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选出读音、书写、字义全对的一项( )
A.挠腮(ráo ) 心惊胆战 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
B.惩( chéng )罚 情不自禁 青春(指春天)作伴好还乡
C.妒忌( jì ) 手急眼快 楚人有鬻(粥饭)盾与矛者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扫兴 打扫 B.丧气 丧葬 C.大将 将军 D.恐吓 吓唬
3.下列汉字读音为第四声的是( )
A.桅 B.龇 C.肆
4.下列故事中,哪个和《田忌赛马》不一样,不属于以弱胜强( )
A.赤壁之战 B.草船借箭 C.纸上谈兵
5.“胸有成竹”的反义词是( )
A.束手无策 B.心中肚明 C.胜券在握
6.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B.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C.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D.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7.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可同世而立(站立) B.冀复得兔(重复)
C.其人弗能应也(不) D.吾盾之坚(坚固)
8.下列说法与课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跳水》这一课的船长不顾孩子安危,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B.《田忌赛马》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
C.《自相矛盾》这一课告诉我们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前后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D.从《田忌赛马》这一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善于观察、足智多谋的人。
二、填空题
9.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运动会马上要开始了!运动员们mó quán cā zhǎnɡ( ),yuè yuè yù shì( ),我班的运动员也是一副xiōng yǒu chéng zhú( )的样子。
(2)猴子的fàng sì( )让孩子十分生气,他不能yǎn bā bā( )地望着猴子撕咬他的帽子,于是不顾危险地爬上wéi gān( )去追猴子。
10.填入反义词。
模仿——( )放肆——( )
故意——( )灵巧——( )
11.比一比,组词语。
咧( ) 舱( ) 鸥( ) 瞄( ) 扭( )
例( ) 枪( ) 鸣( ) 描( ) 纽( )
1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大海 ( )的猴子 ( )的桅杆
( )的孩子 ( )的水手 ( )的船长
13.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1)《自相矛盾》一文中,“其人弗能应也”。当时,这位楚人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呢?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跳水》一文中,当孩子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时,此时孩子的处境是怎样的呢?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文段阅读。
①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②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_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③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心惊胆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纵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画“ ”的句子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是( )
A.引出对孩子处境危险的描写。 B.引出对船长果断行为的描写。
C.引出下文对孩子害怕心情的描写。
16.联系课文内容可知,选段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中“这时候”指的是( )
A.猴子抢夺孩子的帽子的时候。 B.孩子拿到帽子准备沿着横木往回走的时候。
C.孩子在横木上发抖,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
17.结合船长观察到的情况并揣摩他的内心想法,选择填空,体会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①孩子胆战心惊地站在横木上,下面是硬邦邦的甲板。
②孩子站得那么高,摔到甲板上必死无疑。
③海面风平浪静,水手都在甲板上,自己手里有枪。
④水手可以营救,孩子还有一线生机。
18.用“ ”画出描写孩子危险处境的句子,说说写得详细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船长说的每句话都很简短,并且标点都是叹号,从中你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船长要让孩子跳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船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1.“四十秒钟”的时间很短,画“ ”句子中,为什么大家却觉得时间太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从船长的话语和动作中,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 )的人。
A.脾气暴躁,言语粗暴 B.关心爱护孩子,说话很有感情
C.语气坚定,遇事沉着冷静
23.[语文要素]揣摩人物的思维过程,把船长当时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
船长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24.注音或写汉字
长( )者 边缘( ) yán( )续
25.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 ( ) 粗壮——( )
26.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特点(至少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书面表达
30.习作天地
题目:一次惊奇的探险之旅
要求:发挥想象,写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把遇到的困难、逃生的办法写具体。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字音和字义的辨析。
A.错误。挠腮—— náo sāi,意思:形容人心里焦急、苦恼、忙乱时无计可施的样子。
C.错误。手急眼快 ——手疾眼快,意思是:动作迅速,眼光敏锐。形容做事机警、反应快,动作敏捷。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的“鬻”是卖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出自《韩非子·难一》的《矛与盾》。
故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
A.“扫兴、打扫”中“扫”都读sǎo。
扫兴:由于不高兴的事情而使兴致变得低落,不高昂。
打扫:清除;清理。
B.丧sàng气:因事情不顺利而情绪低落
丧sāng葬:办理人去世后的一切事宜。
C.大将jiàng:是泛指一些国家将级军官中最高一级的军衔称号。
将iāng军:中国古代常作为特指高级武官、军政官员的职位甚至是爵号;近现代,多用于称呼军队中的将级军官。
D.恐吓hè:用要挟的话或要挟的手段吓唬人、威胁人。
吓xià唬:威胁恐吓;使人感到害怕。
故答案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桅:[wéi],桅杆。
B.龇:[zī],(牙齿)暴露在外边。
C.肆:[sì],1.任意而行,不顾一切。 2.铺子;商店。 3.数目“四”的大写。多用于票证、账目等。
4.C
【详解】本题考查对历史故事的理解。
A.《赤壁之战》讲的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率80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与刘备联军抗曹,周瑜利用苦肉计使黄盖进入曹军大营,后来他们里应外合,利用曹兵多为北方人,不识水性的特点,放火烧了曹军粮草,最终以少克多。
B.《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蜀汉军师诸葛亮的计谋,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时。草船借箭主要讲的是东吴都督周瑜令诸葛亮十天之内造箭10万支,而诸葛亮在第三天时利用大雾锁江,用20只草船诱敌获取曹军十万之箭的故事。
C.《纸上谈兵》讲的是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但却没有过实战经验,只会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后该成语常用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故答案为:C。
5.A
【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
胸有成竹: 原意是画竹子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后用以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A.束手无策:形容就像捆住了手,没有一点办法。
B.心中肚明:心里明白但不说破,形容心中有数。
C.胜券在握:胜券:指胜利的把握。指一定能取得胜利。
根据词义理解,“胸有成竹”的反义词是:束手无策。
6.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手法。
A 本句描写“星星”在“窃窃私语”,赋予了星星人的行为特点,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 本句把“带子河”比作“玻璃”,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 本句把“墙面”比作“雪白的屏障”,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 本句把“榆树的叶子”比作“沙滩上的蚌壳”,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由此可知只有A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故选:A。
7.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文章语境判断字词释义即可。
A “不可同世而立”出自《矛与盾》,意思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立”是“存在”的意思,故本项解释有误。
B “冀复得兔”出自《守株待兔》,意思是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复”是“重复”的意思,故本项解释正确。
C “其人弗能应也”出自《矛与盾》,意思是那人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弗”是“不”的意思,故本项解释正确。
D “吾盾之坚”出自《矛与盾》,意思是我的盾十分坚固。“坚弗”是“坚固”的意思,故本项解释正确。
综上,句子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8.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本题中与课文内容不相符的是A项,《跳水》这一课中,孩子遇到了生命危险,船长为了孩子的安全,用枪逼着孩子跳水,做得很果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船长经验丰富,沉着勇敢当机立断,并不是不顾孩子安危。
9.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胸有成竹 放肆 眼巴巴 桅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联合句子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摩、拳、擦、掌、胸、肆、桅”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书写时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创新 收敛 无意 笨拙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掌握情况。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反义词有:创新、独创、原创、创造等。
放肆:意思是(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反义词有:约束、拘谨、敛迹、抑制等。
故意:意思是存心;有意识地。明知不应或不必这样做而这样做。反义词有:无心、果真、无意、意外等。
灵巧:意思灵活巧妙,在手的使用或身体的其他活动方面显得灵活、熟练或机敏的意思。灵巧是形容词、从感彩上说是褒义词。反义词有:粗笨、愚笨、笨拙、呆笨等。
11. 咧嘴 船舱 海鸥 瞄准 扭身 例子 枪口 鸣叫 描绘 纽扣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咧:读“liē”、“liě”、“lié”,可以组词咧扯、咧开、咧嘴等。
例:读“lì”,可以组词常例、旧例、变例等。
舱:读“cāng”,可以组词车舱、舱位、船舱等。
枪:读“qiāng”,可以组词步枪、机关枪、枪口等。
鸥:读“ōu”,可以组词海鸥、银鸥、燕鸥等。
鸣:读“míng”,可以组词鸣唱、鸣叫、鸟鸣等。
瞄:读“miáo”,可以组词等瞄准、瞄球、抛瞄。
描:读“miáo”,可以组词描述、描绘、描写等。
扭:读“niǔ”,可以组词扭曲、扭打、扭捏等。
纽:读“niǔ”,可以组词纽扣、纽带、枢纽等。
12. 湛蓝 调皮 高高 聪明 年轻 威严
【详解】本题考查了词语搭配。词语搭配是把词组成短语的练习形式,是组词的引申,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注意:一要注意词义搭配必须合乎事理,看一看词的意义适用于说什么事、什么东西或情况,意义上能不能配合。二要注意考虑搭配得当,不仅要根据意义,还要根据语言习惯。
本题都是偏正短语,“的”前修饰语一般为形容词,所以括号内填写带有形容词特点的词即可。如“湛蓝的大海”、“高高的桅杆”、“聪明的孩子”等。
13. 瞠目结舌 目瞪口呆 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
【详解】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出自《自相矛盾》,主要内容:
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合。
“其人弗能应也”意思是: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神态可以是:目瞪舌挢或目怔口呆,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出自《跳水》,主要内容:
在一艘轮船上,发生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只顽皮的猴子在船上蹦来蹦去,成为了水手们的笑料。它越发放肆,摘掉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孩子恼羞成怒,追了上去,一直到了桅杆顶上的横木上。他虽然取得了帽子,但也把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落个粉身碎骨,即使不失足,也难以转身走回。在场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为孩子处境担忧。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我是一名旁观者,可能会慌乱,也可能会害怕。可是孩子的父亲--船长却十分镇定,用枪“逼”着孩子跳水。最后,孩子得救了。
此时孩子的处境:险象环生、命若悬丝,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14. 在文中指站在横木上的孩子心里非常害怕。 文中指孩子全身猛然向下跳。 15.A 16.C 17.①②
③④ 18.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突出了孩子的处境危险至极,为后文船长的当机立断作铺垫。 19.船长在危急中的机智与果断。 20. 当时情况危急,只有跳到水中,才有可能活命 遇事冷静、临危不乱 21.“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大家救人心切,所以觉得时间太长了 22.C 23.孩子站得这么高,如果摔到甲板上,必死无疑;现在风平浪静,水手们又都在甲板上,只有让孩子跳进海里,才会有一线生机,我得逼着他跳进海里
【解析】14.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从第②自然段句子“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_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可知“胆战心惊”指的是孩子内心非常害怕;
从第②自然段句子“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可知“纵身”是身体猛然向下跳。
15.本题考查句子作用。
读画线句子,从水手们吓呆的反应中可知孩子此时的处境非常危险。
故选A。
16.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联系第①自然段句子“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可知“这时候”指的是孩子在横木上发抖,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
故选C。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观察情况,可知不利的情况是:孩子胆战心惊地站在横木上,下面是硬邦邦的甲板。有利的情况是:海面风平浪静,水手都在甲板上,自己手里有枪。如果孩子摔下来:孩子站得那么高,摔到甲板上必死无疑。孩子跳下水:水手可以营救,孩子还有一线生机。
18.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从第①自然段句子“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可知孩子处境非常危险。描写孩子危险的处境为下文船长看到孩子的危险处境当机立断做出决定做出了铺垫。
19.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船长每句话说的都很简短,说明当时非常危险,船长下命令时非常果断,更能让我们看到船长的机智与果决。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第①自然段句子“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可知船长让孩子往下跳的原因是:当时情况危急,孩子有生命危险;
从船长果断的下命令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果断冷静、机智勇敢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想到了对策,而且立马就付诸行动。
2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结合当时的紧急情况和人们的心情作答。时间就是生命,人们救人心切,心情非常焦急,担忧孩子,所以觉得时间太长了。
2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从船长的简短的话语和当机立断的动作中,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于是沉着冷静的人,机智果断。
故选C。
2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当时的处境和船长做出的决定,想象船长的心理活动,如:船长心里想:孩子站的那么高,一失足摔到甲板上必死无疑,现在水手都在甲板上,只有跳下水才是他唯一能够活命的方法。我得让孩子跳下海去。
24. zhǎng yuán 延 25. 柔顺
硕壮
26.拟人。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能生动地写出了太阳的特点。
27.痛苦终于过去了。“倒霉”与“痛苦”可以充实人生,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种人生是幸福、愉快的。
28.老人是一个善良、温柔、乐观的人。
29.“我”为什么开始“怕他”是因为他是一个硕壮的老黑人,60多岁,对“我”从来不叫名字,总称“我的孩子”。
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是因为他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解析】24.本题考查读音和汉字。
长:读cháng时,指两端的距离。读zhǎng时,指生长,成长。在“长者”中应读“zhǎng”。
缘:读音是yuán,意思是指原因。在“边缘”中应读“yuán”。
延续:指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故“yán续”中的“yán”应该是“延”。
25.本题考查近义词。
温柔:指温和柔顺(多形容女性)。文中的“柔顺”与其意思相同。
粗壮:指(人体)粗实而健壮。文中的“硕壮”与其意思相同。
2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作用。
文中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把太阳当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下山的情景。
2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可知痛苦终于过去了。“倒霉”与“痛苦”可以充实人生,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种人生是幸福、愉快的,所以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结合“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可以看出老人的善良。
结合“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温柔的人。
29.考查对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
通读全文,抓住能回答问题的关键句子概述。
根据第三段“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明确“我”开始“怕他”的原因。
抓住“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明确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的原因。
30.例文:
一次惊奇的探险之旅
我非常喜欢探险,每一次探险都都让我感受到新鲜和刺激。就在这个暑假,我、表哥和一位探险家又去沙漠寻宝。
我们艰难地行走在茫茫的沙漠中,太阳像一个大火炉烤着我们,一粒粒汗珠从额头上流了下来,一阵风吹来,车都是热的,我们带的水已经不是很多,每次都只能喝一小口。我想说:“再这样下去我们坚持不了多久,我们得想想办法找到水源。”我的嘴巴已经干枯流出了鲜红的血液,就在这时,我发现我的脚抬不起来,我低下头一看,“呀!我的脚陷进了流沙里,快、快来救救我!”我大声喊道。
他们听见我的叫声赶忙跑来,我的两小腿陷了进去,我不敢再挣扎了,一动不动地站在那,生怕陷得更快了。表哥赶忙打开背包,找起了绳子,却发现绳子不见了,把包甩到了一边,抱着头,转着圈说:“这该怎么办,这该怎么办呀!”我的眼泪不停地流着,心想: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到这里了吗?这时探险家大声地对表哥说:“来抓住我的手,用你的另一只手去抓她的手。表哥这才抬起头,向我伸出手,我抓住了表哥的手,他们俩使出全身的力气拉着我,我也咬着牙不顾一切地向上抬腿,我终于出来了,我们像一滩烂泥坐在地上,不想说一句话。
我们休息好了继续向前走着,靠着我们的毅力终于走出沙漠,这时我远远地发现前面有一个蓝颜色的东西,还闪闪发光,我们跑了过去,原来是水我用手捧着水,大口大口地喝着,这是那么的清凉而甘甜,我想:要不去里面洗一个澡吧,我们跳了进去,在里面尽情的游着,清凉的水滋润着我的皮肤,所有烦恼都忘光了。这时水面出现了波纹,后来,波纹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快跑!”我大声叫着,我们飞快逃出来,连滚带爬地奔跑着,在上岸的一瞬间,一张大嘴出现了,后来又慢慢地沉了下去,我的心都快跳了出来,原来河里有吓人的野兽,看来下次我们还要小心一点呢。
这次探险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小心谨慎,还要像探险家那样沉着冷静。
【详解】考查习作表达。
本题命题作文,要求以“一次惊奇的探险之旅”为题写一篇习作。想想你希望和谁一起去探险?想去哪儿探险?打算带上哪些装备?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选择你印象深刻或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去写。写时要把探险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探险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写清楚探险的人物、场景、装备,说说遇到了什么险情,是怎样解决的。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构思:
开头:环境描写,创设情景。
中间:描述探险之旅,把探险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探险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写清楚探险的人物、场景、装备,说说遇到了什么险情,是怎样解决的。注意人物形象塑造。
结尾:总结全文,抒发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