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琥珀 课件 (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琥珀 课件 (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3 21:0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琥珀
琥珀简介
琥珀是5000多万年前松树脂的化石,在琥珀这种化石的植物脂内,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远古的小动物。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的翅膀,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可谓变化多端,异彩纷呈。
生字新词
nù hǒu zhī shì cān huá shǎng là
shèn zhēng fān mái shuā cè xiáng















结构梳理
琥珀
第一部分(1)讲故事发生的时间。
第二部分(2——12)讲琥珀的形成经过。
第三部分(13——17)讲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
第四部分(18)讲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那块琥珀的样子。
你认为作者的证据是什么
琥珀的样子是科学家真实所见的,科学家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想象了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也就是琥珀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你从这块琥珀中看到了什么
课文精讲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
大约、估计
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
科学家推断故事的发生的时间距今大概有几千万年,是根据松脂化石的形成过程来推断的,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思考:体会带有划线红色字的词语表达效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松树渗出松脂
1.松脂形成松脂球。2.松脂球变成琥珀。
琥珀的形成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老松树滴下的的松脂包住了苍蝇和蜘蛛,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二是海水淹没了森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①炎热的夏天,太阳光很强烈;
②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
③碰巧滴松脂裹住了苍蝇、蜘蛛,并且不断有松脂滴下来裹住它们,形成松脂球;
④经过了久远的时间;
⑤地壳变动,松脂球从树上脱落,被淹没在泥沙里,最终成了化石。
你知道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了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的呢?
默读课文,整理思路:
几万前:松脂球
几万年后:琥珀
地点:
松树上
松脂球变成了
化石
主角:
苍蝇和蜘蛛
被 捡到
渔民的儿子
事件:
蜘蛛要吃苍蝇,松脂滴落,包裹了两只小虫
琥珀的
特点和科学价值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合理。
1.炎热的夏天,松树流出松脂。
2.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
3.松脂正好包住这两个小虫。
4.松脂继续滴落。
说一说这个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这块琥珀的特点:
透明。
内有两个小东西(苍蝇、蜘蛛)。
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作者的推测
由这化石是琥珀推测出要有松脂。
因松脂需要高温推测出这是一个高温天气。
由琥珀中两只虫子的样子推测出蜘蛛准备捕食苍蝇的情节。
时间的漫长、泥沙的掩埋、历经地壳的变迁,几万年前的松脂球才能变成现在琥珀。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琥珀的研究价值
琥珀的特点
说说文中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和研究价值?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为科学家研究昆虫起源和演化提供有力依据。
琥珀的价值:
琥珀为什么能得到完整保存?
因为琥珀在地壳运动以后,一直被埋在泥沙下面,没有受到风沙、空气的腐蚀。
发现琥珀的人能够很好地将琥珀保护好并展现在世人面前。
概括主旨
本文通过合理的想象,具体描述了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说明苍蝇和蜘蛛的存在有一万年以上了。
死和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来衡量的。比如说那些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在有限的生命里,诠释了无限的生命的意义的雷锋;虽然他们的生命在那一刻定格,但他们生命的价值却在那一瞬间成为了永恒。
从这块琥珀中你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示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 ——蒙田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生命苦短,但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
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