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16 《猫》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16 《猫》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2 20:4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猫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的结构。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勾画重要语句或段落,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喜爱的小动物。可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却再也不养猫了。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一起去探个究竟。
二、预习检查
(一)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污涩(sè)   怅然(chànɡ)   红绫(línɡ)
一缕(lǚ)   诅骂(zǔ)   怂恿(sǒnɡ)
chénɡ(惩)戒  nüè(虐)待   quán(蜷)伏
消hào(耗)   lǎn(懒)惰   乞ɡài(丐)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1)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2)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跑。
(3)妄下断语:不经考虑,胡乱、随意地做出判断。
(4)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三、合作探究
(一)速读课文,说“猫”。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示: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人物、地点、事件……预设学生的答案。
“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填写课后思考探究一。
3.请同学们运用第一人称以小猫的身份自述,要包括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任选一只)
教师示范:
我是主人家养的第一只小猫,是从隔壁要来的,有一身花白的毛,非常活泼可爱。我喜欢在阳光里滚来滚去,也喜欢跟三妹玩耍,我就像大家的小侣一般。可是后来我身体不知怎地出现了问题,每况愈下,可惜只陪伴了大家两个月我就离世了。
(二)细读课文,评“猫”。
1.细读文本。全文写了“我”家养的三只猫,请你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选取不同角度,以“从    方面来看这是一只    的猫”的句式来谈谈小猫。
预设学生会说出以下答案:
从颜色方面:如雪的花白猫,黄猫,脏兮兮的花白猫。
从性情方面:很活泼的猫,更活泼的猫,很忧郁的猫。
从家中地位方面:招人喜欢的猫(被宠爱的猫),宠爱有加的猫,若有若无的猫(遭冷遇的猫)。
从结局方面:病死的猫,丢失的猫,冤死的猫。
从养猫人的心情方面:让人酸辛的(花白)猫,让人怅然的(黄)猫,让人自责的(花白)猫。
对于学生说出的符合题意的句子均应予以肯定。
2.跳读课文,找出有关猫的细节描写进行圈画批注,品味其作用。学生自学,小组内朗读找出的细节描写的片段,批注交流。进行片段练习: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细节描写(包括动作、外貌)。
师生交流(电子白板展示教师的细节示例):
(1)“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扑”和“抢”足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丰富的情节立马展现在脑海中。
(2)“不好看”“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对于它,也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写出猫的忧郁性和大家对它的态度,让人觉得小猫活得可怜。
其实作者写猫,无论篇幅长短,都有细节描写。有了细节描写,就写活了猫。
教师扩充一下知识,对细节描写包含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进行片段练习。
片段练习展示:
小金鱼吃食也很有特点。每天清晨,只要我拎起装满红绿两色的鱼食袋时,它仿佛就明白要“开饭”了,便迅速在水面仰起头,身体垂直,嘴紧挨着水面,好像在喊:“我饿了,我饿了!”我刚将鱼食颗粒丢入水面,它就猛地张嘴一吸,将食物吞进肚里。但有时或许是偷懒,或许是没看见,它还在水里无动于衷。我便伸出右手食指不断上下打手势。它好像还真能“破译”,立刻浮上来“吃饭”。
3.下面请大家再仔细找找课文中的句子,看看所养的三只猫的共同爱好是什么。
预设学生会找到以下句子:
第一只小猫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小猫喜欢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爬上爬下;第三只小猫也常在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蜷伏于主人脚下。
师生交流:喜欢晒太阳。三只小猫都有着共同的爱好,如同人类一样喜欢阳光,它们在阳光里展示着生命的美丽。
(三)研读课文,悟“猫”。
1.猫这样美丽的生命在文中有着怎样的结局?思考:猫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吗?联系写作背景,你感悟到什么?
电子白板链接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平等相待。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师生交流:在这三只小猫享受它们生命的快乐时,悲剧诞生了,它们或被不可逆转的死亡带走,或者被他人强行抱走,或者被主人冤枉致死。它们是弱者,它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应同情弱者,平等地对待生命。
2.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好久”二字能否删去?
师生交流:“好久”说明时间之长。第一只猫病死让全家人都很酸辛;第二只猫整天让人担心,最后被抱走又让人愤恨不平。人能享受养猫带来的快乐,却不愿再承受失去猫的痛苦,干脆不养了。
接着思考:写第二只猫的文段中提到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他们分别代表哪种人?
师生交流:分别代表了有不闻不问和损人利己思想的两种人。
3.研读课文第30段:为什么“我”明白自己的错误后会感到如此痛心?“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试着读读议议。
朗读指导:为了读出“我”的难过、后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读在语速语调上要有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
师生交流:因为第三只猫的死与“我”的武断、粗暴有关,而且“我”再也没有改正的机会了。它促使“我”良心发现,使我感到内疚和悔恨。让我们体味到作者是一个勇于反思、严于律己的人。
4.研读结尾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探讨:“永不”两字如何读?为什么永不养猫呢?
师生交流:重读“永不”,读得沉郁、果决,读出伤痛。因为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个生命,所以永不养猫。
师生一起朗读最后四段话,加深感悟理解。
四、拓展延伸
1.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            ,我想说:             
交流点拨: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冤枉了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凡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要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17~29段,然后说说“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被猫咬死的。
预设发言:“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接着讨论:为什么“我”会犯这妄断的错误?联系智子疑邻的故事,从中可以悟出怎样的做人道理?
电子白板链接《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师生交流:《智子疑邻》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凭关系的亲疏和感情的好恶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作者所写的第三回养猫的情景,与这个寓言故事相类似。只因为不喜欢第三只猫,“我”就妄下断语,妻子也同意“我”的判断,这何尝不是在告诫人们: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理,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五、达标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屋脊(jǐ)  怂恿(sǒnɡ)  相称(chènɡ)
B.捕捉(bǔ)  失踪(zōnɡ)  虐待(nüè)
C.污涩(sè)  郁闷(mèn)  蜷伏(quǎn)
D.诅骂(zǔ)  悲楚(chǔ)  怅然(chánɡ)
解析:A项中“称”应读chèn;C项中“蜷”应读quán;D项中“怅”应读chànɡ。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
A.藤椅  辩护  酸辛  喜欢玩游
B.安祥  暴怒  预警  若有若无
C.咕噜  叮嘱  凝望  默默无言
D.惩戒  消耗  衔着  天生忧郁
解析:B项中“安祥”应是“安详”。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今天发试卷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回家的路上总在害怕爸爸知道后会批评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B.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C.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D.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解析:D项“无所不为”是贬义词,意思是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与语境不符。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B )
A.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猫的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
B.郑振铎先生的《猫》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判之情,从而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
C.本文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作者细腻而浓郁的感情。第一次养猫时,“我”“微笑着”看;得知小猫死讯时,“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D.在“芙蓉鸟事件”中,猫的含冤受屈与“我”的粗暴武断形成鲜明对比,这为后文写“我”的难过与后悔心情打下了基础,从而有力地凸显了中心。
解析:B项应为“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怜爱之情”。
5.请从修辞手法、词语、情感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形态。动词“滚”用得准确传神,与“白雪球似的”相照应,更显出猫的活泼可爱。
(2)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答案:直接抒发愉悦之情,“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说明作者花费时间之长,对小猫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3)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用极其肯定的语气表明了“我”认为这件事一定是猫所为的,写出了“我”对猫的愤恨之情,为下文用棒打猫埋下了伏笔。
6.文章在写“芙蓉鸟事件”的过程中,情节波澜起伏,请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妻买鸟——(猫凝望)——(猫被疑)——猫蒙冤 ——(猫受罚)——真相大白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三只性格各异的小猫,了解了弱者的悲剧;也见识了各色世人,反思了人性。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本文,培养关怀弱者的情怀,做一个公正宽容、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人。
七、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者被别人误解过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大家讨论:如何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