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3 16:3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其相关事件的内在联系是
A.三大改造为“一五”计划奠定了制度基础
B.土地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C.“一五”计划促进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D.土地改革为三大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
2.1976年清明节前后,天安门前流传一首诗。“悼词花圈献碑前,周围广场尽萧然。总想恩人功和绩,理应哀痛泪连绵。”这首“藏头诗”悼念的是
A.刘少奇 B.彭德怀 C.朱德 D.周恩来
3.莫言的小说《蛙》中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 B.农业合作社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了粮食产量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4.解放初期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C.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D.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的现状是( )
A.工业高度发达,实现了现代化 B.工业基础薄弱,水平低
C.是亚洲发展最快的国家 D.农业发达,工业落后
6.老照片是历史的记忆。下面这张老照片是镇江市大炼钢铁的重要基地——象山炼铁厂的小高炉群,它拍摄的历史时期是
A.一五计划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议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8.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9.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了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雷锋等先进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 )
A.集中在推进了工业化实现
B.说明中国改变了农业落后面貌
C.充分表现了艰苦创业精神
D.证明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10.下面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运动 D.工业化建设运动
11.下表反映了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7% 0.1% 7.3% 53.4% 32.2%
A.1949年
B.1953年
C.1952年
D.1956年
12.1953年—1956年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包括(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13.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实现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保证。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整顿经济秩序
D.“三大改造”完成
14.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其中严重的失误有(  )
①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②文化大革命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青藏铁路 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6.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市场经济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政治协商制度
17.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抗美援朝胜利
18.下表为1957年我国部分行业产量情况。表中信息说明我国( )
项目 产量 比1952年增长
钢产量 535万吨 296%
原煤产量 1.31亿吨 98.5%
发电量 193亿千瓦时 164%
粮食产量 1.95亿吨 19%
棉花产量 164万吨 26%
A.农轻重的比例平均发展 B.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
C.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农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
19.下图是某同学用图示法记录历史课上学习的某一内容。请你根据图示判断这一内容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下图是八年级某学习小组准备的发言提纲,由此判断该学习小组要讲述的是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苏联帮助建设
3、实现工业化起步
A.公私合营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1.“严寒冻裂金属、风暴卷走帐篷、泥泞陷住车轮……却征服不了石油工人的革命意志。”他们中的典型代表是( )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邓稼先
22.下列图片共同见证了新中国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B.人民政权的巩固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D.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2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是在 ( )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7年
2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该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5.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
A.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基础 B.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C.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D.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报纸名称 社会摘要
《人民日报》(中国)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人民论坛报》(波兰) 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持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两幅图片与1949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有关?指出这次会议召开的目的?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次会召开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
(4)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两次会议在中国历史上分别做出了怎样的制度创新?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9月—1958年10月宁夏大事年表
1949年9月 23日,银川解放;月底,宁夏全境解放
1949年10月 18日,中共宁夏省委宣告成立;23日,宁夏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1952年4月 全省12个市、县共53个区、328个乡全面完成土地改革
1954年7月 23日,宁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956年12月 92.23%的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2.62%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银川市90.95%的私营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
1957年12月 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工农业生产主要产品预计指标
1958年10月 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25目,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告成立
——根据《当代宁夏日史(第一卷:1949.7—1958.12)》整理
(1)依据材料,结合当时国内形势,说明宁夏上述变化发生的背景。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时期宁夏的发展变化。
2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农村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图一农民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图二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社员)工资分5—7个等级,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材料五: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完成有何意义?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根据材料四和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至少两点)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年——1952年底,新生的共和国在农村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上地。
材料二: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方面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开始于何时?是依据哪一法令进行的?这场改革彻底废除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完成于何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1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B
6.C
7.A
8.B
9.C
10.A
11.D
12.C
13.D
14.C
15.C
16.A
17.B
18.C
19.B
20.B
21.B
22.A
23.C
24.B
25.B
26.(1)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目的:为筹建新中国做准备
(3)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制度创新:材料二:初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材料三: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
27.(1)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大陆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宁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宁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等
28.(1)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成了现实,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2)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
(4)经济建设要认清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走科学发展观的道路;必须不断坚持改革;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至少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9.(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2)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1956年底;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