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03 07:34:13

文档简介

答案与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C B C D B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C A C D A C D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D C C D B C A C
1、C
解析: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A正确;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B正确;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从囊胚期细胞开始分化,C错误;体外受精过程包括精子的采集与获能、卵母细胞的采集与培养、体外受精,D正确。
2、B
解析:受精卵的分化程度最低,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能形成完整个体,全能性最高,A正确;卵细胞属于已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相比,全能性较低,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生物体内的大部分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C正确;处于离体状态的植物细胞,在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D正确。
3、C
解析:图示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过程a指的是脱分化,过程c指的是再分化,B正确;细胞分裂素含量高时,有利于诱导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分化,C错误;若要进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需将细胞培养到b愈伤组织阶段,
4、B
解析:泡菜和酸奶的发酵利用的菌种都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A正确;泡菜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B错误;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C正确;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牛奶发酵产生了乳酸,酸性条件让牛奶中的酪蛋白凝集沉淀,D正确。
5、C
解析:检验培养基有没有被杂菌污染,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如果在培养过程中未接种的培养基上没有菌落生长,则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若未接种的培养基上有菌落生长,则说明培养基已被杂菌污染。
6、D
解析:①过程注射促性腺激素,使供体排出更多的处于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A错误;③过程是以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处于游离状态为前提,B错误;④过程是“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可移植的胚胎应发育到桑葚胚或囊胚,C错误;⑤过程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供、受体生理状况的一致性,D正确。
7、B
解析: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看作动物的无性繁殖,A正确;细胞核移植中,供体为胚胎干细胞的细胞核,也可以是体细胞的细胞核,受体大多是动物的卵子,所以不是同一种组织,B错误;胚胎移植时,供体母畜必须具备优秀的遗传性状,而受体不需要具有优秀的遗传性状,C正确;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D正确。
8、D
解析:微生物在培养前要先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再接种,防止其他微生物混入,A正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因此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B正确;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是用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自养型微生物要用不加有机碳源的培养基,D错误。
9、C
解析: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是7.2~7.4,该pH下胃蛋白酶会失活,所以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应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等处理使细胞分散并获得单个细胞,A错误;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大量细胞,应用了细胞增殖的原理,但不能体现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误;动物细胞培养选用的材料大多是动物早期胚胎组织或幼龄动物的组织器官,D错误。
10、A
解析:科学家获得了同时具有两个物种遗传物质的番茄—马铃薯杂种植物,但它却并没有如科学家所想象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因为生物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调控、互相影响的,A错误;使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可用的物理方法为电融合法、离心法等,B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不同生物之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C正确;该项技术包含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需要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D正确。
11、B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有PGE诱导法、灭活病毒诱导法、电融合法等,其中灭活病毒诱导法是其特有的诱导方法,而PGE诱导法、电融合法均可用于诱导植物体细胞杂交。
12、D
解析:单克隆抗体是由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其中B淋巴细胞必须先经过抗原刺激后才能成为具有分泌抗体功能的细胞。
13、C
解析:驱蚊草的培育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该培育方法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A正确;培育过程中要用纤维素酶、果胶酶、PEG、高Ca2+—高pH试剂等,其中纤维素酶、果胶酶用于去除细胞壁,PEG、高Ca2+—高pH试剂用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培育手段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但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时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过程有愈伤组织和试管苗的形成,C错误;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的有性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14、A
解析:诱导细胞融合通常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电融合法是常用的物理融合法,A正确;杂交瘤细胞的筛选需要使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观察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只能判断细胞是否融合,B错误;杂交瘤细胞的制备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但不涉及基因重组,C错误;经选择培养基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才能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D错误。
15、C
解析: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发育为成熟的胎儿的过程,A错误;由受精卵形成囊胚的过程中进行卵裂,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减小,B错误;原肠胚阶段已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分化,D错误。
16、D
解析:构成重组细胞时需将体细胞核移植到MⅡ期的去核卵母细胞中,A正确;将重组细胞培养成胚胎时,气体环境中的CO2能维持培养液的pH,B正确;重组细胞需在添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C正确;常选择桑葚胚或囊胚用于胚胎移植,其易与胚胎受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D错误。
17、A
解析:图中甲是桑葚胚,乙是囊胚,丙是原肠胚,1是滋养层,2是内细胞团,3是透明带,4是囊胚腔,5是外胚层,6是滋养层,7是原肠腔,8是内胚层。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滋养层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实验证明,桑葚胚前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于全能细胞。
18、C
解析:胚胎工程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A正确;胚胎工程技术包括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B正确;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是哺乳动物受精、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和体内受精,C错误;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等任何一项胚胎工程技术所获得的胚胎,都必须经过胚胎移植技术才能获得后代,因此胚胎工程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最后技术环节,D正确。
19、D
解析:iPS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潜在能力,因此该项技术可用于器官的再生研究,A正确;由图可知,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能分化成多种细胞,说明其分化程度较低,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B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成表皮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诱导多能干细胞应用前景优于胚胎干细胞,D错误。
20、A
解析:目前,采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多胎的成功率很低,成功率最高的是同卵双胎;分割的胚胎或细胞可以直接移植,或者培养到桑葚胚或囊胚早期再移植到受体内;胚胎移植中,供体提供优良胚胎,受体提供健康的子宫,不同于有性生殖中双亲的父本(提供精子)和母本(提供卵细
21、D
解析:果酒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 ℃~30 ℃,而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 ℃~35 ℃,因此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应该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然后加入醋酸菌,通入空气,进行果醋发酵,因为醋酸菌可以将酒精转变为醋酸;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量比较少,且菌种本身品质不好,因此,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较差;适当加大接种量,能提高发酵速率,其代谢过程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22、B
解析:土样不能用高温灭菌,这样会杀死土样中的目的菌,A错误;固体培养基中才能形成菌落,故丙是固体培养基,制备时加入了琼脂,B正确;平板划线法是常用的接种方法,但不能用来计数,C错误;菌落往往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成的子细胞群体,该实验中筛选出的菌落中的菌种降解能力可能不同,故细胞的遗传物质不一定相同,D错误。
23、D
解析:在高压灭菌的操作过程中,加热结束后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待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放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而不是完全取下放到一边。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应在火焰旁冷却后,再用其挑取菌落。在微生物的培养中,一般在皿底上用记号笔作标记。
24、C
解析:一般加入抗生素的培养基可以培养有相应抗性基因的工程菌,而正常情况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因此细菌培养基中应不加抗生素,故①错误,②正确。分离筛选固氮菌的关键在于培养基是否加入氮源,自生固氮菌有固氮能力,因此培养基中不需要加氮源,故③错误,④正确。自生固氮菌是异养菌,需要加入葡萄糖,故⑤正确,⑥错误。综上所述,②④⑤正确,①③⑥错误,故选C项。
25、C
解析: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不能以CO2作为碳源,A错误;倒平板时,不能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微生物污染,正确的做法是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 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无机盐可以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所以培养基中KH2PO4等的作用之一是作为缓冲剂保持pH稳定,C正确;在完全正确的操作情况下,空白对照组中不应出现菌落,若空白对照组出现菌落,说明操作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污染(或培养基不合格),属于实验失误,所有实验数据均不应采用,D错误。
26、D
解析:样品的稀释度直接影响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实际操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土壤中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因此在测定其数量时,选用的稀释范围也不同。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从而说明选择培养基的筛选作用。
27、B
解析:发酵工程分为选育菌种、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发酵等流程,A、C、D选项中内容皆与发酵生产流程中的要求一致,B选项则不符合。发酵工程生产中,多采用天然的液体培养基,即用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如玉米粉、牛肉膏等。
28、C
解析:因微生物不同,对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的需求也不相同,可以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来配制特殊的选择培养基,以获得单一纯种;也可以根据微生物对不同抗菌素的敏感性不同,加入不同的抗菌素来获得目的菌种。
29、A
解析: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的复合物,而在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由于缺少纤维素而出现透明圈,A错误;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B正确;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C正确;在含有碳酸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溶钙圈”,D正确。
30、C
解析: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不同;过程④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将酒精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乙酸;过程⑤是醋酸菌在O2、糖源充足时,将葡萄糖转变成乙酸。
胞)的作用,后代的遗传特性基本与供体保持一致。
31、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 步骤③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 选择
(2)稀释涂布平板法 涂布不均匀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5.7×107 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4)菌体和培养液充分接触(每空1分)
(5)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强的细菌(1分)
解析:(1)根据题意,要分离和纯化能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配制好的培养基灭菌通常可以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图中步骤②是扩大培养来自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的细菌,步骤③是利用添加石油扩大培养分解石油的细菌,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步骤③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选择培养基。(2)过程④是对分解石油的细菌进行分离,分析图B可知,分解石油的细菌在培养基表面分布较为均匀,说明同学甲进行过程④的操作中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B中培养基表面左侧的菌落数目明显比右侧多,推测同学甲用此方法接种时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接种时涂布不均匀;在接种前需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过程④的操作:将1 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56+58+57)÷3÷0.1×100×1 000=5.7×107(个)。由于细菌会相互重叠,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导致统计的细菌数量往往比实际数目少。(4)步骤⑤需要震荡培养基的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5)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强的细菌,其中石油剩余量最少的一组所含的细菌就是分解石油能力最强的细菌。
32、(1)抗原
(2)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3)灭活的病毒 3 能产生抗体和无限增殖
(4)液体 动物血清
解析:(1)制备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首先要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其产生已免疫的B细胞。(2)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技术。(3)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特有的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若只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理论上融合的细胞有3种类型,即B-B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符合要求的细胞的特点是能产生抗体和无限增殖。(4)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在物理性质上是固体培养基,而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从培养基的成分来看,前者培养基中除了添加必要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含天然成分的动物血清、血浆。
33、答案:(1)卵母细胞 获能(2分)
(2)桑葚胚或囊胚(1分)
(3)囊胚腔 做DNA分析,鉴定性别(2分)
(4)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胚胎的利用率(2分)
(5)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2分)
(6)同一物种(2分)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2分)
解析:将获能的精子与处于MⅡ期的卵母细胞融合可得到受精卵,受精卵经过体外培养形成早期胚胎。为了提高胚胎利用率可以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即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或囊胚进行分割,分割后的胚胎发育成的个体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所以遗传性状表现相同。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同时,可取样滋养层(③)做DNA分析,鉴定性别。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34、答案:(1)胚胎移植(1分)
(2)促性腺激素 MⅡ期(2分)
(3)B牛的生殖道 透明带反应 卵细胞膜反应(3分)
(4)桑葚胚或囊胚 胚胎分割(2分)
(5)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2分)
解析:(1)方法Ⅰ和方法Ⅱ均用到的主要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2)用促性腺激素处理可使B牛超数排卵;从B牛体内获得的卵母细胞不能直接与精子结合,需要培养到MⅡ期才能与精子结合。(3)A牛的精子必须在B牛的生殖道中经过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与B牛的卵细胞结合。受精过程中,卵细胞会发生阻止多精入卵的两个反应,分别是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4)生产上常用桑葚胚或囊胚期的胚胎进行胚胎移植。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要想同时获得性状相同的多个家畜个体,可以使用胚胎分割技术。(5)由以上分析可知,获得试管牛E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获得克隆牛F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且末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C.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从原肠胚期细胞开始分化,此时细胞的全能性比囊胚期细胞低
D.体外受精过程包括精子的采集与获能、卵母细胞的采集与培养、体外受精
2、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够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的个体,全能性最高
B.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很高
C.生物体内大部分细胞由于分化,全能性不能表现
D.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3、如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技术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过程a指的是脱分化,过程c指的是再分化
C.生长素含量高时,有利于诱导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分化
D.若要进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需将细胞培养到b阶段
4、关于泡菜和酸奶的制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二者发酵利用的菌种都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
B.泡菜腌制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细菌大量滋生,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C.泡菜装坛后,坛盖边沿的水槽中应注满水以制造无氧环境
D.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牛奶发酵产生了乳酸,酸性条件让牛奶中的酪蛋白凝集沉淀
5、检验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 )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上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上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6、梅花鹿胚胎移植试验的主要流程如下:
①供体超数排卵→②配种→③胚胎收集→④→⑤胚胎移植→子代梅花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需要注射有关激素,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卵原细胞并完成减数分裂
B.③过程是以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与子宫建立了组织上的联系为前提
C.④过程是“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可移植的胚胎应发育到囊胚或原肠胚
D.⑤过程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供、受体生理状况的一致性
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看作动物的无性繁殖
B.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
C.胚胎移植时,供体母畜需要具备优良的遗传性状
D.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8、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培养或纯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在培养前要先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再接种
B.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
C.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D.分离自养型微生物的方法是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9、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可用胃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
B.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大量细胞,可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C.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D.动物细胞培养选用的培养材料大多是动物的受精卵
10、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与马铃薯的体细胞原生质体融合,最终得到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能在地上长番茄、地下长马铃薯
B.可用物理方法使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
C.该项生物工程技术可克服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该项生物工程技术需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
11、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及其特有的诱导方法分别是(  )
A.细胞膜的流动性、离心 B.细胞膜的流动性、灭活病毒诱导法
C.细胞的全能性、电融合法 D.细胞的全能性、灭活病毒诱导法
12、下面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其中1过程注射的物质和A细胞的名称分别为(  )
A.抗体、T淋巴细胞 B.抗原、T淋巴细胞 C.抗体、B淋巴细胞 D.抗原、B淋巴细胞
13、驱蚊草散发的气味可驱除一定范围内的蚊子,驱蚊草是由天竺葵体细胞和香茅草体细胞杂交得到的。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育方法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培育过程中要用纤维素酶、果胶酶、PEG、高Ca2+—高pH试剂等
C.培育手段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它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的形成
D.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的有性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14、在单克隆抗体制备中,关于杂交瘤细胞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利用电融合等物理方法直接诱导两个细胞的融合
B.可利用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C.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基因重组等原理
D.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可直接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
15、如图表示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过程表示胚胎发育
B.由受精卵形成囊胚的过程中进行卵裂,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
C.原肠胚的三个胚层将逐渐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等
D.原肠胚阶段的细胞都是全能细胞
16、科研人员利用猴的体细胞核构建重组细胞并将之培养成重组胚胎,然后将重组胚胎移入代孕母体内,最终成功培育出克隆猴新个体。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构成重组细胞时需将体细胞核移植到MⅡ期的去核卵母细胞中
B.将重组细胞培养成胚胎时,气体环境中的CO2能维持培养液的pH
C.重组细胞需在添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D.常选择原肠胚用于胚胎移植,其易与胚胎受体子宫建立组织联系
17、如图表示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几个阶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3是透明带,7是原肠腔 B.发育的先后顺序是甲→丙→乙
C.1部位细胞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D.甲、乙、丙时期的细胞都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18、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胚胎工程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
B.胚胎工程技术包括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
C.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是哺乳动物受精、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和体外受精
D.胚胎工程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最后技术环节
19、下图为科学家制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操作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项技术可用于器官的再生研究
B.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C.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成表皮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诱导多能干细胞应用前景不如胚胎干细胞
20、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是一种快速繁殖优良种畜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经胚胎分割产生的同卵双胎的成功率最高
B.分割的胚胎或细胞必须在体外培养到囊胚阶段再移植到受体内
C.胚胎移植后,经受体孕育的后代,其遗传特性基本与受体保持一致
D.胚胎移植中,供体和受体相当于双亲中的父本和母本
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
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22、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降解焦化厂淤泥中的污染物S,如图是分离、纯化和筛选高效降解S的优质菌株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土样经高温灭菌后用无菌水配置的土壤稀释液
B.丙是添加了琼脂的选择性培养基
C.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通过划线法进行计数
D.经多次稀释和筛选,形成的单菌落中所有细胞的遗传物质都相同
23、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24、农田土壤的表层中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高,将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①加抗生素 ②不加抗生素 ③加氮源 ④不加氮源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25、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尿素的细菌是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的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培养基中KH2PO4等的作用之一是作为缓冲剂保持pH稳定
D.若实验组菌落平均数为37个/平板,空白对照平板上有3个菌落,则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为34个/平板
26、下列有关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B.测定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C.如果得到了3个或3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小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27、下列对发酵工程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工程菌并进行扩大培养
B.根据工程菌所需的营养精确地配制出合成培养基,并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C.发酵过程中必须严格地检测并控制发酵条件
D.用适当的方法分离、提纯产品,并严格地进行质量检查
28、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消灭杂菌,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
D.根据微生物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菌素
29、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选择培养或鉴别培养的方法来筛选出目标菌种,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解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B.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C.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
D.在含有碳酸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溶钙圈”
30、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需要O2参与的是过程③④⑤ B.导致过程④⑤差异的原因是糖源是否充足
C.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 D.过程①②在酵母菌细胞中的场所相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31、(11分)为了分离和纯化能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
(1)配制好的培养基灭菌通常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
(2)同学甲进行过程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推测同学甲用此方法接种时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过程④的操作:将1 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这种计数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般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_,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需要震荡培养基,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_________,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
(5)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2、(9分)免疫导向药物由单克隆抗体与药物配合而成,被称为“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能在生物体内与特定目标细胞或组织结合,使其携带的药物定向发挥作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首先要给小鼠注射特定_______。
(2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可以看出,它运用了______、______(至少两种)等细胞工程技术。
(3)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特有的是用________诱导融合。若只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理论上融合的细胞有________种类型,符合要求的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基与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在物理性质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要用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从培养基的成分来看,前者培养基中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
33、(10分)如图所示为经过体外受精和胚胎分割移植培育优良奶牛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细胞是________,在进行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________处理。
(2)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______________阶段的胚胎进行操作。
(3)②指的是________;操作 Ⅰ 指的是______________。
(4)通过胚胎分割产生的两个或多个个体具有相同遗传性状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胚胎分割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
(5)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
(6)受体母牛必须和供体牛属于________。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0分)如图是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良种牛的两种方法,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Ⅰ和方法Ⅱ均用到的主要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__处理使B牛超数排卵,从B牛体内获得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__________(时期)才能与精子结合。
(3)A牛的精子必须在____________中经过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与B牛的卵细胞结合。受精过程中,卵细胞会发生阻止多精入卵的两个反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上常用______________期的胚胎进行胚胎移植。若希望同时获得性状相同的多个家畜个体,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
(5)获得试管牛E和克隆牛F的生殖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