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2014年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备考安阳市63中学 王惠一、历史复习的指导思想
以《历史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为指导,明确考试范围,把握考试方向,面向全体学生,立足教材,研究复习方法,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技能和综合素养。二、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本学期复习我们拟定为三轮
第一轮: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基本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课本为纲,辅以复习材料。这一轮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课堂教学流程:(一)教师——课堂引导五环节:
第一、解读考纲(ppt):
第二、分发活页——知识点填空题:
第三、抽查、更正
第四、构建单元知识导图
第五、中考链接 近代化的探索
背景/时间 派别 过程 口号/人物 性质 内容 作用 特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地主洋务派 自强求富 器物(技术)
19世纪60年代 洋务运动 封建统治者 (经济)近代化起步
到90年代 曾左李张 自救运动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1895年《马关条约》 资级维新派 变法维新 制度 由浅入深
后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思想启蒙
1898年 康梁谭 改良运动 追求君主立宪 由表及里
(政治) 层层递进
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 资级革命派 三民主义 制度
深 清政府列强工具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 逐步深入
1911年 孙中山 民主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0世纪初新旧思潮- 资级激进派 民主科学 思想文化 思想解放
冲突 新文化运动 思想大解放运动 (文化)
1915年 陈李鲁胡 追求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2.下列历史人物中,既在军事上捍卫了国家主权,又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是
A.谭嗣同 B.詹天佑 C.左宗棠 D.邓世昌
4.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5.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答案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力这首诗写于l935年10月,叙述的长征历程中没有涉及到的事件是【】
A.强渡大渡河 B.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C.飞夺泸定桥 D.巧渡金沙江
17.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农业 D.优先发展商业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成立以色列国。此后,以色列和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之间多次进行战争,史称中东战争。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列强的必争之地。”该材料叙述的内容中不包含【】
A.以色列建国 B.列强争夺中东地区的原因 C.中东战争 D.印巴分治 (二)学生——课堂学习四做到:
1、学会:完成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2、会学:把书读厚、再读薄
3、会做:基础性试题
4、做对:保证不丢分 第二轮:专题复习,狠抓综合。
今年我校专题复习打算用《说明与检测》的十个专题:
专题一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专题二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专题三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专题四 新中国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专题五 中国古代、近现代的科技、思想和文化
专题六 世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专题七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专题八 中外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
专题九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
专题十 国别史两大类试题:①考查同一时期的不同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事件的试题。 如:08年第24.(3分)20世纪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一系列国际会议的召开对世界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会议名称。(每小题写出一例即可)
(1)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会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会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09年第4题、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百度网站上输入“1912年的中国”,你可能搜索到的是 【 】
A.张骞的大生纱厂宣告破产 B.京张铁路全线通车三周年纪念典礼举行
C.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D.《申报》刊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消息
09年第24题.(3分)请根据下列描述,列举出相应历史人物的名字:
(I)他领导了一场革命,推翻了一个王朝,缔造了一个共和国,被称为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他是——(1分)
(2)他是一个战功卓著、广受崇拜的将领,他对自己担负的使命抱有狂热的信念.他确信自己就是民族注定的拯救者,他创造过许多经典战例,却以一次战役惨败而蒙羞,只有他制定的法典是永存的。 他是—— (1分)
(3)他是20世纪的科学巨匠。他热爱和平,厌恶战争,关心人类的命运。他提出的著名理论为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他是——(1分)
12年的第12.下列对各国在19 世纪上半期所出现的历史情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英国:“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
B.美国:奴隶贩子当众毒打和侮辱带着镣铐的黑人奴隶
C.中国:英国人在上海从事商业活动
D.印度:章西女王带领起义军保卫章西城
②考查学生根据某种共同特征,把相对孤立的知识点进行重组、深化,确定出一个主题、核心或共性结论的试题。
如2013年的第8.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10.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同年中日两国建交。这些都体现了【】 A.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国同欧美国家正式建交 D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2.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和平建国 D.抗日救亡
18.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法西斯的暴行 B.德国侵略者的罪行C.欧洲战场的残酷 D.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第三轮:模拟训练,归纳技巧 能力是不能传授的,只能训练。“练”是巩固、应用,“评”是提高。质量是靠练和评来提升的。
下面以2013年中考试题为例,归纳技巧 3.“l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l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l914年有l69家,l915年增至206家。”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结束了封建帝制
C.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人们发现水力机器必须建立在河流旁,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河流;风车又必须在有风的情况下才能工作;水力和风力的大小也因水流、风速等因素变化不定。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亟需解决的问题是【】
A.更广的销售市场 B.更多的工业原料
C.更好的机器动力 D.更大的生产场地
20.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威林格突遭酸雨袭击,三天之内全城树木脱叶,花草枯萎,呈现一片灰白色。该事件凸显了人类在发展中面临着【】
A.资源问题 B.毒品问题 C.环境问题 D.战争问题11.l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迅速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863计划纲要》。材料反映了【】
①邓小平的果断决策②科学家的时代责任感③党中央的高度重视④“两弹一星”的研制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某法律文件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由此可知该文件【】
A.结束了英王的君主身份 B.受到了伏尔泰启蒙思想的影响
C.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D.保留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段材料反映了拿破仑 A.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发动了“雾月政变”
C.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16.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
A.结束了沙皇统治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4分)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材料三 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2)依据材料二概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哪些?(3分)
(3)从材料三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做题方法:
①会运用历史术语来回答问题
②从材料里概括答案
③做每一道试题都必须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关键词
④灵活运用单元标题、课文标题和总结性语言
⑤根据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推出问题的原因和作用 祝各位老师带领学生
考出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