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自主学习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
(1)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 之间。
(2)新航路开辟以后
背景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西欧各国的
表现 ①国际流通中的 与数量大大增加 ②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等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影响 ①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②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1)原因: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 。
(2)表现
①形成了西欧、 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 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②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
3.20世纪以来的世界贸易
(1)背景
① 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② 使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 》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
④随着中国 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 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2)表现
①世界贸易的发展:从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 328亿美元,增长约100倍。
②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
思考: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的发展源于哪一事件 原因何在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商品流动
(1)把世界各地的生产者、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2)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2.文化交流国际化
(1)茶叶
16世纪 以前 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16世纪 以后 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①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 ” ② 茶会上主人炫耀中国茶和茶具 ③ 许多富裕家庭设有专门的“茶室”
茶文化 创新 ①“ 茶道” ②英国“ ”
(2)服饰
世 界 17世纪 法国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
18世纪 中国服装元素融入 的服装设计之中
20世 纪初 法国设计师设计的中国 系列女装,采用了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中 国 民国 早期 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钟表
①钟表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 传入中国内地。
②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一些清朝 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
③钟表在社会 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
④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 。
3.文化交流的发展
(1)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2)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瓷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1)中国瓷器既传播了具有神奇魅力的东方文化,又吸收了国外文化中的有益养分;(2)既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国外的制瓷业,为世界文明史册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阅读教材“史料阅读”——“[美]梅维恒、[瑞典]郝也麟著,高文海译《茶的真实历史》”
思考:从商品流动和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史料体现出哪些历史信息
合作探究
主题一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史料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基督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播撒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史学》
思维交互: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二战后世界贸易的特点
史料 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思维交互: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的主要特点。
全面认识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世界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国际贸易以超越物质生产发展的速度迅猛增加,达到空前水平
国际资本贸易空前发展 已成为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的重要表现
世界经济联系的内容发生较大变化,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出现新特点 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制成品比重上升。商品越来越多样化、高级化、优质化、综合化和整体化。技术贸易发展扩大
世界经济联系形式日益多样化 生产合作和装备业务、技术转让、补偿贸易、合资贸易、合资经营、国际分包合同、原料加工以及联合投标等
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 不仅表现为区域贸易不平衡,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发达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加强。发达国家已占国际货币资本市场融资的80%左右
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和复杂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经济贸易的区域化、集团化及跨国公司的出现,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和复杂。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和地位最重要的是欧洲、北美及亚太地区三大区域经贸集团
主题二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茶文化传播的特点
史料 就茶文化而言,日本和朝鲜早在唐代就开始向中国学习,至宋时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此外,南亚、东南亚诸国由于商贸往来和华侨的不断迁入,也有一定的饮茶需求。20世纪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其本族语中的“茶”字也源于对汉语茶字的音译。
思维交互: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
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文化传播的意义
史料 在英国,饮下午茶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度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议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结合本土浓郁的民族风情,形成独特的饮茶文化。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开展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摘编自陈林、李丽霞《茶文化传播》
思维交互:据史料,概括中国的茶文化在西方传播的意义。
国际贸易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领域 影响
人的交流 贸易首先是人的交流。买卖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会造成不同文化的个体之间的碰撞、交流,从而使双方的文化、理念、语言、服饰等相互产生影响
商品的交流 商品是贸易的媒介,制造者将自己的文化渗透到商品的制作和使用中,中国的茶是最为典型的例子。通过国际贸易,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品传递了不同的文化,这是国际贸易对文化交流影响的基本形式
制度的交流 不同文化影响了不同制度的形成,尤其是贸易制度。通过国际贸易,不同的贸易制度和贸易习惯相互碰撞、相互融合
文化产品的交流 文化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包括电影、电视、音乐、动漫、书籍等,它们更直接地、更多地承载着本国的文化,对各国文化的交流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深化点拨:
文化兴盛始终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为实现文化强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课堂检测
1.(2022·宁波高二检测)清代乾嘉时期《鄞县志》记载:“御麦 (玉米)俗呼六谷,土人谓五谷之外又一种也。”但据光绪时期《奉化县志》记载:“《鄞志》作六谷……其说无据,盖陆乃陆地之陆(注:宁波方言中‘六’和‘陆’读音相同),此种多产于山,故名陆谷。”对这一争议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需要实物史料的支持才能结束争议
B.方言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C.对玉米这一新作物的认识逐渐丰富
D.玉米传播路线不同导致称呼各异
2.(2022·嘉兴高二检测)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下列对全球贸易发展阶段特征的概括,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世界贸易主要在各州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进行
③形成两个既进行激烈竞争也进行一定程度合作的平行世界市场
④形成西欧、北美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他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 D.③④①②
3.1947年后的4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主要得益于 (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联合国的成立
C.关贸总协定的生效 D.经济全球化完成
拓展延伸:《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和作用
(1)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2)作用
①通过制定国际贸易规则和逐步限制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等措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一套国际贸易的规则体系。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有效解决各成员间贸易争端的机制。
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
4.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的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这一现象 ( )
A.反映了区域文化壁垒消除
B.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说明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D.是全球贸易网形成的结果
5.到18世纪中期,英国创造出的“下午茶”文化在整个社会传播开来,形成一种时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贫富差距缩小 B.崇尚东方生活
C.等级观念淡化 D.东西贸易扩大
6.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体现中外交流特点的服饰是 ( )
A.西装 B.中山装 C.长袍 D.马褂
补偿训练:
孙中山参照中国传统的服装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亲自主持设计出中山装,并对其构成赋予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如前面五个纽扣代表的是“五权宪法”,四个口袋代表的是儒家倡导的礼、义、廉、耻。由此可
知 ( )
①中山装体现了近代服饰中西交流的特点
②孙中山学习西方的同时不忘中国传统文化
③服饰的变迁反映出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
④人们对服装的审美标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13世纪在英格兰的修道院出现首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14世纪意大利出现打点塔钟,16世纪小型机械钟出现。下列关于钟表流入中国过程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在16世纪中期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B.18世纪的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很多
C.国人制作的钟表体现浓郁西方色彩
D.一些清朝高官收藏进口钟表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时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24.5 12 9.1 6
1913年 15 8 11 13
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单位:10亿法郎)
材料二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吨)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时间 185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913年
指数 9 20 41 59 100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自主学习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
(1)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2)新航路开辟以后
背景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表现 ①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 ②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等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影响 ①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②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1)原因: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表现
①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②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
3.20世纪以来的世界贸易
(1)背景
①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②冷战使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
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2)表现
①世界贸易的发展:从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 328亿美元,增长约100倍。
②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
思考: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的发展源于哪一事件 原因何在
提示: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原因: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商品流动
(1)把世界各地的生产者、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2)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2.文化交流国际化
(1)茶叶
16世纪 以前 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16世纪 以后 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①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 ②英国茶会上主人炫耀中国茶和茶具 ③荷兰许多富裕家庭设有专门的“茶室”
茶文化 创新 ①“日本茶道” ②英国“下午茶”
(2)服饰
世 界 17世纪 法国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
18世纪 中国服装元素融入法国的服装设计之中
20世 纪初 法国设计师设计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女装,采用了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中 国 民国 早期 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钟表
①钟表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②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
③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
④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3.文化交流的发展
(1)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2)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瓷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1)中国瓷器既传播了具有神奇魅力的东方文化,又吸收了国外文化中的有益养分;(2)既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国外的制瓷业,为世界文明史册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阅读教材“史料阅读”——“[美]梅维恒、[瑞典]郝也麟著,高文海译《茶的真实历史》”
思考:从商品流动和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史料体现出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茶叶当时在西方只是作为宫廷贵族们享用的奢侈品;中国的茶具和茶叶当时在西方很受社会上层的欢迎。
合作探究
主题一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史料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基督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播撒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史学》
思维交互: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点拨:抓住关键信息:“不同文明的大碰撞”
提示: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二战后世界贸易的特点
史料 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思维交互: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的主要特点。
点拨:依据史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市场化的变革”和所学知识归纳。
提示: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全球贸易体系化;发达国家主导;规则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化趋势加强;以市场为主导,以国家合作、企业竞争和经济竞争为特征;国际规则的作用日趋明显。
全面认识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世界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国际贸易以超越物质生产发展的速度迅猛增加,达到空前水平
国际资本贸易空前发展 已成为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的重要表现
世界经济联系的内容发生较大变化,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出现新特点 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制成品比重上升。商品越来越多样化、高级化、优质化、综合化和整体化。技术贸易发展扩大
世界经济联系形式日益多样化 生产合作和装备业务、技术转让、补偿贸易、合资贸易、合资经营、国际分包合同、原料加工以及联合投标等
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 不仅表现为区域贸易不平衡,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发达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加强。发达国家已占国际货币资本市场融资的80%左右
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和复杂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经济贸易的区域化、集团化及跨国公司的出现,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和复杂。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和地位最重要的是欧洲、北美及亚太地区三大区域经贸集团
主题二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茶文化传播的特点
史料 就茶文化而言,日本和朝鲜早在唐代就开始向中国学习,至宋时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此外,南亚、东南亚诸国由于商贸往来和华侨的不断迁入,也有一定的饮茶需求。20世纪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其本族语中的“茶”字也源于对汉语茶字的音译。
思维交互: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
点拨:抓住关键信息:“商贸往来和华侨的不断迁入”“源于对汉语茶字的音译”
提示:伴随着贸易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徙不断传播;茶文化的传播与中华文化圈相联系。
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文化传播的意义
史料 在英国,饮下午茶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度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议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结合本土浓郁的民族风情,形成独特的饮茶文化。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开展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摘编自陈林、李丽霞《茶文化传播》
思维交互:据史料,概括中国的茶文化在西方传播的意义。
点拨:抓住关键信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开展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提示:茶文化的传播影响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茶文化传播推动商贸和文化交流。
国际贸易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领域 影响
人的交流 贸易首先是人的交流。买卖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会造成不同文化的个体之间的碰撞、交流,从而使双方的文化、理念、语言、服饰等相互产生影响
商品的交流 商品是贸易的媒介,制造者将自己的文化渗透到商品的制作和使用中,中国的茶是最为典型的例子。通过国际贸易,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品传递了不同的文化,这是国际贸易对文化交流影响的基本形式
制度的交流 不同文化影响了不同制度的形成,尤其是贸易制度。通过国际贸易,不同的贸易制度和贸易习惯相互碰撞、相互融合
文化产品的交流 文化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包括电影、电视、音乐、动漫、书籍等,它们更直接地、更多地承载着本国的文化,对各国文化的交流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深化点拨:
文化兴盛始终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为实现文化强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课堂检测
1.(2022·宁波高二检测)清代乾嘉时期《鄞县志》记载:“御麦 (玉米)俗呼六谷,土人谓五谷之外又一种也。”但据光绪时期《奉化县志》记载:“《鄞志》作六谷……其说无据,盖陆乃陆地之陆(注:宁波方言中‘六’和‘陆’读音相同),此种多产于山,故名陆谷。”对这一争议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需要实物史料的支持才能结束争议
B.方言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C.对玉米这一新作物的认识逐渐丰富
D.玉米传播路线不同导致称呼各异
解析:选C。依据材料乾嘉时期和光绪时期对玉米的认识不同,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玉米的认识更进一步,C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玉米认识的丰富,排除A;“阻碍”表述错误,排除B;材料未涉及玉米传播路线,排除D。
2.(2022·嘉兴高二检测)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下列对全球贸易发展阶段特征的概括,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世界贸易主要在各州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进行
③形成两个既进行激烈竞争也进行一定程度合作的平行世界市场
④形成西欧、北美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他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 D.③④①②
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分析出,②出现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时间最早,①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时间顺序应为第二,④应该是工业革命后的全球贸易格局,排在第三位,③发生在冷战时期,时间顺序应为最后一个,因此时序应为②①④③,B正确。
3.1947年后的4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主要得益于 (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联合国的成立
C.关贸总协定的生效 D.经济全球化完成
解析:选C。1947年签署的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关税壁垒,客观上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故选C。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世界货币体系,不涉及关税,A错误;联合国也不涉及关税,B排除;经济全球化尚未完成,D错误。
拓展延伸:《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和作用
(1)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2)作用
①通过制定国际贸易规则和逐步限制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等措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一套国际贸易的规则体系。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有效解决各成员间贸易争端的机制。
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
4.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的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这一现象 ( )
A.反映了区域文化壁垒消除
B.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说明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D.是全球贸易网形成的结果
解析:选D。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除了传统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的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故选D。“反映了区域文化壁垒消除”说法错误,A错误;交通运输业是全球贸易网的组成部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现象,B错误;文化产品的交流与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
5.到18世纪中期,英国创造出的“下午茶”文化在整个社会传播开来,形成一种时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贫富差距缩小 B.崇尚东方生活
C.等级观念淡化 D.东西贸易扩大
解析:选D。题干材料中现象的出现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扩大了东西方贸易有关,故选D。材料中的现象主要是东西方贸易扩大的结果,与贫富差距缩小、崇尚东方生活、等级观念淡化关系不大,排除A、B、C。
6.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体现中外交流特点的服饰是 ( )
A.西装 B.中山装 C.长袍 D.马褂
解析:选B。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故选B。A是西方服饰,C、D是中国的传统服饰,都无法体现中外交流的特点。
补偿训练:
孙中山参照中国传统的服装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亲自主持设计出中山装,并对其构成赋予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如前面五个纽扣代表的是“五权宪法”,四个口袋代表的是儒家倡导的礼、义、廉、耻。由此可
知 ( )
①中山装体现了近代服饰中西交流的特点
②孙中山学习西方的同时不忘中国传统文化
③服饰的变迁反映出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
④人们对服装的审美标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孙中山设计中山装时结合了中西服饰的特点,①正确;纽扣和口袋的含义表明②正确;③④是透过服饰变迁的现象得出的认识,故选D。
7.13世纪在英格兰的修道院出现首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14世纪意大利出现打点塔钟,16世纪小型机械钟出现。下列关于钟表流入中国过程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在16世纪中期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B.18世纪的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很多
C.国人制作的钟表体现浓郁西方色彩
D.一些清朝高官收藏进口钟表
解析:选C。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多体现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C表述有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时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24.5 12 9.1 6
1913年 15 8 11 13
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单位:10亿法郎)
材料二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吨)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时间 185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913年
指数 9 20 41 59 100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解析:第(1)题基本特点结合材料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第(2)题主要因素据材料“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世界工业生产指数”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工业革命、交通工具、工业生产和世界市场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英、法比重下降,美、德比重上升;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新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