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波的干涉 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4 波的干涉 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5-03 20:5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4 波的干涉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波源甲、乙分别在一根水平放置的绳的左右两端,两波源发出的波在绳中的传播速度均是1m/s,在时刻绳上的波形如图中(a)所示,则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时,波形如图①所示,当时,波形如图②所示
B.当时,波形如图①所示,当时,波形如图③所示
C.当时,波形如图②所示,当时,波形如图①所示
D.当时,波形如图②所示,当时,波形如图③所示
2.两列水波周期均为2×10-2s、振幅均为1cm,它们相遇的区域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如图所示,下列图中能表示B点的振动图象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从入口S处送入某一频率的声音,通过左右两条管道路径SAT和SBT,声音传到了出口T处,可以从T处监听声音。右侧的B管可以拉出或推入以改变B管的长度,开始时左右两侧管道关于S、T连线对称,从S处送入某一频率的声音后,将B管逐渐拉出,当拉出的长度为l时,第一次听到最弱的声音。设声速为v,则该声音的频率为 (  )
A. B. C. D.
4.如图所示,在均匀介质中S1和S2是同时起振(起振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源,它们发出的简谐波相向传播.在介质中S1和S2平衡位置的连线上有a、b、c三点,已知(λ为波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点的振动总是最强,a、c两点的振动总是最弱
B.b点的振动总是最弱,a、c两点的振动总是最强
C.a、b、c三点的振动都总是最强
D.a、b、c三点的振动都是有时最强有时最弱
5.图甲所示为t=0时刻简谐横波a与b的波形图,其中a沿x轴正方向传播,b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m/s,振动方向都平行于y轴.下图画出的是平衡位置在x=2m处的质点从t=0开始在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 B.C. D.
6.在学校运动场上50 m直跑道的两端,分别安装了由同一信号发生器带动的两个相同的扬声器.两个扬声器连续发出波长为5 m的声波.一同学从该跑道的中点出发,向某一端点缓慢行进10 m.在此过程中,他听到扬声器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 )
A.2 B.4 C.6 D.8
7.如图所示,两列水波波源和的振幅分别为和A,某时刻它们形成的波峰和波谷分别由实线和虚线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发生干涉 B.波谷和波谷相遇处位移为零
C.C点的位移始终为零 D.此刻C点和B点的位移大小分别是A和
8.如图所示,在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和上放置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激起的波的波长为4cm,就图中A、B、C、D四个质点的振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B振动加强,则C、D振动一定减弱
B.若A、B振动加强,则C、D一定振动加强
C.A、B、C、D一定是振动加强
D.A、B、C、D一定是振动减弱
二、填空题
9.如图1所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相遇.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c和f分别为ae和bd的中点,则:
(1)在a、b、c、d、e、f六点中,振动加强的点是_____.振动减弱的点是_____.
(2)若两振源S1和S2振幅不相同,此时位移为零的点是______.
(3)在图2中画出此时刻ace连线上,以a为原点的一列完整波形,标出e点_______.
10.如图(a),在平面内有两个沿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和。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的路程差为___,两列波引起的点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填“加强”或“减弱”),点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填“加强”或“减弱”)。
三、多选题
11.在如图所描述的时刻,表示两列振幅相同、频率相同的横波相遇时的情况,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N是波峰与波谷相遇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振动的过程中,M点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做匀速运动
B.从如图时刻再经周期,M点的位移为零,但速度最大
C.N点此时处于平衡位置,速度为零,再经周期后速度仍为零
D.振动加强点一直处于波峰位置,振动减弱点一直处于波谷
12.如图所示,水面上有一个半径为4.5m的圆,圆心O与圆周上的a点各放一个振源,两振源的振动情况相同,产生波长为2m的水波,c、d为Oa连线的中垂线与圆周的交点,则
A.圆周上b点的振幅为0
B.c、d两点的位移始终最大
C.圆周上振动加强的点共有10个
D.圆周上振动减弱的点共有8个
13.两列完全相同的机械波于某时刻的叠加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波峰和波谷,此时(  )
A.a、b连线中点振动加强
B.a、b、c、d四点速度均为零
C.再经过周期,c、d两点振动仍然减弱
D.再经过周期,c、d两点振动加强
14.如图所示为两列相向传播的振幅、波长都相同的横波,它们在O点相遇,此后可能出现的状态是
A. B.
C. D.
15.一条弹性绳子呈水平状态,M为绳子中点,两端P、Q同时开始上下振动,一小段时间后产生的波形如图,对于其后绳上各点的振动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列波将同时到达中点M B.两列波的波速之比为l:2
C.中点M的振动是加强的 D.M点的位移大小在某时刻可能为零
16.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1.0 m和x=5.0 m处,两列波的速率均为v=2 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 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1.0 m和x=3.0 m的M、N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P、Q的平衡位置分别处于x=2.0m和x=2.5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质点Q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
B.t=1.25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cm
C.两列波能发生干涉,发生干涉后质点P为振动减弱点
D.两列波能发生干涉,发生干涉后质点Q为振动加强点
17.如图所示,表示两同频率发生干涉的水波在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波速均为,波长均为,点为、连线和A、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两点是振动减弱点
B.点是振动加强点
C.、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
D.时,点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
四、解答题
18.A、B两位同学分别手提长度L=4.0m绳子的两个端点从t=0时刻起同时开始振动,t1=0.40s刻绳子上所形成的波形图线如图甲所示。
(1)再经多长时间左、右两列波开始相遇;
(2)在图乙上画出t2=0.90s时刻绳子上的波形图线。
19.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同向的相干波源,相距4 m,两列相干波的波长为λ=2 m,则在以S1、S2连线为半径、S2为圆心的圆周上共有几处振动最弱的点?
20.如图所示,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和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的频率、振动方向均相同,且振动的步调完全一致,与之间相距,若的振动频率均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点为和连线的中点,今以点为圆心,以为半径画圆.
(1)该波的波长为多少?
(2)在连线上振动加强的点(和除外)有几个?
(3)在该圆周上(和两波源除外)共有几个振动加强的点?
思路点拨由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条件判断振动加强点的个数。
3.4 波的干涉
一、单选题
1.波源甲、乙分别在一根水平放置的绳的左右两端,两波源发出的波在绳中的传播速度均是1m/s,在时刻绳上的波形如图中(a)所示,则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时,波形如图①所示,当时,波形如图②所示
B.当时,波形如图①所示,当时,波形如图③所示
C.当时,波形如图②所示,当时,波形如图①所示
D.当时,波形如图②所示,当时,波形如图③所示
【答案】D
【解析】根据波的叠加原理,由于波速度,因此在时,两列波都传到2、3之间,正好完全重叠,叠加后各质点位移为0,如图②所示;两列波传播时互不干挠,因此时,都传到了对方一侧,如图③所示。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两列水波周期均为2×10-2s、振幅均为1cm,它们相遇的区域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如图所示,下列图中能表示B点的振动图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可知B点为振动加强点,其振幅为,周期不变为2×10-2s.综上分析,C正确.
3.如图所示,从入口S处送入某一频率的声音,通过左右两条管道路径SAT和SBT,声音传到了出口T处,可以从T处监听声音。右侧的B管可以拉出或推入以改变B管的长度,开始时左右两侧管道关于S、T连线对称,从S处送入某一频率的声音后,将B管逐渐拉出,当拉出的长度为l时,第一次听到最弱的声音。设声速为v,则该声音的频率为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当第1次听到最小的声音时,说明SBT和SAT的路程差是这一频率声波的半个波长,振动方向相反,从而相互消弱,则有


故选C。
4.如图所示,在均匀介质中S1和S2是同时起振(起振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源,它们发出的简谐波相向传播.在介质中S1和S2平衡位置的连线上有a、b、c三点,已知(λ为波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点的振动总是最强,a、c两点的振动总是最弱
B.b点的振动总是最弱,a、c两点的振动总是最强
C.a、b、c三点的振动都总是最强
D.a、b、c三点的振动都是有时最强有时最弱
【答案】C
【解析】已知(为波长),则两波到b点的路程相等,则该点是振动加强点;而两波到a点的光程差为一个波长,则也是振动加强点;两列波到c点的光程差也为一个波长,则此点也是振动加强点.因此a、b、c三点的振动都总是最强;故选C.
5.图甲所示为t=0时刻简谐横波a与b的波形图,其中a沿x轴正方向传播,b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m/s,振动方向都平行于y轴.下图画出的是平衡位置在x=2m处的质点从t=0开始在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题,两列波的波速相等,波长相等,则频率相等,能发生干涉,过周期后,两列波的波峰同时到达x=2m处的质点,则此质点振动总是加强,振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和,即为3cm,开始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开始振动,所以图象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在学校运动场上50 m直跑道的两端,分别安装了由同一信号发生器带动的两个相同的扬声器.两个扬声器连续发出波长为5 m的声波.一同学从该跑道的中点出发,向某一端点缓慢行进10 m.在此过程中,他听到扬声器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 )
A.2 B.4 C.6 D.8
【答案】B
【解析】当同学到两个声源的间距为波长整数倍时,振动加强,听到声音是加强的,故该同学从中间向一侧移动0m、2.5m、5.0m、7.5m、10m时,听到声音变大;当同学到两个声源的间距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减弱,听到声音是减弱的,故该同学从中间向一侧移动1.25m、3.75m、6.25m、8.75m时,声音减弱;故该同学从中间向一侧移动过程听到扬声器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4次。
故选B.
7.如图所示,两列水波波源和的振幅分别为和A,某时刻它们形成的波峰和波谷分别由实线和虚线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发生干涉 B.波谷和波谷相遇处位移为零
C.C点的位移始终为零 D.此刻C点和B点的位移大小分别是A和
【答案】D
【解析】A.由题图看出,波源形成的水波波长大于波源形成的水波波长,两列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波速相等,由波速公式得知,两列波的频率不等,不会形成干涉现象,但能发生叠加现象,故A错误;
B.两列水波波源和的振幅不相等,波谷和波谷相遇处位移大小为,并不为零,故B错误;
C.因两列水波波源和的振幅分别为和A,由题图可知,此时C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则位移大小为A,随着时间的推移,C的位移大小不断发生变化,不可能总为零,故C错误;
D.根据两列水波波源和的振幅分别为和A,结合题图,可知,此时刻C点和B点的位移大小分别是A和,故D正确。
故选D。
8.如图所示,在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和上放置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激起的波的波长为4cm,就图中A、B、C、D四个质点的振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B振动加强,则C、D振动一定减弱
B.若A、B振动加强,则C、D一定振动加强
C.A、B、C、D一定是振动加强
D.A、B、C、D一定是振动减弱
【答案】B
【解析】双曲线中,半实轴长,半虚轴长,故半焦距长,点A和点B到两个波源的路程差等于实轴长,即为8cm,波的波长为4cm,故点A和点B到两个波源的路程差等于波长的2倍,点C和点D到两个波源的路程差为零,由于波源的振动不一定同步,故如果A、B振动加强,则C、D一定振动加强;如果A、B振动减弱,则C、D一定振动减弱,故B正确,ACD错误。
二、填空题
9.如图1所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相遇.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c和f分别为ae和bd的中点,则:
(1)在a、b、c、d、e、f六点中,振动加强的点是_____.振动减弱的点是_____.
(2)若两振源S1和S2振幅不相同,此时位移为零的点是______.
(3)在图2中画出此时刻ace连线上,以a为原点的一列完整波形,标出e点_______.
【答案】 a、c、e b、d、f c、f
【解析】(1)由图可知:a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点,而b、d点是波峰与波谷相遇点,e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由于当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加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振动加强的点的连线上的c点也是振动的加强点;当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减弱,所以振动加强点是a与e,振动减弱点是b、d;c在振动加强的连线上,f在振动减弱的连线上,因此c是振动加强点,而f是振动减弱点;
(2)若两振源S1和S2振幅不相同,波峰与波谷相遇的位移不为零,平衡位置相遇为零,此时刻位移为零的点是:c、f.
(3)在图2中画出此时刻ace连线上,以a为原点的一列完整波形,如图:
10.如图(a),在平面内有两个沿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和。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的路程差为___,两列波引起的点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填“加强”或“减弱”),点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填“加强”或“减弱”)。
【答案】 2 减弱 加强
【解析】点波源的振动形式传播到点的路程为,点波源的振动形式传播到点的路程为,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的路程差为
由于两列波的波源到点的路程相等,路程差为零,且时两列波的波源的振动方向相反,所以两列波到达点时振动方向相反,引起的点处质点的振动相互减弱
由振动图线可知,波动周期为,波长
由于两列波的波源到点的路程分别为和,路程差为,而时两列波的波源的振动方向相反,所以两列波到达点时振动方向相同,点处质点的振动相互加强
三、多选题
11.在如图所描述的时刻,表示两列振幅相同、频率相同的横波相遇时的情况,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N是波峰与波谷相遇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振动的过程中,M点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做匀速运动
B.从如图时刻再经周期,M点的位移为零,但速度最大
C.N点此时处于平衡位置,速度为零,再经周期后速度仍为零
D.振动加强点一直处于波峰位置,振动减弱点一直处于波谷
【答案】BC
【解析】A.M点只振动不移动,A错误;
B.M点此时位移为正最大,再经周期,运动到平衡位置,位移为零,速度最大,B正确;
C.N是波峰与波谷相遇的点,两列振幅相同、频率相同,所以N点的振幅始终等于零,始终静止,C正确;
D.振动加强点也在平衡位置两侧振动,振幅最大,振动减弱点的振幅最小,D错误。故选BC。
12.如图所示,水面上有一个半径为4.5m的圆,圆心O与圆周上的a点各放一个振源,两振源的振动情况相同,产生波长为2m的水波,c、d为Oa连线的中垂线与圆周的交点,则
A.圆周上b点的振幅为0
B.c、d两点的位移始终最大
C.圆周上振动加强的点共有10个
D.圆周上振动减弱的点共有8个
【答案】CD
【解析】A.O点和a是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振源,b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不满足路程差是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故不是振动最弱点,振幅不为零;故A错误.
B.c和d两两波源的距离相等,波程差为零,满足路程差是整数倍波长为振动加强;振幅最大为2A,但位移在0~2A间变化,不是始终最大;故B错误.
C.根据题意,两列相干波的波长均为,而两波源相距为4.5m,根据干涉条件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偶数倍时振动加强,时,则在oa连线上有共3个点,每个加强线与圆周有两个交点,则圆周上的振动加强点共6个;同理oa右侧有共两个而圆周上4个点,共计10个振动加强点;故C正确.
D.稳定的干涉图样每两个加强点之间有一个振动减弱点,则5个强点间有4个弱点,和圆周的交点就有8个,故D正确.
13.两列完全相同的机械波于某时刻的叠加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波峰和波谷,此时(  )
A.a、b连线中点振动加强
B.a、b、c、d四点速度均为零
C.再经过周期,c、d两点振动仍然减弱
D.再经过周期,c、d两点振动加强
【答案】ABC
【解析】题图中a点为波谷与波谷相遇,b点为波峰与波峰相遇,两点速度均为零,在a、b连线上为加强区,振动始终加强;c、d两点振动始终减弱,振幅为0,即质点静止,再经过周期或者周期,c、d两点振动仍然减弱。
故选ABC。
14.如图所示为两列相向传播的振幅、波长都相同的横波,它们在O点相遇,此后可能出现的状态是
A. B.
C. D.
【答案】BD
【解析】当左列波的波峰和右列波的波谷相遇时,叠加后的图象为B;当两列波的波峰相遇时,叠加后的图象为D;而A和C是不可能出现的.
15.一条弹性绳子呈水平状态,M为绳子中点,两端P、Q同时开始上下振动,一小段时间后产生的波形如图,对于其后绳上各点的振动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列波将同时到达中点M B.两列波的波速之比为l:2
C.中点M的振动是加强的 D.M点的位移大小在某时刻可能为零
【答案】AD
【解析】AB.波速由介质决定,与波长和频率无关,则两列波的波速相同,则两列波将同时到达中点M,故A正确,B错误;
C.由于波的频率不同,故两列波并不能干涉,M点并不是振动加强点,故C错误;
D.由于波的频率不同,故两列波并不能干涉,M点并不是振动加强点,M点的位移大小在某时刻可能为零,故D正确;
故选AD.
16.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1.0 m和x=5.0 m处,两列波的速率均为v=2 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 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1.0 m和x=3.0 m的M、N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P、Q的平衡位置分别处于x=2.0m和x=2.5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质点Q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
B.t=1.25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cm
C.两列波能发生干涉,发生干涉后质点P为振动减弱点
D.两列波能发生干涉,发生干涉后质点Q为振动加强点
【答案】ACD
【解析】A.由两列波的传播速度相等,Q距N点近,故N点的振动形式先传播到Q点,质点Q的起振方向与图中N点的振动方向相同,根据波形平移法知质点N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则质点Q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A正确;
B.由图知波长λ=2m,t=1.25 s时间内两波传播的距离为
向左传播的波波峰传到M点,向右传播的波波谷传到M点,所以质点M的位移为零,B错误;
C.由图知波长λ=2m,两列波的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能发生干涉,质点P处是两列波波峰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减弱,C正确;
D.由图知波长λ=2m,质点Q处是两列波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加强,D正确。故选ACD。
17.如图所示,表示两同频率发生干涉的水波在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波速均为,波长均为,点为、连线和A、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两点是振动减弱点
B.点是振动加强点
C.、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
D.时,点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
【答案】AB
【解析】题图中、均为振动加强点,位于、的连线上,分析可知也是振动加强点,而A、两点处波峰与波谷相遇,故这两点是振动减弱点题图中所示时刻,点偏离平衡位置,而点偏离平衡位置,故二者竖直高度差为,再过,两列波的波峰恰在点相遇,故点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达到.故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四、解答题
18.A、B两位同学分别手提长度L=4.0m绳子的两个端点从t=0时刻起同时开始振动,t1=0.40s刻绳子上所形成的波形图线如图甲所示。
(1)再经多长时间左、右两列波开始相遇;
(2)在图乙上画出t2=0.90s时刻绳子上的波形图线。
【答案】(1);(2)
【解析】
(1)由图甲可知,波的周期T=0.40s,波长=1.0m,所以波速
v==2.5m/s
所以再经时间两列波恰好相遇。
(2)t2=0.90s时刻两边的波都各自再前进,在相遇的部分叠加,则绳子上的波形图线如图所示
19.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同向的相干波源,相距4 m,两列相干波的波长为λ=2 m,则在以S1、S2连线为半径、S2为圆心的圆周上共有几处振动最弱的点?
【答案】8
【解析】两列相干波在空间上会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其振动加强或减弱由两波源到该点的距离差及波长决定,当距离差
Δx=nλ(n=0,1,2…)
时,振动加强;当
Δx=(2n+1)(n=0,1,2…)
时,振动减弱。设圆周上某点P振动最弱,如图所示
由干涉条件得
|S1P-S2P|=(2n+1)(n=0,1,2,…)
而λ=2m,S2P=4m,S1P的范围为0~8m,分别代入后可得共有8处振动最弱的点。
20.如图所示,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和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的频率、振动方向均相同,且振动的步调完全一致,与之间相距,若的振动频率均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点为和连线的中点,今以点为圆心,以为半径画圆.
(1)该波的波长为多少?
(2)在连线上振动加强的点(和除外)有几个?
(3)在该圆周上(和两波源除外)共有几个振动加强的点?
思路点拨由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条件判断振动加强点的个数。
【答案】(1);(2)三个;(3)六个
【解析】 (1)由公式

(2)设为连线上的振动加强点,则
其中,,由于,由此解得

即在连线上除外,还有点和另外两个振动加强点,设它们分别为,如图所示
(3)三点为振动加强的点,过三点作三条振动加强线(表示三个振动加强区域)交于圆周上六个点,如图所示,显然这六个点也为振动加强点,故圆周上(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