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人 造 地 球 卫 星冀教版六年级下册一、说教材
人造地球卫星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真正地迈入太空航行时代。学习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知识,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航天技术的杰出成就,从小培养学生热爱航天事业的思想情感。本节课主要学习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和功能以及模拟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本教材突出了人造地球卫星的重要性。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重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本节课中“模拟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重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照实验的设计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因此本节课通过观察对照实验的设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航天技术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学生对宇宙充满神秘感和兴趣,但缺乏太多的感性认识。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希望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本节课通过展示查阅资料、讨论设计探究方案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注意的品质。并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 三、 说教学目标 :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调查出各国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
2、能按照一定标准对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分类。
3、能有根据地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4、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对促进社会、
经济进步的作用。
1.了解现在的航空航天情况,知道人造卫星的用途。
2.会做模拟人造卫星飞行的实验,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建设祖国的崇高理想。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俗话说,“教无成法,但教要得法” 通过学生课下自己搜集大量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做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试验,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2、学法指导:本节课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4种机会:
(1)提供收集信息的机会。
(2)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
(3)提供操作、尝试、合作的机会.
(4)提供成功的机会。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是用模拟实验来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规律。五、说教学过程:
(一)、设计基本理念与特点
学科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品德三维一体的全面发展。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为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传统的的教学思路,通过搜集信息—分析资料—实验探究—思考质疑—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在设计中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鼓励学生的大胆思考、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来掌握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二)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从学生喜欢的“神六”和“嫦娥奔月”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合作交流。通过阅读资料,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卫星的多种功能。 此环节的设计是以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全班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为主线,教师以适时引导------巧妙补充---及时评价的教学方法为手段。突破重点。放手大胆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使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渗入其中。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它是人类进入太空的见证,反映了航天技术的杰出成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人造卫星的话题。 活动1:多种功能的卫星东 方 红 一 号通信卫星具有通信距离远、容量大、信号质量好、可靠性高和机动灵活等优点,因此在远距离通信、数据网络、电视教育、数据采集、电子邮件、政府行政管理、应急救灾、远程医疗、航海通信、个人移动电话等各种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介绍各种卫星东 方 红 2 号东 方 红 3 号斯 波 特 卫 星 对地观测卫星的种类很多,如资源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侦察卫星等。星上装有各类遥感设备(如相机、辐射计、雷达等),收集来自地球的陆地、海洋、大气层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辐射信息。然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以识别物质的性质和状态。这种观测方式的视野广阔,不受地理位置和国界的限制,可以迅速获取大面积、甚至全球性的动态变化的信息 GPS系统 导航卫星不受天气的限制,可以为卫星、飞机、导弹、船舶、车辆、人员进行导航。导航卫星网由数十颗卫星组成,也称为导航卫星星座,具有全球覆盖能力。导航卫星按导航方式不同可分为测速和测距卫星,根据卫星运行轨道的高度可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 科学实验卫星是用于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的卫星,主要利用在实际太空环境下考验卫星技术中的新方案原理、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以便为后续的实用卫星做技术储备。中国自1971年3月3日成功发射实践一号卫星以来,已经发射了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实践四号、实践五号。其中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是以一箭三星方式发射上天的。 风 云 1 号风 云 2 号先驱者10号 探测卫星月 球 探 测 者 奥 德 赛 号 发 现火 星 表 层 下 1m 深 处 有 混 在 土中 的 冰 上升号载人飞船是以东方号飞船为基础改进而成的。宇航员列昂诺夫乘上升号出舱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行走,历时10分钟。 ?????????????????????????????????????????????联 盟 号 阿 波 罗 飞 船 首 次 实 现 了人 类 登 上 月 球 的 梦 想 第三环节:分析整理资料、模拟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启发学生在做模拟实验前思考所用的材料和操作分别模拟什么,搞清楚模拟实验的本质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游戏层面。活动2:模拟人造地球卫星飞行人类真了不起!能把这么多的卫星送上太空!那么这些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为什么不掉下来呢?让我们用实验模拟一下 !模拟实验步骤:1.在乒乓球上扎一个小孔。
2.将棉线的一端系上一个小木棍,将小木棍送入乒乓球孔内,拉紧棉线。
3.把棉线的另一端捏在手中,并举过头顶,让乒乓球做圆周运动。(1)乒乓球模拟什么?
(2)当乒乓球作圆周运动时,握线的手有什么感觉?
(3)如果没有绳子,乒乓球还会绕自己作圆周运动吗?
(4)如果改变乒乓球的质量、棉线的长度、转动的速度,手受到的力有什么不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第四环节:
拓展应用。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倾听他们的设计活动,组织学生评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并说出理由.。六、说设计反思:
1.体现课改精神,注重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
在教师进行实验方案分析后,学生普遍反映思路清晰了,对人造地球卫星有了了解,通过设计新型卫星实验方案,使学生又一次得到了训练。从反馈来看学生基本学会了这种科学研究方法。
2.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讨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观察记录表、学生自我小结等,教师多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充分活动。在活动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不足之处:
在课堂学习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学生普遍存在着差异,有的活动如设计实验观察记录表,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完成。有些问题也讨论的不是很透彻。。以上问题要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注意,使课堂教学更完美。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