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扣子
教学目标:
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图片中有这么多的扣子,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扣子分一分类。
师:活动任务:按不同的标准将扣子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新知
议一议。
师:你准备怎么分?与同伴交流一下。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生1:可以按形状分。
生2:可以按扣眼的数量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在实际开展活动之前,先在小组内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讨论分类的标准有哪些,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基础。
做一做。
师:非常好,我们就按照你们所说的这两种分类标准分一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1:我是按形状分的,圆形的在一起,正方形的在一起。
生2:我是按照扣眼数分的,有2个扣眼的在一起,有4个扣眼的在一起。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按形状和扣眼数这一标准将扣子分成两类,帮助学生体会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师:大家再仔细看一看我们的分类结果,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生1:按扣子的形状分成了两堆的,还可以按扣眼的多少继续分下去。
生2:按扣眼的数量分成了两堆的,还可以按扣子的形状继续分下去。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发现还可以再接着按不同的分类标准继续分,由此帮助学生感受可以按两个指标作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师:那我们继续分一分,试一试。
师:你们看,下面是淘气和笑笑分的结果,你们是怎么分的?
生1:我分完的结果也和他们的一样!
生2:我也是。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从关注一个指标到关注两个指标,体现了认识递进的过程,同时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也可以避免出现认识上的混乱。
想一想。
师:比较淘气和笑笑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虽然分法不同,但是最后分的结果都一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比较笑笑和淘气的结果,使学生发现:虽然分法不同,但是最后分的结果都一样。
师:按不同的标准分下面的扣子,一直分下去,结果一样吗?分分看。
学生独立动手操作。
生:一直分下去,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按不同的标准分更多样的扣子,再通过实际分一分验证,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
4. 看一看。
出示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分类知识。
注:此图片是微课缩略图,此视频介绍的是把积木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微课“【知识点解析】分类与整理(一).mp4”。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呢?把对自己的评价填写在自我评价表中。
师:这节课,我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扣子”的活动,经过动手操作,发现了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可能不同。按不同的标准一直分下去,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