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组别 高一地理组 审阅(备课组长) 审阅(学科校长)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第二单元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着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从城市数量、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变化角度分析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教学方法 “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一 明标自学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人口分布图片及相关资料 ,让学生观察,创设问题情景:出示学习目标: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城市化及其特点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P33-P35完成下列问题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1)、原因:(2)、城市化进程划分进程的依据? 各阶段的名称?分界点的数值? 各阶段的主导产业? 检查自学效果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城市化水平 缓慢发展阶段 加速阶段 成熟阶段 30% 7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自学指导二:阅读教材P34-35,完成下列表格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检查自学效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合作释疑:阅读教材P36,回答下列问题城市是受人类影响 、 ,地理环境变化 的区域。(1)有利:给居民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2)不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回答:城市是受人类影响最集中、最深刻,地理环境变化最大的区域。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四 当堂检测 二次备课
1.能缓解大城市交通拥挤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 A.鼓励使用私人汽车 B.提高交通费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D.限制使用非机动车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具体措施是( )双选 A.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并逐步缩小大城市范围 B.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三废”排放量并通过合理布局,迁当分散污染源 C.在城市的郊区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D.多造高层建筑,尽量减少占地规模3.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第3~5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种状况可能造成的问题是 ①城市环境污染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通拥挤 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 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 ④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出现负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假定某国家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可以养活20人,该国的城市化水平理论上可达到 A.35%以上 B.55%以上 C.75%以上 D.95%以上5.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①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仅33% ②城市化起步晚,发展不合理 ③城市化发展起步早 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由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7.读我国香港地区1945年、1986年(同比例尺)城市化区域变化图,回答:1)图中城市化区域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城市化进程在图中主要表现为城区面积的_____。2)香港市内交通建设过程中,由于大力发展了_____等设施,使_____半岛了与香港岛联成一体。3)今天香港启德机场所在地在1945年还是__________的一部分,香港目前及今后增加土地面积的基本措施是_________。答案:C BC C D B C 维多利亚湾沿岸 扩大 地铁九龙 维多利亚湾 填海造陆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学生展示充分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自己梳理一些知识点,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引导学生针对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化境的影响展开讨论,不要让学生被条条框框。
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习题第p19页
板书设计 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三、 城市化对地理化境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2. 不利影响:
课后反思年级组别 高一地理组 审阅(备课组长) 审阅(学科校长)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时间 2014.3
课 题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第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城市起源发展的条件以及世界城市发展的阶段;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及主要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图表的形式总结归纳城市发展的阶段的特点;2学会运用图表资料来分析说明城市化的概念和现代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城市的含义和形成条件; 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教学方法 “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一 明标自学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多媒体图片导入北京市的发展过程,研究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出示学习目标:1、城市起源的条件2、城市发展历程3、城市化含义、表现4、当前城市化的特点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自学指导一 阅读课本P31内容, 描述城市的出现过程? 2、世界城市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及特点?时间特点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 ,规模 ,功能 ,多以 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 工业革命以后城市数量 ,规模 ,功能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 ,城乡差距逐渐扩大二战以后城市发展 ,出现了特大城市和 ,还出现了“科学城”、“大学城”和旅游城市等 城市。检查自学效果阅读课本P31内容, 描述城市的出现过程?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社会组织2、世界城市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及特点?时间特点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 少,规模 较小 ,功能 较单一 ,多以 政治 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 相对独立 工业革命以后城市数量 增加 ,规模 扩大 ,功能 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 中心 ,城乡差距逐渐扩大二战以后城市发展 迅速 ,出现了特大城市和 大城市带 ,还出现了“科学城”、“大学城”和旅游城市等 专业化 城市。2、世界城市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合作释疑]阅读课本P32图2-1-2,说说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共同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洲(1)分布:中低纬度沿海及大河的中下游平原上。(2)共同特点: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农副产品。二、城市化及其特点自学指导二1、概念2、城市化的表现3、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检查自学效果概念指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主要标志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教学过程及方法 环节四 当堂检测 二次备课
当堂训练: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A.10% B.20% C.30% D.40%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3、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9~10题。4.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主要标志是A.城市人口数量增多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卫星城镇的出现5.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到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1)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 。 ② 。③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3)此过程称为 。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城市的起源条件和城市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各个阶段的特征;然后我们重点讲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城市化的概念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需要同学们理解并掌握,,城市化的各个表现需要同学们理解,其中的衡量指标需要掌握。
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剩余的习题
板书设计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概念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2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 社会分工 3、世界城市发展的进程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概念2、城市化的三个表现3、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