令枪的烟雾和枪声开始记录同一运动员的成绩,若甲的记录结果为11.3 s,则乙的记录结果约为(  )
A.11.0 s B.11.3 s C.11.6 s D.11.9 s
7. 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梁子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8. 关于感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皮肤处可产生冷热觉、触觉和痛觉等多种感觉
B.舌是味觉器官,舌上的味蕾可以感受到多种味道的刺激
C.耳中的鼓膜是听觉感受器,接收声波后能产生神经冲动
D.只要眼球正常,就不会失明
9.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的读数(  )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10. 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11. 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的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12. 为了进行光学实验,物理课外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制了一个平行光源,在硬圆纸筒的一端安装了一个可在筒内前后移动的灯泡。为使筒内射出的灯光是平行光,在纸筒的另一端需要安装的光学器件和灯泡的位置应分别是(  )
A.凸透镜,焦点处
B.凸透镜,焦点以内
C.凸透镜,焦点与二倍焦距点之间
D.凹透镜,二倍焦距点之外
13. 妈妈常用手背来感觉孩子是否发烧,这说明手背皮肤中有敏感的(  )
A.触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冷觉感受器
14. 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
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有关
C.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5. 在图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小灯泡都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有示数且不变。图中除标有序号的四根导线外其他元件正常,则出现断路的导线一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 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见下表。甲、乙相比(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70 1 100
乙 110 700
A.乙音调较高
B.甲响度较大
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17. 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 茜茜同学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经检查医生说她患了近视。下面是茜茜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画的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乙和丁
19.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 A 20 Ω”字样。以下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当开关S闭合后,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I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20. 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子距离测量仪,R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其每厘米长的电阻为0.5 Ω,电路各部分均接触良好。物体M只能在导轨上做直线运动,并带动与之相连的金属滑片P移动,电压表示数可反映物体M移动的距离。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中点,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1.5 V和0.2 A。由此可知(  )
A.电阻丝的总电阻为7.5 Ω
B.当电压表示数为2 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5 cm
C.当电压表示数为1 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5 cm
D.若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某端点,可测量的最大距离为20 cm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2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________(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22.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
(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太阳“像”。
(2)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________(填“深”或“浅”)。
(3)湖中孔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虚像。
23.如图所示,①②③④表示人舌上的味蕾分布区,各区味蕾对相应的味道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试回答。
(1)①区味蕾对________最敏感。
(2)②区味蕾对________最敏感。
(3)③区味蕾对________最敏感。
(4)④区味蕾对________最敏感。
24.如图,在一根横跨河流两岸的硬塑料管内穿有三根完全相同的电线。为了辨别哪两个线头为一根导线的两端,可以用图示的测通器来测试,其操作过程如下:
(1)连接A和B,将测通器的m连接在D上。当n连接E时小灯泡发光,连接F时小灯泡不发光。由此可以确定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下同)为同一导线的两端。
(2)为了弄清另两根导线的两端,可连接A和C,测通器的一端必须与________相连时,另一端只需接触一根导线就能将两根导线辨别开。若另一端接D时小灯泡不发光,则A和________为同一根导线的两端。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25.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
(1)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  (2)画出水中大致的折射光线。
26.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光心,请画出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20分)
27.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为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为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__(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28. 小明在探究“串联电路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已选用的器材是:电源一个,电压恒定为6 V;开关一个;小灯泡L1、L2,分别标有“2.5 V 0.5 A”和“3.8 V 0.5 A”;电压表一个;导线若干。
(1)蓝兰按图甲连好电路,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L1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V。
(2)蓝兰测量L2两端的电压时,只把电压表与A点连接的接线柱改接到C点,这样做_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量L2两端的电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量AC间的电压UAC时,电压表量程应选用________。
(4)为了方便进行多次实验,还必须添加的一种器材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8分)
29. 定值电阻R1两端加4.5 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0.45 A。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和定值电阻R0并联,电流表示数为0.50 A;用阻值为30 Ω的电阻R2替换R1,电流表示数变为0.30 A。求:
(1)R1的阻值。
(2)电源电压。
参考答案
1-5BABCC 6-10ADBAB 11-15DABCB 16-20DCBCB
21..振动;会
22.(1)光的直线传播 (2)浅 (3)反射
23.(1)苦味 (2)酸味 (3)咸味 (4)甜味
24.(1)C;F (2)F;E
25.解:如图所示。
26.解:如图所示。
27.(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在桌面上放一些碎纸屑 (3)小;①
28. (1)2.4 (2)不能;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3)0~15 V (4)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
29. 解:(1)R1的阻值R1===10 Ω。
(2)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
R1和定值电阻R0并联时,
+=0.50 A ①,
R2和定值电阻R0并联时,
+=0.30 A ②,
根据①式减②式可得:电源电压U=3 V。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