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车站中学2014年中考历史科最后冲刺单项选择题专项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车站中学2014年中考历史科最后冲刺单项选择题专项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6-24 10:1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车站中学2014年中考历史科
最后冲刺单项选择题专项训练50题1.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
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
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
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C 2.“秦皇汉武”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以下
关于两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是我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封建皇帝
B. 都尊崇儒家学派
C. 都曾经抗击匈奴
D. 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突出
贡献B
3.请根据下图中节目主持人的提示回答,所说
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提示一: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
“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提示二: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B 4.从东汉末年开始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对这一变迁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

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C.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

D.自然条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C 5.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元朝专门设立了直接管辖台湾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
6. 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间
内,揽阅奏折1160件,处理政事339件。朱元璋
的忙碌和下列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A.设立行省 B.实行三省六部制
C.废除丞相 D.设立军机处C C 7.现代中国人热衷于利用古代名人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下面有一位作为商标的古人,他的研究领域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位古人,他是哪一幅商标上的C 8. 下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出现直接
反应了宋朝的
A. 社会生活丰富 B. 商业繁荣
C. 民族关系发展 D. 国家统一B 9.这样的牌匾(如上图)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
时期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B 10.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
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下图反映
的是
A.秦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B.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
C.唐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D.清朝对今西藏地区的管辖B 11.一位同学构思了一部历史小说,书中描写
了唐朝时期李三一天的生活情况,其中错误
的地方是
①早上拿着交子去买馒头
②街市游玩结识了一位回族朋友
③突然听说鉴真去日本讲学了
④晚上在家研读《大唐西域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2.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辽阔。为加强西北边疆
的管理,清政府设置了
A.西域都护府 B.宣政院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伊犁将军A D 13.令李鸿章伤感反省——“洋务是纸老虎”;
让康有为、梁启超愤然上书——变法图强;
使张謇暗下决心——“实业救国”的共同
背景是
A.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
《辛丑条约》C 14. 2014年4月23日是中国海军建立65周年。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并为之苦苦求索。中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下列哪一时期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中国成立后A 15. 外交部长王毅在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答记者问时,批评了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的论调,强调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对材料中的三个年代解读有错误的一项是
A. 1894年的中国面临列强、特别是日本的侵略
B. 1914年一战爆发后,日本趁机占领中国山东
C. 2014年的中国向日本发起全面而猛烈的挑战
D. 2014年的中国是一个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大国C 16.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七次会议25日下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9月
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
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建立
②这两个纪念日的设立体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
侵略的勇气与决心和纪念死难者。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
④“南京大屠杀”体现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的暴行。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 1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观上减小了F2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发动内战 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A 18. 下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
出版机构创办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B 19. 习近平总书记说,学习焦裕禄时我上初中,当时政治课老师读报,读着读着便哽咽了,听着听着我们也流泪了。总书记接着说,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被誉为
A.“解放军好战士” B.“两弹元勋”
C.“铁人” D. “党的好干部”D2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答记者问时指出(如图):“远亲不如近邻。从国与国的关系讲,朋友可以选择,但邻居是无法选择的,要世代相处下去。无论是从理智上,还是从感情上,我们都认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习主席在此着重强调的是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D.和平共处D 21. 2013年5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出访印度时,
发表了题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的署名
文章,指出:中印两国天造地设,注定终将走
在一起。60年前,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
团时首次提出了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多边外交活动的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B 22.见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A.稳定物价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三大改造D23.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两图反映的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图一 1950年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图二 农民领取土地承包合同
A.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实施
B.图一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二实行的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图一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图二使农民
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D.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A 24.下图宣传画发表期间中国农村的社会状况是

A. 全国农村实行土地改革运动
B.农村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轰轰烈烈展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B 25. 新闻图片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下列这幅图片
拍摄的时间最有可能是在A.1949年 B.1954年
C.1958年 D.1980年C 26.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
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
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可做梦也没有想
到,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伙又散伙了。”让
田福堂感到“痛苦”的事件是
A.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B 27.11世纪前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工商业的
逐渐发展,西欧各地也出现了城市复兴的现象。
这种现象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 加速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B. 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C. 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播
D. 催生了市民阶层,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
了条件D 28.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一期关于古代文明传播的
图片展览,下列是汪渃同学收集的一组,其中与
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D 29.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人文主义 B.新航路开辟
C.人和世界被发现 D.基督教统治世界 C 30.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近代社会开始逐渐确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能力,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开创了新兴的工厂制度,“它”推动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下面四个选项中最能代表这个“它”的一项是C 31.据统计:17世纪全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
估计约有500万;18世纪时,超过一个亿。导致
此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拿破仑战争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B.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对外扩张
C.新航路开辟扩大了英国市场
D.英国一直走在近代化的前列B 32.下列是中外各国对农业改革的措施,对其共同点理解
不正确的是
俄国: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解放并得到一块
份地,但必须出高价赎买;
美国: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凡是美国公民,只
要交10美元手续费,就可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土地,连续
耕种5年,即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中国: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时,规定允许土地买卖。
A.都具有土地私有性质
B.农民都要付出一定的赎金
C.都调动了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
D.都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 33.贝多芬的音乐跳动着强烈的时代脉搏。有关“时代脉搏”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在欧洲拓展
B.资产阶级革命兴盛
C.国际工人运动发展
D.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 3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都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掀起巨大的浪花。“浪花”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A. 建立的社会制度  B.革命进行的方式
C.人民群众的参与  D.旧统治的结束BA35. 2014年是诺曼底登陆70周年,其登陆地点是在
哪一图中,请你标注出来 A B C DB36. 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013年美国防长在新加坡香格里拉会议上宣称到2020年要把美国海、空军实力的60%部署在亚太地区。美国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遏制日本右翼势力 B.遏制中国的崛起
C.遏制俄罗斯的发展 D.遏制东盟的发展B37.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下列现象
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机器轰鸣,火车奔驰
B.车马劳顿,家书万金
C.在线购物,网络订票
D.楼上楼下,电灯电话38.“科技领先→涂炭世界→惨遭肢解→ 重新
统一”描绘了当今社会哪一国家的历史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日本CB39.“基于……‘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
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决定以美援
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
的目的。”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成立“欧洲共同体” B40. 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说怕社会主义。二是技术上的,怕原子弹秘密保持不住。第三怕是经济上的,随着和平的来临,经济会重新转身衰退。下列属于当时美国克服“第一怕”的主要措施有

①杜鲁门主义 ②马歇尔计划
③确立美元的国际地位 ④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A41. 1941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代表性的事件是

①德国闪击波兰 ②德国突袭苏联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 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B42. “冷战”期间,美苏双方将争夺限制在除直接
战争之外的领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不包括
A. 美苏两国都是核大国
B. 美苏两国势均力敌
C.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D. 两次世界大战的沉痛教训C743. 如下图,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这次
战役,对整个战争进程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C.开辟了打击德军的欧洲第二战场
D.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C44.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掀起了民族
解放运动。以下对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表述
不相符的是
A.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实行
印巴分治
B.1952年,纳赛尔领导埃及革命取得胜利,
建立了埃及共和国
C.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建立起革命
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D.玻利瓦尔是拉美独立运动中杰出的代表,
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D45. 1943年冬,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
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
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
国。”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宣言
A. 表明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 宣布了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失败的命运
C. 确认中国拥有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D. 承认中国有与美英等国完全平等的国际地位C46.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是利用GPS定位
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进行定位、导航的
系统。它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①原子能技术 ②航天技术
③生物工程技术 ④计算机网络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D47.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
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能够证明这一
观点的是,经济全球化
A.推动了世界贸易日益规范化
B.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拉大了穷国与富国间的距离
D.有利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C48. 历史的天空下群星闪烁。以下这些为人类的
文明、进步、发展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中,与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密切关联的一组人物
中关联不正确的是
A.?列宁建设道路探索中提岀新经济政策
B. 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C. 罗斯褔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
D. 斯大林为实现工业化提出五年计划 C49.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下列历史结论,正确的是
A.《雅尔塔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联合国的成立
B.古巴导弹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C.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经济上已经
完全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东西方两大集团
对峙格局的终结C50.读图时代看历史,冷战更加鲜活
生动。右图《冷战图志》讲述了以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东西方
对立阵营,持续近半个世纪明争
暗斗、纵横捭阖的故事。该书中,
不应出现的章节是
A. 新政:从空前危机到国家干预
B.雅尔塔:从一张便条到一篇演说
C.西欧:从各自为政到走向联合
D.解体:从八一九事件到圣诞节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