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时《小鸡吃食》表格式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时《小鸡吃食》表格式精品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03 05:4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第9课时 小鸡吃食
教学内容分析:
由于我们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加减法在计算学习中非常重要,是后续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知识基础。本课提供了充满童趣的“小鸡吃食”的主情境,情境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将有关10的加减法有机地融入情境之中。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
3.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初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熟练计算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应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 师:是的,这些动物其实都是用手摆出来的,我们有十个手指头,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10的加减法。 生:是用手摆出来的,再画图形成的。 从创意图片欣赏到十个手指,再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环节二 探究新知 活动1: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看小鸡玩得可开心了,它们要去吃饭了。仔细观察,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是的,原来有9只小鸡,又来1只,求一共有几只,就是把它们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还可以怎样列式? 师:把两部分小鸡合起来,可以写9+1=10,也可以写1+9=10。 师:你是怎样算出是10只小鸡的? 活动2:说一说,填一填。 师:为什么8+2=10呢? 师:再来看还能写出什么样的减法算式呢? 师:观察列出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师:看,两只小鸡跑到蓝色盘子边了,现在像刚才一样,填一填。 活动3:拨一拨,填一填。 师:下面我们就用10颗珠子,照样子,拨一拨,填一填。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4:用手势表示加减法算式。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刚才我们是拨珠子,现在举起你的双手,我们再来一起说一说。 生:我来数一数,1,2,3,4,5,6,7,8,9,原来有9只小鸡,又来了1只就是10只。 生:9+1=10。 生:也可以把这只小鸡和原来的9只小鸡合起来,算式就是1+9=10。 生:9再添1就是10。 生1:粉色盘子边有8只小鸡,蓝色盘子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10只小鸡。 生2:把两部分小鸡合在一起,算式是8+2=10,一共有10只。 生3:还可以填2+8=10。 生1:用圆片摆一摆,1个圆片表示1只小鸡,先摆8个圆片表示粉色盘子边的8只小鸡,再摆2个圆片表示蓝色盘子边的2只小鸡。数一下,8,9,10,所以8+2=10。 生2:用手指算,先伸出8只手指表示粉色盘子边的8只小鸡,再伸出2根手指表示蓝色盘子边的2只小鸡。合在一起,正好是10根手指。 生3:画一画,一个三角形表示1只小鸡,先画8个三角形表示粉色盘子边的8只小鸡,再画2个三角形表示蓝色盘子边的2只小鸡。8+1=9,9+1=10,所以8+2=10。 生1:一共有10只小鸡,粉色盘子边有8只小鸡,蓝色盘子边有几只小鸡呢?10-8=2。 生2:我来画一画,10个三角形表示10只小鸡,把粉色盘子边的8只小鸡圈起来,剩下的就是蓝色盘子边的2只小鸡。10-8=2。 生3:还可以这样想,一共有10只小鸡,蓝色盘子边有2只小鸡,粉色盘子边有几只小鸡?10-2=8。 生:这些算式中都有10。 生1:6+4=10。 生2:4+6=10。 生3:10-6=4。 生4:10-4=6。 生1:10可以分成0和10。 生2:拨走1颗,还剩9颗,所以10可以分成1和9。 生3:拨走2颗,还剩8颗,所以10可以分成2和8。 生4:拨走3颗,还剩7颗,所以10可以分成3和7。 生5:拨走4颗,还剩6颗,所以10可以分成4和6。 生6:拨走5颗,还剩5颗,所以10可以分成5和5。 生7:拨走6颗,还剩4颗,所以10可以分成6和4。 生8:拨走7颗,还剩3颗,所以10可以分成7和3。 生9:拨走8颗,还剩2颗,所以10可以分成8和2。 生10:拨走9颗,还剩1颗,所以10可以分成9和1。 生11:拨走10颗,还剩0颗,所以10可以分成10和0。 生1:这里拨走4颗,还剩6颗,这里拨走6颗,就可以直接填4。 生2:0和10,10和0,1和9,9和1,2和8,8和2,3和7,7和3,4和6,6和4,都是一样的,只是把两个数的位置交换了。 师生共同一边用手指分一分,一边说一说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借助数数得出结果,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 解决“一共有几只小鸡”的加法问题,学习10的加法。 探索并掌握10的加减法,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呈现多种模型来表示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用学具摆一摆,借助手指分一分,借助图形画一画等。 借助拨珠活动丰富对10的认识和理解,为正确计算积累经验。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拨珠子的活动,多角度认识和理解10的意义,并在记录分的过程和结果中,初步体会有序思考问题的优越性。 “手”是学习有关10的加减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在新授课结尾,利用手势再次表示加减法算式,深化理解和认识。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 2. 3.10-3= 10-5= 2+8= 10-4= 10-6= 3+7= 4+6= 0+10= 4. 5.说一说,做一做。 生:7+3=10或3+7=10;10-7=3或10-3=7。 生1:10-2=8。 生2:10-7=3。 生:10-3=7 10-5=5 2+8=10 10-4=6 10-6=4 3+7=10 4+6=10 0+10=10 生: 巩固10的加减法,根据情境图,将有关10的加减法算式补充完整。 结合小狗爬台阶的情境写出减法算式来巩固10的减法。应注意爬台阶的数量要与算式相对应,如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爬台阶。 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练习。 练习10以内数的减法,完成后,再交流发现的规律。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想法。 生1:我们通过10只小鸡吃食学习了10的加减法。 生2:10颗算珠的分与合,也和10的加减法有关。 生3:我们1根手指的分与合,也和10的加减法有关。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小结课堂,提升总结、表达能力。
环节五 拓展延伸 用火柴棒摆一摆,只要添上1根火柴棒,算式就成立了,你知道怎样添吗?试一试。 生1:可以从3想,想3+几=10,因为3+7=10,所以添上1根火柴棒变成7就可以了。 生2:可以从1想,想几+1=10,因为9+1=10,所以添上1根火柴棒变成9就可以了。 用火柴棒摆数,引导学生在摆数过程中,体会数的变换,发散思维。
环节六 课后活动 同学们,我们的小手还能摆出各种造型,请你照样子做一做,试一试。 布置一个小活动,学生从活动经验或感受中获得自己的经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