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课件(共28张PPT)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5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课件(共28张PPT)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5-03 10:0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一、实验思路

单摆的周期公式:
测量原理:
测量单摆的周期
测量摆长
二、实验装置
PK
PK
PK
有弹力
无弹力
测量原理:
米尺
、游标卡尺
测量单摆的周期
测量摆长
绳长+
三、物理量的测量
0
5
10
0
1
0.3mm
精确度为0.1mm
0
5
10
0
1
4.1mm
0
5
10
0
1
10.5mm
0
10
20
0
1
2
3
10.90mm
精确度:0.05mm
0
10
20
0
1
2
3
9.40mm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24mm
精确度:0.02mm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7.00mm
测量原理:
秒表
米尺
、游标卡尺
测量单摆的周期
测量摆长
三、物理量的测量
、每次测量n个周期
多次测量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2分7.6秒
1分51.4秒
0
31
2
33
4
35
6
37
8
39
41
10
43
12
14
45
16
47
18
49
20
51
22
53
24
26
55
57
28
59
0
1
2
6
7
8
9
10
11
3
4
5
12
13
14
三、物理量的测量
1.让细线的一端穿过摆球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大的线结。线的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由下垂。
2.用米尺量出悬线长度l′,用游标卡尺测量出摆球的直径d,摆长
3.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不超过5°)后释放。为了使摆球只在一个竖直平面内摆动,释放摆球时不要发生旋转,使单摆做简谐运动。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数出以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的次数,用停表记下所用的时间,则单摆振动的周期要使摆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
5.变更摆长,重做几次实验,计算出每次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
4.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四、数据记录和处理
次数 重力加速度
平均值
1
2
3
五、误差分析
主要来自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点是否固定,摆球和摆长是否符合要求,最大摆角是否不超过5°,是否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等。
(2)测长度和摆球直径时,读数也容易产生误差。秒表读数读到秒的十分位即可。
1.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
(1)主要来自于时间测量,测量时间时要求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在记次数时不能漏记或多记。同时应多次测量,再对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
六、注意事项
1.选择细线时应选择细、轻而且不易伸长,长度约1米左右的细线,小球应选密度较大、半径较小的金属球。
2.单摆摆线的上端应夹紧,不能卷在铁夹的杆上,以免造成悬点不固定,摆长变化的现象。
3.测量摆长时应注意是悬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摆线长加上小球半径。注意摆线长与摆长的区别。
4.要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不要形成圆锥摆。
5.要注意控制摆球的最大摆角不超过5°。
6.计算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从小球通过最低位置时开始计时,同方向再次通过最低位置时,计数为1、2……
7.改变悬线长度多次测量,最后求出g的平均值。
反思改进
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时,若所用的摆球质量分布不均匀,不能用摆线长加球半径得到单摆的摆长。我们采用如下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先量得从悬点到摆球顶部处的摆线长为,测得振动的周期为;改变摆长后,量得从悬点到摆球顶部处的摆线长为,测得振动的周期为;则
由①②两式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例题1】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AC
【例题1】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2)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_mm,单摆摆长为_________m。
12.0
0.9930
【例题1】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3)下列振动图像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像,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
【例题2】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尝试用DIS测量周期。如图,用一个磁
性小球代替原先的摆球,在单摆下方放置一个磁传
感器,其轴线恰好位于单摆悬挂点正下方。图中磁
传感器的引出端A应接到_________________。使单
摆做小角度摆动,当磁感应强度测量值最大时,磁
性小球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测得连续N个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单摆周期的测量值为________(地磁场和磁传感器的影响可忽略)。
数据采集器
最低点(平衡位置)
【例题2】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2)多次改变摆长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测量摆长L
及相应的周期T后,分别取L和T的对数,所得到的
图线为_________(选填“直线”“对数曲
线”或“指数曲线”);读得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
标为c,由此得到该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_。
直线
【例题3】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用二十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的结果如图所示。则小球的直径为__________mm。
(2)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在经过最_________(选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求出周期。
(3)若用L表示摆长,单摆完成30次全振动所用时间为t,那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_____________。
17.15

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应注意的事项是( )
A.摆球以选密度大,体积小的小球为好。
B.摆长以0.25米为宜。
C.摆角应小于10°。
D.摆线的悬点要固定,方不会在摆动中出现移动或晃动。
E.要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不得使其形成锥形摆或摆球转动。
F.测量周期时,应从摆球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
①A、B、C、D项正确 ②只有E、F项正确
③A、C、D、E、F正确 ④都正确

2.某同学测定的g的数值比当地公认值大,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
①摆球质量太大了。
②量摆长时从悬点量到球的最下端。
③摆角太大了(摆角仍小于10°)。
④计算摆长时忘记把小球半径加进去。
⑤计算周期时,将(n-1)次全振动误记为n次全振动。
②⑤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试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测出相应的周期,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与的数值,再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下图所示,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 。
1.0
4
3
2
0.8
0.5
0
l/m
T2/s2
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