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浙江 部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 单元形成性评价(三)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 浙江 部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 单元形成性评价(三)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3 22:42:15

文档简介

单元形成性评价(三)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2·杭州高二检测)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下列属于这种文化区域的是 (  )
A.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希腊
B.古代西欧、古代东亚、古代希腊
C.古代中欧、古代东亚、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古代伊朗、古代东亚
解析:选A。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他们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西亚)、波斯人(西亚)、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印度),故选A。
2.(2022·金华高二检测)随着华工的增多,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通过《移民限制法案》,规定入境的华人要接受语言测试。测试可以是任何一种欧洲语言,如果一种语言通过了,移民官有权换另一种语言,直到通不过。华人团体的抗争迫使澳政府反思其种族歧视政策,直到1975年《反种族歧视法》出台,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性地确保了全体澳大利亚人不分种族、肤色与信仰,一律平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民族解放运动在澳大利亚的蓬勃兴起
B.华人奋斗抗争,逐渐融入澳大利亚社会
C.种族歧视政策遏止了华工赴澳
D.澳大利亚本土文化具有排外性
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华人团体的抗争迫使澳政府反思其种族歧视政策,直到1975年《反种族歧视法》出台,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性地确保了全体澳大利亚人不分种族、肤色与信仰,一律平等”和所学可知,在澳大利亚华工通过不断斗争,使政府通过法律文件来确保华工利益,逐渐融入澳大利亚社会,故B正确。由题干信息均不能推断出A、C、D,故排除。
3.(2022·杭州高二检测)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  )
欧洲移民表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1932 3 420万
亚洲俄国地区 1800-1939 1 200万
阿根廷 1856-1932 640万
加拿大 1821-1932 520万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从表格中是可以看出来的,因为移民到美国的人口占绝大多数,①正确;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是移民政策产生的重要影响,②正确;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是大量移民能够向美洲进行传播的重要方式手段,③正确;经济危机不可能导致大量移民,④错误,故选B。
4.“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这时期造成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是 (  )
A.罗马帝国的分裂
B.庄园经济的推行
C.基督教会的控制
D.日耳曼人的破坏
解析:选D。西欧封建社会是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日耳曼人和罗马人的冲突中,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没落,故选D。罗马帝国的分裂是内部纷争,不是城市没落的直接原因,A错误;B、C不是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排除。
5.(2022·舟山高二检测)19世纪初,悉尼市的街道以及医院、教堂、海岸灯塔等建筑大多出自前英国罪犯之手,其中有个设计师曾犯伪造罪,但由于他的贡献,其头像还印在澳大利亚5元钞票的票面上。这说明 (  )
A.流放者推动了澳大利亚的殖民开发
B.贩卖黑奴是英国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
C.殖民扩张加剧了澳大利亚的社会动荡
D.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转变得益于工业革命
解析:选A。材料表明英国罪犯为澳大利亚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这些英国罪犯都是被流放到澳大利亚的,故选A。材料不涉及贩卖黑奴,B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转变与殖民扩张有关,而非工业革命,D错误。
6.19世纪上半期,西进运动使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向西扩展到太平洋沿岸。疆域的不断扩展和新领土的开发、利用使美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巨大的缺口,于是大量华工前往美国。这些赴美华工从事的主要工作是 (  )
A.建立牧场 B.金融证券
C.开矿筑路 D.买办经商
解析:选C。19世纪上半期,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来到美国。在当时的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C符合题意。华工大多是穷苦百姓,难以建立牧场,A排除;华工大多文化水平较低,难以从事金融证券行业,排除B;D是西方列强侵华时中国近代沿海地区出现的一种现象,排除。
7.(2022·嘉兴高二检测)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做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42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这一变化说明 (  )
A.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
B.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
C.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
D.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
解析:选C。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主要是因为美国建国后面临资源少、人口不足、国力不盛的局面,因此加快领土扩张、吸引外来移民、加快工业化发展成为主要任务;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做是“威胁”而加以限制,主要是因为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完成,移民政策不符合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1924—1942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美国社会问题突出,而他们将这些问题转嫁到移民身上,对移民严格限制。所以这些变化是由美国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成的,故C正确;题干体现的是美国的社会环境而不是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故A错误;题干不能体现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故B错误;题干没有体现移民数量的变化,故D错误。
8.(2022·宁波高二检测)电影《生命国界》讲述了二战前夕,一群难民为了逃生,扮成火车上的德军军官和俘虏的故事。而这列假装开往集中营的火车的目的地是以色列。7年后,导演在影片里接着讲这群移民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他们生活得并不如意。一个本来信仰基督教的孩子,为了生存却不承认自己的真正身世。“这群移民”是 (  )
A.法兰西人 B.犹太人
C.日耳曼人 D.斯拉夫人
解析:选B。题干中的“二战前夕”“扮成火车上的德军军官和俘虏”“目的地是以色列”等信息说明“这群移民”是犹太人,B符合题意,A、C、D排除。
9.(2022·衢州高二检测)全球化正从“美国化”异化为“反美化”“去美化”,诚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蒙·约翰逊所说:“我们在过去20年依赖的很多增长驱动器正在消亡……我们将面临一个劳动力流动、资本和政治意志松懈的垮掉的10年。这与全球化相关。”上述材料认为全球化对美国来说 (  )
A.丧失经济增长动力
B.其霸权被逐渐削弱
C.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D.全球反美情绪严重
解析:选B。材料认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正从“美国化”异化为“反美化”“去美化”,说明全球化对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形成了冲击,使美国的全球霸权逐渐削弱,B正确;A说法具有夸大性,不符合题意,排除;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属于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排除。
10.1988年,斯坦福大学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决定把西方文明这门课程改成包括黑人、拉丁美洲、亚洲等在内的一种世界文明概述。1990年,英国的一些历史学家进行了类似的争论。这表明在20世纪末期欧美 (  )
A.社会精神危机影响文明史研究
B.开始重视亚非拉文明的研究
C.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强
D.历史学率先突破西方中心论
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把西方文明这门课程改成包括黑人、拉丁美洲、亚洲等在内的一种世界文明概述”“英国……进行了类似的争论”等信息可以看出,欧美国家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在逐渐增强,故C正确;A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错在“开始”;D错在“率先”,均排除。
11.(2022·台州高二检测)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群体中新移民的数量迅速增长,“海归派”“海鸥族”等成为热词。中国政府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侨华人以多种形式报效祖国。1992年,中国将强调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扩展为“为国服务”。这一变化主要表明 (  )
A.国内技术人才增长较快
B.新移民的爱国热情高涨
C.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
D.政府人才政策出现转折
解析:选C。据题干“海归派”“海鸥族”等成为热词,中国政府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侨华人以多种形式报效祖国,可知,这一变化主要表明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故C正确;A、B、D题干信息均没有体现,故排除。
12.印欧人入侵前,西亚、南亚、南欧出现了零星的文明区域;印欧人入侵后,建立了赫梯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等奴隶制大帝国。这说明民族迁徙 (  )
A.使世界进入了青铜时代
B.促进奴隶制政权的产生
C.推动了古代文明的扩散
D.导致农业文明转向游牧文明
解析:选C。据材料“零星的文明区域”“奴隶制大帝国”可得出,文明由零星走向扩散,故选C。赫梯人是最早使用铁器的民族,故应该是使世界进入铁器时代,排除A;印欧人迁徙前的埃及就已经是奴隶制政权,排除B;虽然早期印欧人属于游牧文明,但他们迁徙后,转入农耕生活,排除D。
补偿训练:
  1.从公元前2千纪初开始,由于种种原因,印欧人开始了史诗般的大迁徙。之所以被称为“史诗般的大迁徙”,是因为这次迁徙活动 (  )
A.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
B.促成了贵霜帝国的形成发展
C.促成了许多文化区域的形成
D.推动了世界早期农业的出现
解析:选C。印欧人在迁徙过程中,创造和影响了多个文明,促成了许多文化区域的形成,故选C。仅依据马拉战车无法说明是“史诗般的大迁徙”,排除A;贵霜帝国的建立与印欧人的迁徙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世界早期农业在印欧人迁徙之前就已出现,排除D。
2.《赫梯法典》关于马的规定:假如任何人获得良种的马而消除它的烙印,它的主人发现了它,则消除烙印的人应交付七匹马……假如任何人盗窃拉车的马,则其案件也如此(即赔付十匹马,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这些规定充分说明 (  )
A.赫梯人非常重视马匹的驯化和驯养
B.马匹在赫梯人的生活中地位最为重要
C.赫梯人对其祖先驯化的马匹非常重视
D.马匹是赫梯人重要的私人所有财产
解析:选D。题干材料表明马匹在赫梯人生活中地位重要,是非常重要的私有财产,严禁其他人占有,故选D。B“最为重要”说法绝对,A、C与题干材料无关。
13.“古印欧人的大迁徙所带来的文明冲击,使整个欧亚大陆在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为以后人类文明向现代文明的演化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说明 (  )
A.古印欧人是欧亚大陆的解放者
B.文明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进步
C.迁徙是文明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D.没有古印欧人就没有现代文明
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可知古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据此得出文明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进步,故选B。题干没有说明古印欧人是欧亚大陆的解放者,A排除;文明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是经济,而非人口迁徙,C排除;“没有古印欧人就没有现代文明”显然过于夸大了古印欧人对文明的影响,D排除。
拔高题组
1.印欧人生活在东欧平原上,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最先驯养马匹,发明了马拉战车,这从本质上说明 (  )
A.生活实践需要推动技术革新
B.印欧人一直重视科技发明
C.印欧人善于吸取其他民族长处
D.印欧人和农业居民互动频繁
解析:选A。印欧人作为游牧民族,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需要使用畜力,因此成功驯化马匹,在和其他民族的战争中,又发明了马拉战车,故选A。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重视科技发明”“吸取其他民族长处”和“和农业居民互动”,排除B、C、D。
2.在与印欧人的冲突和交往中,农业社会居民也学会了使用马匹和战车,后来出现了骑兵,这说明 (  )
A.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的互相学习
B.农业民族文化领先于游牧民族文化
C.农业文明向游牧民族的学习和借鉴
D.游牧民族学习农业民族的先进方式
解析:选C。据题干信息“农业社会居民也学会了使用马匹和战车,后来出现了骑兵”,这体现了农业文明向游牧民族的学习和借鉴,故选C。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互相学习”“领先”,排除A、B;题干材料体现了农业文明向游牧文明的学习,D错误。
14.(2022·温州高二检测)下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说明 (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万户) 占全国 户口数 比例(%) 人口 (万户) 占全国 户口数 比例(%)
西汉 21 2.1 998.6 97.9
唐朝 392 43.2 514.9 56.8
北宋 1 122.5 62.9 662.4 37.1
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
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
C.王朝更替导致中国古代人口的变动
D.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徙
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北方多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南方人口及其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均逐渐增加,符合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徙。故选D。A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唐宋时期北方人口只是相对于西汉时期是减少的,但是南方人口是持续增加的,排除B;根据所学可知,王朝更替不是导致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排除C。
15.在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中,能够基本保持自己文化传统的地区是 (  )
A.拜占庭帝国 B.中国和印度
C.阿拉伯帝国 D.西罗马帝国
解析:选B。在3—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中,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受到的冲击较大,各个区域的文化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A、C、D均排除。中国和印度受冲击较小,基本上保持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在吸收部分游牧民族因素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故选B。
16.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所产生的影响是 (  )
A.成为西罗马灭亡的根本原因
B.促成了日耳曼人国家的建立
C.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
D.使赫梯人掌握马拉战车技术
解析:选B。匈奴人西迁促进了欧洲西罗马帝国的衰落,为日耳曼诸国的建立提供了机会,故选B。这一迁徙浪潮是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并非根本原因,排除A;这一迁徙浪潮促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形成,而不是“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排除C;公元前2千纪,赫梯人便已掌握马拉战车技术,D所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17.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的不断征服
C.美洲原住民纷纷逃往海外
D.移民到美洲的欧洲人增加
解析:选B。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是欧洲长期征服美洲的结果,故选B。A、C都是1500—1800年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
补偿训练:
16世纪,印第安人在给被征去矿山劳动的亲人送行时,就预先为他们举行送葬的仪式。据此可推知 (  )
A.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B.当时矿山劳动时间太长
C.印第安人独特送丧仪式
D.印第安人多被折磨致死
解析:选A。16世纪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时期,西欧通过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残酷剥削积累财富,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故选A。材料体现不出矿山劳动时间长,B错误;根据材料无法推知印第安人的送丧仪式如何,C错误;印第安人多被折磨致死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D错误。
18.新航路开辟以后,大量来自欧洲的移民和殖民者将欧洲文化带入美洲,与本土的印第安文化结合,形成了今天多彩纷呈的拉美文化。这一事例说明 (  )
A.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未停止
B.人口迁徙是一种文化活动
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D.欧洲移民给当地带去的都是先进文化
解析:选C。据材料“大量来自欧洲的移民和殖民者将欧洲文化带入美洲,与本土的印第安文化结合,形成了今天多彩纷呈的拉美文化”可得出文化的传播与人口迁徙有一定的关系,故选C。由材料不能得出人口迁徙是否从未停止,排除A;人口迁徙并不是一种文化活动,排除B;D表述太绝对,排除。
补偿训练:
据西班牙史学家拉斯卡萨斯1520年的叙述,天花是西班牙卡斯提尔人带到美洲的,造成了1/3多的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原住人口的急剧减少直接导致 (  )
A.土生白人力量的壮大
B.美洲沦为殖民地
C.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D.奴隶贸易的兴起
解析:选D。天花造成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种植园经济缺乏大量劳动力,因而奴隶贸易兴起,故选D。A不是直接影响,排除;美洲沦为殖民地是在原住人口急剧减少之前,排除B;C不是原住民死亡的直接后果,排除。
19.(2022·宁波高二检测)下面是《德国向美国移民人数变化统计图(单位:万人)》。与①时段至②时段数据变化相关的经济因素是 (  )
A.美德殖民争夺激化了矛盾
B.德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C.美国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
D.德国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
解析:选D。殖民争夺不属于经济因素,排除A;当时英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排除B;美国地广人稀,市场广阔,美国对劳动力的需求旺盛,排除C;由时间来看,德国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德国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故选D。
20.读下表相关信息。材料可用于说明 (  )
国别 作家 作品 出版时间 特点
英国 康拉德 《台风》 1903年 都选取近代华工在拉丁美洲的活动作为写作主题
美国 克里斯蒂娜·加西亚 《猎猴》 2003年
古巴 玛尔塔·罗哈斯 《黄色 行李》 2009年
A.欧美文学家对中国市场的关注
B.近代西方列强掠夺中国劳动力
C.近现代中外文学交流日益增多
D.拉丁美洲是华工主要流散方向
解析:选B。近代西方列强通过种种手段欺骗华工出国,出国的华工辗转流散到拉丁美洲,材料中的文学作品都选取近代华工在拉丁美洲的活动作为写作主题就是这一事实的反映,故选B。材料不能反映欧美文学家对中国市场的关注,排除A;材料中没有反映中外文学的交流,排除C;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补偿训练:
下表为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中国劳工数据(单位:人)。据此可推知 (  )
年份 1849 1850 1852 1854
输出人数 323 447 18 434 25 063
A.导致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B.解决了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的问题
C.美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快
D.通商口岸开放直接导致劳工输出激增
解析:选C。大量华工输入美国,促进美国的开发,故选C。输往美国的中国劳工主要来自中国内地,并非主要来自香港,排除A;材料无法说明解决了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的问题,排除B;开放通商口岸与华工出国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
21.西方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文明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这反映出 (  )
A.西方文明具有先天的优等性
B.外来文明本土化形成新文明
C.新文明的形成会伴随新移民
D.外来移民大都会带有侵略性
解析:选B。从题干材料看,西方外来文明本土化以后慢慢形成了新文明,故选B。A说法本身是错误的;C只是对题干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D表述错误,排除。
拓展延伸:
移民活动对大洋洲的影响
(1)推动了大洋洲经济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在工业革命后,对原材料的需求激增,加速了澳大利亚的发展。(2)英国的殖民者大量屠杀原住居民,导致当地人口急剧减少,白人最终成为大洋洲的主要居民。(3)大量外来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推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如各地唐人街的形成等。
22.绿卡,是一种给外国公民的永久居留许可证。中国的“绿卡”坚持“吸引高端、控制一般、打击非法”的引进原则。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引进外资,扩大开放
B.引进人才,留住精英
C.吸引移民缓解劳动力不足
D.接纳难民,慈善救济
解析:选B。据“吸引高端、控制一般、打击非法”可得出,中国的“绿卡”发放,以精英人才为主,因此这样做是为了引进人才,留住精英,故选B。“绿卡”与引进外资无关,排除A;中国劳动力充足,排除C;发放“绿卡”不是接纳难民,慈善救济,排除D。
23.下表是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据下表可推知 (  )
时间 1960—1970 1970—1980 1980—1990
比例 11% 33% 39%
A.美国多元文化并存程度加深
B.移民使美国的经济增长缓慢
C.移民的增加干扰了正常生活
D.增加的移民以欧洲人为主
解析:选A。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增强了美国多元文化的特征,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美国经济发展情况,且历史上移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移民对美国人生活的干扰,排除C;表格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无法说明移民以欧洲人为主,排除D。
补偿训练:
19世纪中叶,大批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劳工,远涉重洋,来到美洲务工,其直接原因在于 (  )
A.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B.英美等国经济发展需要禁止奴隶贸易
C.美洲印第安居民的急剧减少
D.美洲等地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解析:选B。19世纪初,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奴隶贸易受到限制,所以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因此大批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劳工,远涉重洋,来到美洲务工,故选B。
24.(2022·嘉兴高二检测)新加坡官方语言为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分别主要对应新加坡的四大移民族群:欧洲裔、华裔、马来裔、印度裔。这说明新加坡 (  )
A.实现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B.是最具有移民特征的国家
C.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
D.各民族尊重彼此宗教信仰
解析:选A。题干材料说明新加坡尊重各族群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处,故选A。材料没有将新加坡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不能得出新加坡是最具有移民特征国家的结论,B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新加坡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新加坡各民族尊重彼此宗教信仰,D错误。
25.据统计,从1775年到1815年大约有25万人移居美国,1820—1860年则有约500万人移居美国,比1790年整个美国人口还要多。对美国而言,移民的涌入 (  )
A.加速了工业化发展进程
B.消除了国内的种族矛盾
C.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
D.促成了国内市场的形成
解析:选A。美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这一时期大量人口移居美国,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进而加速了美国工业化发展进程,故选A。美国国内的种族矛盾一直存在,排除B;这一时期大量移民的涌入对美国来说是利大于弊的,排除C;国内市场的形成是本国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移民涌入的结果,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居住地分界线与古长城重合。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会影响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阶段 历史现象
第一寒冷期(公元前1000—前850年) 北方的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到达关中地区,出现了“南夷与北狄交”的局面。西周末年,戎狄攻破镐京,周朝迁都洛邑
第二寒冷期(公元初年到600年) “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出现五族内迁局面,继而有孝文帝改革
第三寒冷期(1000—1200年) 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挥戈南下,建立政权与两宋长期对峙
续表
阶段 历史现象
第四寒冷期(1400—1900年) 1636年,皇太极继皇帝位,国号“大清”。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清帝国
——摘编自张利《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气候变迁与民族迁徙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要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表现,并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根据材料可知,第一寒冷期至第四寒冷期分别为西周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宋时期及明末清初,历史现象主要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或入主中原。故可从“气候或者自然环境影响中国历史发展”“气候环境影响王朝兴衰”等角度结合历代王朝更替的史实进行论述;也可从“气候变迁与经济重心南移”的角度进行立论,结合所学从第一至第三寒冷期少数民族南下造成的动乱与人口迁移并结合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等知识进行分析阐述。
答案:示例论题:气候变迁与经济重心南移。
阐述:每当寒冷期到来,北方少数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加速经济重心南移。如在第二寒冷期,北方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大量人口向南迁移,为南方带去大量劳动力与先进生产技术,推动南方经济发展;在第三寒冷期,女真族南下,北民南迁,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重心南移阶段与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客家迁移及动因
迁移时间 迁移动因 迁出地域 迁入地域
317— 879年 - 中原旧地 江淮流域
880— 1126年 黄巢起义 皖、豫、鄂、赣等 皖南、赣东南、闽西南、粤东北
1127— 1644年 宋高宗南渡,金人、蒙古人南下入主中原 闽西、赣南 粤东北
1645— 1867年 满人南下入主中原 闽西南、赣南、粤东北 粤中部及滨海地区与川、桂、湘及台湾
1867年 以后 太平天国起义 粤东北及中部等 广东南路与海南岛、川、桂、南亚等地
——根据罗香林《客家源流考》整理
 根据材料,指出表中空白处的迁移动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客家民系形成过程呈现出的显著特点。(12分)
解析:原因:317-879年涉及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方的战乱。当时北方重大的战乱包括八王之乱;五族内迁;安史之乱。特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时间、空间、经济重心、政局和民族交融等角度概括总结。
答案:迁移动因:八王之乱;五族内迁;安史之乱。
显著特点:历时长,波及空间广;随多次北民南迁而逐渐形成;与经济重心南移关联互动;受王朝更替、政局动荡影响较大;是古代南北民族交融的重要体现。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从公元前3000年末开始,印欧语系各族分批地从他们的故乡地区向外迁徙,形成一个个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迁徙浪潮。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地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在印欧人中,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区开始较早,而其他地区则较晚,这也是形成多次迁徙高潮的内部原因。
——摘编自麟剑《人类源流史》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情况。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徙新趋势
时间 1500— 1850年 1850— 1945年 1945— 2000年
主要移 出地 欧洲、 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
主要 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 大洋洲
人口迁 徙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 1834-1941年亚洲移出1 200—3 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印欧人迁徙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和趋势。(9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地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从阶级结构变化、掠夺财富和社会变革等方面分析迁徙的原因。第(2)题结合表格信息,1500-1850年,主要移出地为欧洲、非洲,迁入地为美洲;1850-1945年,主要移出地为欧洲、亚洲,迁入地为美洲;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迁入地为西欧、北美洲、大洋洲进行分析。趋势:结合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并联系所学知识,从人口迁入方向、迁徙方式、人口迁徙数量、人口迁徙范围等方面回答趋势。
答案:(1)原因:原始社会解体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为获取财富而进行掠夺;社会变革的程度不同。
(2)主要方向:工业革命之前,人口迁徙主要从欧洲和非洲迁徙至美洲,以黑奴贸易为主;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口迁徙主要从欧洲和亚洲迁徙至美洲,以欧洲人数居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迁徙主要从亚非拉地区迁徙至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人数逐年增长。
趋势:人口迁入方向逐渐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转变;迁徙方式由被迫迁徙向自愿迁徙转变;国际间人口移动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29.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19世纪后半期以后出现了新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0—1930年间,从美国返回欧洲的移民总数约为400万人,占同期美国接纳的欧洲移民总数的30%—40%。有资料显示,1860年到1930年的70年间,芬兰到美国的移民总数为38万人,其中约有20%最终返回了芬兰。1907年,一个在密歇根州的芬兰移民写信给他在芬兰老家的兄弟描述危机中的困境写道:“Flambo矿区在11月就停产了,我用了一周的时间从一个矿区走到另一个矿区但仍然找不到一份工作。所有矿区都挤满了找工作的人……我不确定圣诞节前我能否找到工作,我本来计划圣诞节前回去看你的,但现在……我得工作上两到三个月,才能攒够回家的路费。”
1870—1930年间,到达美国的海外移民中,60%—70%是单身男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没有结婚。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家乡都有配偶。对罐装肉食行业工人的调查表明,90.2%的保加利亚人、79%的塞尔维亚人、42.4%的意大利人在家乡有妻子和家庭”。
——摘编自王雅红《“美国梦”与“家国情”》
概括材料反映的新现象,并加以解读。(12分)
解析:据“从美国返回欧洲的移民总数约为400万人”,得出新现象:移民美国的欧洲人出现回流。解读:可分别从原因和影响两方面进行解读。原因:根据“1907年”“所有矿区都挤满了找工作的人”,说明美国工业革命深入开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非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减少;根据“1930年”“许多人在家乡都有配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从对生活改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等角度分析总结。
答案:新现象:移民美国的欧洲人出现回流。
原因:美国工业革命深入开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非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减少;经济危机爆发,失业人数增加,移民就业和生活压力加大;配偶和孩子都在欧洲,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无时不在;欧洲爆发一战,浓厚的家国情推动移民返乡。
影响:移民回流,带回了财富,改善了家人生活;带回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家乡经济的发展和先进生产方式的拓展;带回了先进文化,促进了先进文明的拓展,促进了欧美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单元形成性评价(三)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2·杭州高二检测)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下列属于这种文化区域的是 (  )
A.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希腊
B.古代西欧、古代东亚、古代希腊
C.古代中欧、古代东亚、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古代伊朗、古代东亚
2.(2022·金华高二检测)随着华工的增多,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通过《移民限制法案》,规定入境的华人要接受语言测试。测试可以是任何一种欧洲语言,如果一种语言通过了,移民官有权换另一种语言,直到通不过。华人团体的抗争迫使澳政府反思其种族歧视政策,直到1975年《反种族歧视法》出台,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性地确保了全体澳大利亚人不分种族、肤色与信仰,一律平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民族解放运动在澳大利亚的蓬勃兴起
B.华人奋斗抗争,逐渐融入澳大利亚社会
C.种族歧视政策遏止了华工赴澳
D.澳大利亚本土文化具有排外性
3.(2022·杭州高二检测)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  )
欧洲移民表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1932 3 420万
亚洲俄国地区 1800-1939 1 200万
阿根廷 1856-1932 640万
加拿大 1821-1932 520万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这时期造成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是 (  )
A.罗马帝国的分裂
B.庄园经济的推行
C.基督教会的控制
D.日耳曼人的破坏
5.(2022·舟山高二检测)19世纪初,悉尼市的街道以及医院、教堂、海岸灯塔等建筑大多出自前英国罪犯之手,其中有个设计师曾犯伪造罪,但由于他的贡献,其头像还印在澳大利亚5元钞票的票面上。这说明 (  )
A.流放者推动了澳大利亚的殖民开发
B.贩卖黑奴是英国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
C.殖民扩张加剧了澳大利亚的社会动荡
D.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转变得益于工业革命
6.19世纪上半期,西进运动使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向西扩展到太平洋沿岸。疆域的不断扩展和新领土的开发、利用使美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巨大的缺口,于是大量华工前往美国。这些赴美华工从事的主要工作是 (  )
A.建立牧场 B.金融证券
C.开矿筑路 D.买办经商
7.(2022·嘉兴高二检测)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做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42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这一变化说明 (  )
A.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
B.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
C.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
D.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
8.(2022·宁波高二检测)电影《生命国界》讲述了二战前夕,一群难民为了逃生,扮成火车上的德军军官和俘虏的故事。而这列假装开往集中营的火车的目的地是以色列。7年后,导演在影片里接着讲这群移民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他们生活得并不如意。一个本来信仰基督教的孩子,为了生存却不承认自己的真正身世。“这群移民”是 (  )
A.法兰西人 B.犹太人
C.日耳曼人 D.斯拉夫人
9.(2022·衢州高二检测)全球化正从“美国化”异化为“反美化”“去美化”,诚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蒙·约翰逊所说:“我们在过去20年依赖的很多增长驱动器正在消亡……我们将面临一个劳动力流动、资本和政治意志松懈的垮掉的10年。这与全球化相关。”上述材料认为全球化对美国来说 (  )
A.丧失经济增长动力
B.其霸权被逐渐削弱
C.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D.全球反美情绪严重
10.1988年,斯坦福大学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决定把西方文明这门课程改成包括黑人、拉丁美洲、亚洲等在内的一种世界文明概述。1990年,英国的一些历史学家进行了类似的争论。这表明在20世纪末期欧美 (  )
A.社会精神危机影响文明史研究
B.开始重视亚非拉文明的研究
C.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强
D.历史学率先突破西方中心论
11.(2022·台州高二检测)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群体中新移民的数量迅速增长,“海归派”“海鸥族”等成为热词。中国政府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侨华人以多种形式报效祖国。1992年,中国将强调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扩展为“为国服务”。这一变化主要表明 (  )
A.国内技术人才增长较快
B.新移民的爱国热情高涨
C.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
D.政府人才政策出现转折
12.印欧人入侵前,西亚、南亚、南欧出现了零星的文明区域;印欧人入侵后,建立了赫梯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等奴隶制大帝国。这说明民族迁徙 (  )
A.使世界进入了青铜时代
B.促进奴隶制政权的产生
C.推动了古代文明的扩散
D.导致农业文明转向游牧文明
补偿训练:
  1.从公元前2千纪初开始,由于种种原因,印欧人开始了史诗般的大迁徙。之所以被称为“史诗般的大迁徙”,是因为这次迁徙活动 (  )
A.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
B.促成了贵霜帝国的形成发展
C.促成了许多文化区域的形成
D.推动了世界早期农业的出现
2.《赫梯法典》关于马的规定:假如任何人获得良种的马而消除它的烙印,它的主人发现了它,则消除烙印的人应交付七匹马……假如任何人盗窃拉车的马,则其案件也如此(即赔付十匹马,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这些规定充分说明 (  )
A.赫梯人非常重视马匹的驯化和驯养
B.马匹在赫梯人的生活中地位最为重要
C.赫梯人对其祖先驯化的马匹非常重视
D.马匹是赫梯人重要的私人所有财产
13.“古印欧人的大迁徙所带来的文明冲击,使整个欧亚大陆在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为以后人类文明向现代文明的演化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说明 (  )
A.古印欧人是欧亚大陆的解放者
B.文明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进步
C.迁徙是文明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D.没有古印欧人就没有现代文明
拔高题组
1.印欧人生活在东欧平原上,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最先驯养马匹,发明了马拉战车,这从本质上说明 (  )
A.生活实践需要推动技术革新
B.印欧人一直重视科技发明
C.印欧人善于吸取其他民族长处
D.印欧人和农业居民互动频繁
2.在与印欧人的冲突和交往中,农业社会居民也学会了使用马匹和战车,后来出现了骑兵,这说明 (  )
A.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的互相学习
B.农业民族文化领先于游牧民族文化
C.农业文明向游牧民族的学习和借鉴
D.游牧民族学习农业民族的先进方式
14.(2022·温州高二检测)下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说明 (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万户) 占全国 户口数 比例(%) 人口 (万户) 占全国 户口数 比例(%)
西汉 21 2.1 998.6 97.9
唐朝 392 43.2 514.9 56.8
北宋 1 122.5 62.9 662.4 37.1
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
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
C.王朝更替导致中国古代人口的变动
D.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徙
15.在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中,能够基本保持自己文化传统的地区是 (  )
A.拜占庭帝国 B.中国和印度
C.阿拉伯帝国 D.西罗马帝国
16.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所产生的影响是 (  )
A.成为西罗马灭亡的根本原因
B.促成了日耳曼人国家的建立
C.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
D.使赫梯人掌握马拉战车技术
17.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的不断征服
C.美洲原住民纷纷逃往海外
D.移民到美洲的欧洲人增加
补偿训练:
16世纪,印第安人在给被征去矿山劳动的亲人送行时,就预先为他们举行送葬的仪式。据此可推知 (  )
A.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B.当时矿山劳动时间太长
C.印第安人独特送丧仪式
D.印第安人多被折磨致死
18.新航路开辟以后,大量来自欧洲的移民和殖民者将欧洲文化带入美洲,与本土的印第安文化结合,形成了今天多彩纷呈的拉美文化。这一事例说明 (  )
A.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未停止
B.人口迁徙是一种文化活动
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D.欧洲移民给当地带去的都是先进文化
补偿训练:
据西班牙史学家拉斯卡萨斯1520年的叙述,天花是西班牙卡斯提尔人带到美洲的,造成了1/3多的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原住人口的急剧减少直接导致 (  )
A.土生白人力量的壮大
B.美洲沦为殖民地
C.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D.奴隶贸易的兴起
19.(2022·宁波高二检测)下面是《德国向美国移民人数变化统计图(单位:万人)》。与①时段至②时段数据变化相关的经济因素是 (  )
A.美德殖民争夺激化了矛盾
B.德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C.美国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
D.德国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
20.读下表相关信息。材料可用于说明 (  )
国别 作家 作品 出版时间 特点
英国 康拉德 《台风》 1903年 都选取近代华工在拉丁美洲的活动作为写作主题
美国 克里斯蒂娜·加西亚 《猎猴》 2003年
古巴 玛尔塔·罗哈斯 《黄色 行李》 2009年
A.欧美文学家对中国市场的关注
B.近代西方列强掠夺中国劳动力
C.近现代中外文学交流日益增多
D.拉丁美洲是华工主要流散方向
补偿训练:
下表为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中国劳工数据(单位:人)。据此可推知 (  )
年份 1849 1850 1852 1854
输出人数 323 447 18 434 25 063
A.导致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B.解决了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的问题
C.美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快
D.通商口岸开放直接导致劳工输出激增
21.西方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文明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这反映出 (  )
A.西方文明具有先天的优等性
B.外来文明本土化形成新文明
C.新文明的形成会伴随新移民
D.外来移民大都会带有侵略性
拓展延伸:
移民活动对大洋洲的影响
(1)推动了大洋洲经济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在工业革命后,对原材料的需求激增,加速了澳大利亚的发展。(2)英国的殖民者大量屠杀原住居民,导致当地人口急剧减少,白人最终成为大洋洲的主要居民。(3)大量外来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推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如各地唐人街的形成等。
22.绿卡,是一种给外国公民的永久居留许可证。中国的“绿卡”坚持“吸引高端、控制一般、打击非法”的引进原则。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引进外资,扩大开放
B.引进人才,留住精英
C.吸引移民缓解劳动力不足
D.接纳难民,慈善救济
23.下表是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据下表可推知 (  )
时间 1960—1970 1970—1980 1980—1990
比例 11% 33% 39%
A.美国多元文化并存程度加深
B.移民使美国的经济增长缓慢
C.移民的增加干扰了正常生活
D.增加的移民以欧洲人为主
补偿训练:
19世纪中叶,大批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劳工,远涉重洋,来到美洲务工,其直接原因在于 (  )
A.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B.英美等国经济发展需要禁止奴隶贸易
C.美洲印第安居民的急剧减少
D.美洲等地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24.(2022·嘉兴高二检测)新加坡官方语言为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分别主要对应新加坡的四大移民族群:欧洲裔、华裔、马来裔、印度裔。这说明新加坡 (  )
A.实现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B.是最具有移民特征的国家
C.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
D.各民族尊重彼此宗教信仰
25.据统计,从1775年到1815年大约有25万人移居美国,1820—1860年则有约500万人移居美国,比1790年整个美国人口还要多。对美国而言,移民的涌入 (  )
A.加速了工业化发展进程
B.消除了国内的种族矛盾
C.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
D.促成了国内市场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居住地分界线与古长城重合。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会影响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阶段 历史现象
第一寒冷期(公元前1000—前850年) 北方的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到达关中地区,出现了“南夷与北狄交”的局面。西周末年,戎狄攻破镐京,周朝迁都洛邑
第二寒冷期(公元初年到600年) “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出现五族内迁局面,继而有孝文帝改革
第三寒冷期(1000—1200年) 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挥戈南下,建立政权与两宋长期对峙
续表
阶段 历史现象
第四寒冷期(1400—1900年) 1636年,皇太极继皇帝位,国号“大清”。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清帝国
——摘编自张利《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客家迁移及动因
迁移时间 迁移动因 迁出地域 迁入地域
317— 879年 - 中原旧地 江淮流域
880— 1126年 黄巢起义 皖、豫、鄂、赣等 皖南、赣东南、闽西南、粤东北
1127— 1644年 宋高宗南渡,金人、蒙古人南下入主中原 闽西、赣南 粤东北
1645— 1867年 满人南下入主中原 闽西南、赣南、粤东北 粤中部及滨海地区与川、桂、湘及台湾
1867年 以后 太平天国起义 粤东北及中部等 广东南路与海南岛、川、桂、南亚等地
——根据罗香林《客家源流考》整理
 根据材料,指出表中空白处的迁移动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客家民系形成过程呈现出的显著特点。(1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从公元前3000年末开始,印欧语系各族分批地从他们的故乡地区向外迁徙,形成一个个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迁徙浪潮。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地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在印欧人中,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区开始较早,而其他地区则较晚,这也是形成多次迁徙高潮的内部原因。
——摘编自麟剑《人类源流史》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情况。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徙新趋势
时间 1500— 1850年 1850— 1945年 1945— 2000年
主要移 出地 欧洲、 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
主要 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 大洋洲
人口迁 徙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 1834-1941年亚洲移出1 200—3 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印欧人迁徙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和趋势。(9分)
29.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19世纪后半期以后出现了新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0—1930年间,从美国返回欧洲的移民总数约为400万人,占同期美国接纳的欧洲移民总数的30%—40%。有资料显示,1860年到1930年的70年间,芬兰到美国的移民总数为38万人,其中约有20%最终返回了芬兰。1907年,一个在密歇根州的芬兰移民写信给他在芬兰老家的兄弟描述危机中的困境写道:“Flambo矿区在11月就停产了,我用了一周的时间从一个矿区走到另一个矿区但仍然找不到一份工作。所有矿区都挤满了找工作的人……我不确定圣诞节前我能否找到工作,我本来计划圣诞节前回去看你的,但现在……我得工作上两到三个月,才能攒够回家的路费。”
1870—1930年间,到达美国的海外移民中,60%—70%是单身男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没有结婚。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家乡都有配偶。对罐装肉食行业工人的调查表明,90.2%的保加利亚人、79%的塞尔维亚人、42.4%的意大利人在家乡有妻子和家庭”。
——摘编自王雅红《“美国梦”与“家国情”》
概括材料反映的新现象,并加以解读。(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