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5 09:4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落魄(pò) 耽误(dān) 栈道(zhàn)
B.偏僻(bì) 枉费(wáng) 嘲讽(cháo)
C.枕头(zhén) 誊写(téng) 歧路(q )
D.谨慎(j n) 跷腿(qiào)缴费(jiāo)
2.文言文中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意思相对应。判断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后面词语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吾盾之坚 坚固 B.道旁李 道路
C.物莫能陷也 陷阱 D.吾矛之利 锐利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疑惑地看着 张开翅膀 B.兴致勃勃地猜测 模仿动作
C.悄悄地告诉 摘下帽子 D.端端正正地走着 爬上桅杆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依次 肩榜 出谋划策 B.放肆 信心 胸有成竹
C.赏识 描准 心惊胆战 D.船仓 下唬 哭笑不得
5.下面对楚国商人“弗能应”的状态形容得最贴切的词语是( )
A.无言以对 B.不知所措 C.羞愧难当 D.惊诧不已
6.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二、填空题
7.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运动会马上要开始了!运动员们mó quán cā zhǎnɡ( ),yuè yuè yù shì( ),我班的运动员也是一副xiōng yǒu chéng zhú( )的样子。
(2)猴子的fàng sì( )让孩子十分生气,他不能yǎn bā bā( )地望着猴子撕咬他的帽子,于是不顾危险地爬上wéi gān( )去追猴子。
8.比一比、组词语。
矛( ) 誉( ) 吾( ) 弗( )
予( ) 誊( ) 悟( ) 佛( )
9.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 )的水手 ( )的项端 ( )地看着
( )地说 ( )地夸耀 ( )地说
10.在括号里填上与加点词意思相反的词语。
(1)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 )了齐威王。
(2)拔河比赛结束了,五(1)班战胜五(2)班获得了冠军,五(1)班的同学个个兴高采烈,而五(2)班的同学则个个( )。
(3)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一点也不( )。
(4)飞机快降落时,遇到侧风,摇摇晃晃的,在飞行员的正确操作下,终于( )地降落在停机坪上。
11.把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换成成语,写在括号里。
(1)因为准备充分,李兵在比赛中显得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
(2)今年的新年联欢会,我们请老师出主意,定计策。( )
(3)回到家后,妈妈看着我手中的味精,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地说:“你这个小书虫,我叫你买的是盐啊!” ( )
(4)在三清山上走,脚下就是悬崖,真令人非常害怕。( )
12.上下句对接。
①一时强弱在于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
④__________,暖于布帛;___________,深于矛戟。
三、语言表达
13.按要求写句子。
(1)孙膑对田忌说:“你再同齐威王比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一定能获胜。(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掉河里,我们不能见死不救。(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跳水(节选)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14.这三段写的是水手们逗猴子,猴子___________孩子,孩子___________猴子。
15.文段中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是“笑”。
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至少还能写出两个关于“笑”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圈出第3段中描写孩子动作的词语。
17.我也能用一连串的动词写一小段话。(至少用五个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综合训练。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生性高傲,行为豪放不羁,他辞官隐居在山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
有一年冬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接连下了几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处盛开着晶莹耀眼的花朵,洁白可爱。王徽之推开窗户,见到四周白雪皑皑,真是美极了,顿时兴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来酒菜,独自坐在庭院里慢斟细酌起来。他喝喝酒,观观景,吟吟诗,高兴得手舞足蹈。
忽然,他觉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声,那就更动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个会弹琴作画的朋友戴逵。
“嘿,我何不马上去见他呢?”
于是,王徽之马上叫仆人备船挥桨,连夜赶路,也不考虑自己在山阴而戴逵在剡县,两地有相当远的距离。
月光照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儿轻快地向前行,途的景物都披上了银装。王徽之观赏着如此秀丽的夜色,如同进入了仙境一般。“快!快!把船儿再撑得快点儿!”王徽之催促着仆人,恨不能早点儿见到戴逵,共赏美景。船儿整整行驶了一夜,拂晓时,终于到了剡县。可王徽之却突然要仆人撑船回去。仆人莫名其妙,诧异地问他为什么不上岸去见戴逵。
他淡淡一笑,说:“我本来是一时兴起才来的。如今兴致没有了,当然应该回去,何必一定要见着戴逵呢?”
18.读故事,完成王徽之的出行路线图。
19.根据故事内容,推测王徽之寻友的心理,完成练习。
(1)王徽之看到白雪皑皑的美景,高兴得手舞足蹈,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马上叫仆人备船挥桨,连夜去找戴逵。船儿行驶了一夜,拂晓时,终于到了剡县,王徽之却又觉得: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就让仆人掉转船头,回家去了。
20.画“____”的句子是王徽之说的话,可将其概括为“( ),兴尽而返”。
A.乘风破浪 B.乘兴而来 C.慕名而来
五、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1.对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买)
B.其人弗能应也(不)
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你)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学习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4.习作。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你一定也经历过许多困难,那你是如何应对并解决困难的呢?把你经历过的一个困难写下来,注意写清楚困难是什么,你又是如何解决困难的。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正确。
B项,“偏僻”的“僻”应读“pì”;“枉费”的“枉”应读“wǎng”。
C项,“枕头”的“枕”应读“zhěn”;“歧路”的“歧”应读“qí”。
D项,“跷腿”的“跷”应读“qiāo”;“缴费”的“缴”应读“jiǎo”。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含义的理解情况。
A答案:“坚”是坚固的意思。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B答案:“道”是道路。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很多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李子)。”摘下来(一尝),才相信的确是这样的。
C答案:“陷”的意思是穿透、刺穿。
D答案:“利”的意思是锋利、锐利的意思。
所以选C答案。
3.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D项词语搭配错误。“端端正正”的解释为:①形容坐姿端正②字写得端端正正。③正派;正确;④使端正。此处形容“走”的动作不恰当,可改为:端端正正地坐着;轻松地走着。
4.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项“肩榜”应改为:肩膀。
C项“描准”应改为:瞄准。
D项“船仓”应改为:船舱;“下唬”应改为:吓唬。
5.A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语句的体会。
楚国商人因为自己的话语前后矛盾而无法回答别人的提问,所以此时他的状态是无言以对。无言以对是指完全没有理由来用语言反驳。
6.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句意: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故句子划分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故选B项。
7.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胸有成竹 放肆 眼巴巴 桅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联合句子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摩、拳、擦、掌、胸、肆、桅”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书写时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矛盾 荣誉 吾辈 弗能 给予 誊写 觉悟 仿佛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 ① 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 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 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 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 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 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 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长~。~盾。
予:给:授~奖状。免~处分。请~批准。
誉:1.名誉:荣~。~满全国。2.称赞:毁~。~不绝口。
誊:誊写:这稿子太乱,要~一遍。
吾:我。组词: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论语.为政》)我们。组词:吾党所宗我的。组词:吾爱吾师
悟:了解;领会;觉醒:觉~。若有所~。恍然大~。~出一个道理。
弗:不:自愧~如。
佛:[ fó ]通「佛」。组词:仿佛[ fú ]通「佛」。仿佛[ bì ]古同“弼”,辅弼。[ bó ]古同“勃”,兴起。
9. 勇敢 桅杆 眼巴巴 胸有成竹 得意洋洋 高兴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带“的”的都是定语加中心语的偏正短语,“的”前的定语一般由形容词或者形容词性的短语充当。带“地”的都是状语加中心语的偏正短语,地”前的状语一般由形容词或者形容词性的短语,副词,介词结构,表时间地点的名词等充当。
10. 赢 没精打采 收敛
稳稳当当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找到相应的反义词后还要结合句子语境去选择。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输:运输、运送;捐献(财物);在较量时失败;败(跟“赢”相对)。
反义词:赢、胜;在这里用“赢”更符合题意。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反义词:百无聊赖、哀感天地、泣不成声、怆然涕下、无精打采、额蹙心痛、万箭攒心、哀天叫地、声泪俱下、悲愤交加、郁郁不乐、长吁短叹、哀痛欲绝、冷水浇头、黯然神伤、没精打采、令人发指、百无廖赖、呼天抢地、哀哀欲绝、灰心丧气、闷闷不乐、黯然魂销、愁眉苦脸。
在这里结合语境用“没精打采”、“愁眉苦脸”、“灰心丧气”都可以。
放肆:言行轻率任性,毫无顾忌。
反义词:约束、拘谨、敛迹、抑制、检点、收敛、规矩。
在这里结合语境用“收敛”较为合适。
摇摇晃晃:是指左右摇摆,不稳定。
反义词:稳稳当当。
11. 胸有成竹 出谋划策 哭笑不得 心惊胆战
【详解】考查词语的积累理解与识记。
胸有成竹:画竹子之前心中要先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出谋划策:出主意,想办法。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也说胆战心惊。
12. 万古胜负在于理 欲把西湖比西子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与人善言 伤人以言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谚语的默写。
①“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意思是意思是短时间的强弱在于力气大小,长时间的胜负在于道理。靠力气只能取得一时的胜利,凭真理才能取得长久的胜利,意在强调理是不能违背的。
②本题出自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意思是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③本题出自宋代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④本题出自《荀子》,“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意思是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有礼貌,让人感觉比布帛还要温暖。跟别人讲话尖酸刻薄,恶语伤人,会给对方的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13. 孙膑对田忌说,田忌再同齐威王比赛一次,他有办法让田忌取胜。 只要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就一定能获胜。 孩子掉河里,难道我们能见死不救吗? 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
【详解】(1)本题考查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方法如下: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转述句中出现一些人物时,不能单单修改人称,还要把人称修改成指代的人物。
将句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第二人称“你”改为指代的人物“田忌”,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再加上句号。句子改为:孙膑对田忌说,田忌再同齐威王比赛一次,他有办法让田忌取胜。
(2)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作答时学生要先阅读原句,再思考用什么关联词语进行连接,将句子串联后读一遍,看是否通顺合理,书写时不要写错字。“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和“一定能获胜”之间是条件关系,可以用只有……才……这样的关联词进行连接,句子可改为:只有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才一定能获胜。
(3)本题考查将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
可分为三步: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等),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在肯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③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将句中的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在前面加上反问语气词“难道”,句尾加上语气助词“吗”,句号改为问号。句子改为:孩子掉河里,难道我们能见死不救吗?
(4)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搭配不当,“迈着”和“愉快的心情”搭配不当,可在“愉快的心情”前加上“带着”,句子改为: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
14. 逗 追 15. 推动情节的发展 眉开眼笑 笑逐颜开 16.脱 爬 追 攀 伸 夺 17.他早上起床,先穿衣服,接着刷牙,洗脸,吃早饭。
【分析】14.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根据第三段的内容“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可以得出,猴子们在逗孩子,孩子在追猴子。
15.文章中关于笑的描写,首先是第一自然段“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写出这只猴子逗人的开心,接着是在第二自然段“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还是写出小孩子看到猴子的开心,最后是在第三自然段“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写出水手们逗猴子的开心的笑。所以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是推动情节的发展。关于“笑”的四字词语例如有捧腹大笑、开怀大笑、笑逐颜开、前仰后合、抚掌大笑。
16.本题考查的是找出文段中的动词,仔细分析关于人物的动作描写,在动作描写中圈出动词即可。例如第三段中的动作描写有“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动词有脱、爬、追、攀。
17.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按照题干的要求运用相应的动作描写和动词即可。注意语句的连贯,不要有错别字,动词运用要合情合理即可。
18.备船挥桨,连夜赶路 兴致没了,撑船回去 19. 示例:一个人喝酒、观景、吟诗真没意思,如果能有好朋友弹琴助兴就更好了 我现在兴致没有了,不用非去见戴逵,直接返回就行了 20.B
【解析】18.本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
从“他辞官隐居在山阴”可知,王徽之首先在山阴;从“王徽之推开窗户,见到四周白雪皑皑,真是美极了;由此,他想起了那个会弹琴作画的朋友戴逵。”可知,王徽之其次雪夜观景,想念友人;从“于是,王徽之马上叫仆人备船挥桨,连夜赶路,也不考虑自己在山阴而戴逵在剡县,两地有相当远的距离。”可知,王徽之接着备船挥桨,连夜赶路;从“我本来是一时兴起才来的。如今兴致没有了,当然应该回去,何必一定要见着戴逵呢?”可知,王徽之最后兴尽而返。
19.本题考查创意运用的能力。
(1)从“忽然,他觉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声,那就更动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个会弹琴作画的朋友戴逵。”可知,王徽之看到白雪皑皑的美景,高兴得手舞足蹈,他心里可能在想,如此美景,要是朋友弹琴助兴,一起欣赏就好啦。
(2)从“我本来是一时兴起才来的。如今兴致没有了,当然应该回去,何必一定要见着戴逵呢?”可知,王徽之突然兴致没了,当然应该回去,不一定非要见到戴逵。
20.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文中王徽之雪夜观景时忽然想起友人,就连夜坐船赶路,快到朋友家时却因为没了兴致而直接返航,这可以用“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来概括。本题选B。
21.A 22.这个人片面地夸大了他的矛和盾的作用,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所以无法回答。 23.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否则就会闹笑话。
【解析】21.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鬻:卖。
B.其人弗能应也: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弗:不。
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子:你。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故选A。
2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合“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可知,因为他把自己的矛和盾都夸大到了一个绝对的程度,前后矛盾,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
23.考查了对寓意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这个楚人说话没有认真考虑,不严谨,以至前后矛盾。由此可知,说话、做事都要先认真考虑,三思而后行,不要前后抵触。
【点睛】参考译文: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4. 我战胜了困难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走的路不可能总是平坦的,每个人一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当你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你千万不要胆怯,千万不能退缩,一定要勇敢的面对它们,想办法战胜,并且克服,这样你就等于战胜了你自己。
我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
在一天,我们老师让我们做一张老师自己出的考卷,前几道题我轻轻松松的就做完了,可是惟独有最后一道题把我给难住了,我左想一遍,方法让我给打回去了;我右想一遍,方法又让我给打回去了,我想尽了一切方法,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没把这道题的解法想出来。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三十分钟过去了、三十五分钟过去……眼看还有五分钟就要收卷子了,怎么办呢?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想起了妈妈对我说的那句话:“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坚持到最后,你就是最棒的。”于是我又开始头脑大战。终于,在最后的几分钟里,我忽然眼前一亮,找着了这道题的解题方法。当时我想:这方法不就在我的眼前么?我怎么就没看见呢?说来也巧,我刚刚做完了那一道题,老师就要我们交卷。这真是“世上万物怕就怕这认真二字”。
在这次做题中,我知道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认真,你一定会克服眼前的困难,不会让他给大道,并且向更艰难的路走去!
【详解】本次考查了习作,即话题作文。首先要给文章拟定一个标题再进行写作。认真审题可知,本次文章为叙事类文章,这类文章写作时应注意:
一、审清题意:
审题,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写一写在生活中你是如何应对并解决困难的。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正确,书面干净、整洁,争取不写错别字。
二、选材分析:
生活中,谁不会遇到困难?重要的是如何去面对困难,去战胜困难。想一想在学习上或者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应对与解决的。认真想一想,再写下来。
三、构思指导:
开头:开门见山,以好词好句引出下文。
中间:就经历过的困难与怎样解决的细致展开来写,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特别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突出你是怎样解决困难的。
结尾:这件事情带给你什么影响或者收获了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