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气候与人类活动练习沪教版(上海)地理六年第二学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4分
1.(本题2分)通过本学期地理课程的学习,你认为下列最有利于形成人地和谐观念的是( )
A.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 B.了解世界的地理概况
C.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D.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
2.(本题2分)图示意格陵兰岛的冰原面积在缩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板块运动加剧 B.人类大量铲雪 C.日照时间增长 D.全球气候变暖
3.(本题2分)因为北极地区冰面融化加速,经常有北极熊被困在浮冰上,关于此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应该控制人类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 B.食物充足,北极熊体重增加迅速
C.冰面大面积融化导致地球升温 D.“地球一小时”活动与此无任何关系
4.(本题2分)碳中和是指排除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碳中和”。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碳中和的是( )
A.城市私人汽车数量增加 B.农民在田地里烧秸秆
C.人们在房前屋后养花种草 D.冬季北方燃烧煤炭供暖
5.(本题2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①农业生产方面;②水利建设方面;③城市建设方面;④交通和工程建设方面.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本题2分)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加快,主要原因是( )
A.温室气体的排放 B.填海造陆
C.兴修水利工程 D.植树种草
(本题6分)通过卫星,科学家发现由于2019年北极夏季的异常高温,格陵兰岛损失了6000亿吨冰,足以在两个月内使全球海平面上升2.2毫米。据此完成7-9题。
7.(2分)格陵兰岛冰原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板块运动加剧 B.人类大量铲雪 C.日照时间增加 D.全球气候变暖
8.(2分)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主要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二氧化硫
9.(2分)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们应该提倡( )
A.单面打印 B.野外烧烤 C.绿色出行 D.互赠贺卡
10.(本题2分)下列关于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地理与人们生活的距离很遥远 B.地理对人们的生产活动影响不大
C.生活离不开地理 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不正确
11.(本题2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降水影响最大的是( )
A.渔业 B.交通 C.农业 D.工业
12.(本题2分)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都说明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二、填空题(共10分
13.(本题2分)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 会改善局地气候;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局地甚至全球气候的恶化。
14.(本题2分)我国古代,往往用”上知天文,_____“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渊博.
15.(本题2分)气候与生产
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气候对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人类的生产活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____的影响最为显著。
16.(本题2分)你知道哪些人类生产和生活受气候影响的事例?
17.(本题2分)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后,将相应的序号填入空格。
目前,科学家呼吁,由于二氧化碳增多,要警惕全球变暖。为了表示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和全球变暖的不良后果,请将以下各项内容的序号,按因果关系的顺序填在相应的方框内:①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②森林被大量砍伐;③沿海低地被淹没;④冰川融化;⑤海平面上升;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⑦温室作用使气温升高。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三、判断题(共10分
18.(本题2分)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例如植树造林会改善局地气候。( )
19.(本题2分)气候影响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
20.(本题2分)读某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判断下列各题。
(1)在市区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减弱“热岛效应”的危害_____
(2)“热岛效应”导致市区温度升高,改善了郊区空气质量_____
21.(本题2分)倡导公交出行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
22.(本题2分)热带全年高温,种植水稻一年能收获三次。( )
四、解答题(共56分
23.(本题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太平洋西南部群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面积约46万Km ,人口约600万,多集中在沿海平原。主陆多山,集中在岛屿中部,西南部和沿海有平原和沼泽低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森林覆盖率超过80%。目前,该国经济较为落后,以初级产品(矿石、椰油、椰干等)输出为主。
材料二:下图示意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岛屿。
(1)说出该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判断甲地和乙地中更适合种植水稻的地点并简要说明原因。
(3)某企业计划到该国建立椰子种植和加工基地,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24.(本题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每年夏季,高温总会以各种姿态刷屏。2017年是以“火炉城市”话题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2018年则是以国外避暑胜地北欧,以及国内避暑胜地东北多地突破高温记录蔓延开来。8月更有报道称,北极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
(1)上图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中甲、乙、丙三地都是气温明显异常增加的区域,三地都位于_____(南、北)半球的_____(五带)。甲地所处的大洲是_____,乙和丙所在的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______。
(2)下图中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与上图中甲、乙、丙三地相对应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其中A和C两种气候类型对比,______(填字母)气温年较差更大,原因是从海陆位置看,该地______。B气候类型是______,夏季的气候特点是______,该地盛产______(双项选择)。
(3)由于甲地区的异常高温,为了避暑,生活在这里的赛琳娜同学今年夏天与父母来到我国云南省昆明市度假。以下是她在度假时发给好友的短信:
你觉得短信内容是否可信?并简述你的判断理由。______
(4)材料中描述到“8月更有报道称,北极圈内出现罕见高温,甚至高达32℃,致使冰川迅速融化”,从全球气候背景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为缓解该原因导致的问题继续恶化,你可以采取的行为有______(至少两点)。
25.(本题20分)直击雾霾: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可吸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进入12月以来,济南雾霾天数持续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2月8日济南空气质量指数(AQI)
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状况对照表
续 表
材料二
材料三
(1)据材料一,12月8日济南空气质量指数,说出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并说明遇到这种天气,我们的生产、生活应注意哪些问题。(可以从生活、出行方式、体育锻炼、外出着装回答)
(2)据材料二,描述12月10日济南天气预报的具体内容,并依据天气预报内容,推测12月10日济南的空气质量状况会如何变化,说明推测理由。
(3)据材料三,分析济南市冬季多雾霾天气的原因。
(4)提高空气质量,人人有责,谈谈你在生活中为提高空气质量可以做哪些事情。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D
6.A
7.D 8.B 9.C
10.C
11.C
12.C
13.植树造林
14.下知地理
15.农业
16.(1)生产方面: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农业收成等
(2)生活方面:服饰(衣),饮食习惯(食),房屋建筑(住),交通(行)等
17. ⑥ ⑦ ④ ⑤
③
18.正确
19.正确
20. 正确 错误
21.正确
22.正确
23.(1)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2)乙地。理由:乙地位于西南部沿海,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人口集中,劳动力充足;甲地地处分水岭附近,地势崎岖。
(3)赞同。理由:原料丰富土地资源丰富,地租低劳动力丰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政策支持。不赞同。理由:当地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较差;当地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没有建立椰子种植和加工基地的必要,发展椰子种植加工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影响小。
24. 北 北温带 欧洲 印度洋 A B C C 地处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地中海气候 高温少雨 ③④ 可信 昆明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适宜避暑 全球气候变暖;植树造林,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的燃烧等。
25.(1)空气质量状况:重污染;生产、生活应注意的问题:减少开窗,减少室外活动,外出戴口罩,尽量绿色出行等。
(2)雨夹雪,最高气温1℃,最低气温-3℃,北风4级;空气质量状况将比前几日有所好转;原因:降水能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风力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3)济南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雨雪较少,不利于净化空气;济南位于亚洲东部,是世界人口稠密区,环境压力大;济南市冬季居民取暖和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煤炭燃烧释放出的污染物和粉尘较多;济南市汽车数量多,汽车尾气的污染加重了雾霾天气。
(4)宣传环保知识;或参加植树活动,绿色出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