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复习6有机物的性质 学案(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综合复习6有机物的性质 学案(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04 14:5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机物的性质
了解并掌握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精讲
一、烷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性质的比较
二、烃的衍生物的比较
知识精炼
1.对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类型判断不正确的是
A.CH2=CH—CH=CH2+Br2 → CH2Br—CH=CH—CH2Br (加成反应)
B.CH4+2Cl2 C+4HCl (置换反应)
C. (取代反应)
D.+3H2(还原反应)
2.有机化合物N可用于早期诊断阿兹海默症,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关于N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B.分子中共线的碳原子最多有4个
C.能与NaOH水溶液反应,1molN最多可消耗1molNaOH
D.能与浓溴水反应,1molN最多可消耗
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苯乙烯中含有的键数为
B.2.6 g乙炔和苯的混合物中所含碳原子数为
C.1 mol 中含有的键数为
D.1 mol中电子数为
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比较S和Cl的非金属性 向H2S的水溶液里通入氯气 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非金属性Cl>S
B 探究Cu与足量浓硝酸反应后的溶液呈绿色的原因 向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适量水 溶液颜色由绿色变成蓝色,说明呈绿色的原因是有NO2溶解在其中
C 检验某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SO 向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
D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将混合气体通过溴的CCl4溶液 溴的CCl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被吸收
A.A B.B C.C D.D
5.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涉及的化学知识,对其说明错误的是
A.《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蒸馏
B.《本草经集注》记载区分硝石()和朴消()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古人利用焰色反应鉴别物质
C.《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D.《梦溪笔谈》载:“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述“脂水”是指油脂
6.下列关于苯乙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发生氧化反应 B.燃烧时有黑烟产生
C.分子中最多有9个原子共面 D.1mol苯乙炔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2molBr2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NaCl的形成过程: B.乙烯的空间填充模型:
C.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CS2的结构式:S=C=S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烷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B.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C.乙炔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使其褪色
D.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出现的结构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烃
B.联苯()属于芳香烃,其一溴代物有4种
C.和互为同系物
D.柠檬烯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10.某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烃的名称可能是
A.3,3-二甲基-1-丁烯 B.2,2-二甲基-3-丁炔
C.2,3-二甲基-1-丁烯 D.2,2-二甲基-2-丁烯
1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二氯甲烷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和
B.的系统命名:3-甲基-1-丁烯
C.对甲基苯酚的结构简式:
D.氯乙烷的空间填充模型:
12.某有机物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子中含有4种官能团
B.该分子一氯代物有12种
C.该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共直线
D.该有机物只能与碱溶液反应
13(多选).肉桂酸可用于香精香料、医药、美容、农药等诸多方面,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三种官能团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共平面
C.分子式为 D.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发生加成反应
14.A、B、C、D、E均为有机物,其中A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1)写出B的结构简式_______;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
反应④_______。
(3)实验室利用反应③制取C,常用上图乙装置:
①a试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
②试管b中的液体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15.完成下列小题
(1)烷烃的系统命名是___________。
(2)写出甲苯的硝化反应反应式___________。
(3)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101kPa时,32.0g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放出热量624kJ(25℃时),N2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常温下,某气态烃与氧气混合装入密闭容器中,点燃爆炸后回到原温度,此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反应前的一半,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此烃可能是___________(写出结构简式)。
16.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C装置中生成CH3C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有人认为E中有氯化氢产生,不能证明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取代反应,你认为他的看法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率;②混匀混合气体;③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发现D装置中的棉花由白色变为蓝色,则棉花上可能预先滴有___________溶液。
(4)将1mol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的CH3Cl、CH2Cl2、CHCl3、CCl4四种有机产物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大0.1mol,则参加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5)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链状烷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其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其中一氯代物有4种的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CH2=CH—CH=CH2+Br2→CH2Br—CH=CH—CH2Br ,发生的是二烯烃的1,4-加成反应,A正确;
B.CH4+2Cl2C+4HCl,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与新的化合物,发生的是置换反应,B正确;
C.,分子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的是还原反应,C不正确;
D.+3H2,发生的是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D正确;
故选C。
2.B
【详解】A.由分子的结构可知,分子式为C17H17O2Br,A错误;
B.如图所示,箭头指向的4个C一定共直线,B正确;
C.N中的碳卤键、酚羟基都能与NaOH的水溶液反应,因此1molN最多可消耗2molNaOH,C错误;
D.N与浓溴水反应,,1、2处可发生取代反应,3处可发生加成反应,因此可消耗3mol溴,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A.一个苯乙烯分子中只含一个碳碳双键,则1 mol苯乙烯中含有的键数为,故A错误;
B.乙炔和苯的最简式均为CH,2.6 g混合物中含有CH的物质的量为0.2mol,所含碳原子数为,故B正确;
C.1mol二氧化硅含有4molSi-O键,即含有的键数为,故C错误;
D.-OH中含9个电子,故1mol-OH中含9NA个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4.A
【详解】A.,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S,A正确;
B.,NO2部分溶解在体系中,由于浓硝酸中,水份较少,一部分NO2并不水合,而保持原有的颜色,混合铜离子的蓝色,看上去是绿色的.如果加入较多的水稀释,则又会变成蓝色溶液,B错误;
C.如果溶液中含有,加热硝酸亚硫酸根生成硫酸根,加热氯化钡后生成白色沉淀,C错误;
D.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溴乙烷,为新的杂质,D错误;
故答案为:A。
5.D
【详解】A.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A正确;
B.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试验不同,钠元素焰色试验为黄色,钾元素焰色试验为紫色,B正确;
C.木瓜会释放出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气体,催使柿子快速成熟,C正确;
D.“高奴县 出脂水”,燃烧有浓烟,就指的是这一带的石油而不是地沟油,D错误;
故选D。
6.C
【详解】A.含碳碳三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苯甲酸,故A正确;
B.含碳量较高,燃烧时有黑烟产生,故B正确;
C.苯环上所有原子共平面且单键可以旋转,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共线也共面,则该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平面,故C错误;
D.1mol苯乙炔与溴水反应,发生在乙炔基上,苯环上在此条件下不能发生反应,最多消耗2molBr2,故D正确;
故选:C。
7.A
【详解】A.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 ,故A错误;
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空间填充模型为,故B正确;
C.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核外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C正确;
D.二硫化碳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结构式为S=C=S,故D正确;
故选A。
8.A
【详解】A.乙烷为两个甲基相连构成的,甲基与甲烷具有相似的构型,而甲烷是正四面体构型,甲烷分子中最多有三个原子共面,故乙烷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A错误;
B.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3种同分异构体,B正确;
C.乙炔属于不饱和烃,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正确;
D.苯不含碳碳双键,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出现的结构,苯分子中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D正确;
故选A。
9.A
【详解】A.石油的主要成分为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汽油的主要成分是C4-C12烃类。煤油是一种混合物,不同用途的煤油,其化学成分不同。因品种不同含有烷经28-48%的,芳烃20~50%,不饱和烃1~6%,环烃17~44%。柴油:轻质石油产品,复杂烃类(碳原子数约10~22)混合物,三者的主要成分为烃,选项A正确;
B.该分子沿虚线对称,等效氢有3种,所以一氯代物有3种,选项B错误;
C.同系物要求官能团相同且相差n个CH2,前者为酚羟基后者为醇羟基,它们不是同系物,选项C错误;
D.分子中1号碳与2、3、4号碳原子、H形成立体结构为四面体,所以所有碳不可能共面,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0.A
【详解】烯烃或炔烃加氢后得到烷烃,碳链不变,先写出2,2-二甲基丁烷的碳链结构,然后根据碳四价规律,考虑在哪些碳碳之间可以形成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所以该烃可以为3,3-二甲基-1-丁炔或3,3-二甲基-1-丁烯;答案A正确;
答案选A。
11.B
【详解】A.二氯甲烷不存在同分异构体,A错误;
B.的系统命名为3-甲基-1-丁烯,B正确;
C.对甲基苯酚的结构简式为,C错误;
D.是氯乙烷的球棍模型,D错误;
故选B。
12.B
【详解】A.该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氨基、酯基,共3种官能团,A错误;
B.如图所示,该分子的一氯代物共12种 ,B正确;
C.苯环上处于对位的碳原子共直线,与碳碳三键直接相连的碳原子共直线,如图所示: ,该分子中至少有5个碳原子共直线,C错误;
D.该有机物含碳碳三键和苯环,可以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含酯基,能与碱溶液发生水解反应,含氨基,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D错误;
故选B。
13.BC
【详解】A.只含碳碳双键、羧基两种官能团,苯环不属于官能团,A错误;
B.苯丙烯酸可看作由苯、乙烯、甲醛、水分子这几种组合而成,当这几个平面重合时,所有原子共平面,B正确;
C. 该结构简式中含有9个碳,8个H和2个O,故分子式为,C正确;
D.羧基中的羰基不与加成,故1 mol肉桂酸最多可与4 mol加成,D错误;
故答案选BC。
14.(1) CH2=CH2 羟基
(2)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CH3CH2OH+O22CH3CHO+2H2O
(3)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取代反应 饱和碳酸钠溶液 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
【分析】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则B为CH2=CH2,A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转化得到A,A可以与Na、乙酸反应,在红热铜丝条件下也反应,则A为CH3CH2OH;反应②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D,D为CH3CHO;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C为CH3COOCH2CH3;乙醇与钠反应生成E,E为CH3CH2ONa,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CH2=CH2;A为CH3CH2OH,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故答案为:CH2=CH2;羟基;
(2)反应①是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反应④是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3)①a试管中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②蒸馏出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乙醇,通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便于分层,故答案为: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
15.(1)2-甲基-3-乙基己烷
(2)+3HNO3(浓) +3H2O
(3)N2H4(l)+O2(g)=N2(g)+2H2O(l) ΔH=-624KJ/mol
(4)CH2=CH2、CH3CH2CH3
【详解】(1)烷烃的主链为6个碳原子,故名称为2-甲基-3-乙基己烷。
(2)甲苯和浓硝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2,4,6-三硝基甲苯,反应方程式为+3HNO3(浓) +3H2O。
(3)32.0gN2H4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N2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O2(g)=N2(g)+2H2O(l) ΔH=-624KJ/mol。
(4)设此气态烃的化学式为CxHy,则有,根据题意可知4+4x+y=24x,由此可得4x=4+y,若x=1,则y=0,不存在此物质,若x=2,则y=4,分子式为C2H4,该物质为,若x=3,则y=8,分子式为C3H8,该物质为,若x>3,不符合烃的组成。故此烃可能是、。
16.(1) CH4+Cl2CH3Cl+HCl 正确
(2)干燥气体
(3)淀粉KI
(4)3mol
(5) C5H12 3
【分析】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盐酸易挥发,甲烷、氯气通入浓硫酸中,在强光C处发生取代反应,棉花浸有淀粉KI溶液,在E处处理尾气。
【详解】(1)C装置中甲烷和氯气光照生成CH3Cl和HCl,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Cl2CH3Cl+HCl。由于甲烷和氯气在强光照射下有可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碳和氯化氢,还由于盐酸易挥发,可能挥发出的氯化氢也能到E装置中,因此有氯化氢生成不能证明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取代反应;故答案为:CH4+Cl2CH3Cl+HCl;正确。
(2)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率;②混匀混合气体;③甲烷中含有水蒸气,氯气和甲烷在干燥的条件下光照,因此浓硫酸干燥气体;故答案为:干燥气体。
(3)一段时间后发现D装置中的棉花由白色变为蓝色,单质碘遇淀粉变蓝,因此可能是氯气将KI氧化为单质碘,单质碘和淀粉变蓝,因此棉花上可能预先滴有淀粉KI溶液;故答案为:淀粉KI。
(4)将1mol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的CH3Cl、CH2Cl2、CHCl3、CCl4四种有机产物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大0.1mol,则根据碳质量守恒,则四种四氯代物设为xmol、(x+0.1)mol、(x+0.2)mol、(x+0.3)mol,则4x+0.6=1,则x=0.1,根据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思想,取代一个氢原子需要消耗1个氯气,则参加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0.2mol×2+0.3mol×3+0.4mol×4=3mol;故答案为:3mol。
(5)链状烷烃通式为CnH2n+2,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链状烷烃的分子式为C5H12,其同分异构体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共3种,其一氯代物分别有两种、四种、一种,因此一氯代物有4种的该烃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C5H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