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教学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教学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4 09:40:45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
知识结构
朱元璋强化皇权

通过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通过了解明朝时期经济的发展,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课程标准

科举考试的变化

经济的发展
核心素养目标
01
02
03
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掌握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加强皇权、厂卫制度、八股取士、明朝经济的发展等史实。
立足史料证实和家国情怀,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也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理解明朝加强皇权、和八股取士的影响和明朝经济发展的原因。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证实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课程导入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朝的灭亡
①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原因
2)时间
②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1368年。
2.明朝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4)年号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现南京)
洪武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醉太平.小令》
知识链接:明朝以前先后在南京建都的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公元1421年,明朝第二个皇帝明成祖朱棣把首都迁至燕京,并改名为北京。
1356朱元璋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1368年在此建立明朝
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人物扫描:朱元璋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庙里当了和尚,到处乞讨为生。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被推为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1368年,建立了明朝。最终在1388年统一了全国。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
1.背景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 权力过大。
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2.目的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3.措施
在地方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实录》卷五十九
在中央
①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从1370年起,朱元璋将其儿子陆续分封到各地。藩王有极高的地位,拥有护卫军。朱元璋封王建藩的目的,就是要子孙共同维护朱姓天下。
X
X



1)改革官制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3.措施
2)设置特务机构——“厂卫”
监视官民
①目的:
②职责:
③特点:
④发展: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由皇帝直接指挥,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明成祖成立东厂 ,与锦衣卫合称“厂卫”
4.作用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场景再现:某一天上早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啊。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原因:
目的:
措施
政 治 上 在地方
在中央
其他
思想文化上
1.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为了巩固统治
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六部;设五军都督府
设立锦衣卫,监视官民
“八股取士”;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影响
使皇权高度集中,
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禁锢思想,培养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背景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②积极: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和公平化。
2.表现
3.影响
①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②答题限制: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③答卷格式——“八股文”: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
明朝科举考试细则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书》《礼》《易》《春秋》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起股至束股才是科考正式议论的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共合八股,故名曰八股文。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字数也有限制,人们只能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写空洞无物的文章。
①消极: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学和文化的发展。
明朝时,引进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了新品种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产量也很高。
(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2)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2.手工业的发展
四、经济的发展
《皇都积胜图(局部)》
3.商品经济的活跃
四、经济的发展
商帮就是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商人组织,按地域划分,有本帮和客帮之分。商帮是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它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
①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②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③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等
课堂探究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影响:明朝改革科举考试,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从而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明朝改革科举考试,也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 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严守规矩和读死书、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1.【唯物史观】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  )
A.大臣决策权的变化
B.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
C.内阁制度完全成熟
D.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
2.【史料证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D
3.【史料证实】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间内,览阅奏折ll60件,处理政事339件。朱元璋的忙碌和下列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
A.设立行省 B.建立内阁 C.废除丞相 D.设立军机处
D
4.【史料证实】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 ”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  )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大兴文字狱
C.废除丞相 D.设军机处
A
5.假如你生活在公元1400年,是一名明朝初年的地方官员,有要事进京参见皇帝,你应该去(  )
A.南京 B.长安 C.西安 D.洛阳
A
6.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这些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是在 (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C
7.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D
8.如果你是明朝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
A.熟读四书五经 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B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