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音节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堤坡(dī) 语重心长(zhònɡ) B.河畔(bàn) 歪歪扭扭(niǔ)
C.赫然(chì) 用其所长(chánɡ) D.模仿(mó) 误入歧途(qì)
2.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解决疑问 解决困难 解决戒备
B.搜集证据 搜集资料 搜集线索
C.奇怪的现象 奇怪的问题 奇怪的想法
D.醉人的香气 偶然的机遇 有趣的发现
3.《两小儿辩日》中“一儿以日初出远”句中的“以”的意思是( )
A.因为 B.认为 C.用 D.拿
4.依次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生活中,我们( )发现一次奇异的现象,这( )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能专心探索,持之以恒( )能有所收获,这( )是大家都认同的道理。
A.显然 当然 必然 偶然 B.必然 当然 偶然 显然
C.偶然 当然 必然 显然 D.当然 必然 偶然 显然
5.“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快走出疫情的影响,政府实施了许多创新之举:发放消费券,县长直播带货,真是________。”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6.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启示是( )
A.学生如果能用功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B.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C.学生在用功努力后,超越老师,就算是有所成就了
D.后人必定胜过前人,这是世间万物的道理
7.下列对“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
A.这句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B.这句里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C.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句说把标点符号“?”改成“!”,就能找到真理。
二、填空题
8.读拼音,写词语。
(1)那xī shuài( )qīnɡ cuì( )的叫声,我们隔着bō li( )窗依然听得非常清晰。
(2)奥运赛场上,被誉为“铿锵玫瑰”的中国女排发扬不怕艰难qiè ér bù shě( )的精神勇夺。
(3)明智的人善于jiàn wēi zhī zhù( ),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离发现zhēn lǐ( )就不遥远了。
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司空见( ) 过( )不及 ( )马观花
悬( )峭璧 无独有( ) 不以为( )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下列句子中。
(1)老师批评了他,他却_________,满不在乎。
(2)从________的苹果落地现象中,牛顿竟然发现了地球引力。
10.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如果知道“逆”的读音,应该用__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在字典中,“逆”的解释有:①向着相反的方向;②不顺从;③背叛者;④迎接。“逆行”一词中“逆”应选第_____种解释。
(2)如果知道“械”的字形,应该用_____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
1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题即是文章的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一文,面对两小儿关于“__________________”的争论,“孔子不能决也”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如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
(3)《表里的生物》一文中,“我”对父亲表里的猜测、作出的观察请求、与父亲的交流都表现了“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真理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
①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是人类解开未解之谜的金钥匙。(仿写句子)
科学,是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精彩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3.与“见微知著”意思有较大不同的成语是( )
A.一叶障目
B.一叶知秋
C.以小见大
14.选段主要说明能够发现真理的人一定具备_____和_____的精神。
15.联系课文,并结合选段最后两句话,简要谈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对你有何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力大无穷的“蚂蚁”机器人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仿生学和灵巧操作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蚂蚁,将自然界真正的大力士引入科研中,制造出了名为“微型拖拉机”的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只有火柴盒般大小,重约12克,却可以拖动比自身重2000倍、重24千克左右的物体。换算到人类身上,几乎相当于一个人在陆地上拖动一只蓝鲸!而且这种机器人价格低廉,每个机器人的制作成本仅为20美元。
研发团队成员大卫·克里斯邓森教授表示,微型拖拉机的廉价特性可以用来组成一支小型军队,就像蚂蚁的工作团队一样,进行各项搬运工作。一只蚂蚁可以举起比自己重5000倍的物品,集合一群微型拖拉机后,可搬运的物品重量肯定相当惊人。实验也验证了这一猜想,使用总重量约99克的微型机器人小队,就能拉动一辆1769千克重的汽车。
为了提高性能,研发人员还参考了壁虎爬高的运动机制,来设计微型拖拉机的“脚”。它在垂直面上移动物体前,会使用附有黏着性的轮状“前脚”,先稳固地附着在物体的表面,增加摩擦力,再缓缓移动轮子拖动物体。在没有障碍物的前提下,通过持续、反复的运作,完成拖拉任务。
除了简单地在桌子上移动杯子等物体外,由于体积小,它们还可以进入人们到不了的狭小空间,清理废弃设备或搬运、替换零件。人们还希望未来能在它们身上配备二氧化碳感应器,使其能够在火灾现场寻找幸存者,或搬运绳子和梯子,帮助那些受困于高层建筑物的民众逃生,让它们在救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好莱坞大片《蚁人》中,能变身的超级英雄将蚂蚁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见小身板也有拯救世界的可能。研究人员表示,微型拖拉机力大无穷,完全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16.第一自然段运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蚂蚁”机器人_____________的特点。
17.下列对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微型拖拉机搬运量惊人,可以进行各项搬运工作。
B.微型拖拉机造价不高,可以让他们组成一支小队,更好地完成各项搬运工作。
C.让微型拖拉机组成小型军队的主要原因是蚂蚁一般都团队合作。
18.“微型拖拉机”机器人的设计灵感来自什么?它又是如何被完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种“微型拖拉机”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将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选文,为微型拖拉机机器人写一个产品介绍,不多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1.写作
科技是飞速发展的,在你的想象中,科学技术会使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不可思议的变化?又会使你有怎样的奇特经历?请你放飞想象,写一个科幻故事,做到想象大胆而合理,故事具体生动,引人入胜。字数在 450 以上。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A
【详解】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要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B:河畔(bàn)——(pàn):指河旁边的地方。
C:赫然(chì)——(hè):形容使人感到惊讶或惊恐的事物猛然呈现在眼前的样子。
D:误入歧途(qì)——(qí):指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故选:A。
2.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要注意搭配的结构和形式,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解决戒备”动宾搭配不当,可以是解决问题等。可以是放松戒备。
3.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解释。出自先秦列子的《两小儿辩日》。这类题要结合整句进行意译理解然后再运用直译的方法进行深入辨析理解。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译文: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以:认为。
4.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即可。
显然: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
当然:应当这样,表示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
必然:事理上确定不移,必须是这样的。
偶然:不经常,偶尔一次。
在本题中,由“一次奇异的现象”可知这种现象是“偶然”发现的;由“正常的事情”可知这“当然”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由“如果我们能专心探索,持之以恒”可知,只要专心探索,持之以恒,就“必然”能有所收获;由“大家都认同”可知这是“显然”大家都认同的道理。
5.C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名句的积累。
在选项A中,“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告诫人们不要有执念,放下功利性,只要认真,不要“有心”,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在选项B中,“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儿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在选项C中,“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如果能使百姓获益,不必效法古代的规定,如果能把事作得完美,就不必遵循旧的法则。
在选项D中,“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6.A
【详解】本题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名言常用来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本题选A。
7.D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这里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把“?”拉直变成“!”的前提条件是要刨根问底,一有问题就问。要见微知著,敢于探索,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D选项说把标点改了就能发现真理是错误的。
8. 蟋蟀 清脆 玻璃 锲而不舍 见微知著 真理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其中“蟋蟀、清脆、玻璃、锲而不舍”容易写错,注意书写。
9. 惯 犹 走 崖 偶 意
不以为意 司空见惯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
过犹不及:做事做过了头,跟做得不够,都不好。
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悬崖峭壁:形容山势非常险峻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可以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
不以为意:不在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轻视。
(1)句中指老师批评他,他没当回事,因此用“不以为然”最合适;
(2)句中指牛顿能从苹果落在地上这一人人都常见的现象中发现引力定律,因此用“司空见惯”最合适。
10. 音序 N ni ① 部首 木 7/七
【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
(1)序查字法是指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来查字的方法。音序:所查字的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音节:带声调的拼音。用“音序查字法”首先要读准字音,根据该字音节确定应查什么字母。
“逆”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N,再查音节ni。“逆行”的意思是不按正常方向行进,其中“逆”的解释为向着相反的方向。
(2)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字。首先找出所查字的偏旁部首,数清部首笔画,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看清部首旁边标明的页码。
“械”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木”部,再查7画。
11. 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坚持不懈地去思考解决问题,才能发现真理 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远,什么时候离我们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好奇心强、善于观察、爱思考
【详解】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主旨的掌握。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完成填空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此文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全文条理清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闪烁着知性之美、智慧之美。
(2)《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这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表里的生物》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那能发出声音的表极为好奇。在看了表里的世界之后,“我”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12. 难道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吗? 真理没有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 詹天佑是工程师。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化解愚昧的灵丹。 不可能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示例:只要有毅力,肯努力,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详解】(1)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①改为反问句: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在句中恰当的位置添加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怎能、难道、何尝等);在句末加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适当做些调整,但不能改动太大,影响原句意思。
本句改为:难道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吗?
②改为双重否定句:首先要把双重否定词加在句子合适的位置上,其次要熟记双重否定词,选择合适的否定词,把一定、肯定、会等词替换或者删掉,加上双重否定词。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本句改为:真理没有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
(2)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时,要把所有修饰语去掉,要注意缩句后语句要通顺。缩写句子的步骤:① 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②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③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本句缩为:詹天佑是工程师。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通国:全国。这句话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出自战国孟子《学弈》。
(4)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
注意加点词和例句的结构,仿写要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即可。注意仿写的合理,不要有错别字。
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科学”比作“金钥匙”。仿写一句比喻句即可。
示例:科学是人类破除封建迷信的有力武器。
(5)本题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首先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其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最后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本句改为:不可能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6)本题考查造句。
要求用“只要……就……”造句。“只要…就…”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是“就”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示例: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13.A 14.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15.我们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一论断。
【解析】13.本题考查的是对成语的理解。
“见微知著”的意思是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A.“一叶障目”的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B.“一叶知秋”的意思是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就能推知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
C.“以小见大”的意思是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与“见微知著”意思有较大不同的成语是“一叶障目”。
故选A。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句子“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可知,选段主要说明能够发现真理的人一定具备独立思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15.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理解。
语段选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选文最后两句话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即只有那些“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能发现真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在作答时,可以从“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三方面回答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对自己的启示。
16. 列数字 作比较 体积小、力大无穷、价格低廉 17.B 18.“微型拖拉机”机器人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蚂蚁。为了提高性能,研发人员还参考了壁虎爬高的运动机制来设计微型拖拉机的“脚”。 19.(1)完成各项搬运工作。(2)可以进入人们到不了的狭小空间,清理废弃设备或搬运、替换零件。(3)在火灾现场寻找幸存者,或搬运绳子和梯子,帮助那些受困于高层建筑物的民众逃生。 20.“微型拖拉机”机器人,重约12克,但力大无穷,可以拖运比自身重2000倍、重24千克左右的物体。其价格低廉,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如清理废弃设备或搬运、替换零件,还可以在火灾中发挥作用。
【分析】16.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抓住重点句子分析,“这种机器人只有火柴盒般大小,重约12克,却可以拖动比自身重2000倍、重24千克左右的物体“是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换算到人类身上,几乎相当于一个人在陆地上拖动一只蓝鲸!”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蚂蚁”机器人体积小、力大无穷、价格低廉。填写特点时要抓住重点词语提炼出来。
17.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由“,微型拖拉机的廉价特性可以用来组成一支小型军队,就像蚂蚁的工作团队一样,进行各项搬运工作。”可知,集合一群微型拖拉机后,可搬运的物体重量才惊人,所以A项说法不正确。让微型拖拉机组成小型军队是利用它的廉价特性,所以C项说法不正确。
18.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由文中“近日,斯坦福大学的仿生学和灵巧操作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蚂蚁,将自然界真正的大力士引入科研中,制造出了名为“微型拖拉机”的机器人。”可知,微型拖拉机”机器人的设计灵感来自蚂蚁;由文中“为了提高性能,研发人员还参考了壁虎爬高的运动机制,来设计微型拖拉机的‘脚’。”可知微型拖拉机是如何被完善的。
19.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阅读文章“微型拖拉机的廉价特性可以用来组成一支小型军队,就像蚂蚁的工作团队一样,进行各项搬运工作。”可知,“微型拖拉机”可以完成各项搬运工作;“除了简单地在桌子上移动杯子等物体外,由于体积小,它们还可以进入人们到不了的狭小空间,清理废弃设备或搬运、替换零件。人们还希望未来能在它们身上配备二氧化碳感应器,使其能够在火灾现场寻找幸存者,或搬运绳子和梯子,帮助那些受困于高层建筑物的民众逃生,让它们在救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可知,“微型拖拉机”可以进入人们到不了的狭小空间,清理废弃设备或搬运、替换零件;在火灾现场寻找幸存者,或搬运绳子和梯子,帮助那些受困于高层建筑物的民众逃生。
20.此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
围绕“微型拖拉机”的外形、优点、实用性去写即可。
21.例文:
火星探索记
“目标已经到达,请开舱下机。”系统发出了指令,我和妹妹按下开关,不禁欢呼起来:“到了,到了……”8月5号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妹妹乘坐的“探索号”火星车就这样稳稳当当地在火星上着陆了。
踏上火星,放眼望去,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望无际的火星上除了到处是尘泥和山脉,没有一丝绿的生机,更谈不上有任何生物了,一片死气沉沉。
一阵目瞪口呆之后,我和爸爸妈妈返回火星车,拿出了从地球上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家当”,投入到了开荒建家中去。
火星上没有水,突然间,我发现放在我身边的吸尘器,正呼呼地冒着水雾。我不禁欢呼雀跃,原来在地球上的吸尘器竟成了聚水器:只见空气当中的云雾被吸尘器的“大嘴”吸走了,而从它的尾巴后面流出了汩汩泉水。顷刻间,地上的灰尘变成了肥沃的泥土……
我们欣喜万分,建起了我们的生物圈。我们小心翼翼地将从地球上带来的一些植物细胞克隆出草、蔬菜、花和树,再克隆出小狗、奶羊、毛驴等动物。接下来,小鸟和蜜蜂也一一克隆出来了,再后来生物圈里有了小河,克隆出的鱼儿也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
日复一日,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道我们埋头苦干了多久,好累呀!我伸了伸懒腰,抬起头,哇!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江河,缤纷的花草,可爱的飞禽走兽,新鲜的空气,富饶的土地,多姿多彩的植物在风中摇曳,快乐活泼的动物在原野上奔跑……
我尽情地喊啊喊啊,开心地笑啊笑啊……未来我还要探索更多星球。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一个科幻故事,把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要想让习作变得奇特,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要想让习作令人信服,离不开科学技术这个基础。所以,我们写的习作应该是科学技术使故事中的人物所有的奇特经历。为所编写的故事,确定一个中心思想,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反映人们健康向上的追求和美好愿望,从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开头先介绍科幻故事的背景,简单引出故事的地点和人物。
中间围绕着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叙述。先描写我们一家初到火星看到的场景,再写一家人建设火星家园的场景,从而全面围绕探索火星而展开的故事。
注意:描时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让文章条理清晰;在描写探索火星的时候,可以结合你的想象和愿望进行设计,按照步骤设计功能,体现科幻故事的神奇。其次,抓住环境描写,构思有趣的情节,写出你在火星上的所见所闻,吸引读者的兴趣。
结尾点题,写出这次科幻之旅的感受,来深化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