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浙江 部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 第四单元 单元提升课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 浙江 部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 第四单元 单元提升课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3 22:52:48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单元提升课
主题一 欧亚大陆的东西交通
项目 代表商品 文化交流
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 贸易互惠之路、物种传播之路、宗教文化传播之路、乐舞融汇之路、民族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文明交流具有双向性、竞争性、互惠性。以开放的姿态去包容、吸收、创新
草原丝绸之路 皮毛、茶、马
西南丝绸之路 茶、马
海上丝绸之路 瓷器
主题二 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角色 阐释
贸易互惠之路 (1)中国的丰盛物产资源传播到中亚、波斯、阿拉伯和欧洲地中海区域;(2)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西方;(3)中亚的畜皮毛、毛织品,西亚的翡翠、琉璃器等传入中国
宗教文化传播之路 (1)佛教的传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思潮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2)大量印度寓言、童话,对中国古代志怪、传奇文类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3)唐代高僧仿古代印度梵语体系,制定汉语三十个字母,为汉语音韵学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科技交流之路 (1)造纸术、冶铁术、凿井术、水利技术、金银器皿、钱币、雕版印刷、丝织技术、中药由中国传到西方;(2)天文学、历法、数学、医药、建筑技术、制糖技术、制玻璃技术、酿酒技术、缝合木船技术等由西方传入中国
1.(2022·浙江6月选考·T6)中华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路绵延,联通中外。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  )
A.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B.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商品远销东欧、北非
C.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明清时期,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明立意 以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交流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考查古代中国的相关史实。
抓关键 抓限定词“不正确”
审选项 “禁止”说法错误,明清时期,虽然对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有诸多限制,但并未完全禁止,故D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其他各项的表述符合史实,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答案: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徐闻。 ① ,② 。③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
——摘编自《早期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 ,④更为严峻的是 。⑤ ,⑥并 ,⑦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 ⑧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史》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
第一步 审设问·定方向
审读关键 具体要求
情境类型 文献情境(本题以古代丝绸之路发展演变的史料创设命题情境)
限定项 “西汉时期”“时空大挪移”
提示项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的来源提示) (2)“分析”“指出” (答题的方式提示)
求答项 “特点”“影响”“主要因素”
第二步 读材料·提信息
项目 抓关键信息
材料 内容 特点由①②③,从组织者、出发地、目的地和交流物品角度思考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汉代的影响力、对中外交流渠道和程度的影响方面来归纳
主要因素由④⑤⑥⑦⑧,从地理、政治、经济、技术和新航路开辟等角度分析
第三步 列要点·组答案
(1)特点:官府主管和组织人员前往;始发港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航程远达南亚,物品远销欧洲;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影响:提升了汉朝的海外影响力;加强了中国与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汉代对外交往的渠道。
(2)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经济重心南移;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第四单元 单元提升课
主题一 欧亚大陆的东西交通
项目 代表商品 文化交流
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 贸易互惠之路、物种传播之路、宗教文化传播之路、乐舞融汇之路、民族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文明交流具有双向性、竞争性、互惠性。以开放的姿态去包容、吸收、创新
草原丝绸之路 皮毛、茶、马
西南丝绸之路 茶、马
海上丝绸之路 瓷器
主题二 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角色 阐释
贸易互惠之路 (1)中国的丰盛物产资源传播到中亚、波斯、阿拉伯和欧洲地中海区域;(2)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西方;(3)中亚的畜皮毛、毛织品,西亚的翡翠、琉璃器等传入中国
宗教文化传播之路 (1)佛教的传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思潮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2)大量印度寓言、童话,对中国古代志怪、传奇文类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3)唐代高僧仿古代印度梵语体系,制定汉语三十个字母,为汉语音韵学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科技交流之路 (1)造纸术、冶铁术、凿井术、水利技术、金银器皿、钱币、雕版印刷、丝织技术、中药由中国传到西方;(2)天文学、历法、数学、医药、建筑技术、制糖技术、制玻璃技术、酿酒技术、缝合木船技术等由西方传入中国
1.(2022·浙江6月选考·T6)中华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路绵延,联通中外。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  )
A.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B.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商品远销东欧、北非
C.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明清时期,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明立意 以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交流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考查古代中国的相关史实。
抓关键 抓限定词“不正确”
审选项 “禁止”说法错误,明清时期,虽然对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有诸多限制,但并未完全禁止,故D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其他各项的表述符合史实,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答案:D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徐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①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③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
——摘编自《早期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④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⑤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⑥并利用先进技术,⑦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⑧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史》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
第一步 审设问·定方向
审读关键 具体要求
情境类型 文献情境(本题以古代丝绸之路发展演变的史料创设命题情境)
限定项 “西汉时期”“时空大挪移”
提示项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的来源提示) (2)“分析”“指出” (答题的方式提示)
求答项 “特点”“影响”“主要因素”
第二步 读材料·提信息
项目 抓关键信息
材料 内容 特点由①②③,从组织者、出发地、目的地和交流物品角度思考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汉代的影响力、对中外交流渠道和程度的影响方面来归纳
主要因素由④⑤⑥⑦⑧,从地理、政治、经济、技术和新航路开辟等角度分析
第三步 列要点·组答案
(1)特点:官府主管和组织人员前往;始发港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航程远达南亚,物品远销欧洲;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影响:提升了汉朝的海外影响力;加强了中国与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汉代对外交往的渠道。
(2)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经济重心南移;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